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紅霞,李 強,金 翼
(1.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81;2.江蘇合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蘇 鎮(zhèn)江 212499)
引線框架[1]是半導體芯片的載體,為半導體、芯片提供電流和信號輸入、輸出的通路,作為導電介質連接集成電路內外部電路,傳送電信號,并與氣密封接材料一起,向外散發(fā)芯片工作時產生的熱量,是集成電路[2~7]中極為關鍵的零部件,也是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產品賴以生存的結構材料。隨著半導體器件集成度的迅速提高以及高可靠性、小型化、表面貼裝的發(fā)展,集成電路行業(yè)對引線框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線管腳的增多,間距減少[7],以及外形的變革,在設計高可靠的集成電路引線框架時,要求框架材料要與單晶硅芯片材料、陶瓷等封接,溫度沖擊時與芯片等產生的應力要極小。
由于4J42合金是一種鐵磁性恒彈性合金(彈性模量溫度系數或頻率溫度系數很小的合金),其熱膨脹系數與單晶硅芯片材料、陶瓷等相近,所以在設計高可靠的集成電路引線框架時,4J42 合金是首選的材料,能適應目前集成電路向小型化、大功率方向的發(fā)展要求[2~8]。
近幾年,國際上 IC[3]封裝業(yè)正在以平均每年 9%~11%的速度增長,面對國內平均高達 30%~40%的增長率,在未來一段時期里,國內 IC 引線框架市場將繼續(xù)存在供不應求、大量進口的局面,國內生產集成電路引線框架材料的廠家僅有幾家,只能滿足全國需求量的不足40%,其原因是該材料的尺寸精度、帶材板形、表面質量要求都極高[9~11]。
本文主要是對0.1 mm4J42冷軋帶材[12]的去應力退火工藝[13~15]進行研究,對不同退火工藝制度下冷軋帶材的性能和板形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從而確定最佳的引線框架材料用0.1 mm4J42冷軋帶材的去應力退火工藝(圖1)。
圖1 引線框架材料
在選取原材料的時候,要根據需方對膨脹系數的要求進行原材料的選擇。本文中要求合金的膨脹系數滿足:20~300 ℃ 時,膨脹系數為4~4.8×10-6/℃;20~400 ℃ 時,膨脹系數為5.4~6.6×10-6/℃,因此,選取成分見表1,帶材厚度為0.8 mm,寬度為260 mm,卷重約500 kg的4J42合金坯料。
表1 化學成分(質量分數) %
對4J42合金坯料的膨脹系數進行檢測,結果如表 2 所示,結果滿足需方的要求。
表2 4J42 坯料的膨脹系數
為了保證產品的性能,冷軋工藝流程設定為三軋三退一拉,最終軋程的變形率控制在27%±2%[16],最后一道次的變形率通??刂圃?0%左右,以得到較好的冷軋板形(圖2)。
去應力退火又叫張力退火[13~15],它是在一定張力作用下進行連續(xù)熱處理,是溫度、時間和張力相配合的熱處理方法。帶材在機械加工、變形加工等過程中會產生內應力,采用去應力退火能夠消除殘余應力[17],減小后序加工過程中的變形以及開裂等不良現象。
本實驗在考慮去應力退火對冷軋帶材板形影響的基礎上,重點考慮去應力退火對帶材性能影響較大的3個因素(退火溫度、退火速度、單位張力)進行正交實驗方案[18]的設計。將冷軋到0.10 mm的帶材,先進行剪邊,然后進行拉伸彎曲矯直處理,再分別取拉矯后的帶材各2 m,進行去應力退火處理[19],具體實驗方案如表3所示。
表3 去應力退火實驗方案
去應力退火處理后,分別取0.1 mm×240 mm 的合金帶材各1 m,進行懸垂翹曲測量,檢測板形的平整度。
去應力退火實驗結果見表4。
表4 去應力退火實驗結果
3.1.1 不同退火溫度、退火速度對4J42精密合金帶材硬度的影響
由圖3可以看出,退火溫度對帶材的硬度影響比較明顯,隨著退火溫度的升高,退火后帶材硬度呈顯著下降趨勢。在不同的退火速度下,退火溫度為400 ℃時,帶材的平均硬度HV為208.6;退火溫度為350 ℃時,帶材的平均硬度HV為209.3;退火溫度為300 ℃時,帶材的平均硬度HV為215.0。通過相關系數計算,r值為-0.84,說明退火溫度和帶材的硬度存在負相關,且高度線性相關。
圖3 退火溫度對材料硬度的影響
由圖4可以看出,退火速度的快慢對帶材的硬度影響不明顯。在不同的退火溫度下,退火速度為2 m/min時,帶材的平均硬度HV為210.0;退火速度為4 m/min時,帶材的平均硬度HV為211.7;退火速度為6 m/min時,帶材的平均硬度HV為211.3。通過相關系數計算,r值為-0.18,說明退火速度和帶材的硬度存在負相關,低度線性相關。
