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桂如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標2022”)指出,英語課程應發(fā)揮核心素養(yǎng)的統(tǒng)領作用,體現(xiàn)課程育人導向。英語課程育人目標突出表現(xiàn)在政治思想、道德品格、國際理解、審美情趣四個方面(程曉堂等,2022)。但長期以來,英語教學過于突出學科本位,存在重知識輕德育的問題。本文以PEP《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1 What’s he like? 為例,基于德育視角探索優(yōu)化小學英語單元教學設計的策略。
英語教學中的德育,主要通過主題意義的探究來實現(xiàn)。單元是承載主題意義的基本單位。單元主題是指單元所學話題的核心價值觀念,是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和正確價值觀的依托,是學科德育的直接體現(xiàn)。
PEP《英語》教材中包含了豐富的德育元素,教師應深度研讀教材,不僅讀出其教學價值,更讀出其教育價值,發(fā)揮文本涵育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關鍵作用。只有基于單元主題進行文本解讀,找到文本的“神”,給學生以價值引領和情感熏陶,才能真正實現(xiàn)“學科育人”(吳桂如,2020)。
如在Unit 1 What’s he like?這一單元中,教師在尋找德育元素、凝練單元主題時,采取了如下做法。
主情景圖是了解一個單元語用情境、核心功能語言等信息的窗口。從本單元主情景圖可知,新學期,班上來了新同學和新老師,同學們在談論他們的姓名、性格、職業(yè)等。本單元的功能是描述人物、談論人物的性格特征,其中蘊含的德育內(nèi)容有了解新老師和新同學,與他們友好相處;要成為具有美好品格的人,愉快地開始新的學習生活……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主情景圖,設身處地地感受班上有了新同學和新老師的新奇情感,并從德育視角出發(fā),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豐富學習內(nèi)容。
有效的教學設計,首先取決于教師對文本解讀的水平,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體驗、認知過程、情感發(fā)展和學習成效(王薔,2015)。如何探尋文本的德育價值,找到語篇中隱含的信息和德育的融合點是關鍵。
從本單元教材內(nèi)容編排來看,先后談論了新老師、新同學、新朋友,其中不乏“I like funny teachers./He is hard-working.”等描述。教師可以抓住這些表達,引導學生思考:一名受歡迎的老師,需要具備哪些性格特征?生活中,我們想要成為怎樣的人,應該具備哪些能力?我們是否可以以貌取人?……這些都是德育的落腳點,是后續(xù)凝練單元德育主題的基礎。
在基礎教育領域,主題通常被界定為根據(jù)文本的言語內(nèi)容和言語形式所提煉出來的具有促進兒童生命成長價值的核心詞語(張金秀,2019)。一個單元可以發(fā)現(xiàn)和品悟的德育元素很豐富,但并不是每一個德育元素都一定要形成主題落實到學習中。教師要準確把握單元整體的主題和文本局部的主題,找到其中的關聯(lián)點,聚合德育元素,凝練德育主題,引導學生成長。
在對本單元主情景圖和文本仔細研讀基礎上,我們發(fā)現(xiàn)了豐富的德育元素。如何聚合這些元素呢?教師可依據(jù)單元的話題和功能,找到“人物的性格特征”這一知識學習核心,確定以“Amazing People”為單元主題引導人物描述,使學生學完本單元后,知曉美好品格的內(nèi)容,明確應形成美好的品格,成為能與人友好相處、帶給他人學習動力的“Amazing People”。這樣有明顯價值取向的德育,才能更深入學生內(nèi)心。
脫離情境,掌握抽象概念和知識的過程絕不是真正的學習。德育過程中尤其要有主題情境,才能使抽象的單元主題鏈接到學生實際生活,形成有意義的德育情境和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實現(xiàn)知行合一。
怎樣創(chuàng)設主題情境,增強學生的德育體驗?
學情了解是設計和創(chuàng)設主題情境、設計主題活動的關鍵。在進入本單元學習之前,教師用以下問題訪談學生:“如果要你推薦一個你身邊的‘Amazing People’,你會推薦誰?推薦理由是什么?”學生的回答豐富多彩,推薦理由中,大部分是對于性格和能力的描述。教師適時追問:“為什么你覺得心中的‘Amazing People’是個具有這樣性格的人?”在開放式的提問下,學生漸漸敞開心扉,分享生活中的小故事。
“課標2022”指出,語篇承載表達主題的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文體素材。語篇以情境為依托,有文字、圖示、音頻、視頻等多模態(tài)形式,在單元教材中相對獨立,需要通過文本分析整合語篇情境,形成教學主線,才能讓學生自然地理解單元主題和語篇傳遞的育人意義。
本單元主要的語篇有談論人物外貌和性格特征的Let’s talk 和Let’s learn,有認識機器人Robin 的Read and write,還有談論新體育老師Rabbit 的Story time。這些語篇都與人物或角色的個性描述相關,傳遞著豐富而積極的育人意義。在學習語篇時,教師讓學生談論對某個人物或角色的看法,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每個人物或角色都獨一無二,都有性格閃光點,這就能把這些語篇整合融通到單元主題“Amazing People”中來,實現(xiàn)主題的統(tǒng)攬性。
真實情境就是為了打通知識世界或符號世界與生活世界的關聯(lián)(崔允漷,2019)。因此,基于學生心理和文本信息,創(chuàng)設指向真實生活的主題情境,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開展學習活動,也能觸發(fā)學生真實的情感體驗和德育自覺。
本單元中,教師依據(jù)單元主題,創(chuàng)設了“學校要開展‘Amazing People’評選活動”的主題情境,引導學生從老師、家人、同學、朋友等身上發(fā)現(xiàn)他們的性格閃亮點,分享發(fā)現(xiàn)依據(jù),感悟個性特征帶給自己的影響。這樣真實的主題情境,能激發(fā)學生知識學習、能力發(fā)展和個性養(yǎng)成的內(nèi)驅(qū)力,更好地達成學科育人目標。
“課標2022”指出,要踐行學思結合、用創(chuàng)為本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因此,教師以主題為引領,以語篇為依托,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chuàng)新等活動,引導學生整合性地學習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積極參與相互關聯(lián)、循環(huán)遞進的語言學習和運用活動中。
如何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從德育視角設計教學活動,拓展德育思維?
