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鑫,李臘梅,朱 琦,楊新樂,王昕睿,蔡艷俊,李婉玉
吉林大學第一醫(yī)院感染病與病原生物學中心肝膽胰內科,長春 130021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一種自身免疫介導的慢性胰腺炎,其重要特征包括:無痛性梗阻性黃疸和輕度腹痛等臨床癥狀,以胰腺腫大和胰管不規(guī)則狹窄為主的影像學改變,血清IgG4水平升高,淋巴細胞及漿細胞浸潤以及發(fā)生纖維化等組織學表現(xiàn)。其主要累及器官為胰腺,也可見其他器官受累[1]。查閱國內外文獻發(fā)現(xiàn)關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同時累及髂血管旁組織非常罕見。本科室近期收治了1例中年女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同時累及左側髂血管旁組織的病例,現(xiàn)報告如下。
患者女性,51歲,主因“突發(fā)面黃、目黃10 d”于2021年11月27日就診于本院?;颊咭?0 d前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面黃、目黃,行相關檢驗后發(fā)現(xiàn)肝功能轉氨酶、膽紅素水平升高,給予患者改善肝功能、退黃治療3 d后病情無好轉,于本院行肝膽脾胰CT:梗阻性肝內外膽管擴張及胰管擴張,胰頭占位性病變待除外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門診以“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可能性大”收入本科室。病程中患者尿量尚可,尿黃,大便顏色變淺,食欲差,近6個月體質量減輕5 kg。
既往:否認慢性病史,否認肝炎、結核等傳染病及密切接觸史,否認吸煙史及飲酒史,否認家族遺傳病史。
查體:皮膚鞏膜重度黃染,無肝掌及蜘蛛痣。全腹平軟,無壓痛及反跳痛,無肌緊張,腎區(qū)叩痛陰性。
輔助檢查:肝功能,AST 435.3 U/L,ALT 354.3 U/L,GGT 558.3 U/L,ALP 490.4 U/L,TBil 163.4μmol/L,DBil 97.0μmol/L,IBil 66.4μmol/L;糖鏈抗原19-9 60.49 U/mL,IgG4 9.03 g/L(0.03~2.01 g/L);免疫五項,IgA 4.27 g/L(0.7~3.5 g/L),補體C3 1.6 g/L(0.8~1.5 g/L);尿常規(guī),RBC 14.1/HPF,WBC 11.3/HPF;腎功能,肌酐75.6μmol/L,eGFR 79.0 mL/min。肝膽胰脾CT+三期增強:梗阻性肝內外膽管擴張及胰管擴張,胰頭占位性病變待除外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圖1)?;颊叽嬖谘颍M一步完善CT提示左側髂內血管周圍及骶前團片狀軟組織影,包繞左側髂內動靜脈,并包繞、侵犯左側中段輸尿管,繼發(fā)其上方左側輸尿管積水(圖1)。腎盂分泌造影檢查:左側腎盞腎盂及輸尿管未見顯影,右腎分泌排泄功能未見異常。
圖1 CT提示胰頭占位性病變及盆底軟組織影Figure 1 CT showed space occupying lesion of pancreatic head and soft tissue shadow of pelvic floor
結合患者病情考慮IgG4相關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下一步治療考慮應用激素,但患者左側髂內血管周圍及骶前團片狀軟組織性質不詳,并且包繞血管與輸尿管,導致輸尿管擴張。如軟組織為惡性,激素則為相對禁忌,并且針對輸尿管擴張可能需要行輸尿管支架術。基于此,進一步行PET/CT檢查,結果提示:(1)胰頭區(qū)高代謝灶,考慮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該灶與膽總管末端分界不清;繼發(fā)肝內外膽管及胰管擴張。(2)左側髂血管旁、骶前、左側盆底軟組織增厚伴代謝增高,考慮性質同(1),IgG4相關炎性改變不除外;部分與左側輸尿管分界不清,繼發(fā)該段以上左側輸尿管及左腎盂擴張(圖2)。
圖2 PET/CT提示胰頭區(qū)、左側髂血管旁軟組織增厚伴代謝增高Figure 2 PET/CT showed soft tissue thickening in the pancreatic head area and left iliac paravascular area with increased metabolism
臨床診斷:IgG4相關性自身免疫性疾?。ɡ奂耙认佟⒛懝?、左側髂血管旁、骶前、左側盆底軟組織)、梗阻性黃疸。給予甲潑尼龍片0.6 mg/kg開始治療,緩解后逐漸減量,目前8 mg維持治療,患者應用激素后黃疸消退,肝功能好轉,IgG4下降(圖3)。全腹部CT:(1)胰頭改變及胰周改變,并胰管擴張,考慮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可能,較前比較病變減輕;(2)左側盆腔髂血管周圍、左側中上腹壁結節(jié)狀、團塊狀軟組織密度影,較前比較病變均縮?。▓D1)。腹部彩超:(1)胰頭部略擴大,胰腺體尾部大小正常,胰管無擴張;(2)雙腎大小形態(tài)、結構正常,雙腎腎竇無分離,輸尿管無擴張。
圖3 患者肝功能及IgG4變化趨勢圖Figure 3 Changing trend of liver function and IgG4 in patient
