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屠城了無痕
        ——以宋末抗元事件為中心的史籍記載與歷史真實例論

        2022-12-31 03:46:02王瑞來
        關(guān)鍵詞:碑志南安李梓

        王瑞來

        (日本學(xué)習(xí)院大學(xué) 東洋文化研究所,日本 東京都 171-8588)

        1279年,崖山之戰(zhàn),陸秀夫負(fù)帝蹈海,南宋王朝畫上了終止符。不過,歷史紀(jì)年表上所顯示的時代終結(jié),并不完全反映實際狀況,歷史的余音還在回蕩。盡管失去了皇帝與中央朝廷,三百年大宋王朝所凝聚的象征認(rèn)同意識還在發(fā)揮著影響,華夷對抗情緒還很高昂,江南各地的抗元依然此起彼伏,久久未能平息。于是,翻檢史書,江西南安一隅宋末抗元的一幕,便進入了我們的視野。

        一、宋末抗元的南安一隅

        (一)《宋史翼》的記錄

        《宋史翼》卷三二立有《李梓發(fā)傳》。傳記講述了南宋末年江西抗元的史事。傳記很短,引述如下:

        李梓發(fā),字材甫,上猶人。德祐元年,以世族舉為南安三縣巡檢。元兵圍上猶,梓發(fā)隨邑令李申巽及邑中諸義士堅守不懈。元兵死傷甚眾,旋解去。文天祥表梓發(fā)為團練使、督府咨議,收之幕下。申巽請梓發(fā)往來贛圖戰(zhàn)守。祥興己卯,元兵復(fù)至。梓發(fā)與邑令城守益堅。時天祥兵敗績,行朝亡,邑士黃桂紱為元卒所獲,令赍榜入城招降,且傳崖山之難。梓發(fā)大怒,戮桂紱。無何,城陷,梓發(fā)與子姓四十七人皆自焚。同時有唐仁、黃賢、張伯子、劉淵子、張南仲、陽清叟及邑令李申巽俱遇害。[1]347

        《宋史翼》本傳之后,記出處為《人物志》。檢尋之下,可知是原封不動轉(zhuǎn)錄自《雍正江西通志》卷九三[2]?!端问贰冯m未為李梓發(fā)立傳,但在卷四七《瀛國公紀(jì)·衛(wèi)王》至元十五年十二月壬寅條亦有一筆述及:“大軍破南安縣,守將李梓發(fā)死之?!盵3]945《宋史》本紀(jì)的記載,印證了這一事件存在的真實性。

        (二)《元史》的記錄

        這一事件,也進入了明初修纂《元史》的史官視野?!对贰肪硪晃迦顿Z居貞傳》載:

        (至元)十五年,遷江西行省參知政事,未至,民爭千里迎訴。時逮捕民間受宋二王文帖者甚急,坐系巨室三百余,居貞至,悉出之,投其文帖于水火。士卒有挾兵入民家,誣為藏匿以取財者,取人子女為奴妾者,皆痛繩以法。大水壞民廬,居貞發(fā)廩賑之。南安李梓發(fā)作亂,居貞慮將帥出兵擾民,請親往,卒才千人,營于城北,遣人諭之。賊眾聞居貞至,皆散匿,不復(fù)為用。梓發(fā)閉妻子一室,自焚死。比還,不戮一人。[4]3624

        這段史事敘述的后半部,才是南安事件的記載。之所以整段引述,因為記載的幾件事情都以賈居貞愛民的主線相貫穿。而后面所述南安事件,更是強調(diào)了賈居貞的不濫殺戮。這樣的記載,跟《宋史翼》的《李梓發(fā)傳》不大一樣??础端问芬怼返挠涊d,南安事件并非“不戮一人”,還是死了一些人的。那么,對于南安事件,到底哪一種記載比較接近真實呢?歷史研究往往需要有一種對真相的執(zhí)著探求。

        二、當(dāng)時人與當(dāng)?shù)厝斯P下的南安事件

        從《宋史翼》的記載看,李梓發(fā)跟宋末抗元的文天祥有一定的關(guān)聯(lián),傳記提供了“文天祥表梓發(fā)為團練使、督府咨議,收之幕下”的事實線索。根據(jù)這一線索,我在《文山先生全集》卷一九收錄鄧光薦所撰《文丞相督府忠義傳》中找到了關(guān)于南安事件的更為詳盡的記載:

