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司法裁判中的適用

        2023-01-02 15:34:23鄭旭文徐振東
        關鍵詞:裁判司法價值觀

        鄭旭文 徐振東

        (1. 福州大學法學院, 福建福州 350108;2. 廈門大學法學院, 福建廈門 361005)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28次會議通過的《關于進一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運用法律法規(guī)和公共政策向社會傳導正確價值取向,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1)《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八次會議強調(diào) 堅決貫徹全面深化改革決策部署 以自我革命精神推進改革》,https://www.163.com/news/article/C35EI2PR00014SEH.html,2016年10月12日。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已經(jīng)成為新時期全面依法治國方略的本質(zhì)要求和重要環(huán)節(ji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實踐實際上包含兩個層面意涵: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司法體制改革的根本遵循,推動司法制度各方面建設,健全司法組織體系、深化司法公開、確保司法公正,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社會公平正義;二是法院在審理各類案件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裁判程序中,并將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xiàn)于裁判結果中,使其內(nèi)化為公民行為的規(guī)則和社會風尚的價值指引。司法裁判是司法實踐和司法權運用的最主要形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實踐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如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裁判之中的問題。隨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憲入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裁判既能滿足人們對于個案正義的追求,又能實現(xiàn)法治主義要求在法律規(guī)范體系內(nèi)部裁判的目標。近些年,我國各級法院在司法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案例,但由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殊的規(guī)范特性,法院在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司法裁判時還存在隨意性強、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說理論證時差異化嚴重、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裁判依據(jù)影響法的安定性等問題。本文將從理論與實踐分析造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實踐難題的原因,并就司法裁判如何正確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幾點建議,以期尋找出適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情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司法適用的路徑和方式。

        一、“結構-功能”模式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功能分析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fā)展各個方面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新時期所作的重大戰(zhàn)略部署,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和政策取向。在中國特殊的語境下,司法審判活動不僅具有定紛止爭、人權保障的法律功能,還承載著宣導社會主流價值、執(zhí)行國家意志的政治功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司法適用體現(xiàn)了政治與法律之間各自分工、功能互助的交互關系。

        根據(jù)盧曼的社會系統(tǒng)理論,法律命題是受政治權力主導或支配的,法律命題必然要體現(xiàn)一定的政治理念。盧曼認為政治系統(tǒng)和法律系統(tǒng)是各自分殊卻又在結構上相互耦合的社會子系統(tǒng),政治和法律并非總是保持一致,它們承載著不同的社會功能。法律的功能在于提供穩(wěn)定的規(guī)范性行為預期,并為整個社會系統(tǒng)“特定問題”的解決提供規(guī)則指引;而政治的獨特功能在于作出有集體約束力的決定。然而,政治系統(tǒng)與法律系統(tǒng)彼此構成了“系統(tǒng)”和“外部環(huán)境”的關系,互相刺激、相互建構。(2)高宣揚:《魯曼社會系統(tǒng)理論與現(xiàn)代性》,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16頁。兩個系統(tǒng)通過憲法形成了“耦合結構”,憲法為法律系統(tǒng)的自我創(chuàng)生問題提供政治的解決方案,而為政治系統(tǒng)的自我創(chuàng)生問題提供了法律的解決路徑。政治系統(tǒng)的有序運行得益于作為工具的法律系統(tǒng);而法律系統(tǒng)的穩(wěn)定發(fā)展則受益于政治系統(tǒng)提供的良好社會環(huán)境。(3)[德]魯曼:《社會中的法》,李君濤譯,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第366頁。政治系統(tǒng)是法律系統(tǒng)不斷革新的外部刺激因素,法律需要不斷自我調(diào)整,以此吸納和回應政治系統(tǒng)內(nèi)部的各種政治訴求,協(xié)調(diào)政治利益的分配,維系政治秩序的穩(wěn)定性;而政治系統(tǒng)在影響和推進法律體系革新的同時,也借助法律提供的合法性功能,使其作出的“有集體約束力的決定”能夠更好地實施和貫徹,并在法律系統(tǒng)的激擾下實現(xiàn)政治系統(tǒng)的進化與發(fā)展。(4)King Michael & Chris Thomhill, Niklas Luhmann's Theory of Politics and Law. Hampshire, New York: Palgrave Micmilan,2003,p.18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裁判的過程體現(xiàn)為政治系統(tǒng)和法律系統(tǒng)的雙向建構,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裁判,政治系統(tǒng)和法律系統(tǒng)在相互激擾下實現(xiàn)功能互助和共同進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政治上層建筑的組成部分,承載了國家的政治信念和精神追求,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執(zhí)政黨的政策方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裁判,可以將國家的政治信念和執(zhí)政黨的政策主張由政治符碼轉(zhuǎn)化為法律符碼,借助法律符碼的強制約束性,使其得到有效貫徹和執(zhí)行,整合國家的價值認同,塑造理性、和諧的社會文化和市場秩序,維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主導地位,促成社會主義國家政治目標的實現(xiàn)。同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司法適用也是法律系統(tǒng)接受政治系統(tǒng)內(nèi)部諸因素影響,并在政治因素的激擾下實現(xiàn)法律系統(tǒng)進化和完善的過程,法院通過援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說理論證,闡釋立法目的,解釋法律規(guī)范的具體內(nèi)涵和內(nèi)在邏輯,認定法律事實和案件證據(jù),詳細論證裁判理由,從而實現(xiàn)解決法律爭議,增強司法判決的可接受性。

        (一)政治功能

        政治與法律是相互交錯、彼此滲透的關系,政治深刻影響法律的制定和實施的全部環(huán)節(jié),同時政治意志的實現(xiàn)反過來又依賴法律的支持。作為時代產(chǎn)物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當是新的歷史方位下社會政治、經(jīng)濟折射的產(chǎn)物,將其融入司法實踐是當前貫徹執(zhí)政黨政策意志和推進國家戰(zhàn)略的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司法適用承載著以下幾個方面的政治功能。

