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麗
(江蘇女子民族樂團 江蘇 連云港 222000)
二胡的音色有歌唱性,與人聲較為接近,演奏者要注重調控二胡音色,通過音色變化賦予樂曲起伏性、連貫性、藝術性,使樂曲情感更加豐富,展現渾厚、明亮、柔美等不同的聲音特質,詮釋宏偉、歡快、溫情等音樂內涵,帶給聽眾藝術享受。有些演奏者輕視二胡音色調控,未能深入關注二胡本身的構造及演奏技藝對音色的影響,這不利于演奏者提高二胡演奏水平。基于此,為使二胡演奏更為高效,探析音色及其技法表現策略尤為重要。
為使演奏者有效調控二胡音色,需了解二胡的構造。二胡的琴皮、琴筒是影響其音色的關鍵部位,二胡聲音的來源為琴皮,琴皮的韌性與彈性可影響音質,用心選擇琴皮是演奏優(yōu)美音色的重要前提,這主要是因為,音色與琴皮振動頻率有關。若琴皮較厚,會發(fā)出堅硬、遲鈍、厚重的聲音;若琴皮較薄,會發(fā)出纖細、明亮、尖銳的聲音。除厚度會影響振動頻率外,蒙皮松緊度亦會影響音色,蒙皮過松音色稍顯暗淡,樂曲缺乏靈氣;蒙皮過緊音色缺乏彈性。琴筒在發(fā)聲源振動的基礎上通過共振放大聲量,琴筒材質影響共振頻率,通常情況下,木材越老,二胡音色越優(yōu),風干較為透徹的木材可增強音色的通透性。琴筒形狀亦會影響音色,常見琴筒為八角形、扁圓形、六角形,其中,六角形琴筒所發(fā)出的聲音更能被大眾接受,其細膩的音色有利于詮釋二胡音樂作品的內涵。
除琴皮、琴筒會影響二胡音色外,還有一些與結構相關的可變因素會影響音色。琴碼的主要作用是把琴弦振動的能量傳至琴皮,琴碼的材質、密度與諧振頻率關系緊密,若木質材料過于堅硬,二胡聲音會高亢明亮,若木質材料密度較小、質地松軟,音色就偏向于柔和低沉。小琴碼對皮膜振動產生的抑制作用較弱,小琴碼聲音相對尖細,有能力解決聲音悶、空等問題。大琴碼對皮膜振動造成的抑制作用較強,可通過調節(jié)琴碼避免出現聲音干、噪、尖等現象。演奏者需根據二胡自身音色特點合理選擇琴碼、琴皮等部件。琴碼下方為制音墊,它可消除因不和諧振動所發(fā)出的雜音,達到改善音質的目的,還可調節(jié)音色,制音墊所處位置及材質會影響音色,呢料可增強音色的細膩性,與琴碼距離適中則可發(fā)出優(yōu)美的音色。琴弦振動是二胡發(fā)聲的必要條件,琴弦材質影響音色,常見材質包括單鋼絲材質、絲弦材質等,單鋼絲材質柔韌性較強,可幫助表演者均勻發(fā)力,并發(fā)出純凈、渾厚、明亮的聲音,滿足二胡樂曲藝術化處理需求[1]。
從右手運弓來看,演奏者需調整好弓的角度,在發(fā)力時要平穩(wěn),提高二胡各部件的振動性,拉弦時琴弦與弓保持垂直狀態(tài),運弓全程需保持平穩(wěn),使弓毛接觸琴弦并持續(xù)助其振動發(fā)聲,使二者接觸的點始終保持穩(wěn)定,優(yōu)化琴弦振動效果,增強構件的共鳴性,優(yōu)化二胡音色。若表演者無法保證持弓角度的合理與穩(wěn)定,就容易造成手腕、小臂動作不協調,這不利于營造和諧穩(wěn)定的二胡拉奏氛圍,破壞弦的振動環(huán)境,無法使弦在自然狀態(tài)下高效振動,還可能會發(fā)出尖刺、澀鈍的聲音。
