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金燕
(1 煙臺東方醫(yī)院 山東 煙臺 264000 2 向陽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 山東 煙臺 264000)
乙型肝炎屬于乙型肝炎病毒引發(fā)的世界性疾病,其發(fā)病率較高,起病緩慢,發(fā)病人群一般為青年及兒童。臨床研究發(fā)現,肝病患者的凝血功能異常下降,其纖維蛋白原會在干燥凝血方面具備一定作用[1]。因此,對于纖維蛋白原檢測能夠實現乙型肝炎患者早期診斷及篩查。同時,不同階段的乙型肝炎患者血常規(guī)指標具備一定差異。因此,血常規(guī)指標檢查能夠針對肝炎患者進行有效診斷。本次向針對于我院乙型肝炎診斷過程中纖維蛋白原檢測的臨床價值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從2021.5-2021.12階段乙型肝炎患者中選取病例,共100例,入組后依據患者乙型肝炎類型進行分組,分為急性乙肝組、亞急性乙肝組、慢性乙肝組、失代償肝硬化組,每組均25例。納入標準:符合乙型肝炎標準,經檢查確診,患者本人及家屬均同意參與此次研究;排除標準: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礙及凝血功能、精神障礙者。另外選取25例體檢健康者作為對照組。急性乙肝組:男10例,女15例,年齡22-64歲,平均為53.92±1.25歲;亞急性乙肝組:男11例,女14例,年齡22-64歲,平均為53.88±1.31歲;慢性乙肝組:男11例,女14例,年齡22-64歲,平均為53.87±1.35歲;失代償肝硬化組:男12例,女13例,年齡22-64歲,平均為53.89±1.32歲;對照組:男12例,女13例,年齡22-64歲,平均為53.91±1.24歲,對于各組資料通過軟件統(tǒng)計分析,指標對比差異為P>0.05,則存在對比意義。
血常規(guī)檢測:對于入組成員均采取空腹12h后采集靜脈血2.0 ml,并將其加入到101EDTA-K2真空采血管當中,確保其充分混合后,1h 內利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XE-210OD希森美康醫(yī)用電子有限公司)檢測,其中應用的全套試劑為希森美康公司生產。
血漿纖維蛋白原檢測:對于入組成員均采取空腹12h后采集靜脈血2.0 ml,放置在含枸椽酸鈉抗凝采血管當中,應用3000r/min的速度離心,共計15min,實施血漿分離。并在血漿中加入蘄蛇酶,確保纖維蛋白原轉變?yōu)槔w維蛋白產生聚合反應,凝固。應用光度儀在340nm進行連續(xù)纖維蛋白單體發(fā)生聚合反應檢測,其中存在濁度變化,能夠將其轉換成0.01-1.999v電平信號,確保微機控制信號轉換卡對于電平信號采集,并進行A/D轉換,同時進行數據貯存,并實施處理。檢測項目:功能指數(FI)、最大吸光度(A-max)、凝固性纖維蛋白原含量(FC)、纖維蛋白單體聚合反應速率(FMPS)。
本次研究指標:纖維蛋白原及血常規(guī)指標、乙型肝炎檢出率。
乙肝組與對照組相比,FI、A-max、FC、FMPS、DT對比差異較大(P<0.05),對照組與亞急性乙肝組、慢性乙肝組、失代償肝硬化組相比,FI、A-max、FC、FMPS、DT對比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對比意義(P<0.05),見表1。
表1 各組纖維蛋白原指標比對
乙肝組紅細胞(4.22±0.37)1012/L、血紅蛋白(120.24±12.51)g/L、白細胞(5.97±1.34)109/L、淋巴細胞(0.45±0.22)109/L,對照組紅細胞(4.70±0.01)1012/L、血紅蛋白(145.51±15.22)g/L、白細胞(4.11±1.23)109/L、淋巴細胞(1.94±0.25)109/L,兩組血常規(guī)指標對比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對比意義(t=6.4662、8.6380、6.3052、29.4627,P=0.0000、0.0000、0.0000、0.0000)。
