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愛會相互傳遞,彼此感染,就像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
今年53歲的謝細,已經在公益路上走了10年。10年的時間,他先后榮獲四川省優(yōu)秀志愿者、珙縣抗震救災先進個人、最美珙州人、珙縣優(yōu)秀志愿者、優(yōu)秀共產黨員等稱號……這些榮譽的背后,正是他10年公益路的生動寫照。
人生艱難人間美好
1994年,當謝細還沉浸在初為人父的喜悅中時,上天卻給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5個月大的兒子被診斷出患有先天性的視神經萎縮。看著兒子抖動的雙眼,牙牙學語的神態(tài),想著兒子不能看見五彩斑斕的美景,不能看見爸爸媽媽的臉,謝細心如刀絞。但他不甘心放棄,他把悲痛無奈埋在心里,帶著兒子踏上了漫漫求醫(yī)路。這段求醫(yī)時光是艱難的,但是也是難忘的,一路上走來,病友、醫(yī)生、同事、陌生人讓他在黑暗中看到宛如螢火蟲般的點點星光聚起的光亮,讓他感受到了人間太多的美好。
“醫(yī)生真的特別好,為我們考慮很多,不管是用藥還是治療,在保證效果的前提下,都給我們用最便宜的?!敝x細說,“有時候孩子做檢查,錯過了吃飯時間,同一病室的病友總會拿出自己的飯菜請我們吃;同事經常幫著打聽哪里可以治療,親戚朋友借錢的借錢,跑腿的跑腿……艱難的人生,是這些人間的美好,照亮我前行的路?!?/p>
經過不斷地治療,孩子的病情有了好轉,并在殘聯的幫助下學習了盲人按摩,如今已經過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謝細說,正是這些來自人間的美好,讓他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加入了僰鄉(xiāng)義工這個大家庭,從踏進這個大家庭那一刻開始,他就決心要做一只燃盡光亮的螢火蟲,像別人幫助他的家庭一樣幫助別人。
信仰奉獻體驗快樂
“自己被需要,這是一種莫大的快樂?!睆念A備義工到協(xié)會會長,10年的公益路,謝細給太多的家庭帶去了希望,也讓自己體驗到了莫大的快樂。
2013年,珙縣巡場鎮(zhèn)年僅3歲的梁鑫掉進滾燙的雞湯里,造成了全身80%深二、三度燙傷。因家中經濟困難,父母不得不忍痛停止治療,帶孩子回家。在昏暗簡陋的房間里,謝細第一次看到了梁鑫,小小的身體涂滿了膏藥,孤獨地躺在小床上,他已經沒法說話,只能用眼睛無助地看著大家。謝細的淚一下子就涌了出來,隨即和一起來的義工們聯系醫(yī)院,把孩子送去救治,并多方奔走尋求到了9958兒童緊急救助中心及愛心人士的資助,孩子總算是活了下來。梁鑫的命是保住了,但結痂的皮膚讓他“面目全非”。長大以后他如何成家立業(yè)?如何有尊嚴地活下去呢?想到梁鑫的未來,謝細吃不好,睡不好。每天不停地打電話聯系,不停地在各部門之間來回奔走,終于,經過多方協(xié)調, 梁鑫于2015年4月被送往一家免費康復機構治療。
梁鑫的故事只是謝細常年熱心公益的縮影。謝細說,每一個獲救者的新生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因為愛會相互傳遞,彼此感染,就像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
規(guī)范管理行穩(wěn)致遠
走進珙縣義工協(xié)會,墻上掛著的各種獎狀格外顯眼。謝細說,這些榮譽是他們協(xié)會堅定公益的動力,同時也是壓力,榮譽越多,責任越大,擔當也就越重。
來到謝細的辦公室,只見他辦公桌上端放著一本紅色的工作筆記本,翻開筆記本,扉頁上赫然寫著18個大字:制度化的組織、規(guī)范化的管理、科學化的運作。謝細在筆記本上寫道:要發(fā)揮好、涵養(yǎng)好志愿者精神,既要在健全制度保障的同時,借助“互聯網+”手段,更好地梳理和聚合志愿者的特長、專業(yè)等資源,著力打造規(guī)范化、常備化的志愿者隊伍,讓志愿服務能各展其長、各盡所能、高效有序;也要注重服務特色化,在提升扶老助殘、結對濟困等“傳統(tǒng)科目”含金量的同時,圍繞群眾所盼所需所急,契合社會需求的多元化發(fā)展趨勢,切實提高志愿服務雙方的匹配度,以更加精準地提供專業(yè)的服務科目,從而不斷增強公眾對志愿服務的認同感和獲得感……
謝細說,志愿服務不是一次的熱心、不能圖一時熱鬧,讓志愿者精神持續(xù)閃光,不能僅靠人們自發(fā)的善念和善舉,而應該依靠各方合力和制度保障,有效連接起“服務”和“需求”的兩端,才能行穩(wěn)致遠。
如今,在制度化的組織、規(guī)范化的管理、科學化的運作護航下,珙縣義工協(xié)會隊伍越來越壯大,從2007年組建至2021年底,各項救助金額合計706.15萬元,志愿服務時間171946.5小時,志愿服務次數17858人次,醫(yī)療救治塵肺病農民工330人。這些點滴之力,就像一條條愛心的淙淙溪流,匯聚成善意的汪洋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