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哎呀,這不是xxx老師嗎,有些日子不見了。
乙 是啊,老忙了,好幾天都沒著家了。
甲 喲,忙什么呢?
乙 最近各大院校聯(lián)系我,讓我?guī)退麄儎?chuàng)編青少年文藝作品,我還得參與表演,最近是白天觀察青少年,晚上查查資料,哎喲,這給我累的……
甲 給錢嗎?
乙 給不給錢跟你有什么關系?
甲 咱們倆是搭檔啊,咱們得合作完成啊!
乙 我這是公益作品,通過節(jié)目給大家?guī)須g樂。
甲 公益事業(yè),更不能少了我,我可一直都是上海的志愿者!
乙 那太好了,咱們一起創(chuàng)作吧!
甲 行!我們可以從童話入手,你比如說,那個,那個賣柴火的。
乙 賣柴火的?
甲 就那個,丹麥作家安徒生。
乙 我知道了,《賣火柴的小女孩》。
甲 小朋友們,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個圣誕節(jié)的夜晚,有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她又冷又累又餓,實在走不動了,便找了一個富人家的窗前坐了下來。她劃了一根火柴,在微弱的火光里,她看到了自己的奶奶,一邊吃著火雞,一邊對自己說:“火雞真好吃呀,就不給你吃呀,饞死你?。 ?/p>
乙 饞死誰呀?你這什么故事啊。
甲 悲慘的故事。
乙 太悲慘了吧,合著賣火柴的小女孩是饞死的。
甲 不是說改編么。還有語文課本里,有那個《國王的新衣》。
乙 這個大伙也知道。
甲 從前有個愛慕虛榮的國王,他聽信了兩個騙子的花言巧語。兩個騙子說,可以做出一件只有聰明人才能看得到的美麗衣裳。很多大臣為了證明自己聰明,就一個個都說了謊,說看到了這件美麗的衣裳。而國王為了證明自己是最聰明的崽,決定讓倆人給他量身定制一件。
乙 對。
甲 要不演個《灰姑娘》,你演那高跟鞋。
乙 你還演鞋墊呢!一邊兒去,像話嘛!我選一個童話改編一下吧,咱們就選《小紅帽》。
甲 《小紅帽》更知道啦,小紅帽,藍精靈爸爸,只有她是小紅帽!
乙 別胡說了!小紅帽是給生病的外婆送蛋糕和葡萄酒的……
甲 什么?
乙 小紅帽呀。
甲 哦,不賣火柴改賣帽子了。
乙 什么呀這是。小紅帽要去給生病的外婆送蛋糕和葡萄酒。沒想到半路上遇到了大灰狼!大灰狼就從小紅帽的嘴里打聽出了外婆的住處。這大灰狼啊,就先把外婆吃了,偽裝成外婆,然后等小紅帽一來,把小紅帽也吃了。后來又來一獵人,把大灰狼的肚子剖開……
甲 看到自己的奶奶,一邊吃著火雞,一邊對自己說:“火雞真好吃呀,就不給你吃呀,饞死你??!”
乙 都什么亂七八糟的,我說的是小紅帽,不是賣火柴的小女孩!
甲 知道知道,開個玩笑。小紅帽誰不知道啊,小紅帽我倍兒熟。
乙 這人一點都不虛心。要不這樣吧,咱倆帶角色走一遍劇情。我演大灰狼。
甲 那我來獵人。
乙 你干嘛,就憋著逮我呢?你演小紅帽吧。
甲 我演小紅帽?行,演唄!
乙 那咱們現(xiàn)在開始
【帶道具,音樂起。
甲 (雄厚的聲音)“好家伙,這大森林!好家伙,真大!”
乙 太爺們兒了吧,小紅帽是小女孩兒!
甲 那再來一遍。
乙 你找找感覺。
【音樂起。
甲 (表演)“這大森林,真大呀!”
乙 接著說詞呀。
甲 哦,對。詞兒我知道,別著急啊。(起板)“我獨自走在郊外的小路上,我把糕點帶給外婆嘗一嘗啊。她家住在遙遠又僻靜的地方,我要擔心附近是否有大灰狼。”
乙 這還差不多。
甲 “媽媽讓我去看望生病的外婆,我要幫媽媽把蛋糕和葡萄酒給外婆送過去,順便再給外婆推薦一個特別好的理財產品,年化率80%,我這個月的KPI就指著我外婆了?!?/p>
乙 小紅帽是詐騙犯?。?/p>
甲 “你得讓錢生錢,存款能有多少利息?”
