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福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 201203)
偉大的五四運動孕育偉大的五四精神是寶貴的愛國主義財富。早在五四運動兩周年時,黨的早期創(chuàng)始人李大釗在紀念文章《中國學生界的“May Day”》中就盼望中國學生界光大五四精神,他指出:“我盼望中國學生界,把這種精神光大起來,依人類自由的精神撲滅一切強權,……不要把他看狹小了,把他僅僅看做一個狹義的愛國運動的紀念日?!盵1]此后,中國共產(chǎn)黨在忠誠的繼承五四精神的同時,在救國、興國、富國和強國的各項征程中通過《中國青年》《新華日報》《新中華報》《解放日報》《人民日報》等報刊不斷引領青年弘揚五四精神。百余年來,“五四精神一直是激勵我國青年的重要力量之源,我國一代代青年不懈追求的美好夢想,始終與振興中華的歷史進程緊密相聯(lián)”。[2]進入新時代,習近平著眼于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需要,明確寄語中國青年繼續(xù)弘揚五四精神,他強調(diào):“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繼續(xù)發(fā)揚五四精神,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負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盵3]基于此,本文試對自1939年2月改為中共中央機關報的《新中華報》引領青年弘揚五四精神的策略加以探討,以期能夠為當代媒體提供有益的啟示。
五四運動之所以被后人不斷紀念,在于其蘊涵著值得后人繼承與弘揚的五四精神。《新中華報》在抗戰(zhàn)時期刊發(fā)的五四紀念社論、五四紀念文章等,都格外重視描繪和展現(xiàn)五四運動的歷史。正是在中國共產(chǎn)黨循環(huán)往復的描繪五四運動歷史中,五四精神為中國青年認識。不論是1939年的五四紀念文章《紀念中國青年節(jié)與國民精神總動員》中闡述中國青年節(jié)為何值得紀念,還是1940年的五四紀念社論《紀念“五四”二十一周年》中闡述五四一代的中國青年的壯舉,抑或是1941年的五四紀念文章《今年的五四與中國青年》中回想五四運動的歷史事實,都是《新中華報》對五四運動歷史的書寫和描述,也都是在闡釋和傳播五四精神。而這恰恰是《新中華報》闡釋五四運動歷史的價值所在,為中國青年弘揚五四精神奠定了思想基礎。
《新中華報》通過闡釋五四運動歷史重點傳播了五四愛國精神。在五四運動中,五四青年表現(xiàn)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是五四運動爆發(fā)與壯大的根本力量所在。在五四運動20周年之際,《新中華報》刊發(fā)胡喬木的紀念文章《紀念中國青年節(jié)與國民精神總動員》,宣傳了五四運動中中國青年“認定國家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4]的愛國精神。次年,《新中華報》為紀念五四運動21周年而刊發(fā)的社論對五四運動中中國青年體現(xiàn)的愛國精神也進行了客觀闡釋。這篇社論指出:“‘五四’一代之青年,為著不愿做亡國奴隸,為著要挽救垂危之祖國,義憤地舉起反抗的義旗,以百丈焰火,對準日本帝國主義者”。[5]正是五四青年的愛國壯舉,推動了全國民眾的廣泛參加,懾于民眾的強大威力,中國代表團最終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對此,吳玉章在1940年5月7日《新中華報》刊發(fā)的紀念文章《中國青年偉大光榮歷史的一頁》中驚嘆五四運動中中國民眾的愛國精神的偉力。
《新中華報》通過闡釋五四運動歷史廣泛傳播了五四犧牲精神?!缎轮腥A報》為紀念五四運動而刊載的紀念文章廣泛傳播五四運動中五四青年表現(xiàn)的勇于犧牲、甘于奉獻的犧牲精神。其中,1939年4月《新中華報》刊發(fā)了胡喬木的紀念文章中對五四青年為挽救危難中的祖國“勇敢的犧牲自己的安富尊榮,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4]的崇高精神進行了科學闡釋。次年4月23日,《新中華報》刊發(fā)了劉光悌的紀念文章《迎接中國青年光榮的節(jié)日》,頌揚了五四運動以來中國青年“曾經(jīng)拼了無數(shù)的頭顱和大量的熱血”[6]的犧牲精神?!缎轮腥A報》積極傳播五四犧牲精神,正是為了契合抗戰(zhàn)任務的需要。
