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群
(九江市中醫(yī)醫(yī)院婦科,江西 九江 332000)
黃體功能不全(Luteal phase defect,LPD)多是由于黃體早衰或黃體發(fā)育不良所致,易導致患者出現反復早期流產及不孕,LPD性不孕癥約占全部不孕癥患者的10%,對患者家庭和睦及身心健康影響較大[1]。
LPD性不孕癥的主要治療手段為補充孕激素,其中地屈孕酮有利于改善內源性孕酮所致的痛經及黃體功能不足所致的不孕等,但總體治療效果并不理想[2]。近年來針灸療法在排卵障礙性疾病的治療中逐漸開展,能夠調節(jié)患者異常的激素水平,但目前臨床尚未形成系統(tǒng)的方法及思路[3,4]。鑒于此,本研究將研究調經促孕針刺法聯(lián)合地屈孕酮治療LPD性不孕癥的臨床效果,以優(yōu)化LPD性不孕癥的治療方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5月—2020年5月九江市中醫(yī)醫(yī)院治療的82例LPD性不孕癥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2組,各41例。觀察組:年齡22~38歲,平均年齡(29.82±2.13)歲;月經周期22~33 d,平均月經周期(28.43±1.94)d;不孕史15~43個月,平均不孕史(28.34±4.19)個月。對照組:年齡22~36歲,平均年齡(29.75±2.16)歲;月經周期22~31 d,平均月經周期(28.51±1.86)d;不孕史15~45個月,平均不孕史(28.43±4.22)個月。2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獲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入選標準 (1)納入標準:①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②符合LPD性不孕癥檢查診斷標準:排卵后6 d,血清孕酮(P)<10 ng/mL;基礎體溫呈雙相,后期基礎體溫上升<12 d或不典型;經前期子宮內膜呈分泌期改變,但與正常月經周期反應時間相差>2 d;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具有正常的性生活,1年未妊娠。③精神狀態(tài)良好。(2)排除標準:①男性方面所致的不孕。②生殖器器質性病變。③無法耐受調經促孕針刺法、地屈孕酮治療。④生育系統(tǒng)發(fā)育異常。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于監(jiān)測排卵后采用地屈孕酮片(Abbott Healthcare Products B.V.,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170221)治療,每次10 mg,每天2次,連續(xù)治療12 d,1個月經周期為1個療程。觀察組采用地屈孕酮聯(lián)合調經促孕針刺法治療。地屈孕酮使用方法及劑量同上。調經促孕針刺法:組1:足三里、本神、中脘、天樞、三陰交、子宮、大赫、神庭、太沖、百會、關元;組2:次髎、腎俞、百會。組1、2交替使用,分別取仰臥位、俯臥位。首次取組1,選取華佗牌一次性無菌針灸針(蘇州醫(yī)療用品廠有限公司,蘇械注準20162270970),以15°平刺神庭、百會、本神10~15 mm,捻轉不提插;直刺太沖、三陰交10~15 mm;以45°向正中線斜下刺次髎40~50 mm,入第2骶后孔中;直刺其余穴位20~30 mm。留針30 min。次髎、腎俞連接廣州市穗鑫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的華佗牌SDZ-V型電子針療儀,采用疏密波,頻率2~15 Hz,以患者耐受不痛為宜,3次/周,1個月為1個療程。2組均治療3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1)激素水平:治療前、治療后月經周期第2~3天采集2組空腹靜脈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孕酮及促卵泡成熟激素(FSH)水平,檢測試劑盒由Beckman公司提供。(2)子宮內膜厚度(ET):治療前、月經來潮前期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GE公司,LOGIQ 200型)測定ET。(3)高溫相(HPS)評分[5]:于治療前、治療3個療程后測量2組基礎體溫,對排卵后的升溫持續(xù)時間及幅度進行記錄,采用五十嵐正雄方法評估,其中HPS評分>10分表示黃體功能正常。(4)不良反應:頭痛、瘙癢及皮下瘀血等。
2.1P及FSH水平 治療前2組P及FSH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P及FSH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LPD性不孕癥患者P及FSH水平對比
2.2HPS評分及ET治療前2組HPS評分及ET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HPS評分及ET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LPD性不孕癥患者HPS評分及ET對比
2.3 不良反應 觀察組僅出現1例皮下瘀血,未經處理自行吸收;對照組出現1例輕微的頭痛、瘙癢癥狀,均自行消失。
LPD是導致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會造成P合成不足,降低內膜敏感性,子宮內膜分泌期發(fā)育緩慢,不利于受精卵早期發(fā)育[6]。LPD病情極易反復發(fā)作,影響患者生殖功能,導致不孕。有研究[7]指出,下丘腦-垂體-卵巢軸(HPOA)失衡與LPD發(fā)生間具有密切聯(lián)系。地屈孕酮作為口服孕激素,能夠糾正黃體功能不全,改善經量及經期,但無法促進卵泡發(fā)育,且停藥后復發(fā)率較高,臨床單獨使用效果一般[8]。
LPD性不孕癥在中醫(yī)歷代文獻中并無直接論述,依據其癥狀可將其歸于“月經先期”“不孕”范疇,其中腎虛為LPD性不孕癥的主要病機,腎主生殖,腎氣虧虛,天癸泌而無時,月事失調,沖任失調,血海空虛,胞宮失養(yǎng),不能成孕[9]?,F代社會競爭激烈,生活節(jié)奏加快,女性承受的壓力不斷增加,其中緊張、焦慮及抑郁等情緒也是影響患者不孕的重要原因,故臨床治療當以暢情志、調沖任、補腎精為主。調經促孕針刺法已在婦科內分泌疾病的治療中廣泛應用,調暢情志以本神、太沖、百會、神庭為主;補腎精以關元、腎俞、天樞、足三里為主,以后天養(yǎng)先天,益腎填精;調理沖任以子宮、大赫、三陰交為主;次髎穴位于第2骶后孔,其深部有第2骶椎(S2)和第3骶椎S3神經根經過,患者內生殖器官及其周圍組織分布著來自第1腰椎~第3腰椎(L1~L3)及第2骶椎~第4骶椎(S2~S4)節(jié)段的神經,故針刺次髎穴能夠改善盆腔內生殖器官的功能。諸穴配伍,具有安定情志、調暢沖任及充養(yǎng)腎精的作用,進而有利于調節(jié)月經、孕育胎兒[10]。黃體分泌的P作用于人體體溫調節(jié)中樞,將促使體溫升高,測定基礎體溫為評估黃體功能的常用方法,通過評估HPS評分有利于評估黃體功能[11]。HPOA軸功能紊亂會誘發(fā)黃體功能不全,FSH分泌不足,導致卵泡發(fā)育不良[12]。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P及FSH水平高于對照組,HPS評分及ET高于對照組,2組均無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提示于地屈孕酮治療基礎上,輔以調經促孕針刺法治療LPD性不孕癥,有利于調節(jié)P及FSH水平,促進子宮內膜增生,改善基礎體溫,促使黃體功能得以改善,進而有利于卵泡發(fā)育,為患者妊娠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臨床應用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調經促孕針刺法聯(lián)合地屈孕酮治療LPD性不孕癥效果確切,能夠改善患者黃體功能,調節(jié)激素水平,改善ET,可作為治療LPD性不孕癥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