        李梓發(fā),字材甫,南安軍南安縣人,世為邑豪,主溪洞隅保。梓發(fā)為南安三縣管界巡檢,江西陷,南安守楊公畿迎降,獨南安一縣不下。邑人黃賢與梓發(fā)共推前南安尉永嘉葉茂為主,治守具,北軍至城下輒敗。景炎元年十二月,北丞相塔出與張、呂二元帥引大軍萬余,圍之?dāng)?shù)匝。邑猶彈丸地,城墻及肩。北軍攻之百計,梓發(fā)率邑人并力死守。晝則隨機應(yīng)變,夜則鳴金鼓劫寨,殺無算。塔出等相顧曰:“城子如堞大,人心乃爾硬耶?”明年正月六日,塔出與張、呂至城下諭降,邑人裸嗓大罵,俄炮發(fā),幾中塔出。即日徙寨水南,猶力攻凡三十五日,北軍死者數(shù)千,不能克。二月,葉茂出降,北軍乃退。梓發(fā)與賢堅守如故。戊寅冬,丞相被執(zhí)。己卯二月,崖山亡。三月,北參政賈居貞往諭降,城上詬罵如初。時邑人稍稍徙去,心力懈于前時。賈命方文等進攻,十五日城破,屠之。梓發(fā)全家自焚,望煙焰五色,或以為忠義之感。邑人多殺家屬巷戰(zhàn),殺敵猶過百。[5]

        《文丞相督府忠義傳》所記,除了一些具體事實稍詳外,最大的事實補充就是《宋史翼》本傳語焉不詳?shù)摹俺瞧?屠之”。明人凌迪知《萬姓統(tǒng)譜》卷七一也依據(jù)《文丞相督府忠義傳》,又有所補充,為李梓發(fā)立傳云:

        李梓發(fā),上猶人。元至元中,托爾楚元帥次上猶,梓發(fā)等不肯降。托爾楚元帥圍城七旬弗克,退師。己卯,賈參政復(fù)至,不降。邑士黃桂發(fā)才英逆知屠城,忘命入城,擬救父母,中道獲于賈參政,以實告之。參政曰:“汝可將省榜入城招降,不惟汝父母可安,合城俱安。”桂發(fā)等入城,為李所殺,卒至屠城。梓發(fā)率民巷戰(zhàn),勢窮力屈,回家以酒肉酌別老幼,令健卒自殺由幼而老四十七口。梓發(fā)與子舉火自焚而死。事詳《文山先生督府忠義傳》。[6]

        就是說,在崖山宋廷徹底覆亡之后,對于江西贛江上游小城南安的抵抗,元軍實施了殘暴的屠城。

        那么,出自作為當(dāng)時人鄧光薦筆下站在亡宋立場的記述是不是事實呢,或者說,未曾親歷的鄧光薦,記述有沒有道聽途說的成分呢?檢尋之下,我又找到了更為詳細(xì)的記載。這是出自元代人的記載。在明人劉節(jié)纂《嘉靖南安府志》卷一五《建置志》一中全文引述有黃文杰《上猶縣治記》,其中有關(guān)抵抗和屠城的部分有如下述:

        己卯三月,賈參政復(fù)至,諭以城降。邑令李申巽誓居民李梓發(fā)之儔曰:“猶未城前,遇有變故,民散而之吉、贛。紹定壬辰,邑令胡泓徙邑筑城,正為吾民義守具也。前人建城,后人降城,于義弗許。”卒至十五日,大兵屠焉。使合邑廨舍、倉庫、碑名及一千五百一十六家之生靈,玉石俱焚??v有茍免于城者,則又不免于四境。一木而支大廈,萬有余人同日死,聞?wù)邽橹葱摹⒄偕曩愣^之曰:“汝宰邑非才,是圍民以城,誨鋒鏑而自戕,吾雖命將分問善良,其道無由也。”遂殺申巽暨路帥張伯子。臨刑,有雷一聲,晴空而震,或者疑其為星殞也。邑由是改名永清,屬行省,擢邑士黃桂開簿邑事。桂開草創(chuàng)邑治于劫灰之末,撫集遺亡,僅存七十有二。荒城白骨,四顧蕭然。①商文昭、盧洪夏纂修《南安府志》卷一〇,明萬歷刻本。按,《全元文》于卷一四二〇亦據(jù)清康熙五十九年《西江志》卷一六一收錄有《上猶縣治記》,文字較《南安府志》有所節(jié)略。

        《上猶縣治記》的記述,展示了屠城的慘烈。全城萬余人同日而死,過后撫集遺亡,幸存者只有七十二人。《南安府志》記有作者黃文杰的小傳云:“黃文杰,字顯明,上猶人。元大德間擢安遠(yuǎn)教,尋辭歸,守家訓(xùn),居處建祠祀?!盵7]據(jù)此可知,黃文杰就是上猶當(dāng)?shù)厝?他根據(jù)耳聞目睹,在延祐元年(1314)寫下的記述,距屠城發(fā)生僅僅過去三十來年,當(dāng)可取信。因此說,閱讀《文丞相督府忠義傳》《萬姓統(tǒng)譜》以及《上猶縣治記》,讓我們不容置疑屠城發(fā)生的事實?!端问芬怼吩畵?jù)的《雍正江西通志》,在卷六五引述明代方志,也明確記載說:“乃堅守至七十五日,城屠,李梓發(fā)全家自殺,申巽死之?!?/p>