抗戰(zhàn)時期,《新中華報》通過刊發(fā)五四紀念社論、五四紀念文章等,反復肯定中國青年的貢獻,不斷激勵中國青年積極弘揚五四精神,從而燭照著中國青年為民族獨立而英勇奮斗的征程。
為紀念五四運動20周年,《新中華報》刊發(fā)胡喬木的紀念文章《紀念中國青年節(jié)與國民精神總動員》,高度肯定了五四運動以來中國青年在民族解放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他指出:“中國青年在這二十年中,所經(jīng)歷的政治上的變化,工作上和組織上的挫折,實在不可謂不多,但是他們始終是民族解放運動中的中流砥柱?!盵4]《新中華報》在同年還刊發(fā)了劉光悌的《模范青年獲獎的榮譽》,強調(diào)在偉大民族革命奮斗中中國青年起著莫大的推動作用。翌年,《新中華報》又刊發(fā)紀念文章《迎接中國青年光榮的節(jié)日》,同樣盛贊了五四運動以來中國青年在革命運動中的偉大作用。這篇紀念文章明確指出:“二十余年來的中國是燃遍著革命與戰(zhàn)爭火焰的國家,中國青年在這個時期經(jīng)歷了最重要的歷練,走過了極艱辛的道路,……在這一切運動里,中國青年都演著重要的角色,起著極偉大的作用”。[6]與此呼應的是,這一年《新中華報》刊發(fā)的社論《紀念“五四”二十一周年》也肯定了中國青年在五四運動中英勇果敢的表現(xiàn)。后來,《新中華報》刊發(fā)凱豐的紀念文章中又以“青年的這一代,在近二十年中國革命運動中起了積極的作用”[7]明確宣告了中國青年的歷史作用。不僅如此,為隆重表彰在革命運動中貢獻突出的模范青年,中國共產(chǎn)黨還專門舉行了模范青年表彰大會。毛澤東、朱德、吳玉章等曾親自為模范青年授獎,深刻彰顯了中國共產(chǎn)黨對中國青年革命貢獻的認同?!缎轮腥A報》還相繼刊發(fā)《春雨霏霏中隆重舉行模范青年給獎大會》《模范青年大會朱德吳玉章親臨給獎》等大力宣傳模范青年表彰大會的盛況,而且還光榮地刊登了《第二屆模范青年名單》。這些舉措勢必會極大地鼓舞廣大中國青年學習和爭做模范青年的決心。正如《新中華報》在1939年6月2日刊發(fā)的《模范青年獲獎的榮譽》中所闡釋的那樣:“模范青年的獲獎,這是表示對今日偉大抗戰(zhàn)中艱苦奮斗的青年戰(zhàn)士一種莊嚴的紀念,這也是對過去革命運動史中堅決的青年戰(zhàn)士的一種永久紀念,這尤其是表示中國青年將要跟著過去正確的革命道路繼續(xù)勇猛直進的堅心!”[8]
在五四運動20周年之際,隨著中央青委決定設立中國青年節(jié)為紀念五四運動的固定節(jié)日,自此延安為紀念中國青年節(jié)舉行了盛大的五四紀念活動,黨中央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等都親自參與到了延安的五四紀念活動中,毛澤東、王稼祥、朱德等還在紀念大會上發(fā)表了講演或講話。作為中共中央機關報,《新中華報》高度重視對延安舉行的五四紀念活動盛況的宣傳與報道,相繼在1939年5月7日、1940年5月10日和1941年5月11日分別以《延安各界青年萬余人舉行紀念“五四”二十周年 慶祝首屆青年節(jié)大會》《五四:第二屆中國青年節(jié) 本市舉行紀念大會》《活躍的“五四”中國青年節(jié)》為題進行全面、詳細的報道。這些報道不僅重現(xiàn)了延安紀念三屆中國青年節(jié)的活動盛況,而且宣傳了黨中央領導人對中國青年弘揚五四精神的殷切期許,從而感召全國的青年積極弘揚五四精神。其中,《新中華報》在1940年5月10日刊發(fā)的特寫《五四:第二屆中國青年節(jié) 本市舉行紀念大會》對紀念大會的程序、紀念大會的情景、參會青年的表現(xiàn)、參會領導人的講話等,進行了全面、生動的描述。在紀念大會現(xiàn)場宣誓的情景上,《五四:第二屆中國青年節(jié) 本市舉行紀念大會》是這樣描述的:“全體青年一起揮動拳頭,高舉右手,從那無數(shù)的喉嚨里發(fā)出一般無二的字句,這字句充滿著真誠與熱情,青年人是成千成萬的,在爭取抗戰(zhàn)最后勝利,建立新中國的意志下,他們的心卻似一個一般,與全國青年一致,呼喊著,推動著全國走上最后勝利!”緊隨該特寫之后,《新中華報》還專門刊載了本次中國青年節(jié)大會上延安青年宣誓的誓詞,對于全國青年而言,這是一次強烈的感召。在該誓詞中,延安青年莊嚴宣誓:“我們誓必和全國的青年團結一致,堅持長期的奮斗!”[9]這一極具感染力的誓詞,道出了中國青年堅持奮斗到底的共同心聲和堅定決心。在此之前,《新中華報》在1939年5月7日還刊載過延安首屆青年節(jié)大會上延安市全體青年向毛澤東朗誦的獻詞。在獻詞中,延安市全體青年宣誓:一定要用自己一切力量去實行毛澤東向青年指示的任務。這鮮明地體現(xiàn)了延安青年對領袖的熱愛和追隨??傊?,《新中華報》全面宣傳五四紀念活動的盛況,有助于感召和激勵全國青年按照毛澤東指引的方向在堅持持久抗戰(zhàn)中光大五四精神。
