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憲法》,國會頒布《越南軍事義務法》。
第一條修訂范圍
本法明確了公民履行軍事義務的相關規(guī)定,機關、組織、個人履行軍事義務工作的任務和權限,以及履行軍事義務過程中須遵循的制度和政策。
第二條適用對象
本法適用于與軍事義務工作相關的機關、組織和個人。
第三條術語解釋
本法中,對以下術語作出如下解釋:
1.履行軍事義務的年齡是指公民服現役或預備役的年齡(“達到履行軍事義務的年齡”以下簡稱為“達齡”)。
2.軍事義務登記是指為達齡公民建立軍事義務檔案。
3.入伍是指公民在人民軍常備力量或海警部隊參加一定期限的工作。
4.退伍是指軍士或士兵服役期滿,離開人民軍隊或海警部隊。
5.現役軍士、士兵是指正在人民軍隊常備力量或海警部隊履行軍事義務的公民。
6.預備役軍士、士兵是指正在人民軍隊預備役部隊履行軍事義務的公民。
7.解除預備役是指預備役軍士、士兵退出人民軍隊預備役部隊。
8.拒絕履行軍事義務是指不執(zhí)行軍事義務登記命令;不參加入伍體檢;拒絕入伍;逃避參加集中訓練、演習、動員和戰(zhàn)備檢查。
第四條軍事義務
1.軍事義務是指公民在人民軍隊中服役的光榮義務。履行軍事義務包括服現役和服預備役。
2.所有達齡公民,不分民族、社會成分、信仰、宗教、教育程度、職業(yè)、居住地都要依照本法的規(guī)定履行軍事義務。
3.公民在海警部隊服役和參加人民公安的義務工作可視為服現役。
4.公民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可視為在和平時期服現役:
(1)已在民兵自衛(wèi)隊完成12個月以上常備值班軍事義務的骨干民兵;
(2)連續(xù)參加鄉(xiāng)鎮(zhèn)公安隊伍工作36個月以上;
(3)接受了教育培訓并被授予預備役軍官軍銜的干部、公務員、機關文職人員和本科及本科以上學歷的大學生;
(4)根據政府總理決定的提案,自愿參加經濟-國防團工作24個月以上的本科、大專和中職畢業(yè)的青年;
(5)公民參加漁政船上工作24個月以上。
第五條機關、組織、個人和家庭履行軍事義務的責任
機關、組織、個人和家庭應當教育、鼓勵公民履行軍事義務,并為此提供便利。
第六條服現役的義務
1.達齡男性公民有義務服現役。
2.和平時期達齡女性公民如果自愿或軍隊有需求可以服現役。
第七條服預備役的義務
1.達齡男性公民滿足以下情形有義務服預備役:
(1)超過服現役年齡,但未服現役;
(2)退出現役;
(3)退出人民公安隊伍。
2.具備人民軍隊相關專業(yè)、技術要求的達齡女性公民。
本條所提及的專業(yè)、技術要求由政府規(guī)定。
第八條軍士和士兵的職務與軍銜
1.軍士、士兵的職務:
(1)副排長或相當職務;
(2)班長或相當職務;
(3)副班長或相當職務;
(4)戰(zhàn)士。
2.軍士、士兵的軍銜:
(1)上士;
(2)中士;
(3)下士;
(4)上等兵;
(5)列兵。
3.現役和預備役軍士、士兵應按其職務授予或晉升相對應的軍銜;在執(zhí)行任務中取得出色成績的可以提前晉升軍銜;成績特別突出的可以越級晉升。
4.軍銜的授予、升、降和剝奪,職務的任命、升、降和革除,以及本條第1、2款中與軍士、士兵的職務相對應的最高軍銜和相當職務等,均由國防部部長規(guī)定。
第九條軍士、士兵的權利和義務
1.軍士、士兵根據人民軍隊的任務性質享受相應的國家優(yōu)待政策和制度。
2.軍士、士兵應盡的義務有:
(1)絕對忠誠于祖國、人民、黨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2)時刻準備為保衛(wèi)祖國獨立、主權、統(tǒng)一和領土完整而戰(zhàn)斗、犧牲;保護人民、黨、國家和社會主義制度;完成領受的一切任務,履行國際義務;