        從元軍征服方式的角度看,南安屠城也實屬必然。蒙古征服世界各地,基本采取降伏懷柔、抵抗屠城的政策。美國學(xué)者賈志揚指出:“對抵抗者施行屠城,是蒙古征服中國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標(biāo)志性行為。”[8]246其實,關(guān)于元軍的這種做法,當(dāng)時南宋抵抗的軍民也很清楚。北宋直臣唐介的后代唐泰岳宋末節(jié)度寧國軍,在元人勸降的時候,就對其夫人說:“元令,圍久者,下之日屠其城?!盵9]當(dāng)時許多地方放棄抵抗,可以說就是懾于元軍的這一做法,出于求生本能而做出的無奈選擇,與秉持什么理念關(guān)系不大。“時無敢拒北兵,拒即屠?!盵10]354元軍久攻南安不下,圍困達(dá)兩三個月,其間造成傷亡數(shù)千。城下之日,怎么可能“不戮一人”?與元人慣行政策有違的“不戮一人”,只能是出自后來的掩飾。

        三、《元史》記載溯源

        一場殘暴的屠城,到了《元史》那里,居然變成了“不戮一人”。上千個家庭的消亡,近萬人生命的喪失,沒有一點痕跡,沒留下一絲血色,事實進入史籍,發(fā)生了黑白顛倒的逆轉(zhuǎn)。讓我陷入深思的是,事實的逆轉(zhuǎn)是如何發(fā)生的,其源頭究竟在哪里?

        跟《元史》相近的記載,我首先在元人蘇天爵輯撰的《元朝名臣事略》卷一一《參政賈文正公》中發(fā)現(xiàn):

        十六年,李梓發(fā)盜據(jù)南安,公虞他將往則為暴,堅其不下,請身往平,才從兵千,營于城北,為檄推誠招懷。梓發(fā)度其猖獗日久,勢不敢歸,以其徒知公有素,戰(zhàn)不為用,乃閉妻子一室,自焚死,眾皆散還其鄉(xiāng)。不戮一人,平南安歸。[11]230

        這段記載與《元史》的記載相似度極高。蘇天爵輯撰《元朝名臣事略》有一個特點,即所輯錄史事均注明出處。關(guān)于南安事件的上述記載,注明出自“神道碑”。據(jù)《參政賈文正公》首段出處的詳細(xì)記載,可知這一“神道碑”是指“牧庵姚公撰神道碑”。牧庵姚公就是姚燧。果然,在《牧庵集》卷一九,我看到了《參知政事賈公神道碑》,相關(guān)記載如下:

        明年,李梓發(fā)盜據(jù)南安,公虞他將往則為暴,堅其不下,請身往平。才從兵千,營于城北,為檄推誠招懷。梓發(fā)度其猖獗日久,勢不敢歸,以其徒知公有素,或貳其操,戰(zhàn)不為用。懼左右竊取其首為功,乃閉妻子一室,自焚死。眾皆散還其鄉(xiāng),不戮一人,平南安歸。[12]462-467

        蘇天爵還纂輯有《國朝文類》,即《元文類》,在卷六一,全文收錄了署名姚燧的這篇《參知政事賈公神道碑》[13],南安事件相關(guān)部分,與《牧庵集》全同,比《元朝名臣事略》個別字句稍詳,但“不戮一人”則均無異。上述兩種皆源于《賈公神道碑》的文字與《元史·賈居貞傳》在表達(dá)上基本一致。由此可知,《元史》記載賈居貞平南安“不戮一人”的源頭,就是姚燧的這篇《參知政事賈公神道碑》。

        四、姚燧改變事實書寫蠡測

        過去撰寫墓志銘或神道碑,撰者或是與墓主有著親密的過從,或是應(yīng)墓主家人的請求,寫作時間也與墓主過世相去不遠(yuǎn)。通觀這一篇神道碑,姚燧與賈居貞生前看不出曾有過從,寫作時間也是在墓主去世29年之后①姚燧《參知政事賈公神道碑》載:“后公之薨二十有九年,今圣言念盡瘁大帝,功加生民,贈推忠輔義功臣、銀青榮祿大夫、平章政事、定國公,謚曰文正。哀褒之典,無一遺者。”。因此姚燧所依據(jù)的賈居貞生平事跡資料,是當(dāng)時尚可寓目的行狀或墓志銘,以及賈居貞家族后人可能提供的資料?!对际侣浴分械摹秴⒄Z文正公》敘述賈居貞事跡,除了使用了姚燧所撰神道碑之外,根據(jù)所注出處,還使用有“汶上曹公撰行狀”。遺憾的是,這篇賈居貞行狀今天已經(jīng)無法看到。不過,從記述南安事件一段所注出處為神道碑來看,“不戮一人”的記載還是來自姚燧筆下的神道碑。

