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艷敏 陳凱佳 梁翹楚 石文林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廣州,510006)
小兒自閉癥,又稱兒童孤獨癥,是廣泛性發(fā)育障礙的一種亞型,男性多見,起病于嬰幼兒期。根據(jù)《美國精神障礙診斷和統(tǒng)計手冊》第五版(DSM- 5),孤獨癥譜系障礙(ASD)診斷標準分為社會交往方面的缺陷、局限興趣與刻板行為方面的缺陷兩項。其中,社會交往方面的缺陷包括缺乏情緒性的社會互動,存在非言語的社會溝通缺陷,難以與同伴和他人形成互動關系;局限興趣與刻板行為方面的缺陷包括語言重復、動作重復地擺弄物品,堅持程序或儀式,強烈的局限性興趣,異常感覺、興趣和反應[1]。
本病三歲前難以診斷,診斷后難以治愈[2]。近年發(fā)病呈急劇上升趨勢,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負擔。其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經典干預方法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自閉癥各項癥狀指標并激發(fā)他們的自主行為[3]。藥物輔助治療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某些行為,但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4],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藥物。
中醫(yī)古籍并未見“自閉癥”之病名,根據(jù)其癥狀特點,該病當屬“童昏”“語遲”“無慧”“胎弱”等范疇[5]。近年來中醫(yī)學對自閉癥的認識和治療手段進一步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自閉癥患兒存在神志方面異常,但從五臟神志角度研究小兒自閉癥的文獻目前尚不多見。本文基于《黃帝內經》條文,從自閉癥患兒的典型行為入手,結合五臟神志理論,探析小兒自閉癥的病因病機,以期對本病現(xiàn)代研究和臨床治療提供新的思路和參考。
趙寧俠等[6]認為, ASD 屬于“五遲”范疇,病機為先天之精不足,以黃芪、人參、鹿茸、杜仲、菟絲子、當歸、干姜等藥物組成的參茸健腦膠囊,填精補髓,從腎論治。江曉宇等[7]認為, ASD乃先天稟賦不足,水虧于下,火炎于上,以“益火之源,以消陰翳”之法予引火湯加味以壯水斂火,結合干預訓練進行治療。嚴愉芬等[8]以痰生怪病、痰火擾神之機理,使用加味溫膽湯配合教學訓練矯治孤獨癥兒童異常行為。葉劍飛等[9]認為,腦生理生化改變是自閉癥成因,故以地黃飲子、開心散以及通竅活血湯三方為基礎化裁為驗方“抗閉1號”,著重從祛痰化瘀、補益氣血、安神定志等方面阻止腦結構生理生化改變進行治療。王素梅[10]認為,本病為先天稟賦不足、腦髓失養(yǎng),治本重在補腎填精,同時配合化痰、疏肝、活血等治其標,用左歸飲加減補腎益精,二陳湯加青礞石、膽南星健脾化痰,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疏肝安神。
以上諸家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對小兒自閉癥病因病機的認識,但對五臟神志功能與小兒自閉癥之間關系的關注相對較少。
現(xiàn)代研究表明,孕前、孕期情緒狀態(tài)是小兒自閉癥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如肖秋燕等[11]調查分析結果表明,孕期焦慮、憂郁是兒童孤獨癥發(fā)生的危險因素。鄭艷等[12]調查研究顯示,母親在孕前緊張工作和孕期情緒低落均明顯增加兒童孤獨癥的發(fā)生率。李準等[13]經統(tǒng)計分析得出,與孤獨癥有關的八個顯著因素中,孕期精神壓力位居第一。
《黃帝內經》雖未記載自閉癥,但其有關兒童疾病發(fā)生與胎兒期母親的關系,卻有明確論述。如《素問·奇病論》云:“人生而有病癲疾者……此得之在母腹中時,其母有所大驚,氣上而不下,精氣并居,故令子發(fā)為癲疾也。”指出胎兒在母腹中時,其母受驚,氣機逆亂,并及于胎兒致癲疾。萬全在《萬氏婦人科·胎前》中云:“母氣既傷,子氣應之,未有不傷者也……盲聾喑啞,癡呆癲癇,皆稟受不正之故也?!盵14]陳復正在《幼幼集成·護胎》中總結前人理論,提出:“胎嬰在腹,與母共呼吸,共安危。而母之饑飽勞逸,喜怒憂驚,食飲寒溫,起居慎肆,莫不相為休戚?!盵15]