主題活動是落實單元主題任務,實現(xiàn)單元教學目標的載體,它圍繞單元主題而設計,具有明顯的育人意義。
本單元里,教師依據(jù)課時內(nèi)容的不同,設計了五個主題活動,分別是Meet new teachers—A good teacher—My amazing friend—My Robot friend—The amazing people。每個主題活動既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lián),是促進單元主題“Amazing People”育人目標達成的有力支撐。
這些主題活動既與課時教學內(nèi)容緊密相關,又直指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內(nèi)心世界,相互關聯(lián),融合遞進,能在學生螺旋式學習知識、增長能力的同時,引發(fā)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良好個性特點帶給自己及周邊人的影響。這樣自覺、自然、全程的德育滲透體現(xiàn)了主題活動的教育價值。
為拓展德育思維,針對每個主題活動的育人指向,教師可多渠道搜集視頻、繪本故事等教學資源補充到教學中來。這樣既可以豐富學生的語言文化知識,又能從資源中獲得直觀而積極的德育體驗。例如,在本單元Meet new teachers 的主題活動中,教師可補充《雙線英語》中“My new teacher”的繪本故事。該故事講述的是新學期來臨,小男孩得知班上會來一位新老師Mrs Red。Mrs Red 會是個怎樣的人呢?在沒見到她之前,小男孩把她想象得外表猙獰、性格暴躁……但見到她之后,發(fā)現(xiàn)她漂亮善良、溫柔可親。
讀完繪本之后,學生交流感悟,形成“識人不能僅憑想象,相處才知真相”等觀點,這是豐富單元主題學習的方式。另外,這一繪本故事還可引發(fā)下一個主題“A good teacher”的學習。由此可見,適當?shù)匮a充教學資源,可以拓寬學習渠道,升華學習感受,讓學生獲得不一樣的德育體驗。
問題是主題活動的啟動器和方向標。從德育視角巧妙設計問題,能觸及學生心靈,探究深層次的主題意義,達成德育目的。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關注以下幾點:
第一,要對焦單元主題,體現(xiàn)問題的指向性。對焦單元主題,設計具有育人指向的高階思維問題,能迸發(fā)學生思維智慧,寓德育于無形。如設計“Why do you think your friend is amazing? What’s he/she like?...”等問題,既緊扣“Amazing People”的單元主題,又引導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身邊具有良好個性特點的學習榜樣,自然地把德育融入學習中。
第二,要關注學生內(nèi)心,體現(xiàn)問題的真實性。在學習“A good teacher”時,教師設計“What character should a good teacher have in your mind?”等問題,引領學生思考好老師應該具有怎樣的性格特征。這樣的問題設計不僅直指單元主題和學生內(nèi)心,還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心目中好老師的樣子,形成真實的情感互動。
第三,要適度追問理答,探究問題的價值性。追問和理答是課堂中常見的師生互動行為。適度的提問和理答能引導學生感受學習過程,體驗知識拓展,彰顯出問題的價值性。如教師補充張桂梅老師在校的工作與生活視頻,以及她榮獲“七一勛章”的視頻,設計“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teacher?”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表達。當學生回答“I think she is hardworking”后,教師追問“How do you know that? /What should we learn from her? / 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her?...”等。這些追問可引導學生關注教師的工作日常,理解這一職業(yè)的辛勤付出,還能感受到張老師不怕艱難、執(zhí)著前行的力量。在互動中,有學 生 說:“I think she should take good care of herself.”這一個性化的表達體現(xiàn)了學生對他人的關愛,這是對問題內(nèi)涵的升華,豐富了學生的德育體驗。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學科德育的成效需要融入學生的身心,延展到現(xiàn)實生活的一言一行中。
如何展德育成效于課外,鏈接真實生活?教師以主題生活展評為抓手,鏈接課堂英語學習和課外主題活動,讓學生在同一主題下,在課內(nèi)外不同場域中開展有意義的交流互動,在此過程中展示“做人做事”的素養(yǎng)。
例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本單元的主題情境,教師在課外拍攝并制作了“The amazing people”主題生活微視頻。在課內(nèi)播放視頻時,學生們一個個興趣盎然,學習主動,討論熱烈,還在課后積極申請當主角,要和自己心目中的“Amazing People”一起參加微視頻拍攝。在拍攝過程中,學生真實自然地相處和表達,烘托出友好互助、和諧共生的單元德育主題。這樣的主題生活展評活動將德育從英語課內(nèi)延展到了課外,是對真實生活的自然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