纖維蛋白原乙型肝炎檢出率:急性乙肝25例、檢出率100.00%、亞急性乙肝例24例、檢出率96.00%、慢性乙肝例23例、檢出率92.00%、失代償肝硬化25例、檢出率100.00%,血常規(guī)乙型肝炎檢出率:急性乙肝24例、檢出率96.00%、亞急性乙肝25例、檢出率100.00%、慢性乙肝24例、檢出率96.00%、失代償肝硬化24例、檢出率96.00%,兩種檢查方式各類型乙型肝炎檢出率均較高,無統(tǒng)計學差異(X2=1.0204、1.0204、0.3546、1.0204,P=0.3124、0.3124、0.5515、0.3124)。
病毒性肝炎的種類存在較大差異,乙型病毒肝炎發(fā)病率較高,會對于人民健康造成一定危害,引發(fā)世界各國高度重視。其中部分乙肝病毒攜帶者會逐步發(fā)展為慢性肝病,每年死于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近百萬例。慢性乙肝發(fā)病機制一般為乙肝病毒針對干細胞造成損害,其致病機制存在一定差異。因此,乙肝病毒性肝炎屬于世界性難治疾病,需要盡早診斷。及時發(fā)現乙型肝炎屬于現階段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2-3]。
乙型肝炎患者未及時有效治療,肝細胞會引發(fā)壞死及變性,逐步發(fā)展為肝癌或肝硬化,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因此,針對疾病盡早發(fā)現及實施治療至關重要。臨床對于此疾病的診斷方式一般為肝功能檢查以及乙肝兩對半。伴隨生物化學逐步發(fā)展,更多新指標檢測應用進行輔助診斷,其纖維蛋白原屬于一種與凝血相關地在肝臟中合成蛋白質。乙型肝炎病毒入侵到人體后會與毒素共同結合,作用在纖維蛋白原引發(fā)微血栓,使患者產生凝血功能障礙[4-5]。肝臟屬于儲備各類造血原材料的場所,其余血液當中的各項指標含量密切相關。因此,對于纖維蛋白原檢測以及血常規(guī)指標含量診斷對于乙型肝炎診斷具備重要意義。纖維蛋白原檢測以及血常規(guī)指標水平與肝功能病變程度相關,其肝功能病變程度嚴重,凝血因子合成率逐步降低,會引發(fā)患者產生嚴重的凝血障礙,使其纖維蛋白原各類指標含量降低,主要由于乙肝病毒能夠實現細胞結構改變,引發(fā)紅細胞免疫損傷,肝功能損壞會誘發(fā)產物大量聚集,使其中紅細胞膜上附著較多球的蛋白小體,無法通過脾臟及肝臟,容易被破壞,乙型肝炎患者會由于骨髓反應產生干細胞轉變?yōu)門淋巴細胞當中引發(fā)指標提高。
本文研究顯示,乙肝組FI、A-max、FC、FMPS、DT(0.345±0.070、187.23±45.380.180±0.044、17.43±0.76、1.761±0.162)對比對照組,存在對比差異明顯(P<0.05),對照組FI、A-max、FC、FMPS、DT與亞急性乙肝組(0.312±0.043、155.27±27.54、0.175±0.041、20.43±0.45、1.790±0.154)、慢性乙肝組(0.347±0.072、187.24±45.34、0.176±0.047、17.47±0.74、1.751±0.167)、失代償肝硬化組(0.330±0.061、172.27±39.25、0.177±0.032、10.34±0.35、1.730±0.154)對比,統(tǒng)計學對比意義存在(P<0.05),乙肝組紅細胞(4.22±0.37)1012/L、血紅蛋白(120.24±12.51)g/L、白細胞(5.97±1.34)109/L、淋巴細胞(0.45±0.22)109/L相比對照組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對比意義(P<0.05),纖維蛋白原急性乙肝檢出率100.00%、亞急性乙肝檢出率96.00%、慢性乙肝檢出率92.00%、失代償肝硬化檢出率100.00%對比血常規(guī)乙型肝炎檢出率,兩種檢查方式各類型乙型肝炎檢出率差異較小(P>0.05)。
綜上,乙型肝炎診斷中利用纖維蛋白原和血常規(guī)檢查具備較高的診斷價值,能夠提高乙型肝炎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