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足球比賽中,視頻助理裁判(VAR)能夠通過視頻回放技術幫助裁判做出正確判罰。人們只是想用它修正誤判,結果卻害得比賽變了味。
2019年歐冠四分之一決賽曼城對陣熱刺的比賽中,隨著曼城球員拉希姆·斯特林在讀秒階段打入一記鎖定勝局的精彩進球,比賽結果也幾乎塵埃落定。看臺上一位身著大衣的曼城球迷帶著絕殺獲勝的喜悅率先沖出體育場,想要錯開人群早點回家。與此同時,熱刺替補席上因傷退賽的穆薩·西索科憤然起身,一瘸一拐地獨自走向更衣室,留下落寞的背影。這兩人提前離場的一幕形成了鮮明對比。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慢動作回放顯示曼城球員越位在先,進球被判無效。此次改判的關鍵就是場上的視頻助理裁判(VAR)。通過視頻回放,VAR能輔助裁判做出正確判罰。
理論上,VAR是用來彌補裁判錯判的工具,但這一刻,它完全主導了比賽結果。從現在起,場上的一切都可能被改寫。在裁判和工作人員確認回放審查結果之前,我們最好控制住情緒。面對球場上這種變化,球迷不得不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這還是我們熟悉的足球比賽嗎?比賽是不是變味了?
熱刺和曼城這場經典的比賽已經過去4年,人們漸漸達成了一種共識:足球比賽似乎失去了一些原有的東西。每個周末,VAR都會出來攪局,經常帶來令人困惑的結果,從而引發(fā)判罰一致性、比賽連貫度、比賽魅力缺失等問題。
其實,視頻回放已經逐漸應用于各項體育賽事中,如板球、網球、美式橄欖球等,在這些運動中,視頻回放技術的創(chuàng)新廣受好評。但與足球相比,這些運動有著截然不同的比賽節(jié)奏,本質上更像是回合制運動,打打停停。而且總體來看,這些運動的得分更多地依賴于裁判的客觀判斷,比如,球是否出界。VAR的問題在于人們過分依賴這項技術了,適度使用VAR來彌補明顯的錯判無可非議,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球場上所有人為因素是否會被精確、冰冷的科技所取代。
VAR的使用引發(fā)了球迷克里斯托多羅的另一種思考。在熱刺對陣曼城的另一場比賽中,熱刺球門附近的一次鏟球發(fā)生了嚴重肢體接觸,可能被判點球。裁判需要借助VAR做出判罰,但得先等死球后才可以去看回放。然而在這之后,足球并沒有出界,比賽也沒有中斷,球賽就此繼續(xù)進行了兩分鐘。在家看比賽的克里斯托多羅想,如果當時裁判繞過VAR直接判罰點球,接下來幾分鐘的比賽也就不會發(fā)生。而事實卻是,那個鏟球之后比賽又持續(xù)了幾分鐘,仿佛開啟了時空的另一條分支,一個新的現實誕生了。
這個例子似乎可以完美解釋意外后果定律:想要修正一個疑似判罰,卻不小心打開了時間蟲洞。克里斯托多羅說:“人們總說,我想讓判罰都有真實依據,公平公正。然而,如果得知全部真相的代價是讓整個足球運動面目全非,那還是你想要的結果嗎?我們尋求公正、探尋真相,但這并不是全部,我們還要追求真相背后的意義?!?/p>
現在的足球比賽,人們無法對越位球做出準確判斷。即使看到足球破門,也不要激動,不要著急歡呼,因為那可能只是一個幽靈進球。球場上的情況能否如球員和教練所希望的那樣穩(wěn)定下來呢?事實上,盡管人們已經懶得抱怨,但VAR對比賽的干預并沒有絲毫減少。2021年1月,英格蘭最著名的裁判邁克爾·奧利弗站出來公開力挺VAR。他說:“我不知道除了VAR還有什么更好的選擇?!彼€表示,如果真的減少使用VAR,人們很快就會想要它再次回到球場。
也許奧利弗是對的。土耳其聯(lián)賽沒有推行VAR技術前,在一場比賽中,一名球員把手機帶入球場,最后被逐出比賽,起因是他確信裁判的判罰有誤,想要用手機給他看回放。
小橘//摘自《海外文摘》2022年第3期,本刊有刪節(jié),攝圖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