在日常練習時,演奏者要注重養(yǎng)成良好的持弓習慣,演奏者要關注運弓的角度及肢體的協調性,保障琴弦振動自然且穩(wěn)定,音量、音色較為和諧。在演奏中,演奏者應注重運弓力度的調控,使弓對琴弦施加的力更為合理,起到改變琴音的作用。一般情況下,對弦施加較大壓力,且慢速拉弓,會使聲音發(fā)澀;對弦施加較大壓力且快速拉弓,會使音色變得剛勁有力;對弦施加壓力較小且慢速拉弓,會得到內斂、深遠、柔和的音色;對弦施加較小壓力且快速拉弓會使音色變虛?;诖耍谘葑噙^程中,演奏者要使弓與弦配合得當,通過靈活駕馭運弓技巧,發(fā)出較為理想的音色。運弓過程中,起奏較為重要,若起弓較慢,會增強運弓的流暢性,聲音相對均勻、婉轉且有柔韌性;若起弓較快,會使樂曲更具爆發(fā)力,可發(fā)出渾厚、飽滿、有力的聲音。
演奏者在合理起弓的同時,需控制琴弦與弓毛摩擦的力度,用右手手指感受觸弦阻力,總結發(fā)音規(guī)律,加強肌肉記憶,明晰觸弦與音色的關系,發(fā)出多變、靈動且優(yōu)美的音色。在使用運弓技巧的過程中,演奏者的腕部動作會影響拉弦位置,若手腕、肘部、肩膀不協調,會降低二胡音色的和諧性。為增強二胡演奏音色的清透性,演奏者需在弓桿與琴筒接觸的同時,減小摩擦力,利用弓的重力自然發(fā)聲,根據內外弦演奏需要,調整弓毛的觸弦位置,使琴弦、琴筒的位置關系更加合理,在運弓時,需避免出現緩慢朝上調整拉弦點的現象,以免音色虛飄。運弓時,腕部關節(jié)應靈活運動,拉奏快弓手腕幅度要適當,拉奏慢弓手腕需放松,感受弓的運動慣性,拉出流暢、圓潤、均勻的音色。
從左手觸弦來看,需注意按壓琴弦的方法,這屬于二胡演奏基本功,只有觸弦有理有據,才能發(fā)出優(yōu)美的音色。按弦時手指自然發(fā)力,手掌懸空并呈半握拳狀,手指與手掌均需較為松弛,手指自然下垂。發(fā)力時,以掌關節(jié)為支撐,確保力量可經由肩部、手臂、手腕傳到指端,有效控制手指按弦發(fā)聲,確保力度較為集中。按弦過程中,要注重手指的松緊轉換,增強聲音的彈性,部分演奏者會輕視大拇指與小指的作用,這樣會降低手部動作的協調性。為獲得有彈性的音色,要使這兩個手指自然伸平,使需要按弦的指頭能準確落到琴弦指定位置,繼而得到較為穩(wěn)定扎實的音色。同時,左手小指動作相對被動,小指的狀態(tài)與其他手指有關,若控制不當,就會發(fā)出較為遲鈍的音色?;诖耍诰毩曔^程中,要增強每根手指的靈活性,注重控制小指,通過手指獨立性彈奏練習,使手指間的配合更為靈活。手指按壓琴弦需要改變重心,為增強動作銜接的協調性,需調整掌關節(jié)的位置,為調控指腹、指尖在琴弦上的發(fā)聲位置提供有利條件。通常情況下,二胡演奏用指腹觸弦,目的是增強音色的豐富性,在演奏快速音型時,則需適度運用指尖觸弦,使演奏動作更加流暢,以免旋律停頓較為明顯。經驗表明,手腕稍微前伸可協助指尖、指腹快速切換,提高二胡演奏音色的多樣性[2]。