(3)依法保衛(wèi)國家、機關和組織的財產和利益;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和合法權益;保衛(wèi)國家安全、社會安全和秩序;
(4)嚴格執(zhí)行黨的路線和主張,國家的政策、法律以及人民軍隊的條令條例;
(5)學習政治、軍事、文化、科學技術和業(yè)務知識;錘煉組織性、紀律意識和體能;提升政治本領和戰(zhàn)斗本領。
第十條禁止行為
1.逃避履行軍事義務。
2.對抗、阻礙履行軍事義務。
3.入伍體檢作弊。
4.利用職務、權力違反軍事義務規(guī)定。
5.違反法律和規(guī)定支使軍士和士兵。
6.侵犯軍士、士兵的身體、健康、名譽、人格。
第十一條軍事義務登記和管理達齡公民的原則
1.遵守法律規(guī)定的人選標準、程序手續(xù)和政策制度。
2.為公民提供統(tǒng)一、公開、透明、便利的服務。
3.嚴格管理,切實掌握達齡公民的數量、質量和成分。
4.更改達齡公民的任何居住信息須依法進行登記和管理。
第十二條軍事義務登記的人選任
1.男性公民滿17歲。
2.女性公民滿18歲,以及滿足本法第七條第2款之規(guī)定。
第十三條不符合登記條件的人選
1.公民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予以軍事義務登記:
(1)正在被追究刑事責任;處于監(jiān)禁、監(jiān)外改造、管制狀態(tài)或刑滿釋放但案底未清除;
(2)正在鄉(xiāng)、坊、鎮(zhèn)(以下統(tǒng)稱“鄉(xiāng)級”)被強制教育或被強制進入教養(yǎng)學校、強制教育機構、戒毒所;
(3)被剝奪在人民武裝力量服役的權利。
2.本條第1款所述期限屆滿后,公民可進行軍事義務登記。
第十四條免除軍事義務登記的人選
殘疾人、重病、精神疾病或慢性病患者依法免除軍事義務登記。
第十五條軍事義務登記機關
1.鄉(xiāng)級軍事指揮部負責本地公民的軍事義務登記工作。
2.基層單位、組織的軍事指揮部負責公民的軍事義務登記事宜并報縣(郡、地級市、省轄市及相應級別,以下統(tǒng)稱“縣級”)級軍事指揮部;沒有軍事指揮部的基層單位、組織由第一負責人或法定代表人負責當地的軍事義務登記工作。
第十六條初次軍事義務登記
1.每年1月,鄉(xiāng)級人民委員會主席,基層單位、組織負責人或法定代表人向縣級軍事指揮部報告是年滿17歲的男性公民和未進行軍事義務登記的達齡男性公民名單。
2.每年4月,縣級軍事指揮部指揮長下令,要求本條第1款規(guī)定的公民進行首次軍事義務登記。
3.首次進行軍事義務登記的公民必須直接在本法第十五條規(guī)定的軍事義務登記機關登記。
第十七條補充軍事義務登記;居住地或工作、學習地點變更;暫時缺席;戰(zhàn)時免征入伍登記
1.補充軍事義務登記:
已經履行軍事義務登記的公民在職務、學歷、專業(yè)變更和健康狀況改變以及其他軍事義務相關信息變化時須到軍事義務登記機關進行補充登記。
2.居住地或工作、學習地點變更:
(1)已經履行軍事義務登記的公民在居住地或工作、學習地點變更時,須在到達新地點起的10個工作日內到軍事義務登記機關進行軍事義務登記轉移手續(xù);
(2)已經履行軍事義務登記的公民被國民教育系統(tǒng)下屬的專業(yè)教育機構或大學錄取后須到已進行軍事義務登記的機關將軍事義務登記信息轉移至相關教育機構;完成學業(yè)后,再將軍事義務登記信息轉回居住地或工作地。教育機構負責人負責組織公民進行軍事義務登記或轉移軍事義務登記信息。
3.暫時缺席軍事義務登記
