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張說
美酒酌懸瓢,真淳好相映。
蝸房卷墮首,鶴頸抽長柄。
雅色素而黃,虛心輕且勁。
豈無雕刻者,貴此成天性。
【評論】
張說是唐朝開元名相,封燕國公,極擅文辭,當(dāng)時朝廷重要文告多出自他與蘇颋之手,蘇颋襲封許國公,二人并稱“燕許大手筆”。從這首詠物小詩,可看出他使用文字的功力,僅以數(shù)十字便將“瓢”的功用、形態(tài)、顏色、質(zhì)地等繪盡,讀著還很優(yōu)美。
瓢是一種葫蘆制品。葫蘆中有名曰匏(páo)者,腹大,有頸,是制瓢佳選。老鄉(xiāng)稱其“瓢葫蘆”,過去年間常種,或院間,或園中,一種幾架。葫蘆成熟后,摘下,以利器解作兩半,去瓤,風(fēng)干,即成瓢。有地方叫“舀子”,盛水就叫“水舀子”,盛面就叫“面舀子”。瓢平日常在甕水上浮著,若有誰渴了,握住瓢頸沉下去,舀得水,喝罷,隨手一丟,瓢就在甕水上悠忽忽晃幾下,就又靜浮著不動了?!对娊?jīng)》云:“篤公劉,于京斯依。蹌蹌濟濟,俾筵俾幾。既登乃依,乃造其曹。執(zhí)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飲之,君之宗之。”此中“酌之用匏”的用法與張說所說“美酒酌懸瓢”應(yīng)無大差別。
遠(yuǎn)古時代器物匱乏,以瓢盛酒喝似是無奈。無奈之外,倒也比使樽使杯多了痛快。韋應(yīng)物《簡盧陟》云:“可憐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濱。澗樹含朝雨,山鳥哢馀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fēng)塵?!蓖瑯邮茄撕染疲f應(yīng)物邀失意的盧陟喝就必得使“瓢”感覺才足以“慰風(fēng)塵”,而閑適如白居易邀劉十九喝就只能是“能飲一杯無”,若換作“能飲一瓢無”那就不是白居易了,成了梁山漢子?!端疂G傳》“智取生辰綱”一回中那七個還未上梁山的漢子扮成棗販子欲買挑酒販子的酒喝,“那挑酒的販子便道:‘賣一桶與你不爭,只是被他們說的不好。又沒碗瓢舀吃?!瞧呷说溃骸氵@漢子忒認(rèn)真!便說了一聲,打甚么不緊?我們自有椰瓢在這里?!灰妰蓚€客人去車子前取出兩個椰瓢來,一個捧出一大捧棗子來。七個人立在桶邊,開了桶蓋,輪替換著舀那酒吃,把棗子過口。無一時,一桶酒都吃盡了……”此中“椰瓢”,想是用椰子殼做的瓢。梁山漢子使瓢,大口喝酒,大口嚼棗,那才絕配,可謂“真淳好相映”。古嶺南人亦使椰瓢。明代汪廣洋《嶺南雜詠》云:“石鼎微熏茉莉香,椰瓢滿貯荔枝漿。木棉花落南風(fēng)起,五月交州海氣涼。” 石鼎煮茶,椰瓢舀酒,古嶺南人亦雅甚。不過,此詩深處的意思是寫汪廣洋遭人奏劾遷謫嶺南的心情,其中一句“五月膠州海氣涼”可見端倪,而他“椰瓢滿貯荔支漿”的味道大約同韋應(yīng)物邀盧陟來喝的那“一瓢酒”的味道是一樣。
張說詠物詩寫得好,另一些寫客居旅情的詩也很好。如《蜀道后期》云:“客心爭日月,來往預(yù)期程。秋風(fēng)不相待,先至洛陽城?!比纭墩贰吩疲骸笆竦睾q暖,正朝發(fā)早梅。偏驚萬里客,已復(fù)一年來。”又如《深渡驛》云:“旅泊青山夜,荒庭白露秋。洞房懸月影,高枕聽江流。猿響寒巖樹,螢飛古驛樓。他鄉(xiāng)對搖落,并覺起離憂。”尤末首,景語用得極好。試想,任一旅人身處仲秋涼月下的驛樓中,耳聞江流嘩嘩猿鳴嗷嗷,起看螢火閃閃落葉簌簌,焉能不起離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