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檢驗吃貨的食材真是越來越多了。比如,尾巴,皮緊實,脂脆嫩,肉耐嚼,一次滿足吃肉的三個愿望。尾巴這個東西身價不高、其貌不揚,可口感奇妙,卻一直以不受待見的模樣,默默慰藉著吃貨的舌尖……
雞屁股,尾巴界的魔性之王。作為顏值、氣味、想象空間皆暗黑的存在,它憑著狂放不羈的氣質(zhì),在各地吸粉無數(shù)。但要論真愛粉,唯四川和臺灣是翹楚。
川渝一帶,雞屁股有個萌萌噠的名字:雞翹翹。最生猛的吃法是烈火炙烤——將雞翹翹串好,猛火一烤,雞油噌噌往外冒,甜美焦香瞬間襲來!雞油香、佐料香與煙火氣交織,足以稱霸整條街!川人吃雞翹翹也少不了缽缽雞——對半切開,開水燙至八分熟;冷串入缽,雞湯打底、浮滿紅油與藤椒的湯底瞬間浸透雞翹翹。如此一來,雞翹翹少了些生猛,卻多了靈動的彈牙爽口,吃起來就像在豐腴的肉山上坐著肉滑梯一溜而下,爽!
論雞屁股的文化,我國寶島臺灣高舉雙手:我們的雞屁股叫“七里香”!“你說你舍不得吃掉這一種感覺。”周杰倫唱的明明就是吃雞屁股嘛——通常是晚上,遠遠飄來噴香,饞得人要被勾走魂魄;OVtYZWYWL55jnFD2yP+8PQ==一串串肥厚的雞屁股嗞嗞冒油,雞皮燦黃酥軟,牙齒一挑便能咬開,強烈而獨特的油脂鮮味瞬間霸占你的口腔:雞皮的酥、脂肪的嫩、雞肉的彈,在你的靈魂深處炸開了,就是這么美妙!
在西北地區(qū),手把羊肉里羊尾巴最為尊貴。將羊尾油以文火慢燉,切成細條,撒上一點鹽即可上桌。吃手把羊尾,只需靜待嘴里的羊油爆開,再細細咀嚼,那柔韌勁兒就像初吻,香氣侵入你的五臟六腑,讓你愛得死心塌地。
真正的猛人,吃的是炙烤,而烤羊尾得看新疆。將羊尾剃去周圍油脂,撒上調(diào)料烤至酥脆,香噴噴的油脂被鎖在嫩肉里;孜然與芝麻的噴香,加上熾熱的羊肉味,足以令人喪失理智,一步登仙。
豬尾,也叫“皮打皮”“節(jié)節(jié)香”。在廣東農(nóng)村,家里殺豬尾巴必然是小孩獨享——廣東人相信小孩吃豬尾能長高長壯,“節(jié)節(jié)高來,節(jié)節(jié)香”;它營養(yǎng)豐富,當(dāng)?shù)厝擞X得它“火力十足”,大人吃了流鼻血,小孩吃了卻能“防風(fēng)”,夜里不著涼。豬尾煲湯,通常與豬蹄一起出現(xiàn),是每個廣東孩子心中的白月光。正所謂生命在于運動,豬尾巴外皮韌中帶嫩,內(nèi)里膠原蛋白滿滿,加上有肉有骨還有髓,一口滿足你對豬肉的N種愿望。
還有兩種尾巴千萬別落下:小小的魚劃水,大大的肉牛尾。
魚尾巴可以入菜,也可以當(dāng)零食,肉質(zhì)緊實、滋味鮮美。西北內(nèi)陸水產(chǎn)較少,西安人便將各種魚尾巴先燜至半熟,再鋪上厚厚一層蔥花、辣椒面,以滾燙菜油傾瀉而下,頓時滿盤爆香——這便是饞壞人的“油潑魚劃水”。
牛尾是最特殊的尾巴,因為它貴——比起其他食材,飼養(yǎng)牛的耗費更多,自然少見。吃牛尾又要把廣東人請出來了:牛尾嘛,溫溫的吃了不上火,拿來煲湯最好。牛尾湯做起來也簡單,把砂鍋里的牛骨底料默默換成牛尾就好。
好吃的尾巴,中國到處都有。你的家鄉(xiāng),還有哪些隱秘的尾巴吃法?
孟南平//摘自地道風(fēng)物微信公眾號,本刊有刪節(jié),令山一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