        其實,過去受邀撰寫碑志,從家族那里可以獲得的資料,大多只是任官、行歷等基本履歷數(shù)據(jù),其他內(nèi)容多為撰寫者的發(fā)揮。清初的戴名世就曾這樣講過:“凡士大夫之卒,必有行狀;其葬也,必有志銘。行狀則他人代為,而其子出名;志銘亦他人代為,而以貴公出名。據(jù)其狀銘,則人人皆大賢君子也。其實未必然,十有二三之真,則已僅矣。余至京師,聞西北諸公狀銘,多鑿空撰出,并無事實,余頗未信。久之,有以狀銘屬余者,但具官爵、生卒與子女多少而已。問其事實,曰唯君為之。大約言居家則如此如此,居官則如彼如彼,務(wù)期鋪敘繁多,逞意盡辭無稍缺略,使覽者好看而已?!盵14]60

        戴名世講的,正是碑志撰寫的一般狀況,姚燧撰寫神道碑也不會超脫例外。那么,姚燧的記述為什么會出現(xiàn)與真正的事實截然相反的狀況呢?當(dāng)然,我們可以推測,姚燧是受到所獲參考資料的誤導(dǎo)。因為作為負(fù)有盛名的文章大家,當(dāng)時許多達(dá)官貴人都來請求姚燧為他們的先人撰寫碑志?!对贰ひ輦鳌肪腿缡窃?“當(dāng)時孝子順孫,欲發(fā)揮其先德,必得燧文,始可傳信;其不得者,每為愧恥。故三十年間,國朝名臣世勛,顯行盛德,皆燧所書?!辟Z居貞神道碑的書寫背景亦當(dāng)如是。

        不過,除此之外,會不會有姚燧主觀因素的主導(dǎo)呢?我們來看一下姚燧在神道碑中對賈居貞的綜合評價:“事世祖二十有一年。其居中當(dāng)睿圣大有為之時,與二三元臣,上以毗贊其經(jīng)國,下以燮熙其子民者,十有三年。出而經(jīng)理南紀(jì),謀猷大軍,于襄陽,于湖廣,于江西,新造之邦向化未純,安而集之,煦而濡之,如恐一夫不獲其所。一有海隅之難,盜賊附起,禍譬而賞勸,德綏而威撻,徐革其面,而浹其心,俾方三數(shù)千里之氓,一喙同辭,稱其仁人?!鄙鲜鲞@番話,一言以蔽之,就是行仁政。神道碑還特別強調(diào)了賈居貞的不殺:“求能推守大帝諭忠武王以‘曹彬取南唐不殺’之訓(xùn)者,無公亞匹?!币菡J(rèn)為,在遵循忽必烈訓(xùn)示伯顏學(xué)習(xí)曹彬平南唐不殺這方面,做得最好的就是賈居貞。

        我們來觀察一下姚燧的生平。他是道學(xué)在北方傳播起到重要作用的姚樞的從子,三歲而孤,由姚樞撫養(yǎng)成人,成年后又師從另一位道學(xué)大家許衡。姚燧后來成為元代文章大家,與虞集齊名。一般認(rèn)為姚燧的文學(xué)作品具有很多理學(xué)因素,這與他接受姚樞和許衡的影響密不可分。姚燧后來從政,也做到過跟他寫神道碑的賈居貞一樣,江西行省參知政事。一生從政,遵循儒學(xué)經(jīng)典,秉持道學(xué)理念,賑災(zāi)濟民,做了許多行仁政之事[15]。姚樞原來在金朝為官,擔(dān)任軍資庫使,在蒙古軍進攻許州時被俘,成為蒙古的官員。元人陳桱《通鑒續(xù)編》載:“初,蒙古破許州,獲金軍資庫使姚樞。楊惟中見之,以兄事樞。時北庭無漢人士大夫,太祖皇帝見樞至甚喜,特加重焉。及闊端太子南伐,俾樞從惟中即軍中求儒、釋、道、醫(yī)、卜之人。樞招致稍眾。至是,破棗陽,大將忒沒歹欲坑士人,樞力與辨,得脫死者數(shù)十人?!盵16]10在這種仁愛觀念主導(dǎo)之下,姚燧很有可能有意識地放大了資料中賈居貞行仁政的一面,強調(diào)仁愛止戈。

        碑志從產(chǎn)生之日起,就不僅僅是面向死者的歌功頌德,還是留給活人的教諭,樹立起一個個善人完人的榜樣,讓后人效法。從這個意義上說,各種碑志也起到了史書的作用。因此,作為基礎(chǔ)資料,也成為修史之際重要的取資參考。一切歷史都是當(dāng)代史。在主張“文章以道輕重,道以文章輕重”[17]的姚燧看來,如何以求真來敘述幾十年前的史事可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碑志書寫向執(zhí)政者宣傳行仁政的理念。于是,在這樣的觀念支配之下,姚燧的書寫便改變了事實,一場殘暴的屠城便成了“不戮一人”。

