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莉|人大附中深圳學校
《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是全面發(fā)展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義。新時代,我們該如何樹立學生的勞動價值觀,培養(yǎng)適應社會發(fā)展的時代新人?
勞動教育,只有讓學生直接體驗、親身參與,才能真正發(fā)揮其育人效果,因此我們倡導做中學、學中做。人大附中深圳學校引導學生從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需求出發(fā),浸入情境、動手實操、親身體驗,獲得完整的勞動實踐經歷。學校利用課余時間,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活動,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chuàng)新。例如,開展“勞動創(chuàng)造生活美”主題微視頻評比活動,鼓勵學生將自己擇菜洗碗、打掃衛(wèi)生、烹飪美食、整理房間、種植花草、飼養(yǎng)寵物的過程拍成小視頻,記錄下自己勞動生活的精彩瞬間,在活動中習得勞動知識與技能,感悟勞動的價值。
勞動課程是實施勞動教育的重要途徑。圍繞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學校根據(jù)學生經驗基礎和發(fā)展需要,構建了階梯式的勞動課程結構,分學段開展進階式學習,扎實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能力。
低年級主要開設了疊衣服、洗碗、掃地、整理房間等家務勞動課程,中年級開設了烹飪、織補、種植等簡單技能勞動課程,高年級開設了縫紉、園藝、電器維修等復雜技能勞動課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但扎實掌握了勞動技能,還明白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道理,樹立了科學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觀,理解了勞動對于個人生活、家庭幸福、社會進步、國家富強和人類發(fā)展的意義,懂得了用雙手創(chuàng)造財富、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道理。
勞動與人類生活、社會發(fā)展、個人成長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個人所學的勞動技能要應用于社會、服務于社會。因此,除了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技能,更要提高學生服務社會的意識,積極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學校因地制宜,將校園里的小菜園改建為勞動實踐基地,讓學生親自耕種,體驗播種、澆水、施肥、除草、捉蟲的快樂,同時,將成熟的白菜、生菜、空心菜等在食堂加工,讓學生享用自己的勞動成果,進一步感受勞動的樂趣。學校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勞動教育社會實踐,在美麗鄉(xiāng)村社會實踐之旅中,學生們挖馬蹄、抓泥鰍;在家校社聯(lián)合活動中,學生們種蔬菜、宣傳垃圾分類。此外,學校還不斷加強家校聯(lián)系、整合社區(qū)資源,全方位提升學生勞動技能、社會責任感、自理和自立的能力,幫助他們培養(yǎng)勤儉、奮斗、創(chuàng)新、奉獻的勞動精神。
勞動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鍛煉,更是一種樂趣,科學的評價機制可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勞動熱情。在豐富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學校巧設評價欄目,細化評價方案,開展了“勞動全能小明星”“居家自立小明星”“最佳烹飪小能手”“農耕體驗小達人”“整理收納小能手”“家務勞動小能手”“參與勞動小明星”“最佳寵物小主人”“環(huán)保手工小達人”等多種勞動能手評選,力爭覆蓋更多的勞動領域,讓學生從多個維度參與勞動。
科學的評價不但要關注學生的勞動成果,更要關注學生在勞動過程中的表現(xiàn)。學校將學生每日的社會勞動、家務勞動、班級日常勞動與綜合評價相結合,開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學生互評等多元評價,并進行量化考核。在科學的評價機制下,學生的勞動技能得到淬煉、勞動習慣得到培養(yǎng)、勞動品質得到塑造。
新課標頒布后,我們更應深入挖掘勞動在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等方面的育人價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提升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成為懂勞動、會勞動、愛勞動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