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吉旺
如今,我國社會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社會處在轉型期,易產(chǎn)生社會心理失衡問題。在此背景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傳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方法已經(jīng)不能滿足當代中學生的需求,因此亟須對傳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與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诋敶袑W生樂于體驗的特點,結合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在中學階段廣泛開展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能更好地促進中學生全面發(fā)展。
近年來,中學生離家出走、過度沉迷游戲等現(xiàn)象頻頻出現(xiàn),這些不良現(xiàn)象都與其存在心理健康問題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據(jù)統(tǒng)計,近十年來,出現(xiàn)心理問題甚至患上心理疾病的中學生的比例不斷上升。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一方面,是因為當下中學階段的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另一方面,目前一些學校在開展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改進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仍有待加強[1]。經(jīng)調查,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四個方面。
第一,心理承受能力弱。中學生的壓力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方面來自學習,另一方面來自家長的過度期待。學會承受壓力,敢于克服和戰(zhàn)勝困難,是人生的必修課。但在當前的中學生中,有些學生面對壓力時輕則情緒低沉、精神不佳,重則選擇逃避,甚至會選擇用極端的方式解決。
第二,毅力、意志力欠缺?,F(xiàn)在的中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在父母的過度保護下,他們中的一部分缺少吃苦的精神,在面對學業(yè)上的困難時容易退縮,不論是學習還是業(yè)余興趣愛好,有時會半途而廢,無法堅持。
第三,自私,虛榮心強。面對學習壓力,部分學生不懂得互幫互助,也不懂得分享,只知道自己一門心思悶頭學,導致與同學間產(chǎn)生互相“敵對”的現(xiàn)象。有些學生不善于分享自身掌握得好的學習技巧、解題思路,無法正視競爭關系,缺乏包容心。面對教師的批評與指導,有些人不能虛心接納,在面對比自己學習成績好的人時容易犯“紅眼病”。
第四,自我意識強烈,存在叛逆心理。中學階段是人的一生中叛逆心理較為嚴重的階段,中學生不論是從生理上還是從心理上都會認為自己長大了,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不斷增強,有強烈的掙脫父母束縛的意愿,有時甚至會用過激的方式來反抗,以此來證明自己已足夠成熟。
一是教育內容重復,教育形式單一。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雖然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但是傳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過于陳舊,知識內容重復,而且教育形式比較單一,不能滿足新時代中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需要。特別是部分學校配備的教師并非心理學相關專業(yè),而是臨時兼職,導致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同時,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多采用說教的方式,并且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形成了“教師上課很累,學生上課很煩”的局面。這樣的心理健康教育忽視了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長此以往,教師和學生都會失去積極性,不僅僅是心理健康教育沒有什么進展,有可能還會帶來更多的心理健康問題[2]。
二是教育觀念陳舊,與德育混淆。傳統(tǒng)心理健康教育觀念過于陳舊,不適應當前中學生的心理需求變化,而且心理健康教育過于形式化,沒有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只是想當然地認為學生的心理應該是什么樣。沒有調查、沒有研究、沒有溝通就不能知道學生的心里所想。同時,由于對心理健康教育認識不足,一些教師錯誤地把德育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這樣就無法充分發(fā)揮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對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正確的認知,就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
三是理論灌輸較多,體驗教育不足。傳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的是授課制,主要是由教師講授相關理論內容,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沒有給學生更多的體驗機會,學生學到的理論得不到驗證和深化,就很難深入理解理論。長時間發(fā)展下去,學生會越來越不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就算出現(xiàn)了心理問題也不愿跟別人傾訴。
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經(jīng)驗教育,其是將體驗感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以做帶學”。首先,“做”是“學”的基礎,針對學生的不同發(fā)展階段,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活動,將更多的關注點放在制定活動目標、創(chuàng)新活動方式、選擇合適的場所和工具等內容上。其次,“學”是“做”的升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舒緩學生情緒,更強調“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通過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學生能學會自主調節(jié)和放松情緒。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學的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能使學生的思維模式、行為模式都發(fā)生重要的變化,使學生從原來一味地從書中學習,逐漸轉變?yōu)閺摹白觥敝袑W習。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論,他認為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陶行知先生始終把教育和社會生活聯(lián)系起來,認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生活與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個過程,教育不能脫離生活,而是要通過生活來進行。當然,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應用也是一種驗證心理知識、拓展心理問題解決方法的有效嘗試,能針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為其提供更好的引導和幫助,讓學生在體驗中得到更好的體會和啟發(fā)。
