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導玲
【摘要】目的:分析在治療新生兒黃疸中,運用間歇藍光照射和持續(xù)藍光照射的價值。方法:80例患有新生兒黃疸這種疾病的患兒被納入此次研究中,收治時間為2020年9月—2021年9月,根據不同治療方案對其進行分組,每組40例,參照組運用持續(xù)藍光照射,觀察組運用間歇藍光照射,比較兩組臨床價值。結果:觀察組不良反應出現情況、治療效果優(yōu)于參照組(P<0.05);和參照組相比,觀察組對治療工作更加滿意(P<0.05)。結論:在針對新生兒黃疸這種疾病開展診治中,應用間歇藍光照射,可以提高新生兒黃疸治療總有效率,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提高滿意度,可以積極在臨床上推廣。
【關鍵詞】新生兒黃疸;間歇藍光照射;持續(xù)藍光照射
To study the clinical value of intermittent blue light irradiation and continuous blue light irradi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jaundice
DUAN Daoling
Gaoling District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Xian City, Shaanxi, Xian, Shaanxi 7102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value of intermittent blue light irradiation and continuous blue light irradi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jaundice. Methods:80 children with neonatal jaundice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the admission time was from September 2020 to September 2021.They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regimens,with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referenc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tinuous blue light irradiation,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termittent blue light irradiation,and the clinical valu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treatment effec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reference group(P<0.05); Compared with the reference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ore satisfied with the treatment(P<0.05). Conclusion: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neonatal jaundice,intermittent blue light irradiation can improv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neonatal jaundice treatment,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improve satisfaction,and can be actively promot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Neonatal jaundice; Intermittent blue light irradiation; Continuous blue light irradiation
