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文,王君艷,陳元姝
(1.天津職業(yè)大學,天津 300410;2.天津城市職業(yè)學院,天津 300250)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我國經濟水平與人口增速嚴重不協(xié)調所帶來的經濟壓力不容忽視,并且產生了男女比例失調嚴重、新生兒出生率連年下降等社會問題的出現(xiàn),為了緩解老齡化給中國社會帶來的一系列人口問題,2013年 11 月 15 日,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了“單獨二孩政策”;2015 年 10 月 29 日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宣布“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生育政策,隨著二胎生育政策的全面實施,二胎家庭越來越多,父母原本想有了弟弟(妹妹)后,大孩子的生活中多了一個玩伴,不再那么孤單,但是二孩的出生使得“大孩”在家庭中的角色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大孩子在成長中出現(xiàn)了諸多心理問題。
在家庭中,二孩誕生后,“大孩”覺得家庭中的大人都圍著小嬰兒轉,對這個小嬰兒呵護有加,使得“大孩”感覺父母不像以前那么愛自己了,爸媽把更多的愛都給了弟弟(妹妹),于是“大孩”出現(xiàn)了情感焦慮,時常發(fā)脾氣,摔東西,感覺自己非常委屈,非常可憐,脾氣暴躁,動輒就哭,甚至有時原本活潑開朗的孩子變得沉默寡言,不愿意參與社會交往,默默地坐在書桌前發(fā)呆,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更有甚者,出現(xiàn)夢游、癔癥等心理問題;年齡稍大些的大孩,感覺自己在這個家是個“多余者”,出現(xiàn)離家出走的念頭或行為。
退行行為是一種應激行為反應,一個比較成熟的人在受到外界強烈刺激或遇到重大挫折時往往產生焦慮,于是就放棄早已掌握的成熟的應對技巧和方式,而是采用早期的原始的甚至本能的方式來應對當前情景,以降低自己的焦慮。二孩出生后,“大孩”目睹了二孩嬰兒狀的諸多行為,“大孩”認為弟弟(妹妹)什么都不會,父母就加倍地呵護,給他(她)喂奶、喂水、換尿布、穿衣服……“大孩”也想得到爸媽的關愛,于是“大孩”就模仿類似嬰兒或者較低年齡段兒童才有可能出現(xiàn)的不成熟行為,比如用奶瓶喝水,本來生活能自理的,吃飯也非要大人喂,穿衣服也非要大人給穿,甚至有的“大孩”出現(xiàn)了尿床行為。“大孩”出現(xiàn)這些退化行為,都是為了獲得父母更多的關注和愛。
同胞關系的表現(xiàn)形式大致可以分成三種類型,即溫暖和諧型、敵意沖突型、溫暖與敵意并存型。據一項調查顯示,在三種類型的同胞關系中,溫暖和諧型同胞關系僅占36.5%,敵意沖突型同胞關系占20.7%,溫暖與敵意并存的同胞關系占到了40.8%。二孩未出生前“大孩”一直獨占父母物質資源和情感資源,二孩出生以后,父母要拿出一部分時間照顧二孩,同時也要占去一部分物質資源和情感資源,“大孩”情感失落,認為這一切的“罪魁禍首”都是老二造成的,難以適應弟弟(妹妹)的出現(xiàn),于是對他(她)產生情感冷漠和疏遠,甚至出現(xiàn)“大孩”虐待二孩的惡劣事件。
二孩的出生,使得大孩不安全依戀指數上升,出現(xiàn)愛的焦慮,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原本是非?;顫婇_朗,善于表達的“大孩”,變得敏感、脆弱、膽小、孤僻,不愿、不敢和人交流;嫉妒弟弟(妹妹)得到父母、家人更多關愛。
1.經濟基礎準備不充分
