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峰,劉婷,王瑞麗
(南陽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一附屬醫(yī)院 消化內(nèi)科,河南 南陽 473000)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所引起的一種傳染性疾病。據(jù)報道,全球約20億人曾感染過HBV,每年約有100萬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相關(guān)性疾病,尤其是中國[1]。流行病學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中國約有9 300萬乙肝攜帶者,2 500萬慢性乙肝患者[2]。有研究指出,HBV感染人體后所引起的器官組織病變及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與機體免疫力有關(guān);也有研究表示,乙型肝炎的惡化與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過度表達有關(guān)。但臨床上對于這方面的研究報道較少,尚未明確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故本次選取232例乙型肝炎患者與120例健康體檢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探討乙型肝炎患者T細胞亞群、VEGF與病情進展及嚴重程度的關(guān)系。
1.1 臨床資料回顧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診治的232例乙型肝炎患者(觀察組)與120例健康體檢者(對照組)的臨床資料。其中觀察組按照病情嚴重程度分為A組(乙型病毒性肝炎,n=118)、B組(乙肝型肝炎肝硬化,n=72)、C組(乙肝型肝癌,n=42)。診斷標準:符合《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實踐指南》[3]更新版解讀中的診斷標準。(1)納入標準:①臨床資料完整;②尚未接受保肝、抗病毒等治療。(2)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自身免疫性疾??;②伴有腦卒中、心功能不全等疾病;③處于昏迷階段。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檢測方法回顧性分析本次受檢人員經(jīng)T細胞亞群、VEGF檢測的血清標本資料。其檢查步驟如下:于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靜脈血5 mL,3 000 r·min-1離心15 min,取上清液。其中,VEGF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TBIL)、凝血酶原活動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谷丙轉(zhuǎn)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采用全自動生化儀檢測;CD3+、CD4+、CD8+、CD4+/CD8+采用美國BD流式細胞儀檢測;試劑盒均由上海億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2.1 T細胞亞群分布
2.1.1乙型肝炎患者與健康體檢者的T細胞亞群比較 觀察組的CD3+、CD4+、CD4+/CD8+低于對照組,而CD8+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T細胞亞群比較
2.1.2不同程度乙型肝炎患者的T細胞亞群比較 C組的CD3+、CD4+、CD4+/CD8+低于A、B組,而CD8+高于A、B組(P<0.05)。見表3。
表3 3組T細胞亞群比較
2.2 血清VEGF與肝功能指標
2.2.1乙型肝炎患者與健康體檢者的VEGF、肝功能指標比較 觀察組VEGF、TBIL、ALT高于對照組,而PTA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血清VEGF與肝功能指標比較
2.2.2不同程度乙型肝炎患者的VEGF、肝功能指標比較 C組的VEGF、TBIL、ALT高于A、B組,而PTA低于B、C組(P<0.05)。見表5。
表5 3組血清VEGF與肝功能指標比較
2.3 相關(guān)性分析
2.3.1T細胞亞群、血清VEGF與嚴重程度相關(guān)性分析 Kendalls tau-b相關(guān)性分析顯示,CD3+、CD4+、CD4+/CD8+與嚴重程度呈負相關(guān),CD8+、VEGF與嚴重程度呈正相關(guān)(P<0.05)。見表6。
表6 T細胞亞群、血清VEGF與嚴重程度的相關(guān)性
