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 任耀金 劉國基
2019年教育部考試中心確立了高考命題指導思想,為高考的復習指明了方向,高考考試的內容、考試的題型、考生的作答、參考答案(答案示例)均已發(fā)生重大的變化。2020年教育部考試中心公布的《中國高考評價體系》(以下簡稱高考評價體系)指出,“一核”,即“立德樹人、服務選拔、引導教學”,回答了“為什么考”的問題;“四層”,即“核心價值、學科素養(yǎng)、關鍵能力、必備知識”,回答了“考什么”的問題;“四翼”,即“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chuàng)新性”,回答了“怎么考”的問題,簡稱“一核四層四翼”。一線教師只有在深刻領會新高考命題指導思想和高考評價體系的前提下,實施科學備考、精準備考、有效備考,構建高效課堂,才能達到最佳復習效果?,F(xiàn)就物理學科二輪復習高效課堂的構建,談幾點備考策略與方法。
教師的生命因學生而精彩,教師的生活因教學而充實。備課是教師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師的職責和應遵守的規(guī)則。不論是新授課還是復習課,只有備好課,才能上好課。在二輪復習時,教師只有備出高質量的專題復習課及學案稿,學生的能力和高考成績才能得到應有地提高。在二輪專題復習中備出高質量的教案和學案稿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首要條件。
1.備課應重視教材
不論哪種教輔資料都不是完全針對實際所面對的學生而設計的,如果只依靠教輔資料而丟棄教材,那么對學生的關鍵能力的提高收效甚微。一線指導教師的教研水平和業(yè)務能力也會嚴重退化,出現(xiàn)“研而不教則空,教而不研則淺”的結果。如果教師不去對教材認真鉆研,深刻地理解、整合,不去對教輔資料優(yōu)化,而是拿著教輔資料照本宣科,不加進自己的觀點,而是就題論題,那么教學教研能力很難得到提高,也更難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色。縱觀2019至2021年全國各省市高考試題,都是以教材中的主干知識為載體,以各種能力考查為目的,并且有相當一部分題目能在教材中找到影子,甚至部分題目就是對教材中的例題、練習與應用等變形、加工、綜合得來的。備考二輪復習,教師仍然需要站在系統(tǒng)的高度審視教材,幫助學生把教材中涉及主干知識的章節(jié)、段落(包括例題、練習與應用等)找出來,有目的、有方向地調整章節(jié)順序,并大膽取舍教材內容,從不同的角度向學生提出問題,設置學案稿,使學生閱讀教材內容獲得新認知,使學生對主干知識進一步理解與掌握。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增加常規(guī)題、典型題以及作為定理、定律引入和說明的基礎性題目,為學生掌握主干知識打好基礎,為提升學生能力搭好平臺,使學生的能力循序漸進地提升。作為一線教師,在指導新高考二輪備考復習的過程中,要對教輔資料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不能完全依賴教輔資料,一定要重視教材。教師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教材內容,為他們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堅實可靠的基礎。常言道,只有根深方能葉茂,那么回歸教材本身則是正本清源之道。
2.備課應嚴選題目
為什么要嚴選題目?高考出現(xiàn)的題目已有千千萬萬,新舊高考都強調學科內知識間的相互聯(lián)系、構建知識體系,而新高考又提出了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考查考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從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角度來說,教師備課時就要尋找能聯(lián)系其他學科的題目,運用不同學科知識、思維方式提升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角度來說,要堅持學以致用的思想,備課不能與國防、經(jīng)濟、科技等實際事例脫節(jié),需要去鉆研國家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航天航空,軍事科技等前沿科技與主干知識相關的實際應用題目。這些都需要教師潛入到題海(尤其近三年高考試題)中,細磨精選出具有探究性、開放性、情境化的新題目,讓學生通過做題領悟出各種能力。學生通過新題目的練習會慢慢發(fā)現(xiàn)舊題目的缺陷,教師則要鼓勵學生擺脫傳統(tǒng)思維的束縛,鼓勵學生大膽地創(chuàng)新,多角度地運用科學思維思考問題。
