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豐源
遼寧省丹東市東港市漁業(yè)漁民漁船事務服務中心,遼寧 東港 118300
南美白對蝦是世界產量最高的三大蝦種之一,它對鹽度的適應范圍很廣,苗種既可以在海水中養(yǎng)殖,也可以在經過淡化含微量鹽度的淡水中養(yǎng)殖,最適合其生長的水溫為22~35 ℃,該蝦生長快、出肉多、對營養(yǎng)需求低,易集約化養(yǎng)殖,有成為遼東地區(qū)淡水池塘養(yǎng)殖主導品種的潛力。
1)池塘選擇。面積一般為0.67 hm2左右,池深大于1.5 m,水源充足、水質要好,有進水口與排水口的池塘要嚴格區(qū)分且間隔要遠,池塘還需配備增氧機。
2)池塘清整。池塘必須進行清淤和曝曬,清除池底淤泥5 cm 左右,曝曬至少3~4 d,此期間要防止池塘積水。
3)池塘消毒。在放養(yǎng)苗種前2 周,池塘保留水位20 cm 左右,使用漂白粉或生石灰進行消毒,殺滅池中病原生物,如果需要使用2 種消毒藥物,中間要留有時間間隔。
4)施肥培餌。施肥培養(yǎng)基礎餌料生物的時間選在徹底清塘消毒后的1 周左右,池塘放入0.5~1.0 m深的水,使用有機肥時將雞糞按50 kg/667 m2的標準投入發(fā)酵池中發(fā)酵,撇取其上清液使用,當水透明度達到40 cm、pH 值在8.0 左右時,停止施肥;使用無機肥時按照過磷酸鈣0.5 kg+尿素2 kg/667 m2的標準施用,具體施肥量要根據水色、水質等實際情況靈活掌握。
5)調節(jié)鹽度。池塘中水的鹽度全部為自然河水鹽度,如需調整建議調整到0.6。
1)蝦苗選擇。放養(yǎng)優(yōu)質的蝦苗是養(yǎng)殖成功的前提,要選擇體大肉實、規(guī)格整齊、無疫病、游泳能力強、胃腸飽滿、體表潔凈、反應靈敏的蝦苗。選購蝦苗時最好進行至少2 次觀察,觀察要留足時間間隔,比較每次觀察的蝦苗情況,若蝦苗有明顯增長,說明其攝食旺盛,生長正常,大體為優(yōu)質蝦苗,否則不是。另外建議對準備選購的蝦苗進行抽樣送檢。
2)淡化培育。購苗前,用海水加淡水的方式將淡化培育池池水鹽度調到與育苗場一致,一般為22,用二溴海因等藥物消毒。淡化期間蝦苗的餌料以蝦片為主,根據蝦苗胃腸飽滿度和剩餌情況確定投喂量。
3)蝦苗計數。用電子天平對取樣的蝦苗進行每克尾數的計量,根據放苗量算出各池應放養(yǎng)的蝦苗重量,用孔徑0.250 mm 的篩網做一個直徑20 cm的網盤來撈取蝦苗,待撈取后網盤不淌水時倒入事先放在電子秤上的塑料盤內分池稱取蝦苗。
4)蝦苗放養(yǎng)。放養(yǎng)前,可以在養(yǎng)殖池塘內用塑料編織布圍小圈進行7~10 d 的暫養(yǎng),事先測定好池塘水體理化指標,只有在指標處于正常范圍時蝦苗才可移至小圈進行暫養(yǎng),正式放苗前要監(jiān)測水體的溫度,在水溫達到20 ℃時蝦苗狀態(tài)最好的情況下進行試水,成功后才可撤掉暫養(yǎng)小圈,放蝦苗正式進入池塘,放養(yǎng)密度為5 萬~7 萬尾/667 m2。
1)用增氧機。增氧機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可以維持水體溶解氧處于高位,促進水體物質循環(huán),改善水質,蝦池水位通常高于1.5 m 推薦使用水車式增氧機,按照1 臺/1 333.3 m2標準配備,可放置在池塘對角處。
增氧機開啟的時間應為晴天中午前后藻類光合作用最強的13:00-15:00 時,晚上則應在21:00 時至次日08:00 時,在陰雨天氣、水體透明度變小時要及時開啟增氧機。隨著養(yǎng)殖周期的推進,逐漸延長開機時間,每天開機時間至少10 h。養(yǎng)殖后期應盡量多開增氧機,并結合換水或其他增氧措施,防止池水溶解氧降低。
2)投喂餌料。南美白對蝦的投餌應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因其消化能力強,放苗后的1 周內雖主要以池塘內的天然餌料為食,但仍要適當投喂餌料,每天的飼料投放量及投喂次數要依據蝦的具體吃食情況和不同生長階段需求及環(huán)境情況等確定。投喂量建議至少每周調整1 次,可從蝦池中隨機撈取30 尾蝦,測量出體長和體重的平均值,估算出池中蝦的總重量及成活率,然后將投餌量進行調整。
