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同禮發(fā)瘋了
1940年12月,中國著名學者袁同禮突然發(fā)瘋了。
時任經(jīng)濟部部長翁文灝在寫給駐美大使胡適的信中說:“袁守和兄邇來精神病大發(fā),議論乖謬,舉動失常,昨日來弟處相晤,聲言即將去美一行,以中國政府代表名義募集款項云云。除由此向友人設法勸阻外,彼如與兄有所接洽,或竟往美國,務希特予注意為荷。”
文獻專家、學者盧冀野于12月15日給胡適的信中也有所說明:“袁守和兄曾因感受刺激,發(fā)瘋數(shù)日,經(jīng)醫(yī)治近已漸就痊好。”
袁同禮(1895—1965),字守和,徐水孤莊營村人。1916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后到清華大學圖書館參考部工作。1920年由北大校長蔡元培派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學習,獲碩士學位,后轉(zhuǎn)入紐約州立圖書館??茖W院深造。1924年回國,任私立廣東嶺南大學圖書館館長,翌年改任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1926年任北京圖書館協(xié)會會長,1929年至1948年,歷任北平圖書館副館長、館長。袁同禮在北平圖書館任館長時,曾聘請專家為該館藏書、編目、書目等業(yè)務打下基礎。
袁同禮為何發(fā)瘋?起因是這樣的。
1932年“一·二八”事變,日軍對閘北的轟炸導致商務印書館、東方圖書館慘遭毀損。為保護國家重要文物的安全,當時政府下令將珍藏在故宮博物院、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機構的珍貴文物、古籍南遷。
時局不靖,加上善本南遷,道阻且長,南方潮濕多雨的天氣也不利于古籍文獻的保存,北平圖書館館務委員會委員長胡適函復教育部,提出“南中天氣潮濕,古本書籍在南方不容易貯藏保存,故我們決定在北方選擇妥善地方保存”。經(jīng)北平圖書館館務委員會討論,妥善的寄存點分別是三個有外國背景的機構:天津大陸銀行、北京德華銀行及北京華語學校。
1935年“華北事變”爆發(fā),北平的形勢日趨嚴峻。當年11月,教育部密電北平圖書館,希望用秘密的方法將善本移存南方,以策安全。1935年底到1936年初,北平圖書館克服種種困難,在經(jīng)費極其緊張的情況下,將庫存的三百箱善本書運往上海法租界,存于亞爾培路科學社圖書館,接著轉(zhuǎn)移到呂班路震旦博物院。1940年6月,法國戰(zhàn)敗后,滬上日本憲兵隨時會搜查法租界,袁同禮對保存在法租界內(nèi)的三百箱善本圖書的安全憂心忡忡,他一想到館藏的善本將落入日寇之魔爪,自己將會成為中華民族的罪人,便寢食難安,最終竟發(fā)瘋了。同人們急忙將其送至醫(yī)院進行治療。
胡適在太平洋彼岸援手
經(jīng)反復斟酌,袁同禮認為這批書運到美國,寄存到美國國會圖書館暫時保管,是最保險的辦法。于是,他與駐美大使、國立北平圖書館委員會委員長胡適商量此事。
1941年1月18日,胡適去美國國會圖書館拜會館長麥克利什,聯(lián)系北平圖書館善本書暫存之事。胡適答應這些書抵美后,允許國會圖書館對其進行拍攝,不過要拍攝三份,一份由國會圖書館保留,另兩份將來善本運回時一并交還中國。麥克利什同意了。
為防止善本書籍出關時或在運送過程中被日人劫獲,胡適找到美國國務院,告知這批書對中國的重要性,美方既已答應暫存,可在運送過程中“非美政府派人押護,方能免除危險”。