        第一,維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主導地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zhì)體現(xiàn),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意識形態(tài)安全是總體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黨的前途命運和國家的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復興的成敗。當前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是艱巨而復雜的,我國意識形態(tài)安全面臨國內(nèi)外的雙重挑戰(zhàn)。隨著市場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結構的深刻調(diào)整,利益格局發(fā)生顯著變化,社會上呈現(xiàn)出利益多元化和價值觀念多元化的局面。另外,隨著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頻繁,披著“普世價值”外衣的西方各種社會思潮不斷涌入,客觀上刺激了多元價值觀念的滋生和成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念在多元價值觀念沖擊下面臨被邊緣化的危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高度凝練,在社會政治生活各個領域得到貫徹和落實,有利于整合和凝聚全社會的基本共識,強化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念的價值認同,維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主導地位,防止政治秩序的失范,避免出現(xiàn)顛覆性錯誤。社會主義國家的司法機關,承擔著維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主導地位的重要職責。司法機關在判決中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借助司法的權威性來強化社會的價值認同,統(tǒng)合國家整體價值,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突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特殊地位。司法適用可以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概念具象化,將高度抽象、概括的價值原則轉(zhuǎn)化為能被社會理解并予以遵循的具體行為。司法判決本身就是價值衡量和價值選擇的過程,將個案正義升華為普遍正義,發(fā)揮司法對于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引導和促進功能,使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nèi)化為人民的內(nèi)在精神,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第二,通過社會主義價值觀法律符碼化推進國家治理的現(xiàn)代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立了“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習近平對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有明確的論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加快構建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征的價值體系?!?5)《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開班儀式上的重要講話》,《人民日報》2014年2月18日,第1版。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目標是實現(xiàn)善治和善政,它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本質(zhì)要求和重要的評判標準。所謂善治和善政就是國家權力和政治秩序得到人民的自愿服從,政府管理高效透明,政府活動依法而為、受法之約束,政府為自己違法或不當行使職權承擔法律責任,所有社會成員在政治經(jīng)濟領域享有平等權利,公民基本人權受到切實保障。(6)周繼業(yè)、王成:《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新時代法治建設的實踐路徑》,《法治現(xiàn)代化研究》2019年第2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善治標準,內(nèi)含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諸要素之中。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素,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應當與之相適應的“主義”。民主、文明、法治、公正要求政府公開透明、依法辦事、責任行政、決策民主、服務親民、不徇私情、平等對待相對人;愛國、誠信意味著公民對國家的集體認同和對政治法律秩序的服從和遵循;自由則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終極目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xiàn)代化根本上是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人的自由和全面發(fā)展。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xiàn)代化提供價值導向、規(guī)范準則和評判標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繼寫入憲法和民法典,完成了作為國家意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律符碼化,通過法律強制力來推進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進程。2018年將“國家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寫入我國憲法,成為一切國家公權力機關、政黨、社會組織和公民的根本活動準則和最高行為規(guī)范?!皯椃ǖ纳谟趯嵤?,憲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彼痉C關作為國家公權力機關和國家治理的重要主體,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最高準繩,接受其約束,并負責實施。作為法治的重要守護者,司法機關的職責在于通過裁判案件、化解爭議來維護法律秩序、保障人權、實現(xiàn)公平正義。司法機關在審判中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了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的目標和方向,明確了權力運行的規(guī)則和邊界,用制度性規(guī)范約束和限制權力,防止權力濫用侵害到公民的合法權益,通過公正的判決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利用個案的溢出效應,推動個案治理到普遍性治理,提升國家權威和公信力,增強公眾對公權力的信任,并從心理上自愿服從,形成和諧、穩(wěn)定的共同體秩序,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創(chuàng)造前提條件。

        (二)法律功能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憲法化和法律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注入新的活力,并以其獨特的規(guī)范特性重新塑造傳統(tǒng)司法裁判的模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xiàn)其法律功能。

        首先,為司法裁判提供價值標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寫入憲法和民法典是我國執(zhí)政黨和人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就社會主義法治目標和形式作出的政治決斷。習近平指出:“對于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7)《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68頁?!吧鐣髁x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8)《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北京:學習出版社,2019年,第168頁。從目的主義解釋來看,憲法總綱部分的“國家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規(guī)定,可以理解為國家旨在社會主義整體法體系中建構一套客觀的價值秩序??陀^的價值秩序要求憲法和各個部門法之間在價值和內(nèi)容上必須相互整合,從而協(xié)調(diào)地共同發(fā)揮規(guī)范的作用。憲法和民法典同時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條款體現(xiàn)了憲法和部門法之間的交互影響和相互整合的關系。根據(jù)憲法優(yōu)位性原則,所有法秩序都應遵循“國家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憲法規(guī)范所蘊含的理念和原則,并透過立法和司法的作用將這些價值理念滲透到所有法律體系之中。為此,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時應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立法目標,并在法律的各個條文中體現(xiàn)這些價值觀念。司法機關在具體案件中解釋和適用法律規(guī)范時,必須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整體立法的客觀目的出發(fā),探討所要解釋和適用的規(guī)范的意涵,并基于合憲性解釋的框架,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蘊含的價值滲透到司法判決中,將價值原則轉(zhuǎn)化為具體的行為規(guī)范,成為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個人活動的根本遵循。

        其次,克服法律規(guī)則的教條和僵化。法律規(guī)范包含價值判斷和語言技術兩個基本要素,由于立法機關對復雜社會關系的不斷變遷難以判斷和掌握,往往采用模糊的語言技術,借助籠統(tǒng)、概括的一般性條款進行立法,盡可能地涵攝各種樣態(tài)的法律關系和法律事實。從規(guī)范主義法學的立場,明確性和可預測性是法律規(guī)則的基本要件,然而,現(xiàn)代社會關系和社會現(xiàn)象復雜多樣且瞬息萬變,法律規(guī)則難以規(guī)范靡遺,立法機關不可能將所有違反法律價值的行為類型悉數(shù)明示,因此立法機關通常會訴諸一些抽象、概括的一般性條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具有這樣的抽象立法性功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簡短明了的語言,涵蓋復雜的社會關系和社會事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一種法的框架秩序,司法機關在這一框架內(nèi),針對個案情景進行判斷與選擇。此時,判斷法律行為的合法性不是具體的法律規(guī)則,而是存在于作為一般性條款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中。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司法適用有利于克服法律規(guī)則體系的機械性和教條性,增強法律規(guī)范的彈性,使得法律在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關系時不至于捉襟見肘。

