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感官能力的考察,討論感官經(jīng)驗與客觀事物的關系,提出論證:在一定條件下,人的意識范圍是有限的,則感官經(jīng)驗也是受限制的;同時,感覺具有主觀性和事物本身具有客觀性;且主體之間感官存在差異性。綜上得出結論:人們認識的感官經(jīng)驗是感官賦予事物本身的,而不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即感官經(jīng)驗不是實在的,事物本身才是實在的。
關鍵詞:感官;感官經(jīng)驗;事物本身;意識
我們常常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這些感官來認識世界,發(fā)現(xiàn)世界。久而久之形成感官經(jīng)驗,就好比我們從小畫的圖畫里,仿佛我們自出生來就認定了天空是藍色的,大樹是綠色的,云兒是白色的。不僅如此,在童年的世界里我們還知道,蘋果、巧克力、冰淇淋都是甜的。但是隨著我們思維越發(fā)成熟,不禁為此思考,‘天空是藍色的’只是我們的感官自主認識的,即‘天空是藍色的’這一內容,是我們的感官所賦予‘天空’的,就像是人們語言上或者觀念上的共同約定。
如此以來,就涉及到“事物的感官性質與本身性質是一致的嗎?”這一問題。這回我們換成蘋果這個例子,單論‘蘋果’這個事物的‘屬性’有無限多。換一種說法就是:有多少種感官能力,則它就有多少種‘屬性’。因我們的感官賦予它各種‘屬性’,實則我們也無法知道事物本身是否具備感官賦予它的那些‘屬性’。也就是說,由感官賦予事物的‘屬性’組合起來的東西并不是事物本身。由此問題便得到答案“事物的表現(xiàn)性質與感官性質并非是一致的”。
綜上所述,所以我認為:感官經(jīng)驗是非實在的,非絕對真實的。我的論證如下:
一、在一定條件下,人的意識范圍是有限的,則感官經(jīng)驗也是受限制的
首先,我們的感官與我們的意識緊密相連。有意識才會有自主的感覺,即我們的感官都是建立在意識主動的基礎上。同時,我們的自主的感覺也是受意識把控的。如此說來,那么在一定情況下,比如人處在麻痹或毫無意識的狀況下。由于心臟各方面無礙,可能我們的感覺器官仍在運轉,但由于我們的意識的缺失,所以人就沒有形成自主的感覺。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說,雖然感官所感覺的范圍超出感覺器官的自主感覺范疇,但是只有意識把握地感覺才是真正的感覺。即人的意識范圍是有限的,則感官經(jīng)驗也是受之限制的。
二、感覺的主觀性和事物本身的客觀性
對一個桌上客觀的蘋果,我們看著是圓的、紅的;觸著是滑的;吃著是甜的。圓的、紅的、滑的、甜的這些屬性都在蘋果中,然而這些都是我們意識對感覺的反映,是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在一起的?;舨妓拐f:“在我們之外并沒有我們叫做形像或顏色的東西。形像或顏色只是運動、激動或變動對我們的顯現(xiàn)?!薄拔覀兊母杏X使我們覺得存在于世界上的任何偶性或性質,都并不在世界上,而只是外觀與顯現(xiàn)。其實存在與我們之外的世界上的東西,是引起這些外觀的那些運動。這是感覺的大欺騙,可是也要由感覺來糾正。因為感覺告訴我們,當我直接去看時,顏色好像存在與對象中,感覺也同樣告訴我,當我根據(jù)反射來看時,顏色并不在對象中?!惫饰覀冄矍笆挛锸钦J知對象與行為對象的統(tǒng)一,事物的本質是主觀性與客觀性的統(tǒng)一體。由于感覺存在強烈的主觀性,則感官經(jīng)驗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性反映,同時也印證感覺經(jīng)驗不是實在的的觀點。
三、主體之間感官經(jīng)驗存在差異性
每個人的感官都并不互通,沒有任何兩個人的個體經(jīng)驗是雷同的,它受每個人的感官生理功能和心理所影響。每個人基本的生理感官有耳、鼻、眼、舌、皮膚,所對應的感覺有聽覺、嗅覺、視覺、味覺、觸覺。假如保證在每個人都擁有基本感覺器官的情況下,人與人之間的感覺依舊是存在巨大差異的。就用最簡單的地方性差異來討論,愛吃辣的湖南人,與喜歡吃清淡的廣東人對于辣椒的味覺差異就頗有差異。倘若讓這兩類人對同一道菜來評價口味,憑借感官經(jīng)驗的差異,怕是很難說出個結果。所以倘若感官經(jīng)驗是實在的,那為何人們的感官經(jīng)驗存在如此大的差異呢?為何對同一事物做不出標準的評判呢?除此外,在視覺效果上來說,色盲患者與常人看到的視覺經(jīng)驗就有所差異。如果同樣一顆蘋果,常人看到說是紅色,而一個紅綠色盲患者看到的可能是綠色。對于這一系列地感官差異,都無一不說明了主體之間感官生理功能的差異性將直接導致感官經(jīng)驗的差異性。另一方面,感官經(jīng)驗還受心理的影響。簡單舉個案例,有些人出于對一些事物的喜愛心理,例如養(yǎng)犬人非常喜歡狗,見到狗產(chǎn)生的是喜愛之情。然而有些人可能被狗咬過的經(jīng)歷,又或者出于一些原因不喜歡狗,這類人見到狗產(chǎn)生的可能是恐懼與厭惡心理。這兩種不同心理的人對于‘狗’的感官經(jīng)驗則不同。所以,不僅是感官生理功能差異影響感官經(jīng)驗,人與人之間心理差異也影響著感官經(jīng)驗。綜上所述,由于多種因素對于感官經(jīng)驗造成的影響,使之存在差異性,無法對客觀事物做出實在的統(tǒng)一標準,更無法反映事物的本身,故感官經(jīng)驗不是實在的。
然而在生活中,好像有些事就是固定的一樣,就像是所有人都認同,包括紅綠色盲,也包括地區(qū)性差異的人,人們可能久而久之就覺得“蘋果本該就是紅色的”“辣椒就是辣的”。但是這些僅僅是事物表象的觀念相同,也不是我們個人原初在大腦中形成的觀念,而是受約定俗成的規(guī)則影響而形成的。因此,感覺經(jīng)驗很大程度上取決一定文化背景、生活背景意義上的約定俗成,而約定俗成的東西并不等同于實在,因為實在不需要約定,實在就是它自身。
參考文獻:
[1]霍布斯.《論人性》[M]《西方哲學原著選讀》上卷商務印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