為廣泛動員中國青年弘揚五四精神,為爭取抗戰(zhàn)的最后勝利而奮斗,《新中華報》除了刊發(fā)胡喬木、凱豐、艾思奇等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五四紀念文章以及特別刊載王稼祥、朱德、凱豐等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在紀念中國青年節(jié)大會上的講話外,還注重發(fā)揮五四紀念活動的藝術性、娛樂性及協(xié)同性,以期收到良好的紀念效果。
為紀念五四運動20周年,《新中華報》在1939年4月28日刊載了馮文彬和呂驥創(chuàng)作的《“五四”青年節(jié)歌》。該五四紀念歌曲召喚人們“發(fā)揚五四救國的作風”和“繼承五四革命的傳統(tǒng)”。[10]因而,《新中華報》借助歌曲傳唱的藝術化方式,實現(xiàn)了對中國青年賡續(xù)弘揚五四愛國主義精神的動員。為紀念第二屆中國青年節(jié),《新中華報》在1940年5月10日刊發(fā)了專門描述五四紀念游藝會的特寫《“五四”之夜》。該特寫在描述五四紀念游藝會開場時寫道:“首先讓千萬道視線所觸到的是那塊巨大的被兩把火炬照耀著的毛澤東同志的半身像,……他的姿勢是那樣雄偉:用右手指著一個方向,不用說,這是向我們這一代青年們指示以斗爭的方向”。[11]由此可見,中國共產(chǎn)黨在以娛樂性的方式紀念五四運動的同時,并沒有忽視對全國青年弘揚五四精神的動員,從而使此次五四紀念游藝會兼具娛樂性與政治性。當然,《新中華報》還輔之以宣傳《解放》《中國青年》等報刊刊發(fā)的五四紀念文章、五四紀念題詞等,如《解放》刊發(fā)的《中國青年的當前任務》、中央青委機關刊物《中國青年》刊載的《毛主席題字》等。其中,《中國青年》刊載的《毛主席題字》就是毛澤東為紀念中國青年節(jié)而作的題詞。這一題詞指明了當前中國青年的任務??梢哉f,這些紀念文章和紀念題詞與《新中華報》刊發(fā)的五四紀念文章、五四紀念社論、五四紀念宣言等呼應,共同指引著中國青年堅決地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此外,《新中華報》還刊載了各地青年致毛澤東、朱德等中國共產(chǎn)黨主要領導人及前線將士的五四紀念信與五四紀念書,包括《安吳青訓班寫給朱德同志的信》《安塞紀念五四大會致前線將士的信》《致毛澤東同志的信》《人民領袖毛澤東同志 晉西北青年追隨著你并向你致敬祝你健康》《紀念五四青年節(jié) 一二〇師青年戰(zhàn)士 電毛澤東同志致敬》《延安各界五四青年節(jié)紀念大會致留守兵團書》等。這些紀念信與紀念書通過展現(xiàn)各地青年為抗戰(zhàn)奮斗到底的決心,無不對全國青年弘揚五四精神以積極的動員和巨大的鼓舞。如《新中華報》在1941年5月15日刊發(fā)《紀念五四青年節(jié) 一二〇師青年戰(zhàn)士 電毛澤東同志致敬》,一二〇師全體青年向毛澤東同志承諾:“我們時刻進行著戰(zhàn)斗,隨時可以為黨的事業(yè)而犧牲”。[12]
綜上所述,《新中華報》作為抗戰(zhàn)時期的中共中央機關報,在其兩年多的新聞實踐中,運用傳播精神內(nèi)涵、肯定青年作用、宣傳紀念活動、發(fā)揮多方協(xié)同等策略,致力于引領青年弘揚五四精神,為當代媒體繼續(xù)引領青年弘揚五四精神提供了基本遵循。要引領青年弘揚五四精神,當代媒體一是要加強對五四運動歷史的宣傳與闡釋,這樣有助于深化中國青年對五四精神的理解和認識;二是要重視對中國青年歷史貢獻的肯定,這樣有助于廣泛調(diào)動中國青年弘揚五四精神的積極性;三是要加強對五四紀念活動的宣傳,這樣有助于感召和激勵中國青年弘揚五四精神;四是要注重發(fā)揮多方協(xié)同配合,這樣有助于廣泛動員中國青年弘揚五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