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路遙,李秋芳,劉臘梅,徐瑞,廉莎莉,韓雙嶸
(1.鄭州大學 護理與健康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2.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 兒童發(fā)育行為六科,河南 鄭州 450052)
隨著我國護理研究生教育的開展,護理學科研究者隊伍逐步形成,護理研究生成為了護理科研領域的中堅力量,科研的發(fā)展也推動了護理學科的進步[1]。2017年中華護理學會提出了“創(chuàng)新發(fā)展,包容共享”理念[2],引起了護理學界對知識共享的關注。充分的知識共享不僅能增加個體的知識存量、提高科研工作效率,還可提高團隊的創(chuàng)新能力[3]。知識隱藏是與知識共享相反的概念,指面對他人的知識請求時選擇故意隱瞞或掩飾的行為[4]。知識隱藏不但會降低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學業(yè)成績,還阻礙了知識共享[5]。研究[6]指出,科研壓力和消極情感與知識隱藏行為密切相關。目前,我國針對護理研究生知識隱藏行為的研究相對較少。因此,了解護理研究生知識隱藏行為對提高其知識共享意識和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旨在探討護理研究生知識隱藏行為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以期為采取針對性的干預措施提供參考依據(jù)。
1.1 研究對象 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河南省3所及武漢市1所高校的全日制在讀護理研究生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全日制在讀護理碩士研究生;入學時長≥3個月;知情同意并自愿填寫問卷。排除標準:有心理疾病病史者。本研究獲得校倫理委員會批準(ZZUIRB2021-149)。樣本量根據(jù)經(jīng)驗法[7]確定,取研究變量的5~10倍,本研究中變量數(shù)為17個,考慮20%的失訪率,經(jīng)計算研究對象數(shù)量范圍為102~204。本研究中,最終有效收集249例。本研究共調查249名在讀護理碩士研究生,年齡21~37歲,平均(24.63±2.37)歲。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2.1.1 一般資料調查表 研究者在查閱資料及咨詢護理教育專家的基礎上自行編制,內(nèi)容包括:性別、年齡、年級、招生類別、學位類型、科研經(jīng)歷、參與導師課題、發(fā)表論文篇數(shù)、參與學術交流次數(shù)等。
1.2.1.2 知識隱藏行為問卷 由李威威[8]漢化,用于評估個體對知識的隱藏水平。包括聾啞式(4個條目)、逃避式(4個條目)及合理化式(4個條目)3個維度,共12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總分為12~60分,得分越高說明個體知識隱藏行為水平越高。正式調查前對20名護理研究生進行預調查,未發(fā)現(xiàn)存疑條目。本研究中問卷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01。
1.2.1.3 研究生挑戰(zhàn)性-阻礙性科研壓力問卷 由劉聰[9]改編,用于評估研究生感知的科研壓力水平。包括挑戰(zhàn)性科研壓力(6個條目)和阻礙性科研壓力(6個條目)2個維度,共12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完全同意”至“完全不同意”分別計為1~5分,總分為12~60分,得分越高說明個體科研壓力水平越高。本研究中問卷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755。
1.2.1.4 自我調節(jié)疲乏量表 由王利剛等[10]漢化,用于評估個體自我損耗狀態(tài)。包括認知控制(6個條目)、情緒控制(5個條目)、行為控制(5個條目)3個維度,共16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完全同意”至“完全不同意”分別計為1~5分,總分為16~80分。得分越高表明個體自我損耗程度越嚴重。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06。
1.2.2 資料收集方法 該問卷由研究者本人及經(jīng)過統(tǒng)一培訓的3名護理研究生進行現(xiàn)場發(fā)放,參與者在知情同意的基礎上填寫問卷。填寫過程中,調查人員不進行引導性提示,采用匿名調查以保證真實性,剔除做答不完整的問卷以提高有效性。本次共發(fā)放問卷265份,收集有效問卷249份,有效回收率為93.96%。
2.1 護理碩士研究生的知識隱藏行為、挑戰(zhàn)性-阻礙性科研壓力與自我調節(jié)疲乏得分情況 護理碩士研究生知識隱藏行為總分為(32.82±8.85)分,處于中等水平,挑戰(zhàn)性-阻礙性科研壓力總分為(44.27±5.71),處于中等偏高水平,自我調節(jié)疲乏總分為(46.18±8.36)分,處于中等水平,見表1。
表1 護理碩士研究生知識隱藏行為、挑戰(zhàn)性-阻礙性科研壓力與自我調節(jié)疲乏得分(n=249,分,
2.2 護理碩士研究生知識隱藏行為得分的單因素分析 性別、年級、是否參與導師課題、參與交流次數(shù)不同的護理碩士研究生的知識隱藏行為得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護理碩士研究生知識隱藏行為得分的單因素分析(N=249)