        從這一視點來看,姚燧的書寫并非僅僅出于對墓主賈居貞隱惡虛美,而是借碑志的杯酒澆自己胸中塊壘,抒發(fā)自己的理念。盡管姚燧的書寫有悖于史學(xué)規(guī)范,但對其善意應(yīng)當(dāng)抱有一定的理解,無須苛責(zé),每個人都有時代的局限。

        秉筆直書的良史本來就是鳳毛麟角,特別是對于碑志這種特殊體裁的文體寫作,隱惡虛美和歌功頌德是基本規(guī)則。不過,規(guī)則可以遵守,不便書寫的內(nèi)容可以回避,但不應(yīng)當(dāng)改變事實,顛倒黑白。對于姚燧的碑志寫作,歷來評價很高。有的學(xué)者說:“其(姚燧)碑志尤足以補史乘之闕?!盵18]273還有的學(xué)者說:“姚燧文章有信史之稱。”[19]138-140更有的學(xué)者說:“古文家的傳記創(chuàng)作多是從史傳的角度出發(fā),以補史之漏或備史官采集,他們的創(chuàng)作一般都以史著為準(zhǔn)繩,堅持秉筆直書、指事說實的實錄精神,姚燧也不另外?!盵20]在姚燧的碑志寫作中,對南安事件的書寫,或許是一件個案,但從把事實徹底顛倒來看,完全談不上是秉筆直書,神道碑也難膺信史之稱。從道德意義上說,也是對南安上萬屠城死難者的冷酷漠視。關(guān)于這一點,不能諱言。當(dāng)然,姚燧在字里行間貫穿的仁愛遏暴思想,在元代特殊的歷史背景下不能說沒有客觀的積極意義。

        五、史實記載如何取信

        對姚燧改變事實書寫盡管無須苛責(zé),但通過對南安事件書寫的考察所引發(fā)的省思,還是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的。明初史官對私家碑志不加認(rèn)真鑒別,修入《元史》,已歷來為人詬病?!对贰べZ居貞傳》照抄姚燧的神道碑,從而造成事實顛倒的重大錯誤。并且,作為官修正史的《元史》,由于是記載元代歷史的主流史籍,影響很大,為后世所取信者甚多。正因為如此,對其中的這類問題才不能忽視。

        具體就《元史·賈居貞傳》的問題,我又翻檢了清人重新編纂的幾種元代史書,無論是屠寄所撰《蒙兀兒史記》[21],還是邵遠(yuǎn)平所撰《元史類編》[22]、魏源所撰《元史新編》[23],以及晚清柯劭忞所撰《新元史》[24],都原封不動地轉(zhuǎn)抄了《元史》的“不戮一人”。

        姚燧的“不戮一人”進入具有權(quán)威性的《元史》之后,不僅造成了后來多種新編元史的沿誤,還影響了許多引述這一事實的書籍。如明人黃汝亨輯《廉吏傳》中的《賈居貞傳》[25]、清人嵇璜撰《續(xù)通志》[26]、胡文炳撰《折獄龜鑒補》[27],皆采《元史》之說。最為典型的是清初以撰《南北史合抄》而聞名的李清在其《諸史異匯》卷九《仁類》專立《不殺》一條,采自《宋史》云:“曹彬伐南唐,戒以弗殺。及金陵破,彬與諸將相約,誓不殺一人?!苯又衷?“粘合重山取定城、天長二邑,不殺一人。南安李梓發(fā)作亂,賈居貞營城下,遣人諭之,眾皆散,梓發(fā)自焚,不戮一人?!痹谶@兩件事的記載之后,李清注有出處云:“俱《元史》?!盵28]

        姚燧的“不戮一人”經(jīng)由《元史》,謬種流傳甚廣,讓后人信以為真,當(dāng)作具有正面意義的信史來加以宣傳,而方志中記載的另一種事實,則猶如微音稀聲,被無視而不聞。

        姚燧在神道碑中對南安事件的誤書,足以提醒我們,在日漸重視碑志這種 “地下史料”的當(dāng)下,也應(yīng)當(dāng)對以虛美隱惡為宗旨的碑志所講述的史實抱有足夠的警覺。以前我曾寫過《碑志難以盡信》一文,以宋人所撰碑志為例,指出了這一問題[29],這次則以一例個案再次做了印證。

