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冰杰
普洱學院 教師教育學院,云南 普洱 665000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的重要理念[1]。同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提出了注意思想價值引領并將其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huán)節(jié)[2]。2018年6月,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指出,高校每位一線教師都有義務承擔起專業(yè)思政建設的責任,要把課程思政提高到新的高度來認識,再次強調了課程思政的重要性[3]。2020年5月,教育部正式印發(fā)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要求全國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yè)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并在“課程思政”建設目標要求、內容重點、教學和評價體系上提出了明確要求,為“課程思政”的開展與各類課程的協(xié)同育人提供了可操作性和能夠具體實施的指導。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4]。課堂是是實施教育教學的重要渠道,是教師傳達教育思想的主要陣地。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秉承“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fā)展”的育人理念,在專業(yè)課程中進行課程思政改革勢在必行。
高校專業(yè)課程都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和傳授專業(yè)知識培養(yǎng)專業(yè)能力的雙重功能,《兒童文學》課程亦不例外?!秲和膶W》課程一般為小學教育(語文方向)和學前教育專業(yè)開設的專業(yè)主干課程,是未來小學語文教師和幼兒教師必修的課程。高等學校的兒童文學學習內容一般包括兒歌、兒童詩、童話、寓言、兒童故事、兒童小說等文體知識。此門課程有進行“課程思政”教學的三個有利條件:一是本課程與小學、幼兒園教學聯(lián)系密切??梢詭ьI學生懷著童心學習兒童文學的相關知識,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和提高學生的審美感受。例如,曹文軒、熊亮等中國兒童文學作家在世界上獲獎,可生發(fā)出中國文學的傳統(tǒng)特色得到世界的認可,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二是本課程教學方法多樣化??梢允褂枚喾N的教學方法,來達到課程思政教育的目的。例如,講到民族精神與傳統(tǒng)文化在繪本中的傳承這一思政內容時,就可以通過講授法提示學生從繪本的題材、內容、創(chuàng)作方法上思考,讓學生從繪本題材、故事內容上傳承中國文化、地域特色及民族精神;三是本課程的教學對象具備課程思政教學實施的良好心理條件。這些未來的小學語文教師和幼兒教師,大部分人將承擔著未來小學和幼兒園班主任的工作,他們的思想直接影響著未來的社會主義建設者。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教師要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印?,兒童階段學生思想可塑性強,要在學生的心靈中埋下真善美的種子,這就要求從基礎學校的教師抓起、從娃娃抓起,把下一代教育好、培養(yǎng)好。兒童文學課程中的學生就是未來基礎學校的教師,是娃娃的老師,這種思想教育的一脈相承是需要通過課程來提前建構的。
課程思政是基于課程的特點與建設要求,深入挖掘各類課程中的隱藏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找準課程中思想政治映射點與融入點,把它們轉化為具體化、生動化的有效教學案例,充分發(fā)揮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讓學生在接受知識學習的同時,受到“潤物細無聲”的思想教育和熏陶。
《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中指出:“教師教育課程應引導未來教師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學生觀、教師觀與教育觀”[5]。這與《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提出的:“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三者融為一體、不可割裂”的思想不謀而合。兒童文學“課程思政”教學實踐嚴格踐行“立德樹人”教育理念,把“育人”作為教學中的核心命題,把“立德”作為教學的靈魂和方向,力求把“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有機融合在專業(yè)課程之中,遵循教育教學和思政育人規(guī)律等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用事實說話,力求做到內容上和方法上科學求實,不硬講,不空講,潛移默化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讓學生成為德才兼?zhèn)洹⑷姘l(fā)展的人才,實現(xiàn)“課程育人”的目的[6]。
在本課程知識與能力目標設置時,應結合自身特色和實際情況設置課程思政育人目標。本課程思政育人目標有三點:一是查閱資料、解讀作家時,挖掘兒童文學作家身上的正能量,感悟他們身上可貴的精神,加強學生品德修養(yǎng)教育和大國工匠精神教育;二是在解讀作品時,對一些富有愛國主義思想的、能夠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涵養(yǎng)個人品德素養(yǎng)的優(yōu)秀兒童文學作品進行重點閱讀、學習和鑒賞,以達到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華優(yōu)秀文化教育和個人品德素養(yǎng)教育的目的;三是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在掌握專業(yè)理論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1.科學設計,方法多元,有機融入課程思政
