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主要基于當前我國小學語文教育理念改革方向,分析了基于信息技術的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創(chuàng)新原有的教學方式,將合作學習教學理念融入教學活動中。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創(chuàng)新;合作教學;實踐
【課題項目】此文為廣西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度廣西教育研究“互聯網+教育資源應用試點”專項課題“‘互聯網+’教育資源應用試點試驗研究—利用信息化教育資源提高教學效率的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碼:2018ZJY167。
作者簡介:陸惠美(1976—),女,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貴港市港北區(qū)建設小學。
隨著我國教育理念的不斷改革,教學模式越來越趨向于學生主體,教學內容也越來越傾向于學生實際學情。雖然大部分教師能夠基于新課改教育理念優(yōu)化原有教學方式,但依舊有部分教師對新型教學理念存在一定的認知偏差。
一、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應用現狀
(一)教師缺乏合作學習理論
合作學習能夠幫助學生拓寬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與同學溝通交流的方式完成教學任務,并且合作學習模式還能夠配合翻轉課堂、情境教學以及基于信息技術的多種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但從實際教學角度來看,由于部分教師自身專業(yè)能力較差,對合作學習理念沒有足夠的認知或自身教學任務繁多,缺乏足夠的時間學習合作學習理念,導致無法將合作學習模式融入課堂當中。此外,雖然部分教師能夠引導學生開展合作探究,但并沒有明確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職責,導致學生難以抓住合作學習的重點或難以更好地開展分工合作[1]。
(二)學生缺乏必要的合作學習興趣與技能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手機、電腦的普及率不斷上升。從教學角度來看,小學生在課余或放學時間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增多,而網絡平臺中海量的數據信息又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他們的思維認知,導致當今大部分小學生存在個性化意識強烈的現象。所以,倘若教師缺乏必要的教學指導,那么學生不但難以開展合作學習,還會對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模式產生厭惡情緒。同時,當前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存在的另一個問題在于教師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部分教師認為合作學習僅僅是學生與同伴之間的交流,沒有為學生設置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評價機制,導致學生即便通過合作學習也無法掌握教學知識[2]。
(三)缺乏基于合作學習的多元評價機制
從本質上講,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中的教學評價主體十分豐富,教師需要從多個維度完善教學評價機制。但是,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教師在進行評價時依舊是以教師評價為主,忽略了小組互評以及學生互評這樣的評價方式,使得學生難以結合自身的學習過程反思自己存在的問題以及與他人溝通交流的狀態(tài)。倘若缺乏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機制,教師將無法引導學生有效地反思自己,進而也就無法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3]。
二、確保合作學習教學模式落實的策略
(一)加強培訓,增強教師對合作學習的理解與運用
教師的科研能力以及專業(yè)素養(yǎng)是促進合作學習等新型教學模式有效落實的關鍵。因此,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教師應遵循邊教學邊培訓的理念,在學習中增加自己的理論知識儲備,在教學中積累實踐經驗。此外,學校管理者也應重視小學語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以及教學理念的培訓。學校可定期與社會機構或其他小學合作,在寒暑假期間為教師提供專業(yè)技能培訓,講解我國乃至世界新型的教學理念,并引導他們將這些教學理念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進行細化,應用到未來的教學工作中。學校應創(chuàng)新教師專業(yè)技能的培訓方式,例如可以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自主學習或集中培訓的方式。同時,學校也應定期開展座談會以及專家講座,邀請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與教師分享教學經驗,以此從多個維度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4]。
(二)落實課堂教學實踐的關鍵步驟
要想科學合理地落實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教師必須明確教學實踐的各項關鍵步驟,以課堂作為主陣地,嚴格落實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匯報成果、教學檢測以及鞏固提升這五項教學內容。同時,教師還應延伸這五項教學內容。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方面,教師不僅需要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還需要構建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平臺,事先基于學生的實際學情將學生劃分成多個學習小組。教學檢測和鞏固提升方面,教師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例如開展教學比賽,基于多媒體平臺提供情境教學,開展學生經驗交流活動等,引導學生從多個視角發(fā)掘知識的內涵[5]。
(三)利用信息教育資源庫
信息技術與教育領域的融合創(chuàng)新了我國原有的教學形式。當前我國小學教學活動越來越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信息技術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渠道。因此,教師應將信息技術作為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發(fā)展的新方向。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我國大部分學校陸續(xù)構建了線上教學平臺,并且教師利用各類社交媒體軟件結合學習平臺構建了強力有效的網絡教育陣地,加強了教師、學生、學生家長與線上教學資源四者的有機結合?;谛畔⒓夹g的教育資源庫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學習空間,還能夠為教師提供提高自身專業(yè)技能的教學手段。以某小學為例,該小學為學生家長、學生以及教師共同創(chuàng)建了教學APP,教師可以在APP上發(fā)布日常教學任務,與學生家長溝通交流,學生可以通過APP向教師提問,還可以觀看APP中的教學資源視頻。并且APP還能夠結合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為其提供針對性的教學服務,不僅能夠提高教學質量,而且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
養(yǎng)[6]。
三、基于信息技術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策略
(一)五環(huán)教學模式的概念
基于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的真正目的在于提高教學質量。筆者通過深入研究相關教育工作者的教學模式發(fā)現,基于五環(huán)教學模式的合作學習教學活動有利于實現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深度融合。五環(huán)教學模式主要分為五個步驟。
