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云琴/甘肅
黃河岸邊的石頭山,黑青色的臉龐,棱角分明,那是風的得意之作。一次次撫摸,便是一刀刀的刻痕。愛有多深,刀口就有多深。
山上雜草叢生。有點臭味的駱駝蓬,伸展著柔嫩的手掌,護住石山裸露的肌膚;芨芨草狹長的葉子旁,點綴著幾多淡綠色的花,一叢叢、一簇簇,長在石頭縫里,荊棘叢中。
群山在沉默,草木在生長。陡峭的山梁上,一步步移動著的,是云的影子,是棉花一樣的羊群。它們用溫暖的鼻息,問候著每一塊黝黑、冰冷的石頭。偶爾終身一跳,爬上更高的山梁。
總覺得,羊才是鄉(xiāng)野間最深刻的思想家。低頭吃到一把草后,它會抬起腦袋,一邊慢慢咀嚼,一邊抬眼四望。而后一動不動地望向一個地方,仿佛是在回味曾經撒在山林間的記憶,又好像是在思考更加深奧的哲學問題。
一雙泉水般清澈的眼睛,在定神四望的時候,兩泓清泉在眼底不停流淌,晶瑩剔透,似乎是嬰孩初次打量這個世界,又好像已洞明世間種種。不經意間,還會有豆大的淚珠靜靜滑落,那是羊在用自己悲憫的眼淚,洗刷人間悲苦。
曠野上,有太多的風景值得銘記;山溝里,有太多的故事被風傳送。所有的這些,都被羊連同草根一起咽到肚里,反復咀嚼,不斷反芻。
最令人難過的,莫過于聽到羊的哀鳴。一只羊,孤獨地站在山岡上,極目遠望,而后伸長脖子,向著遠方喊——咩咩咩,那是在追憶,也是在悲鳴;是在傾訴,也是在呼喚。那是要喊出自己心底的孤獨與絕望,也是要替人喊出世間不平與辛酸。
每次去草原,就會覺得生長在草原上的羊群,才是自然界的美好動物。
偌大的草場,水草豐茂,羊群像散落在草叢中的一顆顆珍珠,散發(fā)著獨特的光芒。
兩只羊,搖著尾巴互相追逐,那是愛神之箭,射中了它們;三只羊,如影隨形,不離不棄,那是在享受天倫之樂;七只羊走到一起,那便是北斗七星,落到了人間。
羊群有時像石頭一般靜佇不動,有時又像風一樣奔涌而來。馬頭琴響起時,還不忘用悠長的咩咩之音,來表達對土地最深沉的愛戀。
那一刻,天空高遠,山川靜默,整個世界都是它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