已經履行軍事義務登記的公民臨時離開登記所在居住地、工作地或學校3個月以上的,須到軍事義務登記機關登記暫時缺席;返回后,須在10個工作日內重新登記。
4.戰(zhàn)時免征入伍的公民,按照政府規(guī)定登記。
第十八條預備役登記
1.男性公民以本法第七條第1款第1點為準。
2.女性公民以本法第七條第2款為準。
3.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達齡公民須服預備役:
(1)退伍軍士、士兵;
(2)結束在人民軍隊或海警部隊服役的專業(yè)技術軍人、國防工人和國防文職人員;
(3)結束在人民公安服役的公民。
第十九條從軍事義務登記中除名
1.公民符合以下情形的予以軍事義務登記除名:
(1)死亡;
(2)超出服預備役年齡;
(3)本法第十三條第1款或第十四條之規(guī)定。
2.有符合本條第1款情形的情況,鄉(xiāng)級基層軍事指揮部或相關負責人應在發(fā)現后的10日內,報縣級軍事指揮部審批。
第二十條機關、組織和個人在軍事義務登記和達齡公民管理中的責任和權限
1.政府規(guī)定軍事義務登記的程序和手續(xù)。
2.國防部部長負責組織指導軍事義務登記工作,規(guī)定軍事義務登記表模板、報告制度、軍事義務登記檢查制度;達齡公民的管理工作;建設和統(tǒng)一管理軍事義務數據庫。
3.各級人民委員會負責依法指導轄區(qū)內的軍事義務登記工作和達齡公民的管理工作。
4.縣級、鄉(xiāng)級機關的責任:
(1)組織軍事義務登記工作,發(fā)放軍事義務登記證書;
(2)主持并配合相關單位做好達齡公民的管理工作。
5.縣級、鄉(xiāng)級人民公安機關的責任:
(1)及時向同級軍事指揮部通報當地達齡公民被追究刑事責任的情況;
(2)向同級軍事指揮部通報當地達齡公民的常住、暫住、缺席、居留等信息的變更情況,以便做好軍事義務登記工作;
(3)配合當地軍事機關或相關單位檢查、處理公民違反軍事義務登記事項。
6.各級機關、組織須配合同級軍事機關落實軍事義務登記工作和達齡公民的管理工作。
第二十一條現役軍士、士兵的服役年限
1.和平時期為24個月。
2.符合以下情形的,國防部部長有權延長現役軍士、士兵服役期,但不超過6個月:
(1)保障戰(zhàn)備工作;
(2)正在執(zhí)行搶險救災、防疫救援任務。
3.戰(zhàn)時或國防安全受到威脅時,軍士、士兵的服役年限由總動員令或局部動員令決定。
第二十二條服現役時間的計算方式
1.軍士、士兵的服役時間自交接之日算起;未組織集中交接的按人民軍隊單位接收之日算起直至批準退伍。
2.逃兵期間和服刑期間不計算服役時間。
第二十三條專業(yè)技術軍士、士兵服役
1.按國防部部長關于軍隊的規(guī)定,專業(yè)技術軍士、士兵應按專業(yè)技術優(yōu)先安排相應的崗位。
2.正在服役或退出現役的預備役軍士、士兵,滿足軍隊要求的,如果自愿或軍隊有需求可以依法選調到軍官、專業(yè)技術軍人或者國防工人和國防文職人員崗位。
第二十四條預備役軍士、士兵的分類
1.預備役軍士、士兵分為一類預備役軍士、士兵和二類預備役士兵。
2.一類預備役軍士、士兵:
(1)服現役6個月以上的軍士、士兵;
(2)參戰(zhàn)軍士、士兵;
(3)在人民公安服役20個月以上的退役男性公民;
(4)退役的男性專業(yè)技術軍人;
(5)由軍士、士兵選調到國防工人和國防文職人員崗位后退役的男性公民;
(6)已在民兵自衛(wèi)隊完成12個月以上常備值班軍事義務或參加集中訓練3個月以上的骨干民兵;
(7)屬二類預備役士兵的公民參加集中訓練6個月以上;
(8)參加鄉(xiāng)級人民公安工作36個月以上。
3.二類預備役士兵
(1)服現役6個月以內退伍的男性公民;
(2)不屬于本條第2款第(5)點的離職國防工人和國防文職人員;