二孩的誕生給家庭帶來了許多快樂,但也加重了家庭的生活開銷,生活成本和生活壓力隨之增大,為了保障家庭的基本經濟生活水平不下降,父母要更加努力的工作;二胎媽媽一般休完128天的產假就回到了工作崗位,二孩要么請老人幫助照看,要么請保姆照顧,家庭要支出一大筆二孩護理費用,為了增加家庭經濟收入,父母盡可能地加班、加點,下班回家之后大部分時間又得照顧二孩,陪伴“大孩”的時間較之前少了很多,因此“大孩”常會產生“爸媽不愛我了,他們只愛弟弟(妹妹)……”的錯誤想法。
2.針對性的二胎家庭教育沒有
現(xiàn)在二胎家庭的父母很多是80后,他們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過慣了獨生子女的生活,不知道怎樣和兄弟姐妹相處,對于自己的兩個孩子怎樣和諧相處沒有經驗,更不知道怎樣培養(yǎng)大孩的共情心理、社會責任心……也不知道自己怎樣公平地愛孩子,覺得二孩小,理應多照顧一些,在不知不覺中竟然傷害了“大孩”。當“大孩”出現(xiàn)了消極情緒、心理障礙之后,父母束手無策,甚至出現(xiàn)了焦慮、抑郁。
3.家庭對二胎的接納情感不統(tǒng)一
對于為什么要生二胎?有些家庭觀點很不統(tǒng)一,尤其是在農村或封閉些的地區(qū),如果“大孩”是女孩,老人就會積極督促子女生育二胎,最好是給她(他)生個孫子,一旦二胎是個男孩,一家人就把這個男寶寵上了天,整天開口閉口都是“我的大孫子……”這時家庭中的大孩(女孩)倍受冷落。即使子女反復跟老人溝通也無濟于事,加之,父母又比較忙,沒有更多的時間來照顧“大孩”,大寶就會對弟弟越來越冷淡,甚至出現(xiàn)嫉妒、仇恨的心理。
1.父母的差別對待引發(fā)“大孩”強烈負面情緒
差別對待也叫差別待遇,父母的差別待遇是指作為父母在對待家庭中的孩子時,在時間、精力、情感等方面的投入明顯不同,有的孩子投入明顯得多,有的孩子格外得少,這種差別對待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二胎家庭中,父母往往給予二寶更多的照料和經濟投入, 遠遠超過對大孩的付出,被忽視的“大孩”往往表現(xiàn)出失落、悲傷、嫉妒等消極情緒。
2.教育、協(xié)調方法不當
二孩出生后,在父母眼里“大孩”一夜間就長大了,父母有意無意地教育“大孩”要做一個懂事的大哥哥(大姐姐)。當兩個孩子發(fā)生矛盾沖突時,即便錯在二孩,父母往往也是責怪、批評大孩子。久而久之使得從“大孩”內心越來越不接受弟弟(妹妹)。兩個孩子之間產生矛盾沖突在所難免,關鍵是家長怎樣教育、疏導兩個孩子處理發(fā)生的矛盾。
3.父母和“大孩”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影響最深刻的老師,家庭處處即教育,但更多的家庭教育是嚴肅有余歡快不足。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置孩子于被動地位,一切都是家長來安排,不去傾聽孩子的心聲,當孩子出現(xiàn)不接受情緒或行為時,家長非常的生氣,作為家庭弱勢的孩子只能忍耐,長期處于壓抑狀態(tài)的“大孩”總會有一天要爆發(fā)的。二胎家庭中“大孩”出現(xiàn)心理問題是有一個時間積聚過程的,如果父母及時和孩子溝通,大孩的問題就會及時被發(fā)現(xiàn),家長及時疏導、及時反思自己的言行,問題就會消失于萌芽狀態(tài)。
1.夫妻婚姻關系不和諧