        最后,拓展社會主義實在法的法源?,F(xiàn)代社會條件下,人們社會生活和交往日益復雜,成文法無法覆蓋或規(guī)范所有行為,一旦該行為無法以現(xiàn)行有效法律規(guī)范加以調(diào)整,就會造成所謂法律規(guī)范體系“違反計劃之不圓滿性”(9)[德]伯恩·魏德士:《法理學》,丁曉春、吳越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年,第347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度抽象性和不確定性,具有授權司法機關進行創(chuàng)造性司法的客觀功能。法律的概念并非通過法律史料堆積起來的事實概念,而是在其背后支持整體法律社群并落實公平、正義、自由、平等原則的道德理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圓融整合了公正、民主、平等、法治、自由、文明、和諧、誠信、愛國等社會底線、道德倫理和基本價值原則,這為司法機關在面對法律規(guī)范不圓滿性時,基于公平正義原則和人民的利益需要進行價值補充或法律續(xù)造提供了“法源”。司法機關通過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社會底線、道德倫理和基本價值賦予法律上的規(guī)范意義,可以彌補社會主義實在法的固有缺陷,克服社會關系的廣泛性、復雜性、不穩(wěn)定性與法律的不可窮盡性之間的矛盾,可以拓展實在法的法源,為法律制度的創(chuàng)新和完善提供契機。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裁判的樣態(tài)和場域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裁判的具體樣態(tài)

        2015年10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頒布了《人民法院關于在人民法院工作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若干意見》,司法裁判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由此在各層級人民法院普遍展開。為了全面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司法裁判中的具體運用,本文對2016年至2021年的裁判文書進行分析和采樣。筆者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關鍵詞,在中國裁判文書網(wǎng)上進行檢索,并剔除了一些相關性不大的文書,選取了其中350份裁判文書作為分析樣本。通過分析和梳理,筆者發(fā)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裁判存在以下幾種樣態(tài):

        第一,是作為判斷法律行為違法或無效的裁判依據(jù)。如在“羅某等與徐某民間借貸糾紛案”中,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判決指出:“不應僅享受夫妻共同財產(chǎn)而不承擔夫妻共同債務,否則將會放任不勞而獲的風氣,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法律公平正義之理念?!?10)參見(2021)京02民終13030號判決書。在“張某、李某生命權、健康權糾紛案”中,四川省巴中市恩陽區(qū)人民法院判決指出:“被告的行為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糾紛當中沒有理智對待、依法處理,具有較大過錯,被告應承擔主要責任?!?11)參見(2021)川1903民初972號判決書。在“趙某與趙某某相鄰關系糾紛案”中,甘肅省臨洮縣人民法院判決指出:“趙某與趙某某達成通行協(xié)議,趙某一直在該唯一的巷道內(nèi)通行,趙某某堆放雜物盒停放車輛,阻礙趙某通行,違背誠實信用原則,違背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相鄰關系原則,給趙某的生產(chǎn)、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其行為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屬違法行為,應予依法制止?!?12)參見(2018)甘1124民初2838號判決書。在“桂某與鐘某買賣合同糾紛案”中,湖北浠水縣人民法院判決指出:“被告就所欠款項向原告出具還款計劃,后未履行還款義務,既有違交易誠實原則,亦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誠信原則,損害原告合法權益。”(13)參見(2017)鄂1125民初237號判決書。在“黃某、羅某繼承糾紛案”中,廣東省廣寧市人民法院判決指出:“村規(guī)民約不得違背法律規(guī)定設定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條款,否則即為無效;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應當在全社會推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以此形成善良風俗,而平等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nèi)容之一,故外嫁女不應繼承父母遺產(chǎn)的風俗習慣也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符,不應遵從,因此黃某等人的訴訟主張,缺乏法律依據(jù),該院不予采納?!?14)參見(2017)粵1223民初266號判決書。在這些案例中,法院在闡明相關案件事實后,直接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裁判規(guī)范,判斷相關法律行為合法與否。

        第二,是作為裁判說理的論據(jù)。司法裁判中的說理論證旨在清晰地向社會公眾和當事人闡釋案件的事實和理由,并且說明支撐司法判決的事理和法理。裁判說理部分是裁判文書的核心,裁判說理是否透徹、論證是否嚴謹、論據(jù)是否翔實合理直接影響司法裁判結論的可接受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xiàn)了社會主流價值觀,蘊含了社會公眾普遍認同并接受的價值標準。因此法院普遍在裁判說理時援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增強司法裁判的說服力。如在“張某某、李某某訴某縣人民政府房屋征收案”中,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判決認為:“誠信,不僅是政府機關應當具備的精神,亦是公民個人應當具備的品格,更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nèi)在要求。張某某、李某某的違約行為是不誠信的表現(xiàn),也不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承和弘揚。”(15)參見(2021)贛行終71號判決書。在“曾某某侵害英烈名譽案”中,江蘇省淮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認為:“英雄烈士的形象是民族精神的體現(xiàn),是引領社會風尚的標桿。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譽和榮譽等不僅屬于英雄烈士本人及其近親屬,更是社會正義的重要組成內(nèi)容,承載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社會公益性質(zhì)。侵害英雄烈士名譽就是對公共利益的損害?!?16)參見最高人民檢察院指導性案例51號(2018)。在社會主義法治語境下,法院在司法裁判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裁判說理的理由和論據(jù),能夠提升裁判結果的可接受性,強化司法公信力。