當前時代,人們購物、溝通、出行的方式都發(fā)生了根本性變革,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在變革,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愈來愈成熟。同時,教育主體的性質發(fā)生了變化,傳統(tǒng)教育中教育主體是教師,學生往往是被動接受知識,而體驗式教育中教育主體是學生,教師是引導者和組織者。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改變了教室里枯燥無味的授課模式,讓參與體驗成了一種方式,通過眼、耳、手、鼻等感知器官,學生能對知識產(chǎn)生進一步的認知。
近些年,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應用備受重視,它比傳統(tǒng)教育模式更加特色鮮明,更具實效性。首先,它能夠讓學生切身體會真實的情境,可有效引導學生深化情感認知。其次,它能夠讓學生自發(fā)地將知識融入特定情境中,從而內化于心。最后,它能夠讓學生通過角色定位思考,增強面對現(xiàn)實困惑的心理素質和實踐能力[3]。
對于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學生的參與度會更高,獲得的教育效果會更好。以天津市某所中學為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為減輕疫情對學生可能造成的不良心理影響,創(chuàng)新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背景下心理育人的途徑,該中學的心理健康發(fā)展中心分年級、分批次為學生開展了一系列體驗式心理疏導活動,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心理抗疫能力,促進了學生健康成長。以下是四類具有顯著效果的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一是肌肉放松訓練,學生能通過體驗緩解壓力。肌肉放松訓練能夠幫助學生緩解焦慮、緊張感,防止壓力堆積,增強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緩解壓力能促進身體機能的協(xié)調共進,激發(fā)更大的動力。
二是“布谷鳥”打擊樂,學生能通過體驗放松身心。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放松其身心,使學生在體驗活動的同時鍛煉注意力和反應力。明快的節(jié)奏,迅速的反應,使學生能輕松進入角色并參與活動,體驗放松身心的樂趣。
三是心靈成長——“白紙黑點”,學生能通過體驗認知生活。每個人都會有缺點和不足,但可以通過積極轉化,改變看待它的態(tài)度。不足并不會阻擋人前進的步伐,也不會阻礙人創(chuàng)造精彩的人生。
四是贊美詩——“我想對你說”,學生能通過體驗感受美好。贊美對人來說,就像陽光、雨露滋養(yǎng)樹木一樣不可或缺。通過分享自身的故事或感悟,傳達對他人的贊美,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被人理解、被人贊美的快樂。
隨著青春期的到來,中學生逐漸獨立,自我意識更加突出,開始以自我為中心,出現(xiàn)叛逆的心理,這是大多數(shù)中學生容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原因。輕微的叛逆情緒,可能會對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造成消極影響,嚴重的則會使其在親子關系、師生關系中出現(xiàn)一些過激行為,甚至會造成違法犯罪、結束生命等嚴重后果。換位思考是一種心理體驗的過程,是人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思考和理解問題,扮演對方的角色進行感受的過程,這樣能達到對他人更深層次、自內而外的理解,可有效緩解中學生的叛逆情緒。學??砷_展換位式體驗的心理活動——“今日班主任”,由學生輪流擔任一天班主任。在“任職”期間,學生需要處理好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對班級內的各項事務進行管理,處理好班級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通過一天的換位式體驗,學生能對班主任的工作有更深刻的理解,從而有效緩解師生之間的矛盾,平復學生的叛逆情緒。
自主選擇,是每一名中學生都應該具備的能力?,F(xiàn)在的大部分家長為了避免孩子走彎路,在好多事情上都會代替孩子作決定。例如:在選擇文理班時,部分家長依據(jù)自身的經(jīng)驗幫孩子作決定;在報考志愿時,學生也經(jīng)常說是家長幫填。長此以往,學生就會產(chǎn)生習慣性依賴,無法明確自身的價值追求,也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故而無法自主做出選擇,這將對中學生以后的成長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因此,學??砷_展模擬式體驗的心理活動——“價值拍賣會”,把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規(guī)定每組學生共有兩萬元虛擬貨幣,且每次的加價額度為五百元。學生利用有限的資金,通過拍賣的形式參與思考與選擇的過程,如思考對自己來說哪些東西是相對重要的,哪些東西是相對不重要的,拍賣的東西是否都是自己想要的,想要拍的東西真正拍到了嗎,沒有拍到的原因又是什么,等等。
在活動中根據(jù)物件的價值進行選擇,其實是現(xiàn)實生活中對于追求做出選擇的縮影,不逃避選擇,形成理性的思維方式,是中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
如今,中學生中獨生子女比較多,他們大多以自我為中心,集體意識淡薄,部分性格相對內向的學生還會存在不合群、孤僻的現(xiàn)象,不能很好地處理與同學之間的關系。因此,學??山M織團體式體驗活動——“合力建塔”,以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
“合力建塔”道具為多個積木盒和連接在同一個鉤子上的六根繩子,規(guī)則為八人一組,圍圈站立,將一個積木盒放在中央,成員一手一繩,均勻分開站立,合力操縱繩子,齊心協(xié)力保持平衡,利用鉤子將盒子吊起來,慢慢將積木盒疊加,三秒不倒,用時最少的隊伍獲勝。通過“合力建塔”的活動,學生可以在獲得愉悅感的同時,切實體會到集體的力量,由此增強自身團隊榮譽感和團隊意識。
在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學生可以放松心靈,感受生活,體會美好,分享讓自己感動的、印象深刻的事情,給予并肩奮戰(zhàn)的伙伴們鼓勵和贊美。此類活動的效果非常好,既能讓學生放松心情,提高個人自信,又能增強班級凝聚力。開展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有學生感慨:“我們內心的忐忑,主要來自對自己缺點的自責,可每個人都有缺點,所以我們應該有面對它的勇氣。如今,知識的漏洞、成績的低迷都不應該讓我們放下描繪人生畫卷的筆,只要我們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拼盡全力,永不言棄,人生依舊充滿滾燙的理想和一切美好的事物?!盵4]
總之,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學生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種新的嘗試,也是一種新型教育方法。中學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和重視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努力與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和學生實際需求相結合,制定更加合理的教育手段,有計劃、有步驟地推行,幫助中學生平穩(wěn)度過青春期,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讓他們在體驗中感受生活,感悟人生,不斷地適應社會的發(fā)展,為其將來步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