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電影《一個購物狂的自白》。女主角麗貝卡是一個財經雜志的記者,她最大的愛好就是買買買,堆積成山的衣服,五花八門的鞋子,形形色色的配飾……購物成癮的她,不僅花光了工資,還欠下一屁股債,愛情也岌岌可危。
作家舛田光洋說:“你的人生其實就像你的房間,如果你的房間臟亂不堪的話,很遺憾地告訴你,你的‘好運’‘夢想’都會溜走。”充滿雜物的房間,不但會堆積灰塵,而且令人心情壓抑,從而影響一個人的狀態(tài)和心境。哈佛商學院的研究發(fā)現(xiàn):幸福感強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環(huán)境十分干凈整潔;而不幸的人,通常生活在臟亂差中。一個人的心態(tài)如何,首先取決于這個人的生活狀態(tài)。雜物管理專家山下英子多次呼吁,好的人生需要一點“斷舍離”,即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棄多余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迷戀?!皵嗌犭x”不僅僅是扔,而是愛惜自己。正如作家喬舒亞·貝克爾所說:“減少20%的物品,提高80%的生活品質。”當我們把物品歸置得整整齊齊,東西收拾得井井有條,房間自然會明亮,心情自然會舒暢。
扔掉看得見的東西,才能改變看不見的生活。生活需要“減負”,那么在工作上呢,也應該擺脫繁重,踐行“斷舍離”。
有一個著名的“巴菲特時間管理法則”。巴菲特的私人助理邁克向巴菲特請教人生職業(yè)規(guī)劃問題,巴菲特建議邁克先寫下人生的25個目標,再從其中篩選出最想做的5項。當邁克完成以后,巴菲特對他說:“你現(xiàn)在知道怎么做了嗎?”邁克說:“我要花主要的精力去做這5件事,剩下的20個再慢慢實現(xiàn)它?!卑头铺貐s大聲反對:“不!邁克,你錯了!”這是因為,巴菲特認為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非常有限而寶貴的,所以,在最重要的5項工作還沒完成之前,不論發(fā)生什么都不管其余的20項。英國有句諺語:“如果你同時追兩只野兔,那么你一只也捉不到?!惫ぷ髦?,只有把不重要的事情全部砍掉,才能集中時間、精力和智慧去做更重要的事情。
一個朋友向我訴苦,抱怨自己總參加無意義的飯局。我問他:“既然你不想去,為什么不拒絕呢?”他苦惱地說:“這怎么行?都是人脈?。 蔽曳磫枺骸澳敲?,你現(xiàn)在到底結交了幾個真心朋友?”他沉默良久說:“你說得對,也許是時候放棄無效的社交了!”敬了一圈酒,遞了一盒名片,加了一堆微信,轉身根本不知道誰是誰,這樣的社交,意義到底在哪里?周國平早就指出:“熱衷于社交的人往往自詡朋友眾多,其實他們心里明白,社交場上的主宰絕對不是友誼,而是時尚、利益或無聊?!睙o意義的聚會和酒局,只會不斷消耗我們的精力,降低我們的生活質量。到了一定年紀,我們必須扔掉四樣東西:沒有意義的酒局,不愛你的人,看不起你的親戚,虛情假意的朋友。只有懂得做減法,放棄無用的社交,我們才能離優(yōu)秀更近一步。
《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币晃稛嶂杂讷@取名利、追求金錢和享受的人,只會在物欲的旋渦中迷失方向。而懂得看淡、看透、看開的人,才能輕裝上陣,活得云淡風輕、寵辱不驚。何以解憂?當斷,當舍,當離。曾國藩說:“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比松腋#攺摹皵嗌犭x”開始。
(葉心宜薦自《做人與處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