隨著二胎的誕生,二胎家庭會承受較大的壓力,夫妻的婚姻質量和積極性會因孩子出生而有所下降。據調查,在父母關系不和諧的家庭中,同胞關系發(fā)生沖突的概率明顯高于父母和諧的家庭。主要是因為如果父母關系美滿、和諧,父母多以友愛、理解、包容的方式引導教育孩子;如果父母對彼此婚姻質量不滿意、關系緊張,父母往往容易產生心理的焦躁,因而降低對孩子矛盾沖突的容忍度,甚至對于孩子正常的需求也無法滿足,表現(xiàn)出對孩子的冷漠、責罵甚至抽打等不恰當的養(yǎng)育行為的出現(xiàn)。父母面對二胎帶來的困難如果能夠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彼此分擔,將會建立起更加美滿的婚姻關系和更加和諧的家庭氛圍,也會緩解父母各自工作中的壓力和挑戰(zhàn)。同時緩解因為二胎出生而出現(xiàn)的消極情緒,增進積極情緒的獲得。和諧的婚姻關系有利于父母親在二胎出生之后,仍然與“大孩”建立積極的親子關系,提供積極的養(yǎng)育行為。
2.婆媳或翁婿關系不和諧
在二胎家庭中事務處理、孩兒照料、經濟支出等都會增多,常常出現(xiàn)婆媳矛盾、翁婿矛盾,致使家庭關系不和諧,這就使初為二胎父母的兩個人越發(fā)招架不住,失去了強有力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致使二人心理壓力愈發(fā)強烈,時間也更緊張,沒有太多時間照顧大孩子,“大孩”倍感被冷落,時間久了,就會產生各種心理問題。
“大孩”角色失調指一個人在某種境遇下對自己角色職責的認知與他人、社會對該角色的判斷、期待不一致的現(xiàn)象,角色失調的主要類型是:角色沖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斷、角色失敗、角色緊張、角色距離。這里所說的“大孩”角色失調主要是指二胎出生后,“大孩”內心出現(xiàn)了角色沖突和角色不清的心理現(xiàn)象。
角色沖突是指因不相融的期望而導致的心理、行為上的沖突現(xiàn)象,是心理學上常見的一種角色失調現(xiàn)象。二胎出生前,“大孩”是家庭中唯一的孩兒,扮演著“獨生子女”的角色,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可謂是說一不二。二胎出生后,“大孩”在家庭中開始扮演“哥哥(姐姐)”的角色,不再是獨苗的角色,還要學著做些照顧老二的事情,同時還要包容老二的“不是”,學會和老二分享,多替父母分擔一些家務,可二孩出生后,父母更多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老二身上,給予了老二無微不至的關愛,對“大孩”關注的較之以前、較之二孩都少了很多,在這種背景下大孩子便產生了心理和行為上的不適應,從而導致了角色沖突。大孩為了獲得爸爸、媽媽更多關注和愛往往模仿幼兒(二孩)的行為用奶瓶喝水,吃飯要爸爸、媽媽喂,本來自己都能自理的,穿衣服要爸爸、媽媽幫助等退行性行為。大多數“大孩”對于弟弟(妹妹)的到來不是百分之百接受,他們(她們)之間的同胞關系也不是很好,甚至是敵視的態(tài)度,趁著大人不在或看不見的時候偷偷地打老二,弟弟妹妹摔倒了也不管。
角色不清是指角色承擔者對于自己承擔角色的行為標準或行為規(guī)范不清楚、不了解,不知道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更不知道如何做好。二胎出生后,“大孩”對于自己扮演的“哥哥(姐姐)”的角色認識不清,不知道如何和弟弟(妹妹)相處,更不會幫著爸爸媽媽照顧弟弟(妹妹)、哄她們玩。偶爾還會很任性,認為自己是“老大”,弟弟(妹妹)理所當然就要聽自己的,服從自己的管理。
“大孩”出現(xiàn)心理問題如果不及時調整,任其發(fā)展,將會產生諸多負面影響。解決的對策主要是從社會、家庭、學校及“大孩”個體等方面著手。
1.給予二胎家庭一些支持政策
政府在推廣全面二孩政策的同時,也要承擔一定的二胎生育的社會責任。為二胎家庭提供更多政策、物質上的支持,如為二胎家庭提供免費的或平價的高質量奶品、給予家庭適當托幼補貼;適當降低幼兒園孩子的入學年齡;延長二胎媽媽產假時間,由現(xiàn)在的128天延長至183或一年,能和托幼機構有效銜接。
2.對招用女工的公司給予獎勵和優(yōu)惠政策