教師選題首先要控制訓練題的數(shù)量。好多一線教師都對“成績出在訓練上”深信不疑,認為只要學生訓練大量題目,高考成績就會得到提高。這些教師還停留在傳統(tǒng)的高考陣營中,沒有與時俱進,沒跟上新高考的思路。題海戰(zhàn)術只能使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有所提高,很難使學生的科學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得到提高。題海戰(zhàn)術最大特點是會使學生形成做題經(jīng)驗、形成解題模式、形成回憶性的解題習慣,使解題思維固化,導致創(chuàng)新思維受阻,當學生在遇到某個題目時,會先在長期以來訓練過的題目中索檢信息,如果試題屬于已經(jīng)做過的類型,那么學生就會去套用已有的解題模板進行作答,一旦遇到新情境、新設問,就難以應對。由于高考命題的“反押題”要求,教輔資料中的題目在高考試題中幾乎不會出現(xiàn)原題。多年實踐證明,題海戰(zhàn)術是效率極低的備考方法,尤其自新高考命題指導思想出臺后,尤為明顯。新高考命題指導思想明確提出將考查方向轉移到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上,鼓勵學生從多角度解答題目,體現(xiàn)學科素養(yǎng)的差異化。因此,新高考總復習階段不再是訓練的題目越多越好,尤其是在二輪復習階段更不能搞題海戰(zhàn)術。
其次要控制練習題目的難度。一份高考試題中,基礎題(主要是考查基礎知識部分)占五分之四,難題只占五分之一,如果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做壓軸題,這對于二輪復習來說無疑是舍本逐末。所以教師需要注重對基礎題的備課,使學生能把試題所涉及的物理過程表述出來,領會解題的思路,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若在二輪復習中一味訓練大量難題,不但會影響學生的自信,而且會影響學生能力的提升。當然對需要沖擊名牌大學的學生,可以適當分一些精力研究近幾年高考卷中難度較高的題目和C9中名牌大學的自主招生試題,以求取得更好的成績。
課堂是高考備考教學的主陣地,是師生共同成長的地方?,F(xiàn)階段高考復習的課堂按效率大致可分為:指導高考方向不對的負效課堂;“滿堂灌”,談不上思維訓練的低效課堂;講練結合、教師啟發(fā)、引導到位的實效課堂;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高效課堂。讓復習課堂變得高效是新高考備考的關鍵。
1.打破傳統(tǒng)理念,堅持“三必講”和“四不講”的理念
傳統(tǒng)理念中教師拿著教案按照自己的方法一味地講課,學生跟著老師的腳步機械地學習,多數(shù)學生對于這樣的模式已經(jīng)厭倦,對學習物理也少了一些興趣,并且學得快,忘得也快,關鍵能力沒有真正得到提高。傳統(tǒng)模式慣性地進行著課堂教學,對學生學習的實際現(xiàn)狀很少關注,沒有達到高效地備考復習,其根本原因是教師只顧著自己備課內容的講授,而忽視了對學生的引導,學生在思考和思維方面逐漸形成惰性心理,長此以往,較大的問題就會出現(xiàn)。因此只有打造高效課堂,才能使備考更有效,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改變教學模式、調整課堂教學策略,要做到“三必講,四不講”,即學生能自己學會的不講,能通過小組合作學會的不講,能借助工具書、資料等渠道學會的不講,有一個學生會了就讓這個學生講,老師不講;同時學習方法、規(guī)律、技巧必講,多數(shù)學生不會的內容必講,出現(xiàn)原則性錯誤的內容必講”,這樣才能實現(xiàn)高效備考。
2.轉變教學觀念,實施高效課堂
傳統(tǒng)的高考復習全面覆蓋不留死角,大多數(shù)教師指導復習仍然是全面覆蓋、面面俱到、大量刷題、盲目備考。在備考復習中消耗了學生大量時間和精力卻收效甚微,高考成績并不理想,其原因是教師的教學觀念陳舊,課堂教學效果差。如何實現(xiàn)高效課堂?首先,深刻領會新高考命題指導思想和高考評價體系,放棄“全面覆蓋、面面俱到”的一貫做法,采取“精簡內容、高效復習、精準備考”的策略。其次,把對基礎知識的鞏固提高轉變?yōu)橛眯乱f的方法,即利用新問題引出對主干知識的深刻理解。
3.調整教與學的順序,做到課堂高效
教師必須明白教與學的順序關系,先教后學就是按照教師事先備好的教案或者依據(jù)教師長期以來形成的經(jīng)驗式備考復習體系實施的課堂教學,學生聽完教師在課堂所講的內容,完成布置的作業(yè)而反饋效果的過程。這套復習方案是“憑慣性、穿舊衣、走老路”或“千人一面,千課一法”,它是落后于課堂的。先教后學的課堂教學是脫離了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教師只根據(jù)自身的經(jīng)驗開展教學,為學而教肯定談不上高效。先學后教就是讓學生依據(jù)教師事先設置的學案稿,先進行自主學習,然后教師認真批閱,根據(jù)學生學習的信息反饋,準確把握學情后實施地有針對性地教學,它是由學定教,課堂上學生隨時提出問題,教師及時解決問題的課堂教學,其內容不是憑教師的經(jīng)驗或由備好的教案確定的,而是完全依據(jù)學生學習情況和課堂上出現(xiàn)的新問題來確定的。形成了以學定教的隸屬關系后,每節(jié)課都是解決學案稿中反饋的信息或課堂隨時提出的新問題;每節(jié)課都是由學生的學習情況決定;每節(jié)教學內容都是變化的、嶄新的;每節(jié)的教學活動都必須針對學生學習情況的需要來開展;每節(jié)的授課內容都是針對學案稿反饋的信息而設計的,這種教學是最直接、最準確的,也是最高效的課堂教學。要實施這種課堂教學,首先,教師必須認真鉆研高考命題指導思想,精心設計每一個學案稿、作業(yè)。其次,對學案稿或者作業(yè)要勤發(fā)、勤收、勤改、勤記錄,發(fā)現(xiàn)學生錯誤(包括不會的題目)的根源后對癥下藥,有序推行針對學生現(xiàn)狀的課堂教學,同時對重難點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對方法和規(guī)律進行指導。最后,在課堂上教師的講解一定要做到主題明確,語言簡潔,所講的內容要盡量深而不透,給學生留下思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