        第三,是作為司法裁判過程中法官的前理解。司法裁判作為一種理解的活動,它“通常是一種——有時還相當模糊的——意義期待,解釋者帶著‘先前理解’來面對各該文字,亦惟有借助‘先前理解’才能獲得前述的意義期待”(17)[德]卡爾·拉倫茨:《法學方法論》,陳愛娥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第88頁。。前理解對于法官的整個裁判過程,包括規(guī)范的選擇、規(guī)范的解釋、價值的衡量以及裁判結論的作成都有決定性影響。人們一般認為司法裁判應遵循所謂“事實涵攝、規(guī)范演繹”的基本模式,即認定事實、查找規(guī)范、作成判決,從前提到結論的推導過程。但在司法實踐中,法官往往基于“前理解”形成一個模糊結論,然后試圖尋求能夠證明這一結論的前提和根據(jù)。換言之,司法裁判的結論事實上已經(jīng)在法官的“先前理解”中形成了,對判決結論的正當化論證只不過是法官說服社會的方式。“前理解”對于司法裁判的影響是隱性的,它并不出現(xiàn)在裁判文書的明確文字之中,而是隱藏于法官的意識和感覺中,前理解往往會“引導”法官作成符合這一意識或感覺的裁判結論。形成法官前理解的是其生活的社會現(xiàn)實環(huán)境,其中社會普遍信奉和遵循的價值標準和精神信念影響較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社會中居主導地位的價值觀和精神信念構成了我國法官的前理解結構,對司法裁判產(chǎn)生了決定性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高人民法院2016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典型案例中,很多裁判文書并沒有出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概念表述,但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說法,這些判決在裁判過程和裁判結果方面仍然彰顯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念。如在“張某等訴楊某繼承糾紛案”中,楊某父親因長期受到張某夫婦的生活照顧,將自己房屋遺贈給張某,法院判決認為:“鄰里關系是人們生活中的重要關系,鄰里之間友善互助是我國社會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和善良風俗,倡導、培育和維護良好的鄰里關系,是構建互相關照、互相理解、和諧相處的社區(qū)關系的重要內(nèi)容?!?18)最高人民法院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典型案例4號(2016)。在“蔣某某等訴覃某某等生命權糾紛案”中,該案涉及蘇某出于好意將香蕉分享給五歲兒童曾某,曾某意外將香蕉吸入氣管,窒息而死,被曾某起訴至法院。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在二審判決中指出:“從民法的基本價值立場出發(fā),民法應是鼓勵民事主體積極地展開社會交往,如果將小孩之間分享無明顯安全隱患食物的行為定性為過失,無疑限制人之行為自由,與過錯責任原則的立法不符?!?19)《蔣海燕、曾英訴覃維邱、蘇燕弟生命權糾紛案》,《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16年第11期。以上兩個案件中,雖然兩份裁判文書都沒有明確使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措詞,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經(jīng)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作為法官的“前理解結構”或先入之見,成為法官進行價值衡量和價值判斷的自覺意識,并引導著法官作成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裁判結論,對楊某父親的遺贈行為和蘇某的分享行為分別予以肯定和支持。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裁判的場域

        自《若干意見》頒布以來,最高人民法院在2016年3月(20)《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典型案例》,《人民法院報》2016 年 3月10日,第3版。、2016年8月(2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典型案例》,《人民法院報》2016 年 8月23日,第3版。、2020年5月(22)《人民法院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大典型民事案例》,《人民法院報》2020年 5月14日,第3版。、2022年2月(23)《第二批人民法院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典型民事案例》,《人民法院報》2022年 2月24日,第3版。先后四次以公報形式發(fā)布了31件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典型案例和指導性案例。綜合這些典型性案例和指導性案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裁判的幾個重點場域:

        1. 民商事案件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裁判最集中的場域,主要涉及婚姻家庭、遺產(chǎn)繼承、房屋買賣、名譽侵權類糾紛等領域。就此而言,較為符合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司法實踐規(guī)律,因為民事案件主要涉及私領域的糾紛,這與最高人民法院提倡的通過司法實踐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司法政策有著緊密聯(lián)系。而在刑事和行政領域,由于涉及公權力的運用,確保個人合法權益不受國家公權力的侵害,對于個人而言要嚴格遵循行政處罰法定原則或“法無明文規(guī)定不為罪”刑罰法定原則,不得援引較為抽象、籠統(tǒng)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判斷法律行為是否違法或犯罪的依據(j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刑事領域中的運用在刑事附帶民事案件中較為突出。

        2. 一些新型案件或疑難案件成為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場域。如在“‘北雁云依’訴某派出所拒絕辦理戶口登記案”中,本案爭議的焦點在于子女除了隨父姓或母姓,是否能采用其他姓氏,我國民法通則和婚姻法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根據(jù)“法無明文禁止即自由”的法理,當事人應享有取名的自由。派出所作為行政機關必須遵循法治行政原則,根據(jù)“法無授權即禁止”的法理,派出所并無拒絕登記的權力。對于該案中如何適用法律問題,本案法院將其視為疑難案件,逐級呈報最高人民法院,并由最高人民法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就民法通則和婚姻法相關規(guī)定進行立法解釋,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解釋明確規(guī)定,公民行使姓名權,還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在父姓或者母姓之外選取其他姓氏,應有不違反公序良俗的其他正當理由。本案法院根據(jù)立法解釋,判決當事人取名行為違反了公序良俗。雖然本案法院沒有直接援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是援引公序良俗原則作為判斷民事行為的裁判依據(jù),但最高人民法院仍然將其列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典型案例,并稱:“是否違反公序良俗,從是否有利于維護社會管理秩序,是否有利于維護中華傳統(tǒng)文化及倫理觀念兩個方面進行了闡釋,裁判說理充分,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和要求,具有良好的社會價值導向。”(24)參見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案例89號(2017)。在法學方法論層面,法院在面對新型案件或疑難案件時,選擇較為抽象的原則或原理作為裁判依據(jù)是邏輯的必然,因為具體法律規(guī)則相對于不斷發(fā)展變化的社會生活現(xiàn)實是滯后的,彌補規(guī)則缺失問題,直接適用原則或原理勢所必然,法院在選擇法律原則或原理作為裁判依據(jù)時必須承擔更多的說理論證的義務,以確保法的安定性和司法判決的合理性。因此,法院在面對新型案件或疑難案件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成為其說理論證時較好的論據(jù)和理由。法院通過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得司法裁判依據(jù)獲得價值背書,從而賦予裁判結論更強的正當性和說服力。對于本案的司法裁判,最高人民法院在作肯定性評價的同時,又強調(diào)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公序良俗所具有的價值支撐和法理檢驗的功能。