        對歷史人物的虛美隱惡問題,作為官修史書,狀況稍好一些,畢竟在集體編纂過程中,史官會對一些史料進行鑒別之后再采擇入史。然而,任何事情皆不可一概而論,任何史書的編纂都是在特定的背景下進行的,都不可避免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具體就這一事例來說,明朝史官修《元史》,恐怕不會為元朝隱惡,有意抹殺南安屠城事件。然而,我們審視《元史》的修纂背景與過程,可以肯定地說,特殊的因素?zé)o疑對《元史》的質(zhì)量產(chǎn)生了不良的影響。

        洪武二年(1369),明朝建立伊始,元朝的殘余勢力還存在于北方草原的狀況下,為了宣示明朝的正統(tǒng)性,承繼后朝修前朝史的傳統(tǒng),明太祖朱元璋便下令編纂《元史》。這一舉動等于是在帝國一系的認(rèn)知下,從法統(tǒng)上宣告了元朝的結(jié)束。這種政治上的需要,讓宋濂和王祎兩個文臣,率領(lǐng)16個儒生,用188天的時間就編竣了《元史》的主干159卷。第二年,宋濂和王祎又組織了15人,用143天的時間編寫了53卷。最后整理定稿為210卷。總共編纂費時不足1年[30]。政治任務(wù)壓倒一切,匆忙的編纂,讓史臣無暇充分遍檢群籍和辨析史料的真?zhèn)?只能利用編纂之際可以寓目的史料入史。在這種背景之下,在編纂過程中,剛好看到了姚燧撰寫的神道碑,并且又惑于姚燧的大名,沒有印證其他相關(guān)史料,便盲從曲信,采納了神道碑的記載。

        誠如孟子所言,盡信書不如無書。對文獻記載的所有史料,無論官修史書,還是私家碑志,皆應(yīng)抱有審慎懷疑的態(tài)度,因為任何落在紙上的歷史敘述,都有載筆者有意無意地增飾或闕筆。出于主觀意識的增飾或闕筆是出于特定目的的作為,而無意的脫漏和載筆之際的史料闕如,也影響史像的真實傳達(dá)。認(rèn)真考辨鑒別之后采擇使用,方可減少錯誤。在我看來,不真實的歷史敘述,很像是古籍中存在的偽書與偽篇。古籍中的偽書往往是有意作偽,而古籍中混入的偽篇則是流傳過程中的無意成偽①王瑞來《略談古籍校勘中的辯偽問題》,《古籍整理出版情況簡報》第215期,1989年。又見氏著《古籍??狈椒ㄕ摗?中華書局,2019年,187-191頁。。不管出于哪一種狀況,都需要在研究之際辨訛證誤,去偽存真。

        去偽存真的作業(yè),不僅需要辨別除去增飾的“假語村言”,還要綜合驅(qū)使多種相關(guān)史料來補足“真事隱去”的部分。對于后者,有一個典型的案例。2005年在西安李建成陵出土的墓志。墓志只有55個字:“大唐故息隱王墓志,王諱建成,武德九年六月四日薨于京師?;浺载懹^二年歲次戊子正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葬于雍州長安縣之高陽原?!睆倪@一墓志,不僅看不到太子李建成在創(chuàng)立唐朝的重大功績和多彩人生,也嗅不到玄武門之變的血腥。李建成墓志的這種狀況,完全是唐太宗主導(dǎo)操作或強勢影響而形成的結(jié)果。

        關(guān)于墓志值得警惕的問題,我還想舉一個北宋的例子。北宋后期有一個人叫錢遹,由于主張打擊元祐黨人和再廢元祐皇后,變得很有爭議。盡管《宋史》已經(jīng)為其立傳[31],晚清陸心源編纂《宋史翼》,又再度立傳,歸入《奸臣傳》中[1]。錢遹晚年鄉(xiāng)居,死于方臘暴動。對于錢遹之死,現(xiàn)存文獻史料呈現(xiàn)了三種死法。閱讀史料,頗值得玩味。

        《宋史·錢遹傳》載:“方臘陷婺,遹逃奔蘭溪,為賊所殺?!薄端问芬怼ゅX遹傳》轉(zhuǎn)錄明宋濂的《浦陽人物記》所記略同:“方臘陷婺,遹走蘭溪靈泉寺,為盜所刺?!盵32]這是避難喪命說。

        元人吳師道輯《敬鄉(xiāng)錄》引述墓志則云:“宣和辛丑,奉祠家居。睦寇犯蘭溪,公集眾趨之,遇于靈泉寺,力戰(zhàn)冒陣死。贈大中大夫。梅尚書執(zhí)禮銘墓識其詳?!盵33]這是抵抗?fàn)奚f。

        不過,《敬鄉(xiāng)錄》還引述了一種記載:“鄭亨仲云,臘寇犯浦江境,遹具衣冠迎拜道左,對巨魁痛毀時政,以幸茍免??苤^遹受朝廷爵秩之厚如此,乃敢首為訕上之言,亟命其徒殺之。亨仲在浦江,目睹其事?!边@是投降被殺說。