教學應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學生在課程思政受教育過程中的收獲是檢驗課程思政實踐效果的重要標準。課程思政應避免與教學內容無關的簡單強行切入,要和教學內容有機相融合。科學設計,有機融合,不僅僅體現(xiàn)在教學目標中,更體現(xiàn)在每一章節(jié)的教學內容之中,使學生容易接受,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例如,在賞讀《自立立人歌》之時,自然而然地引出作者陶行知先生的生平?!疤招兄魧W歸來,看到中華滿目瘡痍,國家貧困到難以想象的程度,認識到病根乃在教育,于是把目光緊緊盯在了中國的底層社會,他辭掉自己大學教授的優(yōu)渥待遇,到鄉(xiāng)村去辦教育,推展平民教育。在曉莊師范,陶行知帶領學生們自己耕作,自己勞動,自己修建校舍,他說流自己的汗,才能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你得自己干。陶行知因積勞成疾,突發(fā)腦溢血在上海逝世,那年他55歲。后來,先生的靈柩回到南京,南京城里的老百姓自發(fā)為先生扶靈?!痹诮處熒钋榈闹v說下,學生為陶行知先生偉大的師者和犧牲精神深深感動。在接下來小組合作分析賞讀《自立立人歌》(四首),學生更是能帶著敬佩的情感閱讀詩歌,并且聯(lián)系自身實際講到自立、自強、自尊、自重和“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做人之道。思想教育內容在作者介紹和作品賞析教學階段潛移默化地深入學生之心,達到教育的目的。
2.多媒體教學,豐富課程資源,引導情感體驗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把文字、圖畫、聲音、影像等多種元素結合在一起,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更好地呈現(xiàn)教學內容的新興的教學方式。因其直觀、生動、形象,容易吸引學生的興趣,能夠帶來更多的學習體驗,它已被廣泛地運用于各種教學活動中。例如,介紹兒童文學的美學特質時,結合播放中國經典動畫作品《大鬧天空》的錄音,讓學生理解兒童文學幻想和荒誕的特點。在理解童話形象時,播放迪士尼動畫《木偶奇遇記》的片斷,讓學生尋找童話中擬人體、超人體、常人體形象,從而讓學生容易理解這三種常見的童話形象。
《兒童文學》課程思政的實施需要開拓課程資源,利用多媒體教學在豐富課程資源的同時也能在潛移默化地實施“課程思政”方面發(fā)揮著便利的作用。課程建設中可以充分利用多種形式的視頻資源,直達學生的心靈。例如,在學習當代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和鄭淵潔時,學習中利用“朗讀者”這個文化類綜藝節(jié)目的視頻資源,播放曹文軒和鄭淵潔的相關采訪視頻,當學生看到過曹文軒獲得“國際安徒生獎”的視頻時,情緒高昂,增強了民族自豪感。當學生聽到鄭淵潔和父親一起朗讀“羊”時,學生被濃濃的父子之情所感動,感悟孝道??傊枚嗝襟w教學不僅可以豐富課程資源,而且能夠組織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和體驗,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進而在兒童文學的教學中達到“思政育人”的目的。
3.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開展混合式教學,助力思政教育
傳統(tǒng)的兒童文學教學,教學形式以教師講解為主,沒有注意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不到發(fā)揮,教學方法單一、枯燥。而在現(xiàn)代教育信息發(fā)達的今天,可以利用網絡平臺、APP等開展混合式線上線下教學,進行教學改革。
在《兒童文學》課程中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可以有效促進教學改革,提升課程的教學效果。混合式教學就是將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通過網絡有機結合,構建一個開放、互動和全時段的教學環(huán)境。混合式教學可以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有效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依托網絡教學平臺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可以輕松實現(xiàn)資源共享、在線交流答疑、在線自學、網絡作業(yè)、在線考試、在線反饋等教學功能,可以把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作業(yè)通過設置學習任務有效合理分配。例如,在學習19世紀外國兒童文學時,教師錄制微課,微課中介紹了19世紀的社會概況和兒童文學發(fā)展特點,讓學生在課前在線上進行知識預習,并布置學生去利用圖書館和網絡資源查找。這樣,教師可以節(jié)約出更多的課堂時間,用于學生交流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課堂中,分小組來介紹組內了解到的作家和閱讀的相關作品,并分享教育感悟。課后,再搜集相關涉及此作家作品的文學評論,使學生對此作家作品有一個更為全面深入的知識掌握,形成小論文,在線上平臺提交作業(yè)。在兒童文學“課程思政”探索過程中,一定要與時俱進,不能因循守舊,要與現(xiàn)代教育技術相聯(lián)系。
混合式教學克服了在線教學與線下傳統(tǒng)教學各自的弊端,使兒童文學通過開展混合式線上線下教學,打破了之前存在的偏重理論知識講解,破除了學生缺乏對文學作品解讀和寫作的能力的弊端。簡單的知識點,學生通過網絡視頻隨時隨地可以輕松學習掌握;復雜的知識點通過教師課堂講解點撥、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和課堂展示等環(huán)節(jié),學生理解得更加透徹、掌握地更為扎實。教師通過線上線下、課堂內外、校內校外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學生興趣盎然,參與分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不斷提高,學生從被動、自發(fā)的學習轉為主動、自覺的學習,利用混合式教學,高效地、潤物無聲地對學生實現(xiàn)了思想上的教育。
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下,基于“德智體美勞”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兒童文學的課程教學中,通過以上路徑的實施嘗試在專業(yè)課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既發(fā)揮了兒童文學課程思政的優(yōu)勢,豐富了兒童文學課程的內容和教學方法,又基本實現(xiàn)了兒童文學思想教育和知識傳授同向同行,協(xié)同育人的目標。但是課程思政建設“任重而道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xiàn)的事情,還需要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堅持不懈地進行教學實踐探索嘗試,認真總結經驗,才能培養(yǎng)出更多的專業(yè)知識、專業(yè)能力與思想品質全面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