2.3.2T細胞亞群、VEGF與肝功能相關(guān)性分析 Pearson相關(guān)性分析顯示,TBIL、ALT與CD3+、CD4+、CD4+/CD8+呈負相關(guān),與CD8+、VEGF呈正相關(guān)(P<0.05);PTA與CD3+、CD4+、CD4+/CD8+呈正相關(guān),與CD8+、VEGF呈負相關(guān)(P<0.05)。見表7。
表7 T細胞亞群、VEGF與肝功能的相關(guān)性
2.4 ROC曲線分析ROC曲線分析顯示,CD3+、CD4+、CD8+、CD4+/CD8+、VEGF診斷乙型肝炎病情嚴重程度的曲線下面積為0.833、0.878、0.692、0.812、0.985(P<0.05)。見表8。
表8 T細胞亞群、VEGF預測價值分析
有研究表明,乙型肝炎患者會隨著病情進一步發(fā)展,使肝細胞出現(xiàn)嚴重壞死[4]。盡管給予病因治療和綜合支持療法,但仍難以代償肝功能,導致乙型肝炎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有數(shù)據(jù)顯示,乙型肝炎病死率高達60.0%~80.0%[5]?;诖?,早診斷、早治療顯得尤為重要,也是乙肝相關(guān)性疾病防治最關(guān)鍵步驟,對避免肝硬化及肝功能衰竭的發(fā)生及降低肝癌發(fā)生率具有重要意義。孟玉麗等[6]指出,機體感染HBV后所引起的肝和其他器官組織病變與免疫狀態(tài)具有一定相關(guān)性,可能是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介導所產(chǎn)生的細胞免疫反應在清除HBV和損傷肝細胞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T細胞是由CD4+、CD8+等不同亞群組成。其中,CD4+T細胞為輔助型T細胞(Th)。在Th受抗原刺激后能分化為Th1與Th2兩種類型,前者通過分泌白細胞介素-2、干擾素-γ、白細胞介素-12等細胞因子,促進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7];后者則通過分泌白細胞介素-4、白細胞介素-5、白細胞介素-6、白細胞介素-10等細胞因子,參與抗體介導的免疫應答。CD8+T細胞由CTL和抑制性T細胞(Ts)組成;Ts能通過釋放大量的可溶性遞質(zhì),調(diào)節(jié)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CTL不僅參與了病毒清除,還參與了肝細胞損傷過程[8-9]。
在正常情況下CD4+與CD8+保持一定比例,即處于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下,以此維持機體細胞免疫功能,反之,CD4+與CD8+比例失調(diào),則會影響機體免疫功能[10]。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乙肝病毒患者的CD4+、CD4+/CD8+低于健康體檢者,而CD8+高于健康體檢者。這提示乙肝病毒患者存在細胞免疫功能異常,而細胞免疫功能異常又與肝功能損害程度有關(guān)。在不同程度乙型肝炎患者的T細胞亞群比較中,發(fā)現(xiàn)C組的CD3+、CD4+、CD4+/CD8+低于A、B組,而CD8+高于A、B組,說明細胞免疫功能會受乙型肝炎嚴重程度的影響而發(fā)生變化。乙型肝炎早期肝功能損傷并不明顯,隨著病情的進展,肝功能損傷越發(fā)明顯,且會引起機體強烈的細胞免疫反應,通過釋放多種淋巴因子誘導炎癥反應,加重對肝細胞的損傷,而肝細胞的損害又會加重CD4+與CD8+比例的失衡,形成惡性循環(huán)[11-13]。Kendalls tau-b相關(guān)性分析中可見,CD3+、CD4+、CD4+/CD8+與乙型肝炎嚴重程度呈負相關(guān),CD8+與乙型肝炎嚴重程度呈正相關(guān),證實了上述說法的可靠性。VEGF是肝癌潛在的標志物,不僅能特異性促進血管內(nèi)皮細胞生長,譬如通過刺激和調(diào)節(jié)內(nèi)皮細胞的增殖、遷移,增加血管的通透性[14];還具備誘導組織產(chǎn)生、活化基質(zhì)蛋白水解酶的作用。在本研究中可見,觀察組的VEGF高于對照組,且其表達量會隨著病情嚴重程度而上調(diào)。中重度肝炎時,肝血管破壞更為明顯,一旦肝細胞出現(xiàn)缺血、缺氧情況,則會誘導VEGF mRNA活化,通過合成增加其表達量,促進新生血管生成[15-17]。此外,VEGF過度表達,能因血管通透性的增加,降低局部有效血容量,從而加重肝細胞的缺血、缺氧程度,誘導VEGF的產(chǎn)生[18]。在Pearson相關(guān)性分析中可見,TBIL、ALT與VEGF呈正相關(guān),PTA與VEGF呈負相關(guān)。這提示VEGF表達量可作為判斷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損害和病情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在ROC曲線分析中可見VEGF的曲線下面積為0.985,說明其具有較高的預測價值。
綜上所述,乙型肝炎患者T細胞亞群、VEGF會隨著病情嚴重程度發(fā)生改變,說明兩者均參與了乙型肝炎的發(fā)生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