        3. 社會民眾普遍關注的重大案件成為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場域。司法裁判具有評價性功能和價值宣導性功能,司法裁判通過對人們的某一行為表示肯定或否定、褒揚或批評,以此向人們宣示事物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并引導人們認同和遵守這一標準。在一些社會民眾普遍關注的案件中,由于這些案件社會關注度較高、影響面較廣,司法裁判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更好地進行價值宣示和價值引導。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在2020年5月發(fā)布的“董存瑞、黃繼光英雄烈士名譽權糾紛公益訴訟案”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近些年來,社會上某些人以學術研究和“還原真實歷史”為名,通過丑化、詆毀和貶損英雄烈士,歪曲歷史事實,宣揚歷史虛無主義和懷疑主義論調(diào),以達到消解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的目的,造成非常惡劣的影響,引發(fā)社會民眾的憤慨。201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英雄烈士保護法》,通過立法來制止此類行為。相對于靜態(tài)的立法形式,作為動態(tài)法律實施的司法裁判能夠取得更好的法律效果。在涉及英烈名譽和榮譽的案件中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借助司法裁判引導、促進和規(guī)范功能,向全社會彰顯社會主義主流價值,提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會風氣。鑒于一段時期以來,攙扶摔倒老人反被敲詐的事件屢現(xiàn)媒體,公眾良知受到挑戰(zhàn)。在“撞上兒童離開被阻猝死索賠案”中,本案當事人孫某對侵犯兒童權益的行為進行制止,其行為應得到褒揚而非承擔法律責任,法院在本案中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裁判,旨在全社會彰顯誠信待人、友好互助的價值理念。

        三、司法裁判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困境與原因

        (一)司法裁判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困境

        筆者通過對最高人民法院頒布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典型案例、指導案例以及裁判文書網(wǎng)上的實證案例素材進行梳理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法院在司法裁判中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存在諸多問題。

        第一,援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裁判依據(jù)缺乏必要且充分的論證,可能會導致“向一般條款逃逸”。根據(jù)法律適用的一般原理,法官在進行司法裁判時,尤其是簡單案件中,應該適用明確、具體的法律規(guī)則,而不宜援引較為抽象、籠統(tǒng)的規(guī)范或原則進行裁決。換言之,適用明確、具體的法律規(guī)則進行裁決是法官裁判時的必要義務,可以防止法官不當擴張其自由裁量權,從而維護法的安定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度抽象、高度凝練的法律基本原則的集合,是具有原則屬性的規(guī)范,只有當窮盡法律規(guī)則甚至法律基本原則仍然不能覆蓋該案件時才有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條件。然而,從“裁判文書網(wǎng)”和“把手案例網(wǎng)”搜集的眾多援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裁判依據(jù)的案例來看,存在某些法官在尋找裁判依據(jù)時工作不細,或者怠于尋找更為妥當?shù)姆梢?guī)則,不加區(qū)分地直接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解決問題的現(xiàn)象。如在“周某與鄭某某財產(chǎn)損害賠償糾紛案”中,法院認為:“被告以破壞生產(chǎn)經(jīng)營的手段來維權違背法律法規(guī),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依法治國的要求,依法應當予以制裁?!?25)參見(2019)黑0722民初231號判決書。在該案中,法院沒有適用明確、具體的法律規(guī)則,也未指出被告行為違背了哪些法律規(guī)定,只籠統(tǒng)地用“違背法律法規(guī)”一筆帶過,直接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依法治國等高度抽象的法律原則進行裁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似乎是能涵攝所有私法行為的包羅萬象的法律規(guī)定。

        第二,在司法適用中經(jīng)常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公序良俗、誠實信用、社會公德或傳統(tǒng)美德等法律基本原則進行混用或并列使用。在筆者所選取的350份援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裁判文書中,與“社會公德”或“社會主義公德”并用的文書有11份,約占3.2%;與“傳統(tǒng)美德”并用的有14份,約占4%;與“公序良俗”或“善良風俗”并用的有31份,約占8.6%;與“誠實信用”或“誠信原則”并用的文書有33份,約占9.3%;與其他法律原則并用的有52份,約占14.9%。如有的判決書寫到:“‘欠債還錢’,即合法的債務必須履行,既是法律賦予公民、法人的義務,也是經(jīng)濟往來中的基本規(guī)則;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誠實信用的重要內(nèi)容?!?26)參見(2020)鄂09民再48號判決書。有的判決書寫到:“我國善良的婚戀觀念主張戀愛和婚姻關系應建立在誠實守信、相互尊重、平等自由和和睦信任的基礎上,以雙方具備感情基礎為核心要素,不應將感情與財產(chǎn)利益直接關聯(lián),雙方簽訂此種將財產(chǎn)利益與維持戀人關系直接關聯(lián)的合同有違公平原則,也與善良風俗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符,屬無效民事行為,不應得到法律的支持和保護。”(27)參見(2017)川06民終239號判決書。這些混用和并用既與法官期望通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公序良俗”“誠實信用”等抽象法律基本原則的法理依據(jù),以增強其裁判理由的考慮有關,也與法官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nèi)涵和外延認識不清晰,以至難以辨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這些抽象法律原則、概念之間的差異有關。由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身就是高度抽象、概括的規(guī)范概念,如果將其作為解釋和理解公序良俗、誠實信用等原則的法理依據(jù),則可能會形成所謂的“循環(huán)解釋”的怪圈。

