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鴿 邵正博 黃亞璽
河南省新密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外科 452370
術前腸道準備是胃腸道手術患者術前必須進行的一項臨床干預措施,其主要目的是清潔腸道,相關研究表明,術前腸道準備還可以降低患者胃腸道腫瘤的轉移率[1]。目前臨床進行術前腸道準備的治療用藥主要以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劑為主,但臨床醫(yī)師對藥量的控制難以保持在安全、合理范圍之內,因此需要一種更為安全、有效的臨床用藥方案[2]。有研究結果顯示,磷酸鈉鹽與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劑的藥理藥效相似,且該類藥物使用頻率較少,比較容易控制患者對藥物的使用量[3]。本文在此基礎上探究磷酸鈉鹽在老年患者術前腸道準備中的腸道清潔效果及對老年患者血液學指標水平的影響?,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科收治的125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62例,男40例,女22例,平均年齡(69.58±3.47)歲,平均病程(2.41±0.38)年,結腸類手術20例,直腸類手術19例,其他類型腸道手術23例;觀察組63例,男40例,女23例,平均年齡(69.62±3.39)歲,平均病程(2.50±0.29)年,結腸類手術21例,直腸類手術18例,其他類型腸道手術24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手術類型等因素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符合胃腸道術前準備的指征[4];年齡≥65周歲;本次研究已獲得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并與患者和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患者意識不清,合并精神類疾??;患者合并糖尿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術前檢查提示患者免疫功能不足。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在術前1d的16:00進行腸道準備。對照組患者服用稀釋后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劑行腸道準備,具體方法如下:將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劑(A劑:聚乙二醇4000 13.125g,B劑:鹽酸氫鈉0.178 5g,氯化鈉0.350 7g,氯化鉀0.046 6g;國藥準字H20040034)中的A、B劑溶于125ml溫水中稀釋后,患者每隔15min服用1次,直至腸道清理完畢。本藥品最多服用量不超過3 000ml。觀察組患者將磷酸鈉鹽口服溶液稀釋后服用進行腸道準備:將磷酸鈉鹽口服溶液(規(guī)格:45ml;國藥準字H20103154)使用750ml溫水進行稀釋后口服,服用頻次為2次,間隔時間以12h為宜;第2次服用時間至少為術前6h。2組患者均住院觀察2周。
1.3 觀察指標 (1)腸道清潔效果:應用腸道準備量表(BBPS)對比兩組患者的左半結腸、橫結腸及右半結腸的清潔程度,并對比兩組患者的腸道總清潔評分;應用腸鏡對患者進行術前腸道檢查對比兩組的氣泡存在程度。BBPS評分:總分為9分,患者得分越高,說明腸道內清潔程度越高。氣泡存在程度:腸道內無氣泡存在為Ⅰ級,腸道內有少量氣泡存在為Ⅱ級,腸道內氣泡數(shù)量占腸道的1/2為Ⅲ級,腸道內氣泡占腸道的2/3以上為Ⅳ級。(2)血液學指標:在患者服藥前及腸道清理完畢后抽取患者血液進行電解質檢測,對比服藥前后患者的血鈉、血鉀、血鈣及血磷濃度。(3)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包括腹痛、電解質紊亂、惡心嘔吐、腸內脹氣。
2.1 2組患者腸道清潔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右半結腸BBPS評分及氣泡存在程度Ⅰ級占比均大于對照組(P<0.05),其余指標對比未見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BBPS評分、氣泡存在程度對比
2.2 2組患者血液學指標比較 2組患者用藥前各項電解質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用藥后觀察組患者血鈉、血鉀、血鈣濃度小于對照組,血磷濃度大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血鈉、血鉀、血鈣、血磷濃度比較
2.3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2組患者服藥后電解質紊亂、腸內脹氣發(fā)生率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但觀察組患者腹痛、惡心嘔吐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服藥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n(%)]
術前腸道準備是保證胃腸道手術順利進行的前提,但該項干預措施以引導患者排便、大量飲水、藥物促瀉等為主要干預方式,對患者腸道功能及電解質水平影響較大[5]。老年患者因其年齡原因,身體素質較差,對多次排泄、飲水的耐受程度較弱,一旦藥物使用量欠妥,極易引起一系列腸道并發(fā)癥,嚴重者還可能因為多次腹瀉造成脫水,甚至休克[6]。目前臨床使用的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劑雖然具有良好的清理腸道功能,但患者需多次飲用藥物,且藥物用量較大,每次用藥時間間隔較短,對老年患者腸道負擔較重。而磷酸鈉鹽則在保證促瀉的基礎上,降低了藥物使用頻率,便于臨床醫(yī)師掌控藥物的使用量,提高合理用藥的正確性,進而降低患者胃腸道負擔[7-8]。
本文中,觀察組患者右半結腸BBPS評分、氣泡存在程度Ⅰ級占比均大于對照組,證明磷酸鈉鹽對患者的腸道清潔效果更好。對患者腸道的BBPS評分與氣泡存在程度分級均根據(jù)患者腸道內清潔程度而定,而患者的腸內清潔程度則與藥物的促瀉效果有關[9]。在本文中,磷酸鈉鹽與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劑均有促進患者排泄的作用,但磷酸鈉鹽口服溶液為高滲性溶液,此類藥物進入腸道后更容易被腸道黏膜吸收,進而作用于腸道功能促進腸內容物的排出;而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劑以其水溶液的清洗作用為主,對附著于腸壁的黏液狀物質作用效果欠佳,因此磷酸鈉鹽口服溶液對腸內氣泡的清潔作用較強。此外,右半結腸的生理作用主要以受外來物質為主,增強了磷酸鈉鹽對腸道功能的作用效果,因此觀察組患者右半結腸BBPS評分高于對照組。
血鈉、血鉀和血鈣、血磷濃度代表患者的血液水平,同時也代表患者的電解質水平;在進行腸道準備的過程中,多次腹瀉往往會造成患者體內水分流失,進而誘發(fā)機體內電解質水平紊亂[10-11]。本文中,用藥后觀察組患者血鈉、血鉀、血鈣濃度小于對照組,血磷濃度大于對照組,側面反映了患者服用磷酸鈉鹽后電解質整體水平的下降,證明磷酸鈉鹽具有降低患者電解質水平的作用,容易誘發(fā)患者體內電解質水平波動。但結合正常生理指標而言,兩組患者用藥前后電解質水平均在正常生理范圍之內,側面說明磷酸鈉鹽對患者電解質影響幅度較小。結合本文中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觀察組患者腹痛、惡心嘔吐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證明磷酸鈉鹽具有較高的藥物安全性,說明與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劑相比,磷酸鈉鹽對胃腸道的負擔較小,因此降低了對腸道功能的損傷;同時磷酸鈉鹽容易被腸道黏膜吸收的特性降低了藥物毒性,提高了藥物代謝率,進而增強了藥物安全性。本文也與李陽等[3]的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磷酸鈉鹽口服溶液可以提高對患者腸道的清潔效果,改善患者用藥后的排便情況;雖然會降低患者的電解質整體水平,但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