從剛柔變化的角度來看,演奏者要合理控制揉弦的力度與幅度,同時與運弓方式相配合。通常情況下,如果揉弦力度大、幅度大、運弓較強,會獲得剛毅的音色,利于抒發(fā)較為熱烈的音樂情感;如果揉弦幅度大、運弓較弱且力度較小,會發(fā)出輕柔的音色;揉弦力度大、幅度小、運弓較強會使音色偏剛,利于營造緊張的音樂氛圍;揉弦幅度小、運弓強且力度小,發(fā)出的音色偏柔美。掌握上述揉弦技法利于二胡演奏者詮釋不同風格的樂曲。除揉弦會影響音色的剛柔外,運弓亦有相同的作用,演奏者需通過調控運弓的形式增強音樂的爆發(fā)力。滑音在二胡音樂作品中較常出現,能增強樂曲的戲劇性,較為柔和的滑音利于抒發(fā)細膩動人的思想感情,演奏者需通過日常訓練有效控制手指在琴弦上滑行的速度、幅度與力度[3]。
從虛實變化的角度來看,演奏者要靈活運用按弦、揉弦等觸弦技巧,揉弦對樂曲音色虛實的影響有以下兩種情況:一是通過揉弦獲得虛實交替出現的音色,打造夢幻般的音樂環(huán)境,使二胡音樂作品的感染力更強。例如,《漢宮秋月》中的揉弦技法就具有變化性,使音色有虛實相生的質感;二是通過調整力度獲得虛實相生的音色,在此基礎上豐富貼弦的狀態(tài),使音色變化多端。通過按弦可發(fā)出泛音與實音,演奏者根據演奏需要使手指在琴弦上靈活地抬起與下落,并通過調整手指觸弦、離弦的狀態(tài),得到虛實相生的音色?;舻奶搶嵟c單音的強弱、快慢有關,不同的搭配能得到不同的音響效果,滑音能賦予二胡音樂作品以獨特的風格與色彩,演奏者要通過練習掌握滑音的控制技巧,提升駕馭聲音虛實尺度的能力。
從濃淡變化的角度來看,二胡音色的變化與觸弦狀態(tài)有關,同時,需右手積極配合,保障演奏狀態(tài)的穩(wěn)定,再通過力度的調整增強音色之間的對比性,左手觸弦深淺及角度會影響音色的濃淡,有些樂曲還需演奏者運用全身的力量,保障演奏支撐力穩(wěn)定,為詮釋濃淡相宜的音色奠定基礎。揉弦是展現濃淡音色的重要技巧,要想得到淡雅且縹緲的音色,就需要揉弦幅度較小,力度相對較弱,手指維持輕盈狀態(tài)。若想獲得濃郁的音色,揉弦幅度應較大,在觸弦時施加較大壓力,這樣可以在調控力度的同時,得到富有變化質感的音色。二胡音色的濃淡與觸弦時手指的位置有關,通常情況下,指腹觸弦面積較大,能得到寬厚的音色;指尖觸弦面積較小,可發(fā)出含蓄內斂的聲音。例如,《第一二胡狂想曲》內含2/4 拍及6/8 拍等慢板旋律,演奏者可在利用滾揉技法演奏的同時,用指尖的位置觸弦,手指關節(jié)放松,使揉弦動作及力量的分布更均勻,賦予二胡音樂歌唱性。若演奏《一枝花》《江河水》等民樂,則需用指腹觸弦發(fā)音,找“用力握”的感覺,配合使用“保留指”、壓揉等聲音處理技法,發(fā)出穩(wěn)定的聲波,得到相對厚實的音色,凸顯民樂風格[4]。
綜上所述,二胡演奏中音色的處理與器樂本身的構造、材質及發(fā)聲原理有關,在保障二胡結構較優(yōu)的前提下,演奏者需靈活運用運弓、按弦基本演奏技法,滿足二胡音色調控需求,還需從剛柔變化、濃淡變化、虛實變化的角度切入,靈活運用演奏技法,注重觸弦力度、幅度、速度等方面的和諧統一,為獲得柔美、剛毅、縹緲、厚實等不同風格的音色提供支持。在日常練習中,演奏者要強化樂感并掌握樂理,揣摩肢體動作、演奏技巧、樂曲內涵等因素對音色的影響,在有效運用演奏技法的基礎上,提升二胡演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