        在上述三種死法的記載中,毫無疑問,抵抗?fàn)奚f是最為光輝,最為高大上。這是來自墓志銘的記載。避寇喪命說相對中性,而投降被殺說則凸顯否定的一面。三種記載,一為正史,一為墓志,一為目睹云云。究竟哪一種記載更為接近真實?一個有爭議的歷史人物,死后的命運也被時代翻弄,所謂的蓋棺論定,也呈現(xiàn)出種種面相。因此,一定要做具體分析。

        在投降被殺說的記載之后,《敬鄉(xiāng)錄》還有追加記述:“汪彥章詔旨中作遹傳,亦甚詆之?!边@一記載反映的時代背景是,南宋初年重修《徽宗實錄》,主旋律為是元祐而非崇寧,因此汪藻在撰寫《錢遹傳》時,對錢遹也是極加詆毀的。投降被殺說盡管說得有鼻子有眼,其實眼見也未必為實,恐怕還是迎合時風(fēng)的產(chǎn)物。

        來自墓志銘的抵抗?fàn)奚f,有死后贈官大中大夫為佐證,似乎也有幾分可信。其實,以錢遹的地位以及在元祐黨爭時所起的作用,在熙豐黨主導(dǎo)的徽宗朝,死后獲得贈官恩澤是不足為奇的,這跟其死因沒有必然聯(lián)系。抵抗?fàn)奚f可信度較低這一點,從《浦陽人物記》沒有采用的事實也可以窺見。作為鄉(xiāng)邦文獻的《浦陽人物記》跟正史不同,對錢遹記載了不少擔(dān)任地方官以及退居鄉(xiāng)里后的正面事跡。從這一邏輯出發(fā),如果抵抗?fàn)奚f可信的話,一定會被大書特書,來體現(xiàn)這位鄉(xiāng)賢的光輝形象。未采用,則說明了此說的可疑。

        投降說與抵抗說呈現(xiàn)出截然相反的兩極,源于宋朝國史《宋史·錢遹傳》,一定是在對元祐黨爭逐漸轉(zhuǎn)向平和態(tài)度的孝宗朝以后的產(chǎn)物,所以經(jīng)過史官的鑒別之后,采用了比較中性的避難喪命說,竭力詆毀和頌揚的記載都沒有被采信。關(guān)于錢遹之死的三種記載以及正史的選擇,既顯示了對所謂耳聞目睹的“實錄”的懷疑,也提醒著對以歌功頌德為宗旨的私家碑志的警惕。

        其實,前人對來自私家撰述碑志的問題,多有警示?!督ㄑ滓詠硐的暌洝肪硪蝗脑谟涊d喻汝礪知遂寧府一事之下,李心傳寫有一條考證:“譚篆撰汝礪年譜云:知遂寧府,陛辭,玉音親出‘卿見聞殫洽,詞采英奇’之語。尋改除潼川路轉(zhuǎn)運副使,詞臣即采陛辭日皇帝所出八字以寵之。按,林待聘《外制集》,此八字乃汝礪知遂寧府告詞,篆之誕妄如此。史堪作汝礪墓志,又因而書之。由是觀之,私家行狀、墓志所書天語,要未盡可憑,須細(xì)考之乃可。”[34]李心傳講的這個例子,從年譜到墓志,都把告詞中的兩句話直接當(dāng)作皇帝親口所言。在以歌功頌德為主旨的碑志作者看來,這無疑是最高褒獎。李心傳在找到了這兩句話的原始出處后感慨說道,私家行狀、墓志所轉(zhuǎn)述的皇帝話語也不可完全憑信,一定要加以仔細(xì)考辨。這一事例警示我們,包括碑志在內(nèi)的所有史料,都需要投以審視的目光,縝密地辨析。日本學(xué)者一向?qū)P記小說記載的史實報以懷疑的審慎態(tài)度①[日]平田茂樹《書評:王瑞來著〈宋代皇帝權(quán)力和士大夫政治〉》:“日本的中國史研究者一般僅僅在可以避開可信度的問題上作為補充材料時才利用小說隨筆,或者撇開事實,從當(dāng)時人們的言論,即當(dāng)時的人們?nèi)绾慰创龁栴}這一視點利用小說隨筆?!币姟端未谓Y(jié)構(gòu)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48頁。,其實對于碑志所記載的墓主言行,凡是涉及道德評價的部分,則需要比筆記小說的記事持有更嚴(yán)格的審視。換句話說,碑志記載的人物言行,往往比作為他者記述的筆記小說更不可信。