同年2月1日,胡適又找到美國國會圖書館,請國會圖書館派人到上海幫助運送,麥克利什不同意,他認為萬一接洽不成反而可能引起日本人的注意。但不管怎么樣,國會圖書館同意暫存。袁同禮既沒錢又沒人,困難重重。胡適找來王重民和吳光清商議。王重民為北平圖書館職員,時在美國國會圖書館和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工作。商議的結果是胡適自己掏錢,派王重民回國相機行事。
2月28日,王重民到達香港,袁同禮已在那里等候。3月4日,兩人一同回到上海。隨即袁同禮與美方領事館進行接洽,王重民負責運輸。
袁同禮找到美國駐中國大使詹森和上??傤I事羅君尋求幫助,此二人都認為這是中國自己的事,應由中國人自己解決。經(jīng)不住袁同禮再三請求,最后,美國領事館總算答應將這批善本書移出原存地點,運往美國暫存。經(jīng)過估算運費共需三千美元。
實際運作困難重重
雖然美方同意幫助,但實際運作起來困難重重,首先根據(jù)古物保存條例:古籍禁止運出國,所以還須經(jīng)財政部令海關總稅務司同意準于免驗放行。于是,袁同禮給教育部部長陳立夫發(fā)密電,要求撥經(jīng)費,并希望政府出面幫助解決海關放行問題。
3月19日,陳立夫密呈行政院副院長孔祥熙,3月20日行政院密令財政部撥付經(jīng)費。袁同禮善本書運美的問題得到了教育部、財政部的支持,得到了經(jīng)費和批準免驗放行的手續(xù)。
負責運輸?shù)耐踔孛褚彩谴筚M周折。當時,上海的公共租界包括法租界已被日軍嚴密封鎖,但是法租界與公共租界間的交通還算暢通。于是他聯(lián)系了公共租界的一家美國倉庫,先把這些善本書從法租界轉(zhuǎn)移出來。
接下來又面臨善本書通關免檢問題,袁同禮找到擔任上海海關監(jiān)督的丁貴堂商量。丁貴堂想了三個辦法:一、將書箱點交美國駐滬總領事,作為美政府所有,完全由美領事館代運,海關可發(fā)放行證;二、改裝舊衣箱,用旅客攜帶行李的辦法帶往香港或其他地方,若每次攜帶二十箱上下,可發(fā)證免驗;三、若不能先將書箱移交美國政府,則必先有重慶國民政府的訓令,才能發(fā)證放行。
第一種辦法遭到美國領事館的拒絕;第二種方法也存在問題,如果用衣箱,則增加許多倍,同時舊衣箱要進行改裝,此舉非常容易走漏風聲;最后只好采用第三種辦法。于是袁致電重慶請國民政府予以幫助,但直到4月30日孔祥熙才回復電報,時間已經(jīng)過了近五十天,袁同禮立即轉(zhuǎn)呈丁貴堂。丁貴堂迅速報給海關關長梅樂和,梅樂和當即決定不執(zhí)行,原因是鑒于前段時間運送存于租界的中國銀行的白銀,結果出了危險,此時形勢比那時更緊張,還是不運為好。
王重民看事情一時無法開展,自己又不能久待,于5月中旬帶上胡適的二兒子胡思杜一同離開上海前往美國。袁同禮決定由國立北平圖書館與美國國會圖書館簽訂一份合同,合同中說這些善本是美國借閱的,這樣就可以由美國國務院授權駐上??傤I事,把善本作為美國財產(chǎn)報關,由美國負責押運出關。
可美國政府不愿因此事得罪日本,借口上海情況不明,拒絕駐滬領事出面運送善本出關。很快,袁同禮又決定把善本書籍裝入舊衣箱內(nèi),用旅客攜帶行李的方法把它們先帶往香港或其他地方,然后再集中起來運往美國。
善本書成功漂洋過海
總稅務司于5月間開始施行財政部令,發(fā)給出口允許證免驗放行。該證按慣例由江海關(上海海關原名)填發(fā),再經(jīng)總稅務司行文轉(zhuǎn)飭,但這樣動靜太大,難免走漏風聲。由于碼頭工人多被敵偽收買,突然有大宗箱件免檢出口,難免遭到日方檢查,總稅務司以此為慮,故再三勸阻,請袁同禮再想個萬全之策。
5月中旬,美國駐華大使詹森到達香港,袁同禮知道后,急忙赴港,再次向詹森尋求幫助。詹森想出一個主意,說如果北平圖書館與美國國會圖書館簽訂一個協(xié)議,聲明國會圖書館借用此批書五年,再由國務院授權上??傤I館,要求其報關時作為美國財產(chǎn)申報,這樣運送就安全了。