(3)在人民公安服役12個月以內的男性公民;
(4)超過服役年齡仍未履行軍事義務和在人民公安隊伍履行軍事義務的男性公民;
(5)本法第十二條第2款規(guī)定的履行軍事義務登記的女性公民。
第二十五條預備役服役年齡
服預備役軍士、士兵的年齡規(guī)定如下:
1.46歲以下的男性公民;
2.41歲以下的女性公民。
第二十六條預備役軍士、士兵年齡分類
1.預備役軍士、士兵按年齡分類如下:
(1)A 組:36歲以下的男性公民,31歲以下的女性公民;
(2)B 組:36至45歲的男性公民,31至40歲的女性公民。
第二十七條預備役軍士、士兵的訓練、演習、動員和戰(zhàn)備檢查
1.一類預備役軍士、士兵:
(1)必須參加預備役部隊的訓練、演習、動員和戰(zhàn)備檢查,總時長不超過12個月;
(2)政府總理決定參加年度集中訓練、演習、動員和戰(zhàn)備檢查的預備役軍士、士兵數量;
(3)根據政府總理決定,國防部部長分配指標到各部隊;規(guī)定訓練次數和每次訓練的時間;利用每次訓練間隔檢查預備役軍士、士兵的動員和戰(zhàn)備工作,總時長不超過7日;遇緊急情況,在得到授權后,可以延長訓練時間,但不超過2個月,且訓練總時長不超過本條第1款第(1)點之規(guī)定。
2.二類預備役士兵的訓練由政府決定。
第二十八條預備役軍士、士兵的體檢
1.正式編入預備役部隊的預備役軍士、士兵在集中訓練和演習前須組織體檢。
2.縣級人民委員會指導衛(wèi)生部門配合相關單位組織預備役軍士、士兵的體檢工作。
第二十九條解除預備役
預備役軍士、士兵達到服役年限或因身體條件無法繼續(xù)服役的,按規(guī)定由縣級軍事指揮部指揮長批準解除預備役。
第三十條應征入伍的年齡
年滿18歲至25歲的公民;大學生延遲至27歲。
第三十一條符合應征入伍和參加人民公安隊伍的標準
1.公民應征入伍的標準:
(1)履歷清白;
(2)嚴格執(zhí)行黨的路線、主張和國家政策,遵守法律;
(3)身體健康;
(4)達到規(guī)定的文化水平。
2.參加人民公安隊伍履行軍事義務的按照《人民公安法》第七條規(guī)定執(zhí)行。
第三十二條現役士兵認定
符合法律規(guī)定,有愿望在軍隊長期服役的年滿17歲的軍校在讀公民,屬于現役士兵。
第三十三條每年征兵和參加人民公安隊伍的次數和時間
每年2月或3月組織一次征兵和參加人民公安隊伍;因國防安全等必要原因可放寬至兩次;個別地方因天災或疫情的可以調整征兵和參加人民公安隊伍的時間。
第三十四條征兵和參加人民公安隊伍事宜的審批權限
1.政府總理規(guī)定省、直轄市(以下簡稱省級)的征兵和參加人民公安隊伍的時間和人數;決定二次征兵和參加人民公安隊伍事宜;按照本法第三十三條規(guī)定,調整征兵和參加人民公安隊伍的時間和數量。
2.根據政府總理決定,國防部部長、公安部部長確定省屬單位的征兵和參加人民公安的人數。
3.省級人民委員會主席決定縣級征兵和參加人民公安人員的交接事宜。
4.省級、縣級軍事機關指揮長和公安廳長、局長負責協(xié)助同級的人民委員會主席完成本地區(qū)縣、鄉(xiāng)和基層單位、組織的征兵和參加人民公安人員的交接事宜,同時做好指導和遴選工作。
5.縣級人民委員會主席決定鄉(xiāng)級、基層單位和組織的征兵和參加人民公安人員的交接事宜;同時,按照縣級人民代表大會的意見確定征兵和參加人民公安隊伍的人員名冊。
6.縣級軍事指揮部指揮長宣讀入伍命令;縣級公安局局長宣讀參加人民公安隊伍公民的命令;命令書應在命令規(guī)定的時間前15日,傳達到入伍和參加人民公安隊伍的公民手中。
第三十五條機關、組織在遴選、征召公民入伍和參加人民公安隊伍時的責任