新生兒黃疸這種疾病一般出現在出生不滿28d的新生兒身上。這種疾病可能因為藥物因素、細菌感染等各方面因素誘發(fā),發(fā)病后會造成患兒出現黏膜、皮膚黃染等一些癥狀。由于患兒身體器官沒有發(fā)育完全,對這種疾病的抵抗力較差。如果沒有及時開展治療,一方面會影響新生兒的健康成長以及發(fā)育,另一方面還可能造成中樞神經系統(tǒng)紊亂,導致嚴重后果[1]?,F階段,臨床一般用藍光照射方法開展治療,且得到一定的治療效果。所以,此次研究主要分析在治療新生兒黃疸中,運用間歇藍光照射和持續(xù)藍光照射的價值,詳細內容為。
1.1 一般資料
80例患有新生兒黃疸這種疾病的患兒被納入此次研究中,收治時間為2020年9月—2021年9月,根據不同治療方案對其進行分組,每組40例,參照組,男性24例,女性16例,日齡4~18d,平均日齡(9.22±1.11)d;觀察組,男性25例,女性15例,日齡3~17d,平均日齡(8.30±1.68)d。兩組患兒基本資料信息無明顯差異(P>0.05)。納入標準:①患有新生兒黃疸這種疾病的患兒有關臨床癥狀滿足《實用新生兒學》中有關標準;②使用配方奶進行喂養(yǎng)的足月新生兒,出現皮膚以及鞏膜黃染癥狀;③患有新生兒黃疸這種疾病的患兒血液未結合膽紅素水平明顯上升,并且該指標超過255μmol/L;④患兒不存在由于先天性膽道畸形、感染性、溶血等疾病造成的黃疸;⑤患兒家屬對此次研究內容已全部知曉,主動加入到研究中,且已簽署同意書;⑥本院倫理委員會允許此次研究的開展。排除標準:①患兒臨床資料以及信息不夠完整;②患兒家屬對研究內容存在疑問,無法簽署研究同意書。
1.2 方法
兩組患兒在開展藍光照射前,首先對患兒自身精神反應狀態(tài)進行評估,吃奶良好,身體內環(huán)境穩(wěn)定,確?;純壕哂幸粋€良好的狀態(tài)面對后續(xù)治療。
參照組運用持續(xù)藍光照射開展治療,將患有這種疾病的新生兒放置在雙面藍光箱中開展治療,采取藍光照射的方法,堅持治療15h后,暫停12h,后續(xù)再開展照射治療,如果患兒臨床癥狀消失,那么可以停止照射。
觀察組運用間歇藍光照射,把患兒放置在雙面藍光箱中,照射4h后,暫停2h,后續(xù)開展重復照射,若是患兒臨床癥狀消失(總膽紅素不超過102.6μmol/L,即經皮測膽值不超過6mg/dL),那么可以停止照射治療。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治療后的血液中膽紅素水平,分析兩組臨床療效,劃為痊愈、有效以及無效。(1)痊愈:通過治療,患兒血液中膽紅素水平恢復到無肉眼可見的皮膚黃染水平(總膽紅素不超過102.6μmol/L,即經皮測膽值不超過6mg/dL);(2)有效:通過治療,患兒血液中膽紅素水平明顯降低(治療3d后,血清總膽紅素水平降低到治療初期血清膽紅素水平1/3以上);(3)無效:通過治療,患兒血液中膽紅素水平升高8.6μmol/(L?h)[0.5mg/dL?h],或者患兒存在嗜睡、反應低下、吮吸無力,甚至尖叫等早期膽紅素腦病表現者[2]。
分析兩組不良反應出現情況,分別包括腹瀉、皮疹、嘔吐,發(fā)生率和治療安全性成反比。
對比兩組新生兒及其家屬對治療工作的滿意情況,一共分為三個等級,分別為特別滿意、滿意以及不滿意。其中包括對醫(yī)護人員護理態(tài)度滿意情況等。運用本院自制問卷調查表開展評估,>80分為特別滿意,60~80分之間為滿意,<60分為不滿意。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優(yōu)于參照組(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比參照組高(P<0.05),見表2。
2.3 對比兩組患兒及其家屬對治療工作的滿意情況
和參照組相比,觀察組對治療工作更加滿意(P<0.05),見表3。
新生兒黃疸是非常普遍的一種疾病,這種疾病通常出現在新生兒人群中,好發(fā)人群為出生28d左右的新生兒。這種疾病包含生理性黃疸等,這種類型的疾病主要發(fā)生在胎兒出生后2~3d,大多數患兒不需要額外進行治療,自行能夠得到緩解,通常黃疸消失時間在10~14d內。病理性黃疸也是一種常見類型,其主要是由于血清未結合膽紅素水平出現提高的情況,一般會出現原發(fā)病癥狀,若是無法及時科學開展診治,那么可能會出現膽道組織中沒有通過結合形成的膽紅素,為患兒的腦組織帶來嚴重損傷,危害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導致不可逆的腦組織損傷。因此,探索具有良好效果的治療方法,針對患有新生兒黃疸這種疾病的患兒開展治療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
