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 輝 陳 軍 陳偉榮 黎建明 楊菲菲
1.海南省儋州市人民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海南儋州 571700;2.海南省儋州市人民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海南儋州571700
重癥監(jiān)護病房獲得性肌無力(intensive care unitacquired weakness,ICU-AW)是指ICU 患者重癥期間發(fā)現的一種無明確病因,以四肢肢體對稱性乏力為主要表現的神經肌病[1-2]。ICU-AW 是機械通氣危重癥患者的常見嚴重并發(fā)癥之一,可于機械通氣后內數小時內發(fā)生,可延長患者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增加醫(yī)院病死率[3-4]。目前研究認為,鎮(zhèn)靜、制動、多器官功能衰竭,特別是長時間制動和臥床是ICU-AW 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早期主動的肌肉訓練能改善肌力,降低ICU-AW 的發(fā)生[5-7]。但大多危重癥患者因鎮(zhèn)靜、制動或疾病本身原因不能參與主動肌肉訓練[7]。神經肌肉電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是通過低頻電流刺激特定肌群使其收縮或抽搐,以提高肌肉功能的一種新型肌肉鍛煉方式,目前已廣泛應用危重癥患者的肌肉功能鍛煉[8-9]。然而關于NMES 對ICU 機械通氣患者的影響報道較少,基于此,本研究評價早期應用NMES 對ICU 機械通氣患者肌力和預后的影響。
選取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海南省儋州市人民醫(yī)院ICU 收治的106 例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53 例,男31 例,女22 例;年齡34~78 歲,平均(59.87±10.58)歲;體重指數19~28 kg/m2,平均(23.45±2.18)kg/m2;機械通氣原因:肺炎18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9 例、心力衰竭8 例、腦血管意外3 例、外科術后11 例、其他4 例。觀察組53 例,男30 例,女23 例;年齡27~80 歲,平均(60.11±10.77)歲;體重指數19~30 kg/m2,平均(23.64±2.07)kg/m2;機械通氣原因:肺炎2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10 例、心力衰竭7 例、腦血管意外2 例、外科術后9 例、其他5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行機械治療,且機械通氣時間>24 h;②ICU 入住時間>72 h;③年齡18~80 歲;④格拉斯哥昏迷評分>8 分;⑤患者及家屬均知情研究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入院前脊髓損傷、重度腦挫裂傷、重癥肌無力等神經和肌肉疾病;②肢體殘疾、不穩(wěn)定性骨折或金屬假肢;③惡性腫瘤;④活動性出血;⑤重度肥胖;⑥皮膚疾病、燒傷等影響NMES;⑦安裝心臟起搏器或合并嚴重心功能衰竭;⑧72 h 內死亡。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019-129)。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對癥治療和康復訓練,患者入ICU 后72 h 且生命體征穩(wěn)定(呼吸頻率<30 次/min,吸入氧濃度<60%,血氧飽和度>90%)后,進行肢體被動活動,每組14 次,每個關節(jié)做3 組,2 次/d。若患者意識清楚則再進行主動-輔助肢體活動和床邊輔助坐。主動-輔助肢體活動:每組15 次,每個關節(jié)做3 組,2 次/d;床邊輔助坐:患者取側臥位,兩膝屈曲,康復理療師先將患者雙腿放于床邊,一手托著患者腋下,另一手托著患者兩膝后方,以骨盆為樞紐轉移成坐位,20 min/次,1 次/d。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神經肌肉電刺激儀(北京耀洋康達醫(yī)療儀器有限公司,型號:KT-90A)進行NMES 治療,由康復治療師根據醫(yī)學研究委員會徒手肌力測定法(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anual muscle test,MRC)[10]評分,確定各患者治療方案,對雙側腓腸肌群、脛前肌群、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股四頭肌和膈肌、肋間肌、腹肌等呼吸肌群進行經皮NMES 治療,脈寬300 μs、頻率30~40 Hz、輸出10 mA,30 min/次,2 次/d,直至患者轉出ICU。
①一般情況:記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ICU 入住時間和住院時間。②握力:入ICU 第3 天和出ICU 時采用電子握力計(上海萬慶電子有限公司,型號:WCS-10000)于患者清醒時(若意識不清醒則減少鎮(zhèn)靜藥劑量或暫停鎮(zhèn)靜)進行測定。③肌力狀態(tài):入ICU 第3 天和出ICU 時采用MRC 評分評估患者肌力狀況,包括雙側踝、膝、髖、腕、肘、肩的屈肌和伸肌肌群,采用0~5 級評分法,MRC 總分為各肌群數的得分之和,得分越高表示肌力狀況越好。根據《美國胸科學會官方臨床實踐指南:成人重癥監(jiān)護病房獲得性肌無力的診斷》[1]以MRC 評分<48 分定義為ICU-AW。④病情危重度:入ICU 第3 天和出ICU 時采用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估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11]評價患者病情危重情況,包括慢性健康、年齡、急性生理共3 個部分12 項生理指標,總分為12 項生理指標之和,分值為0~72 分,得分越高表示病情越危重,預后越差。⑤日常生活能力:入ICU 第3 天和出ICU 時采用改良Barthel 指數[12]評價,包括10 項日常生活內容,總分0~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⑥ICU-AW 發(fā)生率:統(tǒng)計患者出ICU 時ICU-AW 發(fā)生情況。⑦死亡率:統(tǒng)計28 d內患者死亡情況。