圖4 退火速度對材料硬度的影響
3.1.2 不同退火溫度、退火速度對4J42精密合金帶材抗拉強度的影響
由圖5可以看出,當退火溫度升高時,帶材的抗拉強度總體上呈下降趨勢。在不同的退火速度下,退火溫度為400 ℃時,帶材的平均抗拉強度為656.7 MPa;退火溫度為350 ℃時,帶材的平均抗拉強度為676.7 MPa;退火溫度為300 ℃時,帶材的平均抗拉強度為690 MPa。通過相關系數計算,r值為-0.90,說明退火溫度和帶材的抗拉強度存在負相關,且高度線性相關。
圖5 退火溫度對材料抗拉強度的影響
圖6可以看出,當退火速度變化時,帶材的抗拉強度總體上變化不明顯。在不同的退火溫度下,退火速度為2 m/min時,退火后帶材的平均抗拉強度為673.3 MPa;退火速度為4 m/min時,帶材的平均抗拉強度為671.7 MPa;退火速度為6 m/min時,帶材的平均抗拉強度為678.3 MPa。通過相關系數計算,r值為0.04,說明退火速度和帶材的抗拉強度存在正相關,但低度線性相關。
圖6 退火速度對材料抗拉強度的影響
3.1.3 不同退火溫度、退火速度對4J42精密合金帶材屈服強度的影響
由圖7可以看出,當退火溫度變化時,帶材的屈服強度變化規(guī)律不明顯。在不同的退火速度下,退火溫度為400 ℃時,帶材的平均屈服強度為613.3 MPa;退火溫度為350 ℃時,帶材的平均屈服強度為595.0 MPa;退火溫度為300 ℃時,帶材的平均屈服強度為621.7 MPa。通過相關系數計算,r值為-0.09,說明退火溫度和帶材的屈服強度存在負相關,低度線性相關。
圖7 退火溫度對材料屈服強度的影響
由圖8可以看出,當退火速度增加時,帶材的屈服強度逐漸增加。在不同的退火溫度下,退火速度為2 m/min時帶材的平均屈服強度為585.0 MPa,退火速度為4 m/min時帶材的平均屈服強度為601.7 MPa,退火速度為6 m/min時帶材的平均屈服強度為643.3 MPa。通過相關系數計算,r值為0.62,說明退火速度和帶材的屈服強度存在正相關,且顯著線性相關。
圖8 退火速度對材料屈服強度的影響
3.1.4 不同退火溫度、退火速度對4J42精密合金帶材延長率的影響
由圖9可以看出,當退火溫度升高時,帶材的延長率呈現不斷增加趨勢。在不同的退火速度下,退火溫度為300 ℃時,帶材的平均延長率為3.2%;退火溫度為350 ℃時,帶材的平均延長率為5.7%;退火溫度為400℃時,帶材的平均延長率為6.3%。通過相關系數計算,r值為0.83,說明退火溫度和帶材的延長率存在正相關,而且高度線性相關。
圖9 退火溫度對材料延長率的影響
由圖10可以看出,當退火速度增加時,帶材的延長率呈下降趨勢。在不同的退火溫度下,退火速度為2 m/min時,帶材的平均延長率為5.3%;退火速度為4 m/min時,帶材的平均延長率為5.2%;退火速度為6 m/min時,帶材的平均延長率為4.7%。通過相關系數計算,r值為-0.18,說明退火速度和帶材的延長率存在負相關,且低度線性相關。
圖10 退火速度對材料延長率的影響
將去應力退火后的冷軋帶材按照如圖11所示,進行線切割分條[20],其實物如圖12所示,測量懸垂翹曲的值,計算分析板形情況,確定最佳的去應力退火工藝。
圖11 分切示意
圖12 定尺后板形
通過表4的對比分析,以及圖13可以看出,退火溫度對帶材懸垂翹曲影響較大,退火溫度升高時帶材的懸垂翹曲值呈現降低趨勢,也就是說帶材板形較好。通過相關系數計算,其退火溫度與帶材板形翹曲的相關系數為-0.87,且高度線性相關;退火速度與帶材板形翹曲的相關系數為0.40,顯著線性相關;退火張力與帶材板形翹曲的相關系數為-0.03,且低度線性相關。因此,在去應力退火時優(yōu)先考慮退火溫度,其次是退火速度,最后是退火張力。
圖13 退火溫度對帶材板形的影響
表4 正交試驗結果分析
因此,確定引線框架材料用0.1 mm4J42精密合金帶材最佳去應力退火工藝:退火溫度為400 ℃,退火速度為2 m/min,退火張力8 kg/mm2。
(1)進行了多次去應力退火實驗,確定了引線框架用0.1 mm厚4J42精密合金帶材的最佳去應力退火工藝:退火溫度為400 ℃,退火速度為2 m/min,張力8 kg/mm2。
(2)在去應力退火工序中,對帶材性能和板形影響最明顯的是退火溫度,其次是退火速度,最后是退火張力。
(3)去應力退火溫度的變化對帶材的硬度、抗拉強度、延長率影響較大,且相關度較高;而去應力退火的速度變化對屈服強度影響較大,呈正相關,且相關度較高。
(4)采用本文的生產工藝流程生產出來的引線框架用0.1 mm4J42帶材性能良好,板形平整,其翹曲值可以達到20 mm/m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