1.各級人民委員會、機關、組織負責依法在征兵和參加人民公安隊伍的遴選工作中確保民主、公平、公開,保證充足的數量,準確的征召對象、標準和時間;確保公民在應征入伍和參加人民公安隊伍時準時到達集合地點。
2.縣級人民委員會負責組織應征入伍和參加人民公安隊伍人員的交接事宜,并按規(guī)定組織交接儀式。
3.鄉(xiāng)級人民委員會和基層單位、組織負責在鄉(xiāng)級人民委員會駐地和基層單位、組織所在地公布入伍的人數、人選和標準;滿足條件入伍和參加人民公安隊伍人員的名冊;應征入伍和參加人民公安隊伍人員名冊;暫緩應征入伍人員名冊和免征入伍名冊。
4.接收單位負責配合各級人民委員會遴選、征召公民入伍和參加人民公安隊伍。
5.應征入伍和參加人民公安隊伍的公民應按時到命令書中所寫地址報道;有正當理由不能按時到達的,應由所在鄉(xiāng)級人民委員會、基層單位、從業(yè)單位或教育機構開具的證明,并報縣級軍事指揮部指揮長或公安局長。
第三十六條軍事義務委員會
1.各級人民委員會要成立軍事義務委員會協(xié)助同級人民委員會完成軍事義務工作。
2.各級軍事義務委員會構成:
(1)省級、縣級軍事義務委員會:
主席由省級、縣級人民委員會主席擔任;
常務副主席由省級、縣級軍事機關指揮長擔任;
副主席由省公安廳長、縣公安局長擔任;
各委員由越南祖國陣線委員會、越南勞工協(xié)會、胡志明共產青年團、越南婦女協(xié)會、越南農民協(xié)會、越南老兵協(xié)會和同級人民委員會主席指定的所屬專業(yè)機關的負責人擔任。
(2)鄉(xiāng)級軍事義務委員會:
主席由鄉(xiāng)級人民委員會主席擔任;
常務副主席由鄉(xiāng)級軍事指揮部指揮長擔任;
副主席由鄉(xiāng)級派出所所長擔任;
各委員由越南祖國陣線委員會、胡志明共產青年團、越南婦女協(xié)會、越南老兵協(xié)會、衛(wèi)生部門的負責人和人民委員會主席指定的司法—戶籍、財政—會計公務員以及其他人員擔任。
第三十七條省級軍事義務委員會的任務
1.協(xié)助省級人民委員會指導檢查和督促機關和組織進行軍事義務登記和管理達齡公民;為公民服役做好相關準備,制定遴選、征召公民入伍和參加人民公安隊伍的計劃;組織轄區(qū)內預備役軍士、士兵進行訓練,落實相關政策;指導、幫帶縣級軍事義務委員會工作。
2.協(xié)助人民委員會主席審查、解決公民相關軍事義務的法律投訴、控告問題。
第三十八條縣級軍事義務委員會的任務
1.協(xié)助縣級人民委員會落實公民入伍和參加人民公安隊伍的遴選工作;指導、幫帶鄉(xiāng)級軍事義務委員會按規(guī)定落實軍事義務法相關工作。
2.報告縣級人民委員會應征入伍、暫緩入伍、免征入伍、免除履行軍事義務和參加人民公安隊伍的情況。
3.協(xié)助縣級人民委員會完成與軍隊單位、海警部隊和人民公安隊伍關于兵員的移交工作;接收退伍軍士、士兵。
4.協(xié)助縣級人民委員會檢查、指導基層單位和組織落實擁軍政策,管理轄區(qū)內公民落實軍事義務工作。
5.協(xié)助人民委員會主席審查、解決公民相關軍事義務的法律投訴、控告問題。
第三十九條鄉(xiāng)級軍事義務委員會的任務
1.協(xié)助鄉(xiāng)級人民委員會組織、宣傳、普及軍事義務法;組織軍事義務登記和體檢。
2.報告鄉(xiāng)級人民委員會和縣級軍事義務委員會應征入伍、暫緩入伍、免征入伍和參加人民公安隊伍的名冊。
3.組織公民執(zhí)行入伍和參加人民公安隊伍征召命令;執(zhí)行集中訓練、演習命令;執(zhí)行檢查動員、戰(zhàn)備情況命令。
4.協(xié)助鄉(xiāng)級人民委員會檢查、指導相關基層單位和組織落實擁軍政策,管理轄區(qū)內公民落實軍事義務工作。
5.協(xié)助人民委員會主席審查、解決公民相關軍事義務的法律投訴、控告問題。
第四十條應征入伍和參加人民公安隊伍人員體檢