3)穩(wěn)定水色。比較常用的方法是在池塘中按照1∶20 的比例,施加磷肥和氮肥并投放有益菌、藻等將其調為黃綠色或棕褐色,注意透明度控制在30 cm左右,養(yǎng)殖后期水色會老化變深,這個時期需要在池塘中投放一定的生石灰,調控水色,也可以定期投放一些微生物制劑,對水色和水質進行改善。
4)調控水質。pH 值低于7 時可用生石灰調節(jié),高于9 時用乳酸菌調節(jié),也可用EM 菌既調節(jié)水質,又穩(wěn)pH 值;對氨氮、亞硝酸鹽等有毒有害物質要使用枯草芽孢桿菌或EM 菌、沸石粉等每半月去除1次;池塘注換水每周1 次,先排放底層水,再加新水,日換水量不超過0.1 m。
對于養(yǎng)殖密度較大的池塘,在養(yǎng)殖中后期,應該讓增氧機每天至少開啟10 h,保證溶解氧充足,池塘底層的溶解氧不能低于1.2 mg/L。透明度過小時,則應該及時加生石灰,透明度過大時,則應追施氮肥和磷肥。
5)監(jiān)測水況。每天早晚2 次測定水溫,經常多次測定pH 值、鹽度、溶解氧、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及池水的透明度,以便隨時了解和掌握水體變化情況,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加水后和雨天過后、水色突變等情況出現時更應隨時監(jiān)測。
6)巡查池塘。在養(yǎng)殖生產活動中要堅持每天早、中、晚定期巡查,中后期要增加午夜巡查。注意觀察水環(huán)境變化、水體溶解氧、對蝦的攝食和活動生長情況,如發(fā)現對蝦異常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補救,測量對蝦生長要堅持每周進行1 次,水質監(jiān)測則需隨時進行。
病害防治要堅持防重于治,少用消殺類藥品,選用的蝦苗必須優(yōu)質,配合飼料要添加營養(yǎng)免疫劑和一些維生素、大蒜素等,來增強南美白對蝦的抗病能力。同時使用微生態(tài)制劑吸附水體有害物質,平衡菌相、藻相,補充微量元素,保持良好水質和底質能有效防治蝦病。
收獲時間根據市場需求、對蝦規(guī)格、季節(jié)環(huán)境等情況而定,一般當蝦生長至商品蝦規(guī)格時就可以收獲。水溫是決定遼東地區(qū)養(yǎng)殖南美白對蝦收捕的重要因素,南美白對蝦最適生長水溫為22~35 ℃。水溫低于18 ℃,白對蝦的攝食活動會受到影響,應在水溫高于18 ℃期間進行收獲。收蝦采取排水收蝦的方法,淡水池塘一般沒有排水閘門,多采用潛水泵排水,為防蝦進入排水系統(tǒng),泵吸水口處安裝防逃網籠,池塘水位下降到合適深度后,在靠近水泵水口處,安裝兩邊帶有擋水網的錐形袖網,讓蝦隨水流入網。
南美白對蝦雖然對鹽度的適應性較廣,但在海水中繁育的苗種不能直接放養(yǎng)到淡水中養(yǎng)殖,為了解決此問題,需要自建淡化培育池和1 個儲水池,每個池15 m3,用漁用充氣泵增氧。蝦苗培育密度控制在8 萬尾/m3。購苗前,用海水加淡水的方式將淡化培育池池水鹽度調到與苗場一致,用二溴海因消毒,前期淡化時日均降鹽度不超過3,后期降鹽度每天控制在1 以下,隨著培育池鹽度降低,日降鹽幅度逐漸減小。當鹽度已淡化到0.4 一段時間,即可出苗放養(yǎng)到池塘。采用這種淡化技術的苗種,可直接用于養(yǎng)成,無需再經過池塘內圍池調鹽暫養(yǎng),該技術可極大地方便養(yǎng)殖戶。
為了減少對蝦的應激反應,可以將池水一次添加到位,養(yǎng)殖過程中嘗試不換水,只在雨水少、池塘水位下降太大時添加新水,添水采取少量多次,并在添水后使用絡合碘等藥物消毒,此技術可以解決淡水養(yǎng)殖池塘普遍存在的淡水水源不足的問題。
淡水養(yǎng)殖南美白對蝦,不僅改變了淡水養(yǎng)殖品種短缺的局面,還極大地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fā)展,促進了漁民增收、漁業(yè)增效。筆者對近年來遼東地區(qū)南美白對蝦淡水池塘養(yǎng)殖技術進行了以上歸納總結,希望能夠為南美白對蝦淡水養(yǎng)殖技術的普及與推廣帶來一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