1.導—激趣導入。課程開始前,教師應基于教學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對課程知識的認知。
2.學—自主學習。學生需基于教師提出的問題開展自主學習。
3.交—合作交流。學生需要與同伴溝通交流,交換對教學知識的意見,彌補自己的不足。
4.展—匯報展示。每個小組的代表上臺向師生展示自己小組的學習成果,臺下同學與小組代表交換意見并提出疑問。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延伸。
5.提—拓展提升。教師基于學生的學情為其布置作業(yè)、開展活動等,從多元化的角度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7]。
(二)五環(huán)教學模式實踐
以《少年閏土》這篇課文的教學為例。教學活動開始前,教師在APP上為學生提供預習資源,為學生布置教學任務:首先,了解課文內容,學習生字詞;其次,背誦有關魯迅的詩;再次,結合自身思維認知理解“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這句話;最后,結合近期日常生活上傳一張生活照片,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能力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在APP后臺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全班學生的學習狀況,以此來為學生提供定制化的教學服務。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自主學習,并在完成各項教學任務后與同學溝通交流、互相點評作業(yè)。教師則需要及時觀察學生的學習進度以及作業(yè)完成情況,針對學生的實際學情調整后續(xù)教學環(huán)節(jié)以及教學內容,通過任務驅動的方式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8]。
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通過制作微課視頻的方式輔助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先檢查學生生字詞掌握的情況,然后利用多媒體平臺,結合課文中閏土身邊發(fā)生的四件小事,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農村生活圖片或相關視頻,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以及觀察圖片或觀看視頻體會少年閏土機智勇敢的形象以及農村生活的樣貌。隨后,教師為學生梳理教學的重難點。這篇課文的重點在于理解“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這句話的含義,教師先要求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與同學互換意見,隨后,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談談自己的見解。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而學生則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人,這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9]。
在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利用APP的考試功能為學生設計相關題目,讓學生在課后進行在線答題,也可以將課堂教學視頻上傳至APP,有利于學生家長跟蹤輔導。同時,教師還可以在APP上回顧教學過程視頻,觀察學生在后續(xù)教學活動中回答問題的方式以及理解的角度,并將其作為后續(xù)教學活動開展的方向[10]。
總體來講,采用五環(huán)教學模式能夠深度融合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學科特點,加強教師、學生與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協作。
四、提高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原則
(一)基于學生實際學情分組分工
科學合理地開展合作學習教學活動不僅需要教師優(yōu)化教學策略,還需要合理分組,以保障各項教學環(huán)節(jié)有序開展。所以,教師應先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心理素質以及興趣愛好等多個維度劃分學習小組,通常來講,合作小組人數一般為四到六人。隨后,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分工。分工合作是開展合作學習的重要途徑,在教學活動開始前,學習小組的組員應有具體的任務。例如組長負責管理工作,組員負責搜集資料、開展交流。同時,教師也應引導學生定期輪換任務,以保障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充分鍛煉。
(二)幫助學生掌握合作學習方法
科學合理的合作學習需要學生能夠開展各項學習工作,與同伴進行有效溝通,具備強大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傾聽能力等。所以,教師應從多個維度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
(三)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
評價是整個教學活動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構建有效的評價體系是保障后續(xù)教學活動能夠有序開展的條件。因此,教師應從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思維能力以及現實發(fā)展這三個維度出發(fā)設計評價目標,觀察學生是否能對自身及同伴的優(yōu)缺點做出科學合理的判斷,能否克服學習困難,出現認知錯誤時是否能夠在短時間內改正等。教師在每次教學活動前,可以為學生準備學生成長記錄袋,記錄學生獲得了哪些進步,以及具備了哪些學習能力等。最后,教師還應注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學習結果評價應以積極正向的評價為主。教師應鼓勵學生,即便學生存在學習問題,也應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發(fā)掘自身問題并提供科學的指導。
結語
綜上所述,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是基于學生自主活動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應考慮如何能夠在后續(xù)教學活動中創(chuàng)新原有的教學方式,基于信息技術開展合作學習,更好地促進學生主體精神以及實踐能力的發(fā)展。教師也應不斷學習新型教學觀念,提高自身科研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陸惠美.信息技術背景下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探究[J].廣西教育,2021(48):32-33.
[2]楊彥華.小學語文合作學習能力的教學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0(03):136.
[3]蔡志龍.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語文合作學習策略[J].新課程研究,2020(21):71-72.
[4]楊萬祥.小學語文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與開展策略探索[J].學周刊,2020(33):101-102.
[5]張勝男.對小學語文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其策略的探討[J].課外語文,2020(33):98-99.
[6]李偉.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交際,2021(22):182-184.
[7]馬春娟.“互聯網+”多媒體信息技術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中國新通信,2021,23(24):148-149.
[8]馮翠瓊.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50):236-237.
[9]王穎.基于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05):59-61.
[10]林笑雨.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9):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