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江,肖淑利,楊志金,徐雁華,楊愛蓮,張 麗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20醫(yī)院,昆明 650032
近年來,我國機動車數量不斷增多,機動車普及較大程度方便了人民群眾的生活,但也容易引起交通事故,進而增加骨創(chuàng)傷的概率[1]。同時城市化的迅速發(fā)展,使骨創(chuàng)傷給人民群眾的健康也帶來較大威脅,骨創(chuàng)傷首選手術治療,但部分患者術后很容易出現下肢腫脹的問題,給日常的生活帶來很大影響,那么到底應該如何應對骨創(chuàng)傷術后的下肢腫脹呢?
骨創(chuàng)傷術后,出現肢體腫脹較常見,骨創(chuàng)傷術后機體首先會出現炎癥反應,受到炎性反應的影響,微循環(huán)受到干擾,導致肢體出現腫脹[2](圖1)。有學者證實,骨創(chuàng)傷術后引起下肢腫脹的原因可能與微小靜脈障礙有關[3]。另外,發(fā)生骨折后,由于缺少主動鍛煉,肌肉也會出現廢用性萎縮,進而引起肢體腫脹。在實施骨創(chuàng)傷術后的早期,血管受到破壞,基底膜逐漸暴露,這時血小板即會出現聚集,肢體損傷表面也會與凝血系統(tǒng)的多個因子間出現相互作用,進而使血液凝固速度加快[4]。
骨創(chuàng)傷術后下肢腫脹與以下原因也有一定關系:(1)骨創(chuàng)傷術后,大量纖維蛋白原滲出,而傷口在修復過程中會增加蛋白質合成,容易引起低蛋白血癥,進而引起組織腫脹;(2)骨創(chuàng)傷術后,患肢容易引起碳水化合物不平衡,同時也會增加氨基酸氧化,若沒有及時解決,即會加重低蛋白血癥;(3)若缺乏微量元素,會影響蛋白酶的合成,進而加重低蛋白血癥;(4)骨創(chuàng)傷術后,由于感受器、神經通路的刺激下,丘腦-垂體系統(tǒng)會釋放較多的激素,其中抗利尿激素會加重腎小管對水分的吸收,導致腎血液灌漿減少,受到這些因素的共同影響即會引起肢體腫脹。
另外,骨創(chuàng)傷術后也容易出現上肢腫脹的情況,一般多見于上肢骨折手術治療后。上肢腫脹的原因與手術區(qū)域腫脹、手術傷口包扎過緊等因素有關。消腫的方法較為簡單,如可以將患肢舉高、進行手指握拳訓練、穿戴彈性手套、口服消腫藥物等(圖2)。
圖1 下肢術后腫脹
圖2 上肢術后腫脹
一般來說,下肢腫脹患者最早會出現疼痛不適,所以患者心理容易出現恐懼、焦慮等。患肢出現腫脹后,局部血液流動受到影響而減緩,甚至流動停止,由于動脈供血減少,導致傷口外周沒有足夠的營養(yǎng)物質支持,進而影響傷口愈合速度。此外,隨著傷口周圍血液流動的減緩,一些病原菌也會侵入、繁殖以及傳播,不僅容易誘發(fā)感染,而且嚴重時容易出現骨髓炎,甚至可能會造成截肢的嚴重后果。
通常情況下,骨創(chuàng)傷術后下肢腫脹情況會持續(xù)1~2個月,術后3~5d腫脹比較明顯。若是因為術后小腿出現靜脈血栓而引起的腫脹,恢復時間取決于血栓消除的時間,同時要實施抗凝以及消除血栓治療,若血栓消除快,恢復時間也會更快。
3.1抬高患肢消腫 為了讓骨創(chuàng)傷術后下肢腫脹情況得到良好的處理,更好地促進患肢的消腫,可使用抬高患肢消腫的方法[5]。血液最終會回流至心臟,將患肢適當抬高可促進血液回流。若受傷肢體的位置高于心臟的水平位置,下肢腫脹情況會一定緩解,尤其是患者處于平躺狀態(tài),肢體腫脹的消除速度也會加快。所以下肢腫脹患者需要臥床靜養(yǎng),患者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適當將患肢抬高10~30cm即可,避免抬得過高,若過高很容易出現患處血液供給不足,影響康復的進程,相反若抬的過低,無法起到消腫的效果,對此應合理控制。
3.2藥物消腫 隨著醫(yī)藥科技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治療骨創(chuàng)傷術后下肢腫脹的藥物越來越多,若下肢腫脹比較明顯,建議選擇藥物消腫的方式進行干預,緩解腫脹。使用藥物可以提高身體的抗炎機能,并幫助患者緩解腫脹。目前骨創(chuàng)傷術后下肢腫脹的常用藥物有甘露醇和七葉皂苷鈉,這兩種藥物已經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抗炎能力以及靜脈張力。其中七葉皂苷鈉可以增加皮質醇類化合物分泌量,提高肢體淋巴管通透性,其應用效果明顯優(yōu)于甘露醇。需要注意的是,藥物治療下肢腫脹也有一定風險,其中甘露醇若出現外滲情況,很容易造成皮膚組織壞死、水電解質紊亂等問題,七葉皂苷鈉還可能會影響患者的靜脈以及腎臟。因此在使用這些藥物治療下肢腫脹的過程中,要根據醫(yī)囑進行用藥。若有必要,可經醫(yī)師指導,合理服用脫水藥物,促進水腫的加快吸收。
3.3運動練習消腫 積極進行早期功能訓練,可促進患肢機能恢復。一般來說,骨創(chuàng)傷術后下肢消腫患者在恢復治療后期,可適當進行運動練習,來起到消腫的目的,并促進患肢機能的恢復[6]。由于骨創(chuàng)傷術后,手術部位需進行固定處理,對此不宜過早進行運動練習,但是可以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鍛煉鄰近關節(jié),保證血液循環(huán),進而促進患肢消腫??偟膩碚f,需要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加強足部、踝關節(jié)的運動和練習,若無法進行主動訓練,經護理人員或者家屬的幫助,進行被動練習,改善血流動力學,加快血液循環(huán),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幫助緩解下肢腫脹。
3.4注意術后飲食 下肢腫脹患者需要重視術后飲食,及時調整飲食結構,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計劃,注重清淡飲食,減少油分攝入,以低脂飲食為主,以便對自身血壓進行有效的把控以緩解腫脹。多進食大豆、雞蛋或者牛奶,以便為身體及時補充所需蛋白質,為下肢腫脹的治療和消除奠定良好基礎。在恢復期,少吃刺激類食物,避免刺激類食物對身體帶來刺激,從而保證更好地促進緩解下肢消腫[7]。
3.5物理療法消腫 若下肢腫脹情況明顯,可以合理地運用物理療法進行消腫治療,如可選擇局部熱敷或中藥熬成湯進行泡敷促進靜脈血管的舒張和血液回流。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休息,最好不要經常動患肢,避免過度疲勞,并注重患處的保護,避免負重或者劇烈運動。若下肢腫脹持續(xù)不消,需及時到醫(yī)院對腫脹情況進行檢查,并根據醫(yī)囑進行及時治療,以便促進快速康復[8]。
總之,對下肢腫脹患者需掌握一定的消腫應對方法,改善下肢腫脹情況,避免出現不良反應,以便改善患肢的活動度,促進快速康復。
作者貢獻聲明:徐江:論文撰寫、整理;肖淑利:論文選題、策劃;楊志金、徐雁華、楊愛蓮、張麗:??浦笇?、圖片提供、論文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