        第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法官回應司法政策的“裝飾品”,隨意性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適用既是國家政治任務的需要,又受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政策的支持和鼓勵。法官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即使不進行充分、精細的說理論證,在裁判結論上也不會出現(xiàn)明顯的謬誤,而且沒有偏離國家政治方向和司法政策要求。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成為某些法官包治百病的“萬靈藥”,抑或成為某些法官為了滿足司法政策要求所使用的“裝飾品”。很多司法判決在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說理論證時邏輯性不強、較為隨意。如在“張某某、李某某等責任保險合同糾紛案中”,法院裁判書寫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從誠信善意的基礎出發(fā)、堅持法治正義的初心,才能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民法院以公正裁判樹立行為規(guī)范、引領社會風尚,有效回應人民群眾司法需求,以提升司法裁判的公信力和透明度。需要指出的是,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件作為侵權類案件,受害人正當?shù)?、合法的權益理應受到法律的保護,任何一方當事人皆不應從該類案件訴訟中,通過提起訴訟獲得不正當?shù)?、額外的利益作為獲利的工具或者手段。”(28)參見(2021)豫1104民初4337號判決書。在該法院的其他不同類型案件的判決書中也多次采用同一模板、同一說辭。與以上判決書類似,大量判決書生硬地套用和鋪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nèi)容,充滿政治話語,前后句內(nèi)容缺乏必要的相關性,當事人和社會公眾很難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適用與后續(xù)的法律論證之間有何內(nèi)在邏輯。還有的判決書只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點綴性概念予以適用,缺少必要的闡釋和說明,也不進行起碼的說理論證。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裁判困境的原因分析

        司法裁判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困境產(chǎn)生的原因是復雜的,既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法律文本中的規(guī)范構造有關,也與其自身的規(guī)范特點有關。

        1.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憲法文本和民法典中的規(guī)范構造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我國憲法和民法典中都有規(guī)定,但其在各文本中的規(guī)范地位和價值意涵有所不同,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適用的方式。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憲法文本中的位置和其規(guī)范意涵來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兼具“國家目標規(guī)定”和“價值宣示規(guī)定”的性質(zhì)。根據(jù)德國法學的觀點,“國家目標規(guī)定”屬于抽象性規(guī)范,指出了國家應努力的方向,并不具有要求國家公權力立即執(zhí)行的法律效果。(29)黃舒芃:《正確之法或秩序框架?——一個“法官受法拘束”意義的方法論反省》,見王鵬翔主編:《2008法律思想與社會變遷》,臺北:“中研院”法研所籌備處,2008年,第311-313頁。就司法適用層面而言,鑒于“國家目標規(guī)定”這類規(guī)范內(nèi)容較為寬泛、意義不明確,作為評價國家行為或個人法律行為是否合憲合法的審查規(guī)范,在實踐中存在局限性,適用機關一般將其視為解釋準則和價值指引,并不將其作為司法裁判所適用的法律依據(jù),只有在特定情形下才能作為裁判規(guī)范發(fā)揮其功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價值宣示規(guī)定,反映了社會主義整體法秩序的基本價值取向。正如德國學者R. Alexy所言,憲法中諸如平等、法治、民主或社會國等概念作為法律體系的核心內(nèi)容,在司法裁判中予以適用,可能會模糊價值與規(guī)范之間的差異性,造成法律解釋和適用的恣意性,還可能導致用憲法的普遍性取代普通法律的獨立性的弊端。因此,在法學方法論上應回歸“事實涵攝、規(guī)范演繹”的傳統(tǒng)司法適用模型,不宜輕易訴諸憲法的價值秩序。(30)R. Alexy, Rechtssystem und praktische Vernunft, Rechtstheorie, S.213,214.在我國,憲法規(guī)定的司法適用問題具有高度的政治性,最高人民法院采取較為謹慎和保守的司法政策。2016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施行的《人民法院民事裁判文書制作規(guī)范》明確規(guī)定,裁判文書不得引用憲法,但其體現(xiàn)的原則和精神可以在說理部分予以闡述。上述司法政策表明憲法文本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條款在司法裁判中僅有裁判說理的功能,不宜作其他方面的擴張。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我國民法典中也有規(guī)定,民法典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說是憲法價值準則部門法化的經(jīng)典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條,表明了其作為民法典的立法目的和支配整個私法秩序的基本價值理念的規(guī)范地位。作為民法典中的立法目的條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度抽象性和不確定性決定了法院在司法裁判中很難把握其意涵?!澳康氖钦麄€法秩序的創(chuàng)造者,任何法規(guī)范均有其目的,目的是法規(guī)范的動機和根源。”(31)Rudolf von Jhring,Der Zweck im Recht,Breitkopf und H?rtel,1877,S.2,參閱陳愛娥:《規(guī)范與事實之間的歧路彷徨——德國近代法學方法論的發(fā)展路徑》,《警大法學論集》1997年第2期。法律是一種基于理性的有目的的命令,在解釋或理解法律文本時必須注重法律的目的。(32)Fuller Lon L.,The Morality of Law, 2nd Rev. Ed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69.然而立法目的條款調(diào)整范圍極其寬泛,其意義很難把握,法院在適用立法目的條款時很容易突破其核心部分的意義,甚至會出現(xiàn)扭曲立法目的的情形。從司法實踐來看,立法目的通常不具有獨立的規(guī)范地位,法院在司法裁判中只能將其作為理解和詮釋具體法律規(guī)定的權威性或支援性材料發(fā)揮其功能,亦即法院通過適用立法目的作為司法裁判的論據(jù)或理由,以強化司法判決的正當性和可接受性。

        2.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法律原理屬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民法典的靈魂,被置于民法諸項基本原則之前,體現(xiàn)了其在私法秩序中相對于基本原則處于更高的規(guī)范地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不同于具體法律規(guī)定,又異于民法的基本原則,其本質(zhì)是新時期中國社會關系中產(chǎn)生出來的、被社會普遍認可并被奉為社會規(guī)范予以遵循的法律原理。從規(guī)范特性來看,法律原理有著法律基本原則的外在形式,但其不是一般法律基本原則,而是“原則之原則”或原則體系。法律原理無論在概念內(nèi)涵和外延,還是在語言表述上都具有高度的凝練性和籠統(tǒng)性,呈現(xiàn)出內(nèi)涵模糊抽象、外延擴張分散的特性,難以理解和把握?,F(xiàn)代法治乃規(guī)則之治,根據(jù)意義確定的具體法律規(guī)則進行裁判是法治應有之義,適用法律基本原則作為裁判依據(jù)可能會損害法的安定性價值,導致人們無法預知自身行為的法律后果,因此法律基本原則作為裁判依據(jù)予以適用有著非常嚴格的條件限制,僅出現(xiàn)規(guī)則悖反(規(guī)則適用可能導致扭曲的結果)或違反計劃不圓滿之規(guī)則漏洞時才得以適用。法律原理比法律原則更為抽象、概括,作為裁判依據(jù)適用時理應更為嚴格,只有在窮盡所有規(guī)則或原則仍然不能獲得答案時,才訴諸更高標準的法律原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法律原理性規(guī)定,是自由、民主、平等、法治、誠信等社會主義法律價值或原則的高度凝練,乃是安置在社會主義整體法秩序中意義更為抽象、涵蓋范圍更為廣泛的價值標準。由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概念上的抽象性,法官在司法裁判時會受其主觀性影響,將自己的價值判斷轉(zhuǎn)化為具體案件的裁判依據(jù)。