相對于癲疾,自閉癥早期具有隱蔽性,不太容易觀察。但結合現(xiàn)代研究結果,自閉癥發(fā)病確應考慮胎兒期母親不良情緒的關系。肝與情緒關系最為密切,而女子以肝為先天,婦人多郁善怒,多思善慮,易生驚恐,久則可內傷肝氣而致病。
1.語言異常
自閉癥患兒聽力正常,但對別人話語充耳不聞,有時自言自語或機械性重復。時而會大聲呼叫、哭喊,難以通過語言與他人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載:“肝……在聲為呼?!焙簦敖泻?、呼喊”?!端貑枴ば魑鍤狻份d:“五氣所病……肝為語?!币χ光衷凇端貑柦涀⒐?jié)解·宣明五氣》云:“語者,所以暢中之郁也。肝喜暢而惡郁,故為語以宣暢其氣之郁?!薄端貑枴ご萄凑摗吩疲骸柏赎幹}……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黃帝內經素問集注》對此句的注解為“善言不慧者,病厥陰之氣而有是證也”。
故從《黃帝內經》經文分析,善呼叫,或善言不慧,語義不爽朗等各種語言異常表現(xiàn),考慮病位在肝,為肝氣不暢矣。
2.麻木淡漠
大多自閉癥患兒從嬰幼兒時期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對周圍的人和事無動于衷,情感淡漠。
《素問·六節(jié)臟象論》有載:“肝者……魂之居也……以生血氣……通于春氣。”肝主少陽春生之氣,為發(fā)生之始,寓“生生之機”?!鹅`樞·本神》載:“肝藏血,血舍魂?!备紊獨?,以舍肝魂。《白虎通》云:“魂,行不休也,少陽之氣,故動不息。”[16]唐容川言:“肝之清陽,即魂氣也?!本浮盎辍彪S少陽之氣通達人體周身運行不息,并參與人體精神意識活動。
《靈樞·本神》云:“隨神往來者謂之魂?!薄端貑栰`樞類纂約注》注解為:“魂屬陽,肝藏魂,人之知覺屬魂?!敝X,“知道,覺察”。張介賓在《類經·藏象類·天年常度》中引用孔穎達語:“氣之神曰魂……又其精神性識漸有知覺,此則氣之神也?!庇纱丝芍?,人之精神活動是漸變性的,而肝魂之知覺是精神活動之始。
故患兒對外界事物反應麻木,情感淡漠,當責之于肝魂功能失常,知覺不靈。
3.局限性興趣
自閉癥患兒的表現(xiàn)經常與所處環(huán)境不相協(xié)調,比如課堂上不配合老師,不聽指揮,隨心所欲地活動。若強行限制其行為,患兒往往會極其煩躁、反抗,甚或攻擊。而對于他們感興趣的事情,比如,玩一個小汽車,玩手指,或久久望一個地方卻可以不知疲倦地玩幾個小時。
《靈樞·本臟》云:“志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贝颂幹赋觯疽庹{和,則精神集中專注,情緒、思想行為等活動正常。反之,若志意不治則致魂魄散亂、神機失運、六情失度、動作行為異常[17]。故自閉癥患兒兩個極端行為表現(xiàn),是“志意和”與“志意不治”兩種不同的狀態(tài),是“意”的選擇和指向性不同所致。《靈樞·本神》言“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即“意”的指向性是由心的感知和選擇性所決定的。
因此,自閉癥患兒強烈的局限性興趣是由于心神功能受到影響,使其指向性異常所致。
4.刻板行為
靜,在《說文解字》中注解:“指繪畫五色分布疏密有章,雖絢爛而不流俗,是曰靜。人心審度得宜,一言一行必求理義之必然,雖煩勞而不紛亂,亦曰靜?!贝耸钦f,“靜”指人心理的一種極強的規(guī)則,一言一事必須按照規(guī)則,井然有序。故自閉癥患兒常常按同一路線行走,出門穿同一件衣服,家里窗簾必須拉到同一高度等極度要求一致和統(tǒng)一,極講規(guī)則和秩序的刻板儀式化行為,乃是“靜”態(tài)的體現(xiàn)。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陰靜陽躁”。陽主動,陰主靜?!端貑枴っ}解》指出,“陰陽相薄也,陽盡而陰盛,故欲獨閉戶牖而居”。陰盛,則惡動而喜靜,欲獨處也。
故自閉癥患兒之“靜”的特點,乃因于陽氣不足,不能振奮鼓動之,使陰偏盛所致。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小兒自閉癥行為異常與肝氣不暢、肝魂失用、心神異常、陰盛陽衰等因素有關。而胎兒期母親壓力過大或不良情緒過激,可損傷肝氣。子母同氣,母病及子,故可推知自閉癥患兒初生即肝氣受損而不足,類似“小兒生而癲疾”。
肝居東方,通春木之氣,為發(fā)生之始,寓“生生之機”,主升發(fā),喜條達惡抑郁。肝氣不足,則疏泄無力,少陽之氣不行,血氣不生,生機受損。