乙 你行了吧,存著我安心,管著管不著??!沒有理財產品,只有蛋糕和葡萄酒。
甲 “外婆住的可遠可遠了。我也走累了,不如我替外婆吃了吧?!?/p>
乙 你豬八戒??!你不能吃。
甲 “對!我不能吃,給外婆吃。”
乙 這還差不多。
甲 “她吃著蛋糕,我給她介紹理財產品。”
乙 又來了。咱能別提這理財產品嗎?
甲 “我先給你介紹一下吧?!?/p>
乙 不用,年化率80%,一聽就是騙子!
甲 “媽媽還跟我說,去外婆家,一定要走大路,可千萬千萬不能走小路。因為走小路,會繞到大路上去的?!?/p>
乙 你媽媽這智商就別理財了。
甲 “哎呀,這里怎么有這么多新鮮的蘑菇?”
乙 嘿,還給自己加戲。
甲 “不如我采幾朵蘑菇給外婆送過去,這也算是給空巢老人送溫暖吧?!?/p>
乙 少來這套!
甲 “一朵、兩朵、三朵、四朵、五、五,怎么拔不起來?‘你不能拔我呀?!覟槭裁床荒馨文??’‘因為我是個大蘿卜呀?!?/p>
乙 蘿卜蘑菇分不清??!
甲 “繼續(xù),一朵、兩朵……”
乙 加這戲有什么意義,我這大灰狼趕緊上吧,“哈哈,小紅帽!”
甲 “滾!”
乙 這什么熊孩子,我叫你呢!“小紅帽,你猜猜我是誰?”
甲 “你不是大灰狼么?”
乙 “你怎么會認識我?”
甲 憑什么大灰狼認識小紅帽,小紅帽不認識大灰狼啊。
乙 童話里都是這么寫的。
甲 童話里都是騙人的。
乙 劇情里你不能認識我。
甲 行行行,我不認識你啊。
乙 “小紅帽,你這是要去哪兒???”
甲 “外婆生病了,媽媽做了蛋糕和葡萄酒,讓我給外婆送過去呢。你想吃蛋糕嗎,要不你跟我一塊去吧,我再給你介紹一個理財產品,年化率80%!”
乙 行啦,你怎么還給大灰狼介紹這個東西。
甲 這你就不懂了,人越多盤子越大,莊家就可以拆了東墻補西墻。
乙 行了行了,你能不能好好演???“小紅帽,你外婆住在什么地方?。俊?/p>
甲 “外婆就在……我不告訴你!”
乙 防范意識還挺強,“你為什么不告訴我呀?”
甲 “因為我也不知道啊?!?/p>
乙 嗨,這是真傻?。∧阏f詞啊。
甲 問哪來著?
乙 外婆家。
甲 818廣場7樓。
乙 飯店啊。得,給你提個詞兒:“外婆家穿過樹林還有一段路呢。外婆家就住在三棵大橡樹下,低處圍得是核桃和籬笆?!本瓦@詞兒,來,說!
甲 “我的外婆,就住在……剛才你說那地方?!?/p>
乙 他倒是省事兒。“?。∥业孟胍幌?,我可以先去外婆家,把外婆吃掉。然后等著小紅帽再入我的狼口?!?/p>
甲 弱智啊你,太缺心眼兒了。你都知道外婆住哪,先吃我呀你,費時費力。
乙 我愿意先吃哪個就吃哪個,你管我!外婆該上場了,你接著演外婆,我看你演得怎么樣。
甲 這是額外的費用。
乙 那我得先看看你這演技的成色。
【甲略作打扮,扮作外婆。
乙 (看著甲)你這不像生病,像生二胎。
甲 別廢話,趕緊開始。
【乙敲門。
甲 (東北口音)“誰呀,門沒關,進來吧。”
乙 你這是格林童話還是吉林童話呀,外婆說話怎么這么重的口音啊。
甲 這叫入鄉(xiāng)隨俗!“門沒關,自己進來吧?!?/p>
乙 “你是外婆嗎?”