1.縣級人民委員會按本級衛(wèi)生部門的建議成立體檢委員會。
2.縣級軍事指揮部指揮長下令組織應征入伍公民體檢;縣公安局長下令參加人民公安隊伍公民體檢;體檢通知應在體檢前15日傳達到公民。
3.縣級體檢委員會負責組織轄區(qū)內應征入伍和參加人民公安隊伍公民的體檢。必要時,決定是否臨床檢查,包括毒品和HIV 檢測;確保準確并承擔相關軍事義務體檢責任。
4.體檢時間為每年的11月1日至12月31日。入伍后體檢時間按本法第三十三條之規(guī)定執(zhí)行,由政府總理確定。
5.體檢分類結果須在縣級人民委員會、基層單位、組織的所在地張榜公示至少20日。
第四十一條暫緩入伍和免征入伍
1.暫緩入伍對象:
(1)體檢結果不合格;
(2)維持家庭生活的唯一直接勞動力;被鄉(xiāng)級人民委員會認定為經受重大變故的家庭(含家庭成員傷亡、巨大財產損失、天災、疫病等);
(3)因橙劑喪失61%至80%勞動力的傷兵的獨子;
(4)有親兄弟姐妹是現役軍士、士兵,或是人民公安隊伍的現役軍士、士兵;
(5)剛遷至由省人民委員會或以上單位按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標準評定的特困鄉(xiāng)的前3年;
(6)干部、公務員、機關文職人員和青年沖鋒隊調動到法律規(guī)定的經濟-社會條件特別艱苦的地區(qū);
(7)正處于基礎教育學習期間;正處于正規(guī)大學系統(tǒng)學習期間,或正處于正規(guī)大專專業(yè)技術學習期間中的一個學年。
2.免征入伍對象:
(1)烈士子女,一類傷殘軍人子女;
(2)烈士的一個兄弟或姐妹;
(3)二類傷殘軍人的一個子女;喪失81%以上勞動力的傷病軍人的一個子女;因橙劑喪失81%以上勞動力的公民的一個子女;
(4)從事國家機要工作的非軍人和非人民公安;
(5)干部、公務員、機關文職人員和青年沖鋒隊調動到法律規(guī)定的經濟-社會條件特別艱苦的地區(qū)工作24個月以上。
3.本條第1款規(guī)定的暫緩入伍人員,如果不再有暫緩理由,須應征入伍。
本條第1款、第2款規(guī)定的暫緩入伍人員和免征入伍人員,如果自愿可以通過遴選或應征入伍。
4.暫緩入伍人員名冊和免征入伍人員名冊應在鄉(xiāng)級人民委員會、基層單位、組織的所在地張榜公示至少20日。
第四十二條暫緩入伍、免征入伍和完成軍事義務認定的審批權限
1.本法第四條第4款規(guī)定,縣級人民委員會主席負責審批暫緩入伍和免征入伍事宜。
2.本法第四條第4款規(guī)定,縣級軍事指揮部指揮長負責完成軍事義務的認定事宜。
第四十三條退伍條件
1.依照本法第二十一條第1款和第2款之規(guī)定,軍士、士兵服役期滿后可以退伍。
2.被軍事醫(yī)療鑒定委員會評定為不適宜繼續(xù)服役的軍士、士兵或本法第四十一條第1款第(2)(3)點,第2款第(1)(2)(3)點規(guī)定的情形。
第四十四條退伍工作的審批權限和責任
1.每年軍士、士兵的退伍事宜由國防部部長批準。
2.團級以上(含團級和相當于團級的單位)單位的軍事主官審批所屬的每一名軍士、士兵退伍;組織退伍歡送儀式,并將退伍軍士、士兵移交入伍地所在縣級人民委員會。
3.退伍時間應提前30日通報相關退伍軍士、士兵和入伍所在地縣級人民委員會或入伍前工作、學習單位的機關、組織。
4.縣級、鄉(xiāng)級人民委員會和相關單位、組織應組織儀式歡迎退伍軍士、士兵。
第四十五條退伍軍士、士兵的責任
退伍軍士、士兵;完成軍事義務后退出人民公安隊伍的軍士、士兵應在退伍后15個工作日內到當地軍事義務登記機關進行預備役登記。
第四十六條響應動員令入伍
在國家發(fā)出總動員令或局部動員令時,根據政府總理的決定和國防部部長的命令組織動員入伍事宜。