藍光照射通常被運用到新生兒黃疸這種疾病的治療工作中,是一種具有良好效果的方法。這種治療方法的原理為借助膽紅素分子,使其能夠將藍光進行吸收,尤其是針對波長處在450~650mm之間的光線具有理想的效果,可以有效吸收這類光線。在治療工作中,借助光照作用,患兒自身無法結合的膽紅素IXaZ型可以轉化成異構體IXaE型,這種類型的異構體存在水溶性特點,能夠通過肝臟伴隨膽汁排泄到腸腔內,也能夠通過腎臟隨著尿液排出身體外,促使身體內膽紅素水平快速下降,而下降的膽紅素光療時一般會在皮膚表面組織產生作用。通過此次研究發(fā)現,觀察組治療效果優(yōu)于參照組(P<0.05),這是因為間歇藍光照射治療過程中,可以使其身體內沒有結合的膽紅素水溶性指標上升,并且把膽紅素排出身體外[2-4]。等到暫停治療后,其自身沒有通過結合的膽紅素能夠在皮下組織等進行分布,后續(xù)再開展藍光照射,可以有效提升身體內未結合膽紅素的水溶性,最終實現理想的治療目標,優(yōu)化整體治療效果。
在開展藍光照射治療后,身體組織如果想要將膽紅素清理干凈,那么需要花費較多時間,但是在開展藍光照射時,在光照強度提高的同時,光照反應也可能會被影響,使其整體強度不斷提升,一般情況下,如果強度達到某個水平后,即使延長照射時間或者提高整體強度,光照反應也不會出現較大變化[5]。另外,因為在對患兒開展照射時,光線可能會為其身體正在修復的染色體產生影響,導致染色體受到損害,而長期的照射會損傷患兒身體,造成出現各種不良反應。
通過此次研究發(fā)現,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參照組更低(P<0.05),可見間歇藍光照射用于對新生兒黃疸患兒開展治療,可以使不良反應發(fā)生的可能性降低,確保優(yōu)化治療效果。因為長時間開展藍光照射治療會形成地熱能,由于患兒自身缺乏良好的排熱能力,導致出現排熱不暢的問題,存在發(fā)熱等一些癥狀,并且,在長期照射時,藍光可能會使患兒皮膚出現皮疹,另外,因為在治療的過程中,產生的分解產物,會借助患兒自身的腸道組織排出身體外,為其自身的腸道壁產生較大的刺激,造成腸道運動加快,造成拉肚子等問題出現。和長時間藍光照射進行對比,間歇方法光照時間相對比較短,所以,可以有效使患兒出現皮疹等并發(fā)癥的概率降低,尤其是能夠防止皮疹以及發(fā)熱出現,減少對新生兒產生的影響,優(yōu)化新生兒整體治療的舒適性。
通過此次研究發(fā)現,在治療中,采取這兩種方法,都可能出現一些不良反應,但是程度存在一定的不同,所以,在使用藍光照射時,可以加強對下述幾方面的關注:在治療的同時,要補充一定數量的褐黃色,避免發(fā)生溶血情況[6];在治療中需要對患兒自身眼睛等一些比較敏感部位進行嚴密保護;一些情況下,患兒皮膚可能會出現色澤變化,針對這一現象需要加強關注,采取補充水分的方法,若是存在體溫升高等現象,那么可以依舊運用照射治療方法,如果發(fā)現患兒患有青銅癥這種疾病,那么需要立即停止治療,開展相應的處理。
總之,將間歇藍光照射用于治療新生兒黃疸,有利于使整體療效得到有效改善,避免出現各種并發(fā)癥,盡力讓家屬對臨床工作者更加滿意,促進患兒的健康生長以及發(fā)育,可以積極將其運用到臨床治療中。
參考文獻
[1] 張金玲,邱明明.間歇和持續(xù)藍光治療新生兒黃疸的療效[J].中外醫(yī)療,2021,40(25):59-62.
[2] 陳紅星.藍光間歇照射與藍光持續(xù)照射輔助黃疸茵陳顆粒治療新生兒黃疸效果比較[J].系統(tǒng)醫(yī)學,2021,6(4): 112-114.
[3] 董幸.間歇和持續(xù)性藍光照射對新生兒黃疸治療及對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影響分析[J].世界復合醫(yī)學,2021,7(2): 51-53.
[4] 袁小和,陸秋英,戴文,等.間歇式藍光照射與持續(xù)性藍光照射分別聯合茵梔黃治療新生兒黃疸的作用比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20,15(6):50-52.
[5] 邱雷,楊琨.間歇藍光照射療法與持續(xù)藍光照射療法治療新生兒黃疸的效果對比[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9,17(16):105-106.
[6] 顧婷婷.新生兒黃疸疾病行間歇藍光照射與持續(xù)藍光照射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對比[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9, 17(11):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