甲 “你誰呀?”
乙 “我是大灰狼!”
甲 “咋地啦?”
乙 “我要吃了你!”
甲 “你誰呀?”
乙 “我是大灰狼!”
甲 “咋地啦?”
乙 “我要吃了你!”
甲 “你誰呀!”
乙 外婆太啰唆了!“啊嗚,我已經把你給吃了?!眲e廢話,趕緊下去,我現(xiàn)在是外婆了。
甲 “外婆家到了,外婆家門前怎么有這么多新鮮的蘑菇……”
【乙暴走,踩蘑菇。
甲 (尬笑)“外婆家門前怎么有這么多新鮮的蘑菇醬……”
乙 沒有!沒有蘑菇,也沒有蘑菇醬!甭加戲,往下演,不然扣錢!
【甲敲門。
乙 “門沒關。”
甲 “外婆生病了,真可憐。”
乙 沒這詞。
甲 “我怎么看著我的外婆不大對勁呢?”
乙 “不對勁就對啦,小紅帽你看看我是誰!”
甲 “我怎么不認識你呀?”
乙 “哈哈哈,你被騙了,我是大灰狼啊?!?/p>
甲 “大灰狼啊,我找的就是你,那個理財產品你考慮的咋樣,年化率80%呢!”
乙 “你窮瘋了,都開始忽悠狼了,我要吃了你!”
甲 “哈哈哈,你也被騙了!我不是小紅帽?!?/p>
乙 那你是誰?
甲 我是那大蘿卜啊。
乙 別演了!
賞析:
童話是一種以擬人化的形式,通過想象與幻想,表現(xiàn)兒童對自然與社會認知和愿望的文學樣式。它反映生活,揭示人生哲理;它鞭打假丑惡,追求真善美;它豐富我們奇思妙想的羽翼,給我們獨特的審美感受。特別是就豐富思想而言,童話的敘事空間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兒童智識水平的相應提高而不斷拓展的。所以用新的想象與幻想為童話賦能,應該是文藝工作者,特別是曲藝工作者應該做的事情。
《小紅帽》大家耳熟能詳,是一個惡者為惡但最終是善良、勇敢、機智戰(zhàn)勝了惡行的故事。但在當今社會,“惡”的形態(tài)有了更多讓人防不勝防的“花樣”,而在這個作品中,作者嘗試打破了《小紅帽》原作中善惡的二元化——毫無疑問,一心只想著吃人的大灰狼當然是“惡”,那小紅帽呢?
動輒要給周邊的生物推薦理財產品,這是作品中小紅帽最明顯的特征,哪怕已經見到了吞噬掉外婆的大灰狼,小紅帽推薦“年化率80%”理財產品的“堅持”依然,不單是舞臺上的角色和相聲表演中的另一方,就是作為受眾的我們也會對這種“堅持”產生一種無力和荒誕可笑的感覺,而結合當下不時發(fā)生的涉及錢財的騙局,我們又可能產生一種很奇妙的“共情感”和想象的空間。就此而言,這個作品似乎可以稱為成人的童話。
作品的立意很好,但在具體表達上,個人感覺可能還有比較大的提升空間。首先是作品的“皮”太厚,一口咬不出“小紅帽”“反詐”等的“餡料”,如果說《國王的新衣》能與詐騙沾邊,那《賣火柴的小女孩》在表達主題相關的時候,必要性沒有很強,很有種為了包袱而出現(xiàn)的感覺;其次是小紅帽的詐騙手段太過單一連帶著沖淡了大灰狼的惡感,與標題較不相稱。藝術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相對于生活中已經發(fā)生過的各種詐騙,作品并沒有表現(xiàn)出“高”的位階,這就讓“詐”與“反詐”并沒有構成作品的主要底色,相關的包袱也較少,不足的部分其實是由小紅帽的口音、拔蘑菇、兩人對角色的爭論補足的,不能否認這些包袱的“笑果”,但從整體意義來說,這其實是淡化了作品主題的。這個作品的舞臺效果可能不錯,但從文本來說,編者認為,還有可供推敲的地方。
(賞析:本刊編輯部)(責任編輯/馬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