第四十七條機關、組織、個人在執(zhí)行動員令時的責任
1.當國家發(fā)出總動員令或局部動員令時,國防部部長下令軍士、士兵停止退伍、休假;正在休假的軍士、士兵立即返回單位。
2.縣級軍事指揮部指揮長按照同級人民委員會主席的決定下令號召全體達齡公民入伍。
3.接到入伍命令的公民應根據命令按時到指定地點集結。
4.鄉(xiāng)級人民委員會、基層單位、組織負責組織公民嚴格執(zhí)行入伍動員令。
第四十八條在國家解除戰(zhàn)爭狀態(tài)或緊急狀態(tài)后退伍
1.當解除總動員令或者局部動員令后,軍士、士兵的退伍事宜由政府總理批準。
2.退伍的審批權限、責任和具體事宜按本法第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執(zhí)行。
第四十九條公民進行軍事義務登記和體檢的政策和制度
1.軍事義務登記和體檢期間在單位、組織任職的現職人員,工資、補助不變,并報銷相關的車旅費。
2.公民進行軍事義務登記和體檢期間,享受食宿保障和來往路費。
3.政府的其他規(guī)定。
第五十條現役、退伍軍士、士兵和其親屬應享受的政策和制度
1.現役軍士、士兵:
(1)及時、保質、保量的糧食、副食品、軍裝和藥品保障;住房保障、每月補助,以及與軍隊任務相應的文化、精神必需品和需求;節(jié)假日;依法享受社會醫(yī)療保障;
(2)自第13個月開始,按制度享受休假;其他臨時性休假由國防部部長規(guī)定;
(3)自第25個月開始,每月享受增加250%軍銜補助;
(4)當家庭分配或調整住房面積、宅基地和耕地時算入家庭人口;
(5)軍齡算入工齡;
(6)享受郵費優(yōu)惠;
(7)在戰(zhàn)斗、訓練、工作中成績突出的依法享受獎勵;
(8)執(zhí)行任務中受傷、生病的依法享受優(yōu)待制度;
(9)按國家社會保險法和醫(yī)療保險法規(guī)定享受社會保險和醫(yī)療保險;
(10)入伍時是困難戶、學生的依法暫緩償還社會政策銀行貸款并停止計算利息;
(11)軍校招生時優(yōu)先考慮。
2.現役軍士、士兵的親屬:
(1)父母、配偶父母、合法撫養(yǎng)人、配偶、子女和養(yǎng)子養(yǎng)女依法享受醫(yī)療保險制度,同時享受國家預算中的困難補助;
(2)子女和養(yǎng)子、養(yǎng)女在公立和非公立學校參加基礎教育的依法享受減免學費政策;
(3)軍士、士兵在執(zhí)行任務期間犧牲或亡故的,家屬依法享受優(yōu)待政策。
3.退伍軍士、士兵:
(1)發(fā)放路費、途中補助和退伍補貼;
(2)入伍前大學或職業(yè)教育在讀的或已被錄取的,享受保留成績和學籍,退伍后繼續(xù)就讀該校;
(3)享受創(chuàng)業(yè)補助;
(4)入伍前在國家機關、政治組織和政治-社會組織工作的,退伍后,該單位、組織負責重新接收并安排工作,同時保障收入不得低于入伍前;如該單位或組織已經撤銷的,由該單位或組織的直接上級單位負責安排相應的工作;
(5)入伍前在經濟組織工作的,退伍后,該組織負責重新接收,并安排與入伍前崗位、工資相當的崗位與工資;如該組織停止經營、解散或破產的,依法按經濟組織對象予以解決;
(6)按照社會保險法規(guī)定解決相關保險權益問題;
(7)依照本法第四十八條第1款和第四十三條第1款規(guī)定退出現役的軍士、士兵,在退伍后,各級政府、機關、組織應優(yōu)先安排工作并在招生、參考公務員和文職時予以加分;實習期間享受與培訓水平對應崗位的全部薪資和補助。
4.政府的其他規(guī)定。
第五十一條預備役軍士、士兵的政策和制度
預備役軍士、士兵在參加集中訓練、演習、動員和戰(zhàn)備檢查期間,本人和家庭按照政府規(guī)定享受相關政策。