        其實,前人寫作私家碑志,不光僅僅是迎合墓主家人歌功頌德,《春秋》載筆意識的影響所及,往往會讓秉持理念的士人透過碑志敘述,闡發(fā)自己的理念,將碑志作為一種傳遞理念的史書來看待?!端问芬怼肪矶濉稄埓緜鳌肪陀涊d張淳:“時為文章銘人墓,有諷有勸,皆不虛書?!薄安惶摃辈⒎莾H僅不向壁虛造,還是指不枉書沒有意義的話。而“有諷有勸”則正是傳遞理念給讀者,讓碑志也擁有教育意義。

        從這一視點來看,碑志這類歷史資料除了歌功頌德,還往往會有這樣一種諷喻的特征,也需要注意。不過,對于義理和實證的把握,則肯定會因人而異,失衡之處也往往而在。前面分析姚燧撰寫神道碑強調(diào)仁愛止戈,恐怕就有理念壓倒事實的記述偏頗。

        歷史研究的意義在于運用邏輯的力量敏銳地分析,刊謬補缺,揭示表象背后的實際,凸顯水面下的冰山,去接近走向歷史真實的無窮大。

        此外,對正規(guī)史籍和碑志史料,在綿密辨析的基礎(chǔ)上,應(yīng)當(dāng)予以重視的同時,對于方志文獻中的記載也不能忽視。方志文獻多為各處當(dāng)?shù)匚娜怂幾?往往會保存一些珍貴稀見的獨家史料,并且在編纂之際會不遺余力地去搜尋與本地相關(guān)的史料入書。同時,方志由于具有遞修的特點,即使晚出的史料也多是轉(zhuǎn)錄自前代的方志,頗可取信。比如前述《嘉靖南安府志》就收錄了黃文杰的《上猶縣治記》,而《嘉靖江西通志》以及《康熙上猶縣志》等也明確記載了南安屠城②[明]林庭?修、周廣纂《嘉靖江西通志》卷三七載:“李梓發(fā),上猶人。丙子歲,元塔出元帥攻猶,梓發(fā)與都帥張伯子、同邑陽清叟、劉淵子、張南仲固守。城圍七旬,弗克師退。己卯,賈參政者復(fù)至,獲邑士黃桂發(fā)才英,劫令將省榜入城招降,梓發(fā)殺之,率民巷戰(zhàn)。勢窮,以酒肉別家人,令健卒殺老幼四十七口,乃與子自焚死。城遂屠,伯子等同遇害?!闭抡褫嘧搿犊滴跎溪q縣志》卷一載:“元參政賈居貞攻上猶,邑人李梓發(fā)等率眾守城,不屈城屠?!薄?/p>

        去偽求真,揭示并是正錯誤的歷史書寫,這種知識考古既是歷史研究者的責(zé)任,也是一項基本研究作業(yè)。在大數(shù)據(jù)時代,各種專業(yè)數(shù)據(jù)庫的存在,給了研究者充分驅(qū)使史料的廣闊空間,讓檢索史料變得相當(dāng)便捷。只要手勤且方法得當(dāng),自會集所需各種史料于一編。而史料的充分把握,則會使研究者不再一葉障目,接近歷史真實。然而,這就更為考驗研究者的考證功夫與思辨能力。

        猜你喜歡
        碑志南安李梓
        愛的那一刻
        秀美南安
        心聲歌刊(2021年1期)2021-07-22 07:52:16
        打開《唐代碑志文研究》后
        博覽群書(2020年11期)2020-12-03 13:58:49
        中國首部石材大片在南安開拍
        石材(2020年8期)2020-10-28 07:53:00
        遼博館藏遼代石刻碑志資料的整理與研究
        逛超市
        看 書
        碑志所見遼代僧尼的圓寂與安葬
        李梓晴
        丹青少年(2017年5期)2017-02-06 03:04:03
        A multiscale 3D f i 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f l uid/solute transport in mechanically loaded bone
        Bone Research(2016年3期)2016-03-22 05:36:14
        在线观看播放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麻豆v国产精华液好用吗| 在线欧美不卡| 久久迷青品着产亚洲av网站| 久久久精品国产免费看|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无码| 亚洲av成人无码网天堂|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久久久| 久久久精品国产av麻豆樱花| 丰满人妻被两个按摩师|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观看| 久久久久久一级毛片免费无遮挡 |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精品国内自产拍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 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9| 新婚少妇无套内谢国语播放| 国产精品沙发午睡系列990531|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 中文字幕人妻乱码在线| 久久综合伊人77777麻豆| 一本一道av无码中文字幕| 骚片av蜜桃精品一区| 91精品亚洲熟妇少妇|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久| 国产免费网站看v片元遮挡| 国产精品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最新国产av网站| 中文字幕v亚洲日本| 久久精品一品道久久精品9|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在线| 国产做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正在播放国产对白孕妇作爱| 最新福利姬在线视频国产观看| 国产激情视频在线观看大全| 亚洲精品国产suv一区88| 亚洲日本欧美产综合在线| 国产成人自拍视频视频|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