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會計學專業(yè)立足珠三角,面向粵港澳大灣區(qū),服務區(qū)域經濟,應培養(yǎng)應用性、職業(yè)型的財會專業(yè)人才。力爭五年內,在師資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改革、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都有卓越成果,打造一支在同類院校團隊中起到示范帶頭作用的優(yōu)秀教學團隊。
關鍵詞:會計學專業(yè);專業(yè)人才;教學團隊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結合校情,落實《廣州工商學院建立健全本科教學質量保障與監(jiān)控體系的實施辦法》(廣工商院發(fā)[2020]123號),加強本科教學團隊建設,建立有效的團隊合作機制,提高財會教研室教師素質和教學能力,確保我教研室本科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現財會教研室決定遴選和建設一批教學質量高、結構合理的優(yōu)秀教學團隊,以保證課程質量和提升教學水平。
一、教學團隊建設整體思路
會計學專業(yè)立足珠三角,面向粵港澳大灣區(qū),服務區(qū)域經濟,應培養(yǎng)應用性、職業(yè)型的財會專業(yè)人才。力爭五年內,在師資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改革、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都有卓越成果,打造一支在同類院校團隊中起到示范帶頭作用的優(yōu)秀教學團隊。
二、教學團隊具體建設目標
(一)師資建設方面
1. 加強師風師德教育。及時對教師進行職業(yè)理想與職業(yè)道德教育,樹立良好教風與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進取精神和團隊合作意識。
2. 優(yōu)化教師結構,提高“雙師素質”比例。鼓勵教師參加專業(yè)技能培訓,吸收其他院校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成果,學習前沿的理論知識,把握專業(yè)的改革動向。定期引進企業(yè)財會人才,進行實踐教學,可以優(yōu)化高職院校教學團隊,豐富教師來源。鼓勵在校教師通考取專業(yè)資格證書等方式,提高教師理論水平,獲得“雙師素質”資格。
提升師資力量,培育一流的教學團隊。構建一支集教授、副教授、博士等高學歷高職稱老師與會計師、稅務師、經濟師、評估師等于一體的的具有“教學力、科研力、實踐力、社會服務力”的老帶新、幫傳帶結合教學團隊。
(二)課程建設方面
引入課程思政元素,致力于十四五規(guī)劃期間,完成課程思政示范課程、課程思政示范課堂、重點課程、一流課程(含線上一流課程、線下一流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虛擬仿真課程)、課程教研室等的建設。建立以《中級財務管理》、《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基礎會計》、《審計學》、《會計信息系統(tǒng)》等為核心課程,以《財務共享中心運營實訓》、《成本會計》、《財務大數據分析》、《財務數據可視化》等為骨干課程的課程體系。至2025年,實現2-3門核心課程、骨干課程成為校級一流課程,并著力于省級一流課程的申報。
(三)教材建設方面
1.教材選用上,優(yōu)先使用教育部、財政部的十四五規(guī)劃教材,該教材能基本反映該課程的最新成果和新動態(tài)。
2.組織編寫能體現人才培養(yǎng)特色的教材,至2025年,完成10本左右適合本專業(yè)學生的核心、骨干課程的教材編寫。
(四)教學改革方面
1.完善教學資源庫,建立含有案例、習題集及參考答案的試題庫;提供適合學生閱讀的補充閱讀資料,如專業(yè)文獻,拓展教學內容,并引入該課程或學科的前沿發(fā)展。
2.鼓勵青年教師積極開展質量工程等項目的申報工作,致力于教學改革和研究。至2025年,本專業(yè)青年教師平均每人至少參與1項校級及以上教研課題。
(五)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方面
鞏固與現有實習基地的合作關系,為學生進行校外實習,確保校外實踐教學質量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及時更新實訓室軟件更新,完善實訓室軟件資源建設。
三、具體建設課程及團隊成員
(一)《會計信息系統(tǒng)》
2021.01,校級質量工程線下一流課程項目《會計信息系統(tǒng)》(編號:ZL20201201,負責人楊亞南)立項。目前,該課程已有教案、ppt、教學大綱、教學進度表、教學設計思路等完整的教學資料,且于2021.06在立信會計出版社出版了自編教材《會計信息系統(tǒng)》(ISBN978-7-5429-6858-6),現階段學生正采用該教材。相應教學視頻、網站正在制作與建設中。
該課程試圖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現在為廣東省高等學校教學管理學會課程思政建設項目《會計信息系統(tǒng)》(負責人:周福萍)。以現有教學資源為依托,該課程擬購置相關軟件,進一步促進實驗實訓室軟件資源建設。
至2025年,該課程致力于申報省級線下一流課程,且擬出教材《智能會計信息系統(tǒng)》。其中,團隊成員為:周福萍、楊亞南、黃通斌、馮蕓、原虹、譚曉蓉、陳威。
(二)《財務大數據分析》
該課程為2021級財會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新增課程,至2022年6月,完成青年教師對該課程及實訓軟件的培訓工作,至2023年6月,致力于該教材的編寫工作,并建該課程的合格課程,截至2025年,力爭完成校級一流課程的申報工作。團隊成員有:張燕、彭維湘、郭楚童、譚曉蓉、朱培源、趙盈科、張?zhí)焓?、張小才?/p>
(三)《管理會計實訓》
團隊成員有:應曉躍、張秀霞、盧倩楠、宋陽春、袁靜雪、原虹。建校級一流課程(線上線下一流混合式一流課程)《管理會計實訓》。致力于軟件升級。
(四)《財務可視化技術》
團隊成員有:張立國、張燕、趙靜宇、姜茜等。等該課程為2021級財會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新增課程,至2022年12月,完成青年教師對該課程及實訓軟件的培訓工作,至2024年12月,致力于該教材的編寫工作,并建該課程的合格課程,截至2025年,力爭完成校級一流課程的申報工作。
(五)《中級財務管理》
團隊成員有:陳世文、胡愛榮、趙冠楠等原授課組成員。
(六)《機器學習與數據挖掘》
團隊成員有:趙靜宇、張燕、周福萍等
參考文獻:
[1]晁春余,盧麗娟,謝羽 . 試論基于 OBE 的會計學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系統(tǒng)化構建 [J].教育教學論壇,2020, (7): 46-48.
[2] 李玉蘭 .以能力培養(yǎng)為導向的《會計學原理》課程教改研究[J]. 教學研究,2019,(5): 70-74.
作者簡介:張燕(1987—),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會計學研究。侯攀(1996—),廣東工業(yè)大學碩士研究生,會計專業(yè)。撰寫論文過程中感謝廣州工商學院張燕老師對侯攀的悉心指導。
基金項目: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十四五”規(guī)劃2022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課題(名稱:新文科背景下基于人工智能的會計學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編號:22GQN65);廣東省高等學校教學管理學會2021年度課程思政建設項目(X-KCSZ202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