□ 李亞偉
秋日的陽光,將老舊的江漢油田五七會戰(zhàn)舊址第三展室照得一片透亮,也照亮柜子里一個黑色老皮箱。
“那時井隊工作繁忙,經(jīng)常搬家,不管井打到哪兒,這個老皮箱一直陪伴著他。”江漢油田五七會戰(zhàn)舊址講解員蔣亞紅深情回憶。老皮箱的主人是曾擔任油田功勛井——鐘11井的鉆井隊指導員孫紹祖,蔣亞紅說,關于老皮箱的故事,她已記不清講了多少回。
2015年,為紀念江漢石油勘探會戰(zhàn)50周年,油田廣泛征集紀念老物件。孫紹祖得知消息,急匆匆趕到離退休管理站,捐出隨身多年的一個老皮箱。從那時起,老皮箱就留存在展室里。
舊式的按鈕有些松動,磨損的拉鏈也合不攏,最顯眼處,是皮質(zhì)背帶斷裂的連接處,用一根紗布繃帶重新固定,經(jīng)過時間的浸潤,繃帶已由素白變成了銹紅。
遙想當年,不知道這個老皮箱經(jīng)過多少次顛簸,又收藏了怎樣的悲喜,帶著歷史的印痕,牽引著滿是“油味”的記憶深處。
“父親不愛財,他一生沒留下什么貴重物品。唯獨這個箱子輾轉(zhuǎn)多地,一直珍惜保留著,對他來說有著非常特別的意義?!睂O紹祖的大女兒孫曉蓉娓娓講述,老皮箱跟隨父親走南闖北近五十載,是他石油生涯的重要見證,也陪著他經(jīng)歷了許多人生磨難。
原3204鉆井隊指導員孫紹祖。宋國梁 供圖
“打了三四年,終于見到油了。看到泥漿池子里的原油漂上來,鉆工們爭著把原油往自己臉上抹一把,又往工友臉上抹一把,別提多高興了。”舊日的影像資料里,孫紹祖老人滿頭銀絲,一臉燦爛的笑容,激動地訴說著當年情景。
1965年,在接到鐘11井的鉆探任務后,孫紹祖帶領3204鉆井隊克服惡劣的天氣和地理環(huán)境影響,人拉肩扛完成設備搬遷、鉆探 、試油等一系列工作,并于當年9月成功鉆探第一口自噴井——鐘11井。
孫紹祖成為江漢油田第一口油井的見證者。鐘11井的成功鉆探,突破了地質(zhì)情況復雜的膏鹽地層出油關,是湖北省第一口自噴油井,標志著江漢盆地石油勘察取得重大突破。
“石油工人聽黨話,四處會戰(zhàn)走天涯,我為祖國獻石油,哪里有油哪安家?!睉汛Ш狼閴阎?,孫紹祖和萬千石油將士一起,經(jīng)歷無數(shù)跋涉的艱苦和成功的喜悅??稍谝宦枫@探找油的征途中,他卻“弄丟”了兩位至親的人,留下了難以愈合的傷痛。
那一年,孫紹祖帶隊在廣西田東地區(qū)野外打井,母親思兒心切,帶上他寄的糧票和路費前來找他??蓮奈闯鲞^遠門的母親,卻意外走失。聽說接站的人沒接到母親,他急忙請假,沿原路返回,一直找回定西的寧遠鎮(zhèn)上,終究沒能尋回母親的身影。
那一年,在打江參3井時,妻子周月英病危住院,單位派了一輛小車拉上他往醫(yī)院急趕。望著多日不見的孫紹祖,插著氧氣管的周月英委曲地埋怨:“病成這樣也不來看看我?!眱H僅十幾分鐘,妻子在反復交待“一定要照顧好三個娃娃”后,便撒手而去。
從四川到廣西,再輾轉(zhuǎn)到江漢,常年患肺病的妻子,拖著虛弱的身體,堅強哺育著3個年幼的孩子,而他由于長期打井,飄泊在外,心里再多眷顧也愛莫能及,根本無法抽出時間照顧家人。
“不能向母親盡孝,也沒能呵護好妻子,更不要提照顧好孩子。就是再忠于職守,也難掩人生遺憾。每次提到這些往事,老舅都很難控制。這成了他心里過不去的坎?!蓖馍畯堨`芝聲音哽咽。舅舅留下了211張老照片,每一張都根據(jù)回憶整理成了文字。字里行間,老人常常流露出痛失親人的歉疚。
退休后的孫紹祖,除了專注整理過去的老照片,寫回憶錄,最喜歡的事,就是為青少年和新入職的大學畢業(yè)生上石油傳統(tǒng)教育課。
老皮箱至今仍存放在江漢油田五七會戰(zhàn)舊址第三展室,成為紀念石油歲月的生動教材。圖為講解員蔣亞紅為參觀者講述老皮箱的故事。宋國梁 攝
在他看來,這是件很重要的事。因為視力衰退,講稿上的字總是寫得很大。一堂課,看著時間不長,可他總要準備厚厚的一撂紙。
“他會覺得自己又有新接班人了?!睂O曉蓉還記得,平時父親在家里很嚴肅,很少笑。但只要是出門上課回來,他就會特別高興。
2019年的夏天,孫紹祖老人身體已大不如前,可他還總想在油城轉(zhuǎn)一轉(zhuǎn),看一看。在女兒和孫子的陪同下,他來到五七會戰(zhàn)舊址展室參觀,當看到柜子里的皮箱時,老人一口鄉(xiāng)音,止不住喃喃自語:“這是我的包包,上井、出差都要背著哦?!?/p>
沒想到,這是他最后一次見到老皮箱。2020年,孫紹祖老人因病醫(yī)治無效去世,享年87歲。
第三展室左邊的墻上,掛著一張老照片,標注著:“3204鉆井隊指導員孫紹祖”。照片上的孫紹祖,一腳泥巴,背后是聳立的鉆井塔架。他笑意盈盈,瞇起的眼睛正看向前方。就在相隔不遠的地方,有他一路相伴的老伙計——那個裝滿石油記憶的老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