        此外,由于社會主義價值觀概念的不確定性,不同的法官對其內(nèi)涵的把握和理解也存在不同,因此在適用方式和裁判結論的作成上也有所差別,往往會出現(xiàn)“同案不同判”的情形。因此,法院不宜將其作為裁判規(guī)范予以適用,即使將其作為裁判說理的依據(jù)時必須承擔更多的說明和論證的義務。

        3.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不完全法條”的屬性

        無論是憲法還是民法典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規(guī)范特性上屬于不完全法條,而不完全法條“只有與其他法條相結合,才能開展共創(chuàng)設法效果的力量”(33)[德]伯恩·魏德士:《法理學》,第138頁。。民法典中其他法條大多是具備構成要件和法律效果的完全法條,對社會成員如何行為具有明確的、具體的指引,而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規(guī)定缺乏相應的法律效果,沒有明確的行為指引功能,只對行為或司法裁判設定一些原則性要求和標準,因此只能與具體的法律規(guī)則、公序良俗、誠實信用、社會公德等法律原則相結合,才能產(chǎn)生相應的法律效果。此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乃是法律規(guī)則適用的理由或?qū)蛄妓?、誠實信用、社會公德等法律原則應用進行法理檢驗的標準。

        4.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倫理屬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公序良俗等法律原則本質(zhì)上都是法律化的道德規(guī)范,差異性較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乃是溝通道德倫理與法律規(guī)范之間的橋梁,是道德價值與法治價值的統(tǒng)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nèi)容中的“公平、平等、誠信、友善”等概念具有鮮明的道德倫理色彩,而公序良俗、誠實信用、社會公德等法律原則是社會底線倫理法律化的結果,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法律原則之間有著某種親緣關系,在概念內(nèi)涵上有相互重合之處,導致法官在司法運用時很難區(qū)分兩者的差異性。

        四、司法裁判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重構

        司法裁判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困境既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有的規(guī)范屬性有關,也與我國法院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政策法律化的產(chǎn)物應如何融入司法實踐缺乏經(jīng)驗有關。要解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裁判的問題,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協(xié)調(diào)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nèi)部諸價值之間的關系

        2021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印發(fā)了《關于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裁判文書釋法說理的指導意見》,該指導意見確定了涉及國家利益、重大公共利益、社會廣泛關注的案件是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點場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內(nèi)涵非常豐富、內(nèi)部諸價值相互證立又相互聯(lián)結的邏輯統(tǒng)一體。在涉及國家利益、重大公共利益的案件中,如何協(xié)調(diào)和平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nèi)部諸價值之間的關系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秩序的核心理念和民法典的立法目的,其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在實務中要求得到運用,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身是高度抽象、籠統(tǒng)的概念術語,其含義并不明確,還存在諸多未被實務界和學界所體認的方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了國家的價值目標、社會的價值取向和個人的價值準則,反映了個體與群體、個人與國家之間的倫理關系,分別代表了個體主義和整體主義兩種不同的價值哲學。個體主義強調(diào)的是個體利益的保障;整體主義則強調(diào)社會總體利益為價值本位,要求個體對國家和社會整體的服從。在社會主義法秩序下,個體利益和社會利益、國家利益大體是協(xié)調(diào)的、一致的,但有時也會發(fā)生沖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種整體主義哲學觀,強調(diào)個體利益對社會總體利益的服從。換言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理念的中國社會主義法秩序更側(cè)重于對國家利益、公共利益的保障。而私法秩序是以維護私權為核心,本質(zhì)上是一種個體主義取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法入規(guī)本身是對以個體主義哲學為基礎的傳統(tǒng)私法秩序的一種“糾偏”。任何使得法律整體完全趨向于某一種價值的考慮都會使問題難以得到解決。因此,司法裁判需要協(xié)調(diào)和處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nèi)部諸價值要素之間可能的矛盾,在確保國家利益、重大公共利益得以實現(xiàn)的前提下,對于個體利益給予適當照顧,在公益維護和私權保障之間尋求大體平衡。

        (二)建構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裁判依據(jù)的一般規(guī)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否具有正式的法源地位從而作為判斷法律行為的裁判依據(jù)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是一個爭論點。在司法實踐中,部分法院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抽象性、倫理性和覆蓋范圍的廣泛性,將其視為包羅萬象的、能夠涵攝各種行為的規(guī)范,直接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裁判依據(jù),濫用自由裁量權,用個人的道德觀取代具體的法律規(guī)則,造成“向一般條款的逃逸”的亂象。民法典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本質(zhì)上屬于法理性規(guī)定,其被置于民法典之首、民法諸項基本原則之前,表明其在私法體系具有優(yōu)越于民法諸項基本原則的地位,在規(guī)范特性上相較民法基本原則更抽象、更寬泛。因此,為了確保法的安定性和法適用的可預測性,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裁判依據(jù)應該尤其謹慎并受嚴格限定。

        最高人民法院的《關于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裁判文書釋法說理的指導意見》就強調(diào)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解釋功能以及其作為裁判說理論據(jù)的作用。雖然該意見并沒有明確排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直接作為裁判依據(jù)的可能,但我們可以從中看到最高人民法院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司法適用的傾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要為裁判說理論證之用,應盡可能避免將其作為裁判依據(jù)?,F(xiàn)代法治乃是規(guī)則之治,根據(jù)內(nèi)涵確定的具體法律規(guī)范進行裁判是法律明確性原則的要求,適用抽象、涵蓋面寬泛的原則或價值標準有可能損害法的安定性價值。因此應該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司法適用的一般性規(guī)則,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多數(shù)情形下僅能作為司法裁判論證說理的依據(jù)予以適用;根據(jù)法律適用優(yōu)先原則,司法裁判應優(yōu)先適用具體的法律規(guī)則,當出現(xiàn)規(guī)則適用可能導致扭曲的結果或違反計劃不圓滿之規(guī)則漏洞時可以適用一般法律原則;只有在窮盡所有法律規(guī)則和法律原則仍然無法獲得一個正當?shù)呐袥Q結論時,才能訴諸作為法律原理性規(guī)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院在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裁判規(guī)范時必須承擔更多的論證說理義務。