為了解決二胎媽媽順利重返職場,從國家制度的角度對于二胎媽媽的原公司提出約束,無正當理由不可解雇二胎媽媽;對于招聘、使用二胎媽媽的新單位要給予一定的獎勵和優(yōu)惠政策,這樣就會減輕二胎家庭的生活壓力,使二胎家庭的父母有更多的精力來關心、照顧兩個孩子,尤其是“大孩”的心理和情感需求,避免其因為二胎出生而無暇顧及“大孩”。
3.開設二胎家庭教育培訓課程
國家鼓勵社區(qū)對二胎準爸爸、媽媽開設相應的家庭教育培訓課程,給予專業(yè)性的指導,盡可能地減少對“大孩”造成的傷害。即使“大孩”出現(xiàn)角色失調等不良心理傾向和行為,家長也能及時調整、矯正。
4.國家啟動建設普惠性托幼機構、幼兒園
中國從1980年9月啟動獨生子女政策,至2016年1月1日結束,獨生子女政策長達30多年,獨生子女階段托幼機構很少,一個城市有那么幾個,主要原因是獨生子女一般都有老人看護就可以了,421的家庭結構模式,4位老人足以照顧一個孩子,二胎生育政策放開后,二孩出生后家中的老人年紀大了,同時還要照顧“大孩”,體力不支,忙不過來。請居家保姆,費用支出壓力很大,同時也不專業(yè)。二胎家庭急需居家社區(qū)附近規(guī)范的托幼機構和幼兒園。目前育嬰所主要是注重幼兒專項能力的開發(fā),而且是短時間的訓練,做不到全天照護;幼兒園也是非常短缺,為了解決孩子入園問題,家長要進行秒殺。
1.公平地對待兩個孩子
家庭中的孩子不分年齡,不分出生的先后,每個孩子都是平等的,作為父母不能因為老二小而將更多的呵護與愛都傾注到二孩身上而忽略大孩的感受。但這里的公平并不是簡單、狹隘的公平,而是根據不同孩子的年齡需要,做到區(qū)別對待?!岸ⅰ毙⌒枰改干钌细嚓P愛,如喂奶、喂水,穿衣服……,“大孩”生活可以自理了,給父母可以陪她(他)做游戲、看電影、講故事……當大孩的需要得到滿足了,他(她)也會幫助父母照顧弟弟(妹妹)。
家長在處理兩個孩子之間的矛盾沖突時,要公平公正,不要因為老二小而一味地向老二傾斜,讓大孩子做無原則、無底線的讓步。家長的客觀公正讓兩個孩子同時感受到父母的愛以及在家庭中地位的平等,可以有效地減輕“大孩”在家庭中由于弟弟(妹妹)的到來而造成的不安全感。
2.父母與大孩有效溝通幫助“大孩”順利實現(xiàn)角色轉化
二孩出生前,父母就要未雨綢繆,為大孩的角色轉變做好準備,例如可以讓“大孩”一道參與迎接二孩兒的各種準備工作,培養(yǎng)“大孩”的責任感與愛心,讓“大孩”學會分享;父母還要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讓“大孩”明白:即使弟弟(妹妹)出生了,也不會影響到父母對他(她)的那份愛,而且告訴“大孩”弟弟(妹妹)是他(她)最好的伙伴,將會伴他(她)一生;特別是二孩兒出生以后,父母更不可理所當然的忽略“大孩”,想辦法、擠時間多和大孩溝通和交流,給予他(她)更多的關愛,打消他(她)心中的顧慮;同時也給“大孩”創(chuàng)造更多機會照顧二孩,增進同胞孩子之間的感情,教會“大孩”友愛與分享。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對于孩子的教育有著重要意義。
3.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準備生育二胎的夫妻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不管是經濟支出還是工作發(fā)展都要提前做好規(guī)劃,最好也征求一下“大孩”的意見,并作出積極的引導,使“大孩”樂于接納弟弟(妹妹),同時也要和雙方父母商量好,取得他們的支持;二孩出生后家庭負擔增加很多,夫妻雙方要互相體諒、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學會控制情緒,媽媽多照顧一下二孩,爸爸多帶一帶“大孩”,對于給予家庭很大支持、幫助的老人要心存感恩,讓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深切地感受到二孩的到來給生活帶來了更多樂趣。