疏泄無力,則肝氣不暢,故多“語”或呼叫欲“暢”之。血氣不生,少陽之氣不行,肝魂不能隨少陽周身運行,致使功能失常,感知覺不靈。肝魂之感知活動是精神活動的起始,賈竑曉[18]也認為,肝魂主“生”,能夠提取先天元氣所化之信息上輸心神,人才能有感知能力。故肝魂之感知失常,不能將從外部攝取的信息有效整合并上傳于心神,從而影響心神感知能力,使其指向和選擇性出現(xiàn)紊亂和異常,影響心神功能的正常發(fā)揮?!鹅`樞·本神》言“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心選擇指向性紊亂,“志意”狀態(tài)則隨之出現(xiàn)異常。肝氣虛弱,生陽不振,故可使陽不足而陰偏盛。
因此,我們認為,小兒自閉癥病因乃胎兒期母親壓力過大或不良情緒過激,傷及肝氣,影響到胎兒,使小兒初生即肝氣不足。肝氣不足,無力疏泄,致使肝氣不暢,繼而累及肝魂、心神和志意功能,使患兒出現(xiàn)行為、情緒和語言異常;肝氣不足,陽氣不振,則陰盛陽虛,從而使患兒出現(xiàn)喜靜惡動的刻板行為。故肝氣不足,疏泄無力,累及肝魂、心神和陽氣為小兒自閉癥核心病機。
肝氣不足,疏泄無力,治以補肝疏肝;肝郁化火,需清泄肝火,從而肝氣充足,氣機調暢,則肝魂功能正常,心神得用,患兒感知覺、神志活動有望逐漸恢復正常。因此,疏肝理氣,調養(yǎng)肝魂,恢復生生之機為其主要治療原則,需貫穿始終。
1.培補氣血
汪蘊谷在《雜癥會心錄·魂魄論》中說:“氣血衰敗,則少生動之機,而神無所輔助?!盵19]肝氣虛衰,生陽不振,可用熟地黃、何首烏滋腎以生肝血,鹿茸暖腎以振生氣,菟絲子補腎以榮春木。還可用淫羊藿、巴戟天等溫補腎陽、增志益氣;茯苓利水健脾、安魂養(yǎng)神,白術補氣健脾、消食生津;柴胡、郁金疏肝理氣等。
2.解郁舒魂
肝氣郁滯,久郁化火,上擾心神,需清肝中陰火;若郁之極,火勢炎盛,則陰血耗傷;肝郁克脾,氣血乏源,此時魂乃隨火外出而為快,甚則出現(xiàn)視歧。故陳士鐸在《辨證錄·離魂門》中指出:“治法必須舒肝氣之郁,滋心氣之燥,兼培其脾土,使土氣得養(yǎng)生津,即能歸魂矣?!狈接檬婊甑ぃ喝藚?一兩),白芍(一兩),當歸(五錢),白術(五錢),茯神(五錢),麥冬(五錢),丹砂末(一錢),菖蒲(一錢),柴胡(一錢),郁金(一錢),天花粉(一錢),甘草(一錢),水煎服。
據(jù)《黃帝內經》五臟神志理論診治小兒自閉癥,目前尚未見到驗案。這里僅以有自閉表現(xiàn)之成人患者為例,以啟示其治療。
患者,男,21歲,2010年開始與人交往逐漸減少,整天待在家里,有時緊閉門窗拉著窗簾,自語??诜喾N抗精神病藥物,療效欠佳,又轉求中醫(yī)治療,先后口服化痰開竅、安神定志等藥物,療效也不佳。后求診于賈竑曉教授,見患者目光呆滯,表情呆愣,對周圍環(huán)境不關注,不與醫(yī)生交流,有時自語,舌質淡胖,有齒痕,苔花剝,脈沉細略數(shù)。賈教授結合中醫(yī)“五神臟”理論,辨證為腎志虧虛、肝魂妄動。治法:安魂益志。處方:熟地黃60 g(先煎),生白芍30 g,生龍骨30 g(先煎),生石決明30 g(先煎),人參10 g,淫羊藿15 g,巴戟天15 g,制香附12 g,郁金30 g,牡丹皮12 g,陳皮12 g,紫河車3 g(研粉吞服)。30 劑后,患者表情較前豐富,能與醫(yī)生交流,因有幻聽,前方基礎上加大生白芍用量為60 g,繼續(xù)服用1年,偶有自語,但能和外人交流,恢復學業(yè)。[20]
按:方用熟地黃治療“失志恍惚”,大補腎中精血,填精益髓;淫羊藿、巴戟天“益氣、強志”。大劑量白芍養(yǎng)肝血以攝肝魂,人參大補元氣,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香附、郁金疏肝理氣活血,牡丹皮清血分之熱,諸藥合用,共奏安魂益志之效。
綜上所述,根據(jù)小兒自閉癥典型表現(xiàn),依據(jù)《黃帝內經》條文,可以推論,小兒自閉癥核心病機為肝氣不足,少陽春生之機受損,而使肝魂失用,繼而影響心神、志意等功能活動。治療以疏肝氣、調肝魂為主??刹捎弥兴幓蜥槾痰确椒ㄟM行治療,還可輔以心理護理?!端貑枴乎蝉氛摗份d:“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對患兒要有足夠的耐心,創(chuàng)造溫馨輕松的環(huán)境,在保證安全等前提下,盡量順從他們的意志,以求其能夠“喜則氣和志達”。另外,重視孕期和哺乳期媽媽情緒的調節(jié),避免不良刺激,以盡可能減少自閉癥的發(fā)生。希望能給本病臨床治療以參考和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