不久,袁同禮又奉孔祥熙手諭,囑為分批將書先運香港,再由馬尼拉轉(zhuǎn)運美國,但是由上海運香港仍需向海關申請出口允許證,方能起運,總稅務司卻以愛莫能助相推辭。不得已,袁同禮與中國旅行社負責人密商,把這批書作為北平圖書館在上海新購書籍贈送美國,委托該旅行社分批代運,希望以此掩飾,不致引起敵偽注意,減少被扣風險。此法雖手續(xù)較為復雜,需時較久,分做十余批運送,但終于在10月初全部運畢,共計分裝一百零二箱,均由駐美大使胡適轉(zhuǎn)交美國國會圖書館代為寄存。此次運出善本書,均以宋元明刊本及名人抄本教本為限,清刻善本由于來不及裝運,于1941年4月經(jīng)輾轉(zhuǎn)托人設法從原寄存的美倉庫,分批運至法租界私人住宅,化名寄托,由北平圖書館上海辦事處主任錢存訓辦理。據(jù)錢存訓回憶,有同學的哥哥在海關做事,每逢他值班時,錢存訓就用板車將所寄木箱送去,免檢通關,陸續(xù)寄往美國。運美的書目,編寫同樣四份,兩份隨書籍帶美,一份存滬,一份由港轉(zhuǎn)渝,以供呈報教育部備案。教育部撥的三千美元事后結算,尚余美元六百零二元二角五分,留充北平圖書館增購書籍之用。
10月中旬,這批書總算寄完,而袁同禮則付出了沉重代價,這段時間,家中三人患了盲腸炎,小女兒不幸夭折。
這些善本書其中有二十七箱寄到美國國會圖書館,七十五箱寄到加利福尼亞大學,袁同禮致電胡適,“箱件到美后,分存兩地或應集中一處”,全交由胡適負責。為便于保管,胡適于1942年2月趕到加利福尼亞大學,經(jīng)交涉,將那七十五箱書移至美國國會圖書館。
10月27日,袁同禮將善本書運美經(jīng)過密呈教育部部長陳立夫。
陳立夫在折呈中特意表彰了袁同禮:“查該館長于去年一月奉令前往滬港辦理移運館藏善本書籍送美保存,在敵偽嚴密監(jiān)視中,不辭辛勞,不畏艱阻,卒能多方設法完成任務。其忠勇為國之精神,殊屬難能可貴,除由部嘉獎……”
12月7日,日本艦隊偷襲美國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美國宣布對日開戰(zhàn)。果然,一如中國知識精英預測的那樣,美日間戰(zhàn)爭爆發(fā)。但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善本書安全無虞了。
尾聲
1945年8月,日本戰(zhàn)敗,宣布投降。1946年4月,胡適已準備回國就任北大校長,他寫信給美國國會圖書館館長休默爾,向他表示感謝,并將收條及鑰匙交給王重民,托他代為管理,并說“俟將來海運大通時”運回。
王重民 1939年受聘于美國國會圖書館,整理館藏中國善本古籍。1947年回國后仍任職于國立北平圖書館,兼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主持該系圖書館學組的教學。1947年在北京大學中國文學系創(chuàng)辦圖書館學??疲ê蟾谋究?,他任系主任),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兼任北京圖書館副館長。這批善本書籍則于1965年運至臺灣。
袁同禮于1949年赴美,先后在美國國會圖書館和斯坦福大學研究所工作。他是中國文化交流的使者,中國現(xiàn)代圖書館事業(yè)的先驅(qū)。著有《永樂大典考》《宋代私家藏書概略》《明代私家藏書概略》《清代私家藏書概略》《中國音樂書舉要》等。
(責任編輯/王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