        (三)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裁判釋法說理功能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對法官“法感”的形成具有巨大影響,而“法感”作為法官的經(jīng)驗、學識、對社會公平正義秩序的感覺以及法律職業(yè)群體的共同意識等在法官思維中的總體反映,引導法官在具體個案的規(guī)則發(fā)現(xiàn)或規(guī)則選擇。質(zhì)言之,法官是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框架秩序或“信念之網(wǎng)”下就個案情景進行判斷和選擇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影響法官的規(guī)則發(fā)現(xiàn)或規(guī)則選擇,而且還深刻影響著法官在司法過程中的裁判解釋。

        在具體案件中,法官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引下尋找相應的法律規(guī)范作為裁判依據(jù),并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法律規(guī)范的內(nèi)涵、目的進行裁判解釋。法官的裁判解釋并非隨意的,而是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約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社會主義整體法秩序的核心精神、私法體系的立法目的,為法官裁判解釋方法的運用和解釋結論的選擇指明了基本方向。只有遵循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裁判解釋才能確保司法裁判的正當性和可接受性。在司法實踐中,很多司法裁判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說理論證時較為隨意、缺乏邏輯,體現(xiàn)了判決的形式主義和極簡主義傾向,主要與司法裁判缺乏充分的論證說理和必要的法律修辭有關。法官在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筑其裁判理由時,應圍繞法律事實和裁判依據(jù)進行嚴謹?shù)倪壿嬔堇[,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蘊含的道德倫理標準和公平正義觀念對判決結論予以理性證成,并善用法律修辭方法在社會公眾中塑造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質(zhì)內(nèi)涵的想象共識,既能避免判決的極簡主義,又能增強判決的說服力和可接受性。

        (四)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司法適用的案例類型系譜

        由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度抽象性和高度凝練性,在司法實踐中法官對其內(nèi)涵和性質(zhì)難免會有不同理解,出現(xiàn)把握不準和適用不當?shù)那闆r,導致出現(xiàn)“同案不同判”現(xiàn)象,從而損害司法判決的客觀性。同時也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nèi)涵的不確定性,使得法官難以廓清其與公序良俗、誠實信用和社會公德等倫理性法律原則之間的關系和概念差異,進而將兩者進行混同并用。為了克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司法適用可能導致的判決違反客觀性,規(guī)范其適用方式和路徑,需要建構一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適用的案例類型系譜。案例類型系譜是一種類型化的方式,它將某些案情事實相近的案例歸納為某一種類型,并采用這類案例共同揭示的原理或理由進行說明和闡釋。案例類型系譜具有裁判解釋功能,可以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具體個案中的內(nèi)涵得以彰顯,便于法官在同類案件中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觸類旁通、正確理解。案例類型系譜化可以盡可能避免法官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能帶來的差異化理解,有效約束法官的自由裁量權,防止法官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隨意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案例類型系譜化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通過少數(shù)個案來闡明高度抽象、籠統(tǒng)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nèi)涵和外延是很難做到的,需要持續(xù)的、反復的一系列司法裁判的積累,形成“平均的或經(jīng)常性的類型”(34)[德]伯恩·魏德士:《法理學》,第340頁。,由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內(nèi)涵才能逐漸清晰。2016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的第一批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典型案例是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案例類型系譜的嘗試,這些典型案例從社會美德、家庭美德、公序良俗、誠信經(jīng)營、誠信訴訟、誠實守法、友善互助等不同角度闡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nèi)涵,為各級法院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重要的參照。隨著社會的快速變遷,一些新型案件或疑難案件成為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場域,在此類案件中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為了減少司法裁判的不確定性,有必要確立《最高人民法院公報》案例的效力,原則上要求“同案同判”,如果同類案件不作類似判決,法官必須負有充分的闡明義務。通過對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導性案例或典型案例以及地方各級法院上報的典型案例的歸類,形成較為系統(tǒng)的案例類型系譜,作為司法裁判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規(guī)范遵循。

        猜你喜歡
        裁判司法價值觀
        我的價值觀
        圖說 我們的價值觀
        制定法解釋中的司法自由裁量權
        法律方法(2021年4期)2021-03-16 05:34:28
        法官如此裁判
        法官如此裁判
        法律裁判中的比較推理
        法律方法(2019年4期)2019-11-16 01:07:10
        司法所悉心調(diào)解 墊付款有了著落
        清代刑事裁判中的“從重”
        法律史評論(2018年0期)2018-12-06 09:22:28
        非正式司法的悖謬
        知名企業(yè)的價值觀
        白白色发布在线观看视频| 性激烈的欧美三级视频| 女人下面毛多水多视频| 毛茸茸性xxxx毛茸茸毛茸茸| 国产人成无码中文字幕| 午夜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不卡| 国产亚洲AV片a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无人区| 日本女优久久精品久久| 一道本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综合网| 亚洲成在人网站av天堂| 无码h黄动漫在线播放网站| 亚洲午夜精品a区| 日本二区三区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免费观看| 少妇被猛烈进入到喷白浆| 日日天干夜夜狠狠爱| 国产激情内射在线影院| 亚洲欧洲高潮|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wy|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 中国老太婆bb无套内射|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yw| 久久久久久免费毛片精品| 一级片久久| 国产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加勒比日韩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yw | 色婷婷六月天|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免费播放| 日本超骚少妇熟妇视频| 最新日本人妻中文字幕| 亚洲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欧美野外疯狂做受xxxx高潮| 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人成绝费网站色www| 高清不卡av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日本少妇人妻xxxxx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