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LU
一百多年前的波蘭,書商駕著馬車駛進一座小村莊。車上塞滿了書,遠看去,就像是書本拼出的好看的花,在輕輕地搖晃著??赡且宦暵曔汉龋芭丝吹墓适聲?,男人看的神圣的書”,聽起來卻有些刺耳。
猶太女孩兒燕特爾跑來買書,聰穎好學的她在父親的教導下秘密學習,這有悖于當時“只有男性才能接受教育”的狀況,只有借口說是給父親買書,她才能買到想看的典籍。她羨慕那些能自由地買書、聊書的學生們,“他們討論生命、討論宇宙,而我卻在分辨魚的種類”,她向父親抱怨命運的不公,父親卻告訴她男女有別。
根據(jù)艾薩克·辛格短篇小說改編的電影《燕特爾》,被稱作“東歐版的梁?!?,從燕特爾渴求知識的眼睛里,我的確看到了祝英臺的身影。一千多年前,浙江上虞祝家莊,祝英臺站在窗口閑眺,“看到一群外地學生到杭州去求學,心里非常羨慕”,這是王叔暉經(jīng)典連環(huán)畫《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的一幕。
祝英臺“自小通書好學,聞余杭文風最盛,欲往游學”(《喻世明言》);當游學遭到父親反對時,她據(jù)理力爭:“大凡一個女子,自小就不把自己等閑看待,和男子一樣讀書用功。于是男子可以作的,女子當然可以作……”(《梁山伯與祝英臺》張恨水)。燕特爾若是聽到這番話,定會為她鼓掌。
燕特爾與祝英臺的性格和遭遇,有很多相同之處:都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反抗性,都勇于掙脫男權至上的社會帶給女性的束縛,去追求向往的生活。
求學路上,祝英臺遇上了梁山伯,“同館讀書,甚相愛重,結為兄弟”,當祝英臺為失學的女性鳴不平時,梁山伯表示贊同;燕特爾也遇上了阿維格多,在他的指點下,考上了最好的神學院,終于得到了她夢寐以求的學生身份,“我可以從書架上取走一切我想擁有的書籍,我可以問任何問題”,但阿維格多卻不關心女性,只與男人交流思想。
也因此,為著相同的夢想走出家門的祝英臺和燕特爾,其命運結局卻截然不同:為了反抗封建社會的婚姻制度,梁山伯與祝英臺雙雙殉情,幻化成翩躚飛舞的蝴蝶,永世相伴;阿維格多卻希望燕特爾變成被社會認可的賢妻良母,而視學習為生命的燕特爾,選擇忍痛放棄愛情,遠赴他鄉(xiāng)開啟新生活。
在開往新大陸的輪船上,燕特爾引吭高歌:“既然已見過如此廣闊的天空,我怎能安于窗前所見的一小片天地……父親,看我沖破天際!”身旁,一只海鷗努力地扇動小小的翅膀,為不懈求索的燕特爾,送上了喝彩與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