1.家長、教師要及時溝通
二胎家庭中,“大孩”出現(xiàn)問題,一般是家長首先在家中發(fā)現(xiàn),這時家長要及時和教師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中的表現(xiàn),和老師一起分析問題的原因,并引起教師的注意;家長、教師一起制定關于“大孩”教育、引導的實施方案;在“大孩”的調整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時家長、教師要隨時溝通,并做好大孩的成長記錄;家長、教師要定期進行階段性的總結,最好是一周進行一次總結、交流。
2.教師要積極關注“大孩”,給予更多的肯定
當“大孩”因為二孩的到來產生負面情緒時,家長要和老師及時溝通,使“大孩”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與肯定,如教師多邀請他(她)參加游戲,講故事、角色扮演等,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積極給予肯定;教師也可以讓“大孩”擔任一定的社會工作,如擔任班長、值日生、小組長……增強其自身的存在感,逐步培養(yǎng)其責任感、轉移注意力,讓他(她)不再想著二寶出生所帶來的一些“煩心事”,從而穩(wěn)定他(她)的情緒,使其漸漸接納弟弟(妹妹),并和他(她)們友好相處,幫助爸爸媽媽照顧弟弟(妹妹)。
3.學校要給予家長專業(yè)性的指導
學生成長的環(huán)境主要是家庭環(huán)境和學校環(huán)境,幼兒、小學生受社會影響相對較小,二胎家庭中的“大孩”一般是幼兒或小學生。二胎家庭的家長一般獨生子女較多,沒有太多養(yǎng)育兩個孩的經驗,有條件的學??梢越o予準二胎父母一定的指導、培訓,做到未雨綢繆。對于“大孩”出現(xiàn)問題的二胎家庭,學校要給予家長專業(yè)性的指導,學校、家庭協(xié)調一致,共同努力才能使“大孩”盡快走出負面情緒的影響,調整好個人行為。
4.學校要給予學生專業(yè)的矯正
“大孩”在學校出現(xiàn)異常行為,學校教師要給予高度的重視,幼兒、少兒出現(xiàn)心理問題如果得不到科學的、及時的矯正,將會伴隨孩子一生。學校心理教師要及時和孩子進行談心,傾聽孩子的心聲,了解孩子產生不良情緒或反常行為的原因,找到心結,并幫助孩子疏導情緒、矯正行為。學校常用的矯正方法主要有:轉移注意力法、傾聽法、行為療法等。
隨著二胎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越來越多的家庭將是四口之家,“大孩”、“二孩”的同胞關系將是家庭關系中的主要課題,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研究了在家庭中出生順序不同對孩子性格的影響:長子經常遭受失敗的命運,害怕競爭;次子則喜歡競爭,具有強烈的反抗性……這個研究結論提醒家長和教師,當孩子的情緒和行為出現(xiàn)問題時,不僅僅是孩子個體的原因,要更多結合二胎家庭的特點,正視二孩的誕生給“大孩”帶來的消極影響,采取正確方法、積極措施幫助“大孩”建立正確的認知,走出心理洼地,形成良好的心理態(tài)度,順利實現(xiàn)角色轉化,化解愛的落差。同時也呼吁:社會、家庭、學校要積極努力、相互配合為二胎家庭提供更多政策的支持、物質的幫助、教育的援助,為孩子們的成長創(chuàng)造和諧的環(huán)境,使他們能夠健康、快樂地長大。孩子是家庭的,更是社會未來的人力資源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