在執(zhí)行任務過程中受傷、生病和亡故的,本人和家庭依法享受優(yōu)待政策。
第五十二條機關、組織在落實軍士、士兵家庭政策、制度時的責任
各級人民委員會、機關、組織在各自職能和權限范圍內落實現役和預備役軍士、士兵家庭的相關政策和制度。
第五十三條履行軍事義務制度的經費預算
1.中央財政預算保障中央各部、機關軍事義務工作的經費支出。
2.地方財政預算保障地方機關、組織和單位軍事義務工作的經費支出。
3.其他企業(yè)和組織軍事義務工作的經費支出自行保障。
4.政府的其他規(guī)定。
第五十四條國家軍事義務管理機關
1.政府統(tǒng)一管理全國軍事義務工作。
2.國防部負責協(xié)助政府完成軍事義務工作。
3.中央各部和部級單位在權限范圍內配合國防部完成軍事義務工作。
第五十五條國防部的任務和權限
1.頒布或呈報上級頒布軍事義務相關法律規(guī)范文本。
2.組織執(zhí)行軍事義務相關法律規(guī)范文本。
3.配合宣傳、普及、教育軍事義務法。
4.依法組織軍事義務相關的檢查、清查、獎勵和處理違規(guī)工作;依法解決軍事義務相關的投訴、控告問題。
5.總結軍事義務法的執(zhí)行工作。
第五十六條中央各部和部級機關的任務和權限
1.公安部指導地方公安部門配合同級軍事機關落實軍事義務法。
2.衛(wèi)生部指導地方衛(wèi)生部門配合同級軍事機關組織入伍體檢工作;配合國防部制定入伍體檢標準。
3.教育培訓部配合國防部指導基層單位落實軍事義務法,同時負責軍隊干部培訓、專業(yè)技術人才培訓事宜。
4.勞動—榮軍和社會部針對軍士、士兵家庭落實擁軍政策;針對退伍軍士、士兵落實就業(yè)培訓政策;指導所屬基礎技能培訓單位落實政府總理下達的培訓軍隊干部和專業(yè)技術人才決定。
5.通信傳媒部指導各大眾傳媒機構依法宣傳、普及教育軍事義務法。
6.在任務和權限范圍內,中央各部和機關、組織有責任配合國防部落實軍事義務法相關規(guī)定。
第五十七條越南祖國陣線和其下屬組織的責任
在任務和權限范圍內,越南祖國陣線和其下屬組織有責任對機關、組織和個人落實軍事義務法進行監(jiān)督。
第五十八條各級人民委員會的責任和權限
1.指導和組織當地落實軍事義務法。
2.組織軍事義務登記,管理達齡人員。
3.對入伍和參加預備役的人數、質量負責。
4.在自身任務和權限范圍內檢查機關、組織和個人落實軍事義務法相關情況。
第五十九條違規(guī)處理
1.組織、個人有逃避、對抗、阻礙落實軍事義務法行為的,按性質、情節(jié)輕重給與紀律處分,行政處罰或追究其刑事責任。
2.現役軍士、士兵和正在參加集中訓練、演習和動員、戰(zhàn)備檢查工作的預備役軍士、士兵有違法違紀行為的,按性質、情節(jié)輕重給與紀律處分、行政處罰或追究其刑事責任;造成的損失依法進行賠償。
第六十條處分
1.有關軍士、士兵:
(1)譴責;
(2)警告;
(3)降職;
(4)革職;
(5)降銜;
(6)開除軍籍。
2.國防部部長規(guī)定軍士、士兵的處分形式、時限、程序和權限。
第六十一條生效日期
1.本法自2016年1月1日起生效。
2.自本法生效之日起,軍事義務法(1981年12月30日)、軍事義務法補充修正條款(1990年12月21日)、軍事義務法補充修正條款(1994年6月22日)、軍事義務法補充修正條款(2005年6月14日第十一屆國會2005年第43號文件)不再適用。
第六十二條其他規(guī)定
政府、中央各部具體制定本法各項條款的執(zhí)行。
2015年6月19日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第十三屆國會第九次會議通過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