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陶瑾
自然是最好的饋贈。相城區(qū)的陽澄湖有一絕世的寶貝,就是澄泥。它黏而不散,細膩獨特,至今相城區(qū)的磚瓦廠依舊用它燒制各種仿古青磚。更有鄉(xiāng)土人才大師袁中平用巧心傳承祖輩技藝,賦予金磚更深遠的文化涵養(yǎng)。
肖像金磚、明四家書畫金磚以及新近完成的《平江圖》……這些年,不論市場環(huán)境如何變,袁中平始終沉下心來,將每個文化靈感付諸實踐。在他手里,磚以載道,也令相城這方寶地熠熠生輝。
看過《平江圖》,方懂蘇州城。圖上的城門、河流、橋梁、園林、宅地……不僅還原了宋代古城的風貌,亦能了解當時百姓的生活方式。
歷經(jīng)歲月的洗禮,這塊石碑已出現(xiàn)風化磨損,碑上的圖案文字也已黯淡模糊。前不久,相城區(qū)金磚雕刻手藝人袁中平用了三個多月時間,日夜趕工創(chuàng)作了一幅《平江圖》磚雕。借助相土嘗水地的一磚一筆,獻禮蘇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qū)、姑蘇區(qū)成立十周年。
“我參照《平江圖》的拓片平面圖,進行原碑復刻加上深度創(chuàng)作。此圖高2.76米,寬1.42米,為了讓《平江圖》更真實立體、栩栩如生,我選取32塊具有國家專利的超級細料金磚為創(chuàng)作基材,按照1比1的比例將宋《平江圖》臨摹到該尺寸的金磚上,并利用深淺不一的雕刻手法,將碑首的雙龍圖案進行了一次立體再創(chuàng)作雕刻,還有蘇州城墻、天平山、楊城湖(現(xiàn)陽澄湖)、長蕩(現(xiàn)虎丘濕地公園水系)等體現(xiàn)姑蘇、相城的元素逐一刻鑿,呈現(xiàn)如今的微觀立體形態(tài)?!痹衅竭€將原碑的文字重新整理,《平江圖》上有1800字,且為繁體的隸書,雕刻的工程量極大,讓人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它的蔚為壯觀。
不同于以往的磚雕作品,磚雕《平江圖》的拼接是以絲來計算,最大拼接縫隙在一毫米內(nèi),大部分拼縫小到30絲以內(nèi)(一根頭發(fā)絲是7絲),極其不易。縱觀作品,水陸縱橫,繁華盡收,既有舊時精髓,亦有今日筋骨。至此,擁著2500余年歷史的姑蘇城,又添了一件國內(nèi)絕無僅有、宛如玉質(zhì)一般的《平江圖》磚雕。
姑蘇與相城互為毗鄰,文化之脈生生不息。兩地以磚雕這一非遺技藝讓《平江圖》煥發(fā)時代生命,也象征著姑蘇、相城的友誼如金磚般堅實,并肩推動文化共融。
袁中平的工作室,位于相城區(qū)的中平澄泥堂。工作臺上擺著十幾種刻刀,一盞臺燈,一塊放大鏡,一瓶眼藥水,還有一幅創(chuàng)作中的磚雕扇面。
今年53歲的袁中平,是御窯村人,從事磚雕及促織盆制作已有40多年。袁中平的祖上是“蘇州府袁氏堂澄泥蟋蟀盆”制作世家。從清同治丁卯年(1867)開始,他的太祖父袁鴻石、曾祖父袁桓順、祖父袁子壽、父親袁生達和叔父袁志良,全家祖輩幾代都是當?shù)氐闹婆柚拼u高手,到他已經(jīng)是第五代傳承人。世代相傳的手藝,加上本身的繪畫天賦和勤奮好學,讓袁中平很快在這行聲名鵲起。
袁中平做了將近30年蟋蟀盆、金磚澄泥硯臺,不僅制作精巧,且富有創(chuàng)意。然而就在他的蟋蟀盆做得風生水起之時,袁中平卻嘗試全新的探索,發(fā)明金磚書寫板,同時研究起了磚雕技藝?!澳壳拔覍Ⅲ芭桧椖繒呵冶A簦矣X得磚雕還大有可為,而自己對于藝術的造就,也不會局限于此?!痹衅綄⑿乃紖R聚在了這塊金磚的轉(zhuǎn)型上,成功實現(xiàn)了從“欽工物料”到“案頭清心”,從“富貴標簽”到“文化載體”的轉(zhuǎn)身。
在工作室旁的展廳內(nèi),精品蟋蟀盆、遠紅外習字金磚、各類磚雕擺件、臺屏作品讓人目不暇接。中平澄泥堂館內(nèi)陳列了以乾隆寵臣郎世寧所作的《百駿圖》大型磚雕作品,包裹著整整一面墻,從遠到近的駿馬多達百匹,形態(tài)各異、層次分明;一塊直徑30厘米的圓形金磚上雕刻一幅袁隆平肖像,分外傳神。據(jù)說,為了刻得像,袁中平反復拿著袁隆平的照片“發(fā)呆”。而他更是花了5年時間創(chuàng)作了4幅肖像磚雕;館內(nèi)唐寅的《紅葉題詩仕女圖》,鋒利的假山、翻卷的樹葉、垂墜的衣帶、細膩的膚質(zhì),各種場景在金磚上一一呈現(xiàn),瞬間讓人沉入深深庭院的歲月里……他的磚雕,可以用放大鏡對著看,細到人物的雙眼皮、嘴角、神態(tài)等,都可以纖毫畢現(xiàn)、栩栩如生。
分外傳神的肖像磚雕
這么多年,袁中平的作品幾乎不重樣,每雕琢一件,便成“孤品”。近幾年,他又埋頭于自創(chuàng)以明四家的書畫為創(chuàng)作源頭的書畫磚雕,在4年多的日子里已完成10幅,其中的人物刻畫、山水意境、書法神韻等,都讓人嘆為觀止。
“你看這塊不同于普通磚瓦材料的袁氏堂金磚,無論到哪里的剖面均細膩無孔,拼接處也摸不出不平之處。早年我就開始研發(fā)特級金磚,這么多年拿到了多項國家專利?!弊鳛樘K州市非遺項目(陸墓蟋蟀盆制作技藝)傳承人、陽澄湖文化重點人才,袁中平給人的最深印象就是事事追求極致。
在作品的每一道工序上,他都親力親為,選泥、制坯、陰干、燒制、選料、打磨、拋光、設計、繪畫、雕刻、篆刻等等,一個人、一塊磚,袁中平一旦刻起來,總是忘了時間、忘了吃飯。
他始終認為,雕刻是一門真正的減法課題,制磚,同做人,要執(zhí)著,干實事,用作品說話。他想把“相城十絕”之一的蘇派磚雕做到“天花板”級別?!澳奶煺l的磚雕超越我,我還會寢食不安?!痹衅介_玩笑地說。
所有的創(chuàng)新是為了更好的傳承,現(xiàn)在,袁中平的兒子袁超也在學習磚雕技藝,且有所造詣。父子倆通過對金磚的改良,對磚雕題材的創(chuàng)新,讓蘇派磚雕續(xù)寫著時代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