IgG4相關性疾病(immunoglobulin-G4 related disease,IgG4-RD)是一種與免疫相關的慢性炎癥伴纖維化的疾?。?]。本病最常見的表現(xiàn)為顯著升高的血清IgG4水平和腫塊樣病變,受累臟器及其周圍組織因腫塊樣病變和持續(xù)性免疫反應,易發(fā)生不可逆的損傷,甚至一定程度上的功能衰竭[3-4]。本病易被誤診為腫瘤,導致不必要的外科介入或放化療。IgG4-RD是一系統(tǒng)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個器官和組織,包括腎臟、胰腺等[5]。因受累器官不同,患者的臨床癥狀復雜多樣[6-7]。其中累及胰腺、心包的相關報道較為多見,IgG4相關動脈周圍炎,例如累及髂部血管的周圍軟組織的報道目前較為少見。
IgG4相關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在臨床較常見,好發(fā)于中老年人,大部分年齡>45歲,男性居多,60%患者同時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50%的患者伴有2型糖尿病[8]。其發(fā)病機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涉及遺傳因素、先天和獲得性免疫[9]。關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診斷標準,國際共識診斷標準以及日本診斷標準是診斷的首選[10]。近幾年新型PET/CT成纖維激活蛋白分子(FAPI)在大多數(shù)受累器官,尤其是胰腺、膽管/肝臟,其檢出率或攝取率均高于傳統(tǒng)PET/CT對IgG4-RD的檢出率或攝取率[11]。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相關的IgG4疾病累及腹膜后,主要表現(xiàn)為腹膜后纖維化,較少見的表現(xiàn)為腹主動脈周圍炎癥[12]。
IgG4相關疾病的血管受累被稱為主動脈周圍炎或管周炎[13]。研究[14-16]報道IgG4病的血管受累的患病率為14%~23%。IgG4相關動脈周圍炎分布可分為4型:1型胸主動脈;2a型腹主動脈;2b型腹主動脈和髂動脈;2c型髂動脈;3型胸腹主動脈;4型其他動脈[17]。Perugino等[18]報告,在13例患者中1例患者(8%)有髂動脈受累。而另一報道[19],17例患者中有13例(76%)受累于腎下腹主動脈或髂動脈。這種差異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與種族因素有關。根據(jù)日本的一項研究[20],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合并腹膜后纖維化比率為8%,其特征是腹膜后間隙存在慢性炎癥和纖維化。通常累及外膜、腹主動脈、髂動脈及鄰近組織,導致腰痛、下肢水腫、腎積水、輸尿管梗阻等[21]。在一項包含118例IgG4相關性疾病研究[22]中,發(fā)現(xiàn)31例(26%)伴有腹主動脈周圍/腹膜后纖維化。與特發(fā)性腹膜后纖維化患者相比,lgG4相關性腹膜后纖維化患者,男性更常見,從發(fā)病到確診的時間較長。IgG4和IgE水平更高,變應性疾病和多器官受累也更多見[23]。IgG4相關性主動脈周圍炎與腹膜后纖維化或繼發(fā)性IgG4相關性血管受累臨床上可能很難鑒別[13],主動脈周圍炎受累區(qū)域CT表現(xiàn)為壁增厚和晚期強化,PET/CT受累區(qū)域FDG攝取增加[24]。所以,本例患者從CT以及PET/CT分析髂動脈并未見增厚以及強化、攝取增高,即無動脈炎表現(xiàn),而表現(xiàn)為軟組織包繞血管,更符合腹膜后纖維化累及髂動靜脈,繼發(fā)輸尿管狹窄和腎積水。
本病例為51歲的中年女性,以黃疸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肝功能提示膽汁淤積,血清IgG4明顯升高,影像學肝內外膽管及胰管略擴張,并且對激素治療應答較好均支持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診斷。本病例特殊之處,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基礎上,存在單側髂內血管周圍、骶前團片狀軟組織,即非對稱性病變,并且導致輸尿管擴張,病變性質不詳,經(jīng)PET/CT檢查提示為IgG4相關病變,并且經(jīng)激素治療后逐漸減小,進一步說明了其性質為lgG4相關性腹膜后纖維化。同時應用激素治療后軟組織減少,使輸尿管擴張恢復,避免了外科的介入,使患者受益,最終恢復較好。本病例不足的是沒有進行PET/CT FAPI顯像,如能進行,可能更有利于鑒別。
綜上,針對本病例可以看出:(1)IgG4-RD以累及全身多器官系統(tǒng),除一些多見的部位外,少見甚至罕見的受累部位更值得關注,從而豐富IgG4-RD的疾病譜,使患者受益;(2)對于一些IgG4-RD,如果某個或某些部位受累性質不明確,綜合分析高度懷疑可以對患者進行試驗性激素治療;(3)對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研究目前有很多熱點,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倫理學聲明:本例報告已獲得患者知情同意。
利益沖突聲明: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楊鑫負責文獻查詢,文章思路形成及撰寫;李臘梅、朱琦、楊新樂負責文獻查詢及數(shù)據(jù)收集分析;王昕睿、李婉玉負責提供文章選題;蔡艷俊提供文章修改意見;李婉玉負責擬定寫作思路,課題設計及修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