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蕩漾,一根長竹之上,一位95后姑娘或穿著潔白的芭蕾舞服翩翩起舞,或頭挽發(fā)髻、身披漢服揮舞雙袖。她身姿輕盈,宛如畫中人。
這些視頻“火”到國外后,不少外國網(wǎng)友留言感嘆:“這是哪一門中國功夫?”“像是下凡的仙女!”“這真的是物理層面能做到的事情嗎?”
這門絕技叫獨竹漂,而視頻中的姑娘就是獨竹漂非遺傳承人楊柳。
因為優(yōu)美的畫面和高難度的表演,楊柳在短視頻平臺吸了100多萬“粉”,獲得上百萬的點贊。
楊柳出生于貴州省遵義市,從小就了解獨竹漂的歷史。起初,朝廷派采木官到赤水、習水一帶采辦楠木?!巴剡\楠木時,山路崎嶇,過程特別艱辛,所以人們就通過水運的形式,把木頭扎成木筏來運輸?!?/p>
在運輸途中,人們逐漸習慣站在其中一根木頭上撐竿。有時遇到木筏散開,人不會失重落水,還可以踩著這根木頭追回被沖走的木頭,慢慢地就掌握了獨木漂這一技巧,后來木頭換成了竹子。
從小跟著爺爺奶奶一起長大,楊柳5歲時就開始學習游泳。因為奶奶是遵義市獨竹漂協(xié)會會員,耳濡目染下,她漸漸對這項運動產(chǎn)生了好奇。在奶奶的鼓勵下,楊柳開始練習獨竹漂的基礎技能——在竹竿上保持平衡。
彼時,楊柳身材瘦小,壓不住竹子,想在水中保持平衡十分困難,為此吃了不少苦。為了能掌握平衡,她一次次爬上竹竿,再一次次落水。因為掉落的時候經(jīng)常會碰到竹竿,她的腿上時不時淤青,家里備了不少治療跌打損傷的藥。
到了10歲那年,楊柳已經(jīng)能熟練地在水中駕馭竹子,并做一些簡單的動作?!爱斘业谝淮畏€(wěn)穩(wěn)地站在上面,又成功劃了一段距離時,那種感覺很奇妙。”
楊柳從小對舞蹈充滿興趣,報課外班學習了多年,掌握了民族舞、古典舞等。“因為我從小身材嬌小,和舞蹈班上的同學相比,先天條件的差距比較大?!?/p>
每次集體演出時,楊柳都無法上臺,只能在一旁放音樂,內(nèi)心非常失落。每當這時,奶奶都會安慰鼓勵她,希望她堅持下去。
2009年,12歲的楊柳獲得了一個在游樂園表演獨竹漂的機會。因為表現(xiàn)出色,她贏得了現(xiàn)場觀眾的歡呼和掌聲,重拾自信,“那個時候,我覺得獨竹漂就是我的舞臺?!?/p>
奶奶深知楊柳對舞蹈的熱愛,提議將跳舞與獨竹漂結(jié)合起來:“放開膽子試試,能不能把舞蹈基本功用到獨竹漂上?”
楊柳立即意識到,傳統(tǒng)獨竹漂可能會讓觀眾感到審美疲勞,舞蹈的融入恰好能夠為其注入新鮮感,于是開始嘗試加入舞蹈動作,比如一字馬、后踢腿等。
“邊跳舞邊在竹子上保持平衡需要不斷地練習伸腿、前進、扭腰、一字馬等動作,每個動作至少要練習300遍?!睏盍募记删褪遣煌5鼐毩?,不斷適應,直到做得完美。在完全熟練后,她開始展示融合了舞蹈的獨竹漂。
作為非遺傳承人,楊柳希望未來有更多突破和創(chuàng)新。“我想在自己的作品里多下一些功夫。中國還有很多非遺文化,比如戲曲等,都可以與獨竹漂融會貫通,讓更多人知道,原來中國傳統(tǒng)文化融合在一起,也能這么有趣、好看和神奇。”(文/王寧,摘自環(huán)球人物微信公眾號,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