采用SPSS 28.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或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機械通氣時間、ICU 入住時間和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ICU 入住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d,)
表1 兩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ICU 入住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d,)
注ICU:重癥監(jiān)護病房
出ICU 時,兩組患者握力、MRC 評分和Barthel指數高于入ICU 第3 天,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 <0.05);APACHE Ⅱ評分低于入ICU 第3 天,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入ICU 第3 天和出ICU 時握力、MRC 評分、APACHEⅡ評分和Barthel 指數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入ICU 第3 天和出ICU 時握力、MRC 評分、APACHEⅡ評分和Barthel 指數比較()
注ICU:重癥監(jiān)護病房;MRC:醫(yī)學研究委員會徒手肌力測定法;APACHEⅡ: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估Ⅱ
觀察組出ICU 時ICU-AW 發(fā)生率為7.55%(4/53),低于對照組的28.30%(15/53)(χ2=7.759,P =0.005)。觀察組28 d 內死亡率為5.66%(3/53),低于對照組的20.75%(11/53)(χ2=5.267,P =0.022)。
機械通氣是ICU-AW 的主要誘因,作為ICU 常用的支持治療手段,機械通氣能幫助或替代患者自主呼吸,但機械通氣后膈肌活動缺乏、無負荷承受等因素可導致膈肌失用性萎縮引起ICU-AW。ICU-AW 可通過影響外周肌和呼吸肌,導致機械通氣時間和住院時間延長、住院死亡率和慢性殘疾增加[13-14]。ICU-AW發(fā)病機制復雜,涉及肌肉和神經的功能和結構改變,部分患者的肌無力在從ICU 出院后可持續(xù)長達2 年,使患者喪失活動能力并增加死亡率[15]。目前ICU-AW 尚無特效治療方法,因此有必要探索有效的治療方法。
目前研究認為,長期制動是ICU-AW 的主要促進因素,ICU 患者因病情危重需要長期制動,但制動平均每天的肌肉強度損失為1.0%~1.3%,長期制動會迅速降低肌力導致肌肉萎縮,進而誘發(fā)ICU-AW[16]。早期訓練和康復治療是基于長期制動影響而實施的一種ICU-AW 干預方法,但受限于患者自身狀況、病情嚴重程度和配合度等因素。NMES 是一種安全無創(chuàng)的肌肉鍛煉方式,包含兩個電極,將陰極置于目標肌肉的腹部上方,陽極置于靠近陰極肌腹或遠側,兩個電極表面的電場產生的電流進入組織后,能激活靶組織中的肌肉纖維、感覺神經纖維和運動神經纖維等可興奮元件,通過低頻電流電極刺激特定肌肉群,引起肌肉收縮,阻止肌肉萎縮[17]。NMES 在昏迷患者或需要鎮(zhèn)靜患者中同樣適用,無需患者配合,可以極早期用于防止肌肉萎縮。本研究結果顯示,出ICU 時,觀察組握力和MRC 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NMES 能有效提高ICU 機械通氣患者肌力,與相關研究報道[18-19]結果一致。Toth 等[20]研究發(fā)現,NMES 能減少危重癥患者骨骼肌纖維萎縮并保留纖維的收縮性和肌肉力量。朱春艷等[21]研究顯示,常規(guī)康復治療基礎上應用NMES 能改善危重癥患者肌肉質量、功能和肌力。NMES 電刺激能促進患者肌肉收縮,防止肌肉萎縮,并通過保持肌肉蛋白合成改善肌肉微循環(huán),進而改善肌力[22-23]。
ICU-AW 作為一種神經肌肉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自理能力[24]。本研究結果顯示,出ICU 時,觀察組APACHE Ⅱ評分低于對照組,Barthel 指數高于對照組,提示NMES 有助于患者病情改善,并能有效提高ICU 機械通氣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與相關研究[18-19]報道一致。肌力是日常生活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力量,也是促進疾病康復的重要因素。ICU 患者因長期機械通氣和制動,可引起骨骼肌、膈肌、外周肌、呼吸肌等肌肉不同程度的萎縮,肌肉收縮功能失常導致肌肉無力,延長機械通氣時間的住院時間[16]。本研究結果顯示,NMES 能顯著縮短ICU 機械通氣患者機械通氣時間、ICU 入住時間和住院時間,與既往研究[18]報道一致??赡苁且驗镹MES 能改善患者肌肉質量、功能和肌力,使患者更早進行活動,并通過預防和減少呼吸肌的失用性萎縮,縮短機械通氣時間、ICU 入住時間和住院時間。NMES 通過電刺激四肢肌肉能引起全身性反應,改善全身骨骼肌微循環(huán),有利于各種肌肉力量保存和恢復,使患者更早進行活動[25]。ICU 患者自身病情危重,合并ICU-AW 后會進一步惡化病情并加劇呼吸困難,易導致死亡[26]。同時,觀察組28 d 內死亡率低于對照組,提示觀察組經NMES 治療后肌力恢復更好,機械通氣時間更短,ICU-AW 發(fā)生率更低,因此死亡率更低,NMES 能改善ICU 機械通氣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NMES 能有效提高ICU 機械通氣患者肌力,降低ICU-AW 發(fā)生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預后。但本研究為單中心小樣本量研究,同時對于NMES 與不同重癥疾病患者機械通氣后肌力的關系還需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