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國賦
記得在大二的時候,1986年下半年,我選修了吳汝煜老師的《〈史記〉導讀》的課程。那是在徐州師范學院一個可以容納兩百多人的大教室里,我坐在后排,距離講臺比較遠,吳老師說的不少話,聽得不是很清楚,但是剛開始上課,在介紹《史記》版本時,吳老師說的一句話讓我牢牢記在心里。吳老師說:“我們這門課講《史記》,用的是中華書局的版本,這是目前最權威的版本之一?!蹦菚r的我,對于學術還是一竅不通,雖然決定報考研究生,在報考什么專業(yè)的問題上,還沒確定是報考古代文學專業(yè)還是現(xiàn)當代文學專業(yè)。不過,吳汝煜老師的一席話,讓我從此知道了中華書局這個響亮的名字,讓我在懵懵懂懂中明白了讀書、做學問要注重選擇好的版本,這是從事學術研究的前提和基礎。
大學畢業(yè)后,我進入南京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先后師從王立興教授和卞孝萱教授。1994年,博士畢業(yè)以后南下廣州,到暨南大學工作,做了一名教書匠,不管是在求學的道路上,還是在工作的過程中,在我的心目中,中華書局一直有著崇高的地位,一直是一塊亮晶晶的“金字招牌”。我對中華書局的崇敬,不僅僅在于她創(chuàng)辦110年來,策劃、出版了無數(shù)的學術精品,有力推動了百年來中國學術、思想、文化、教育的發(fā)展,更重要的是,在中華書局這個大集體中,有很多我非常尊敬的前輩、同行。
在中華書局工作幾十年、曾經擔任總編輯一職的傅璇琮先生是我非常敬重的前輩學者,2016年1月23日下午,得悉傅先生因病仙逝的消息,我非常震驚,心中傷痛,久久不能平靜,后來應《今晚報》和《團結報》兩家報紙之約,先后撰寫過兩篇回憶文章,其中,《悼璇琮師》一文刊登于《今晚報》2016年3月6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悼璇琮師》一文刊載于《團結報》2019年6月6日。我雖無緣拜入先生之門,但多年來先生一直提攜、關心我,我已將先生看作自己的恩師。1996年,我到西安參加西北大學主辦的唐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報到的當天晚上,我因有事去周勛初先生的房間請教修改博士論文一事。正好傅璇琮先生和周先生同住在一個房間,周先生把我介紹給傅璇琮先生,并提到我是卞孝萱教授指導的博士。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在學術界聲名卓著的傅璇琮先生。第一次見到傅先生,先生慈祥的笑容、溫和的話語在我腦海里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此后在差不多20年的時間里,我多次得到先生的關心和提攜,深深感受到先生謙和、無私、寬容的長者之風。2000年,我所撰《唐五代小說的文化闡釋》 初稿完成,我冒昧向先生求序,先生在百忙之中, 撰寫了一篇熱情洋溢的序言,對我勉勵有加;2002年,正值《中國大百科全書》(第2版)開始修訂,先生擔任中國文學卷的副主編之一。參加《中國大百科全書》的編寫是一件非常嚴肅、學人引以為豪的事情,傅先生當時正在外地參加學術會議,他在會議期間給我寫信,邀請我參加唐傳奇部分的寫作。先生此舉是希望借此在學術道路上幫助我盡快成長。
倪豪士(William H. Nienhauser,Jr)教授是美國著名漢學家,他于1995年在臺北南天書局出版著作《傳記與小說—唐代文學比較論集》,后經修改,并增二文,擬在中華書局新版。在傅先生的提議下,中華書局漢學編輯室征得倪豪士先生同意,2005年10月,傅先生來信,囑我為 《傳記與小說—唐代文學比較論集》一書作序。為前輩學者的著作作序,身為晚輩的我實在不敢當,我向傅先生再三推辭。那一年年底,先生來廣州參加會議,我再次向傅先生當面請辭序言之事。先生面容慈祥,說話聲音不高,但態(tài)度很堅決,堅持讓我撰寫序言。先生對晚輩的信任、對后學的提攜,猶如一股暖流,在我的內心涌動,激勵、鞭策著我在學術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程毅中先生是中華書局的一名資深編輯,曾經擔任過書局副總編,同時,先生也是古代小說研究領域的大家,是在古代小說文獻和小說史建構等方面成就卓著的權威學者。記得1997年下半年,我的博士論文《唐代小說嬗變研究》在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以后,我冒昧地給程先生寄去一本,請先生賜教,后來收到先生熱情洋溢的回信,對后輩給予鼓勵,增強了我從事古代小說研究的信心。此后多次收到先生賜贈的大著如《唐代小說史》(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版)、《輪回醒世》(點校本,中華書局2008年版)、《程毅中文存續(xù)編》(中華書局2010年版)等。先生對后輩的關愛讓我一直銘記在心。
除了傅璇琮先生、程毅中先生等前輩以外,還有很多在中華書局工作的學長、朋友,像徐俊老師、周絢隆兄、張彩梅老師、羅華彤兄等,在他們身上,體現(xiàn)出嚴謹求實的職業(yè)精神,體現(xiàn)出對朋友、作者的熱情、關心。徐俊老師畢業(yè)于南京大學,是我的學長,他在學術研究上取得非常突出的成就,深受學界矚目。我和周絢隆兄的交情,算來已有二十多年了,絢隆兄的豪爽熱情、講義氣,辦事干脆利落、雷厲風行的風格,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第一次在中華書局出書,是2008年,書名是《明代書坊與小說研究》,張彩梅老師擔任責任編輯;我在中華書局出版的第二本書是《中國古典小說論稿》,2012年出版,由羅華彤兄擔任責任編輯。在這兩本書的修改、出版過程中,我與張彩梅老師、羅華彤兄打交道比較多,從他們身上,我領悟到中華書局的精神,體會到中華書局人的熱情、大氣、嚴謹、求實、認真。
一代又一代的中華書局人,是書局的靈魂和生命,是書局得以薪火相傳的根基。中華書局作為百年老店,作為出版界、學術界、文化界的“金字招牌”,我們衷心期待,這塊“金字招牌”以后會擦得越來越亮,衷心期待中華書局越辦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