2.3 護理碩士研究生知識隱藏行為與挑戰(zhàn)性-阻礙性科研壓力、自我調節(jié)疲乏的相關性分析 護理碩士研究生知識隱藏行為總分及各維度得分與挑戰(zhàn)性-阻礙性科研壓力總分及各維度得分均呈正相關(P<0.01),除了認知控制外,護理研究生知識隱藏行為總分及各維度得分與自我調節(jié)疲乏總分及其他維度得分均成正相關(P<0.05),見表3。
表3 護理碩士研究生知識隱藏行為與挑戰(zhàn)性-阻礙性科研壓力、自我調節(jié)疲乏的相關性分析(n=249,r)
2.4 護理碩士研究生知識隱藏行為得分的多因素分析 以知識隱藏行為總分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和相關性分析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是否參與導師課題、參與學術交流次數(shù)、挑戰(zhàn)性-阻礙性科研壓力、自我調節(jié)疲乏是護理碩士研究生知識隱藏行為的主要影響因素,可解釋總變異的29.0%。見表4。
表4 護理碩士研究生知識隱藏行為得分的多因素分析(n=249)
3.1 護理碩士研究生知識隱藏行為現(xiàn)狀 本研究中護理研究生知識隱藏行為條目均分為(2.73±0.74)分,處于中等水平,高于宋嘉婷等[11]對臨床護士的研究結果[(1.82±0.7)分]。這可能與我國高校研究生日益激烈的競爭壓力有關。研究[12]指出,團隊內(nèi)的競爭感知會加強個體的知識心理所有權,與他人知識分享可能會威脅到自身對知識的控制權,因而更偏向隱藏知識而不是分享。各維度中,合理化式知識隱藏行為得分最高,表明護理研究生之間通過選擇尋找合適理由解釋自身隱藏行為以拒絕提供幫助的現(xiàn)象較多,這可能與合理化知識隱藏雖有一定欺騙性,但學生之間選擇默契接受有關;逃避式知識隱藏行為得分最低,說明研究生之間提供虛假信息的現(xiàn)象較少,這可能與逃避式知識隱藏行為不具有合理性,不能夠有效應對他人的知識求助有關。提示護理教育管理者應關注研究生的知識隱藏行為,加強對研究生知識隱藏水平的評估并識別其影響因素,為研究生制定針對性管理措施。
3.2 護理碩士研究生知識隱藏行為的影響因素
3.2.1 參與課題和學術交流次數(shù) 本研究結果顯示,參與導師課題和學術交流次數(shù)是護理研究生知識隱藏行為的影響因素。其中,參與導師課題的護理研究生知識隱藏水平高于未參與導師課題的護理研究生。Connelly等[4]指出,人際不信任會導致個體知識隱藏行為的出現(xiàn)。人際間信任感的缺失加重了知識擁有者的防衛(wèi)心理,護理碩士研究生往往選擇團隊內(nèi)部成員進行知識共享,而對團隊外部成員進行知識隱藏以保證對相關課題的知識所有權。另外,護理碩士研究生參與學術交流次數(shù)越多,其知識隱藏水平越低。學術交流意味著知識共享,知識共享具有交互性、互惠性、動態(tài)性和循環(huán)性的特點[13],有助于拓寬研究生的學術思維和視野,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帶來知識的更新和增值,這種獲益感有助于減少研究生之間的知識隱藏行為。
3.2.2 挑戰(zhàn)性-阻礙性科研壓力 本研究中護理碩士研究生挑戰(zhàn)性-阻礙性科研壓力越高,其知識隱藏行為水平就越高,這與楊剛等[6]對其他人群的研究結果一致。護理研究生面臨著發(fā)表論文、畢業(yè)要求高標準的科研壓力??蒲袎毫撞⒋?,雖然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增加科研產(chǎn)出,但也會加重其心理負擔,導致學術不端及學術不道德行為的出現(xiàn)[14]。研究[6]發(fā)現(xiàn),挑戰(zhàn)性-阻礙性壓力源會導致個體和組織間知識隱藏行為的出現(xiàn)。提示護理教育管理者應采取針對性措施緩解研究生科研壓力,以降低其知識隱藏水平。
3.2.3 自我調節(jié)疲乏 本研究中護理碩士研究生自我調節(jié)疲乏越嚴重,其知識隱藏行為水平就越高。自我調節(jié)疲乏是指個體過度損耗心理資源后呈現(xiàn)出的疲勞狀態(tài)[15]。我國護理研究生在多重壓力下長期處于一種應激狀態(tài),這種壓力性情景會加重研究生心理資源的損耗,進而導致其自我調節(jié)疲乏和行為控制能力下降[16]。自我損耗的增加會降低個體的感知控制能力導致其道德脫離[15]。提示護理教育管理者應關注研究生心理健康并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
3.3 對策和建議 根據(jù)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幾條建議:(1)加強科研管理,緩解科研壓力:護理教育管理者應根據(jù)學科特點制定合理的科研考核目標和獎懲機制,導師應定期開展小組會議、頭腦風暴等活動加強對學生的學術指導,做到因材施教[17],通過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來緩解學生的科研壓力。(2)補充心理資源,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一方面,研究生個人可通過增強體育鍛煉、保證睡眠質量等方式及時補充自身的心理資源[15];另一方面,護理教育管理者可采取情緒管理培訓、創(chuàng)建心理求助和壓力釋放渠道等措施使研究生重獲自我控制資源。(3)搭建知識共享平臺,增強科學共同體意識:通過開展多學科學術論壇、共享研究數(shù)據(jù)和課題成果等方式促進團隊間的知識互動[18];在日常教學中重視研究生間的溝通交流和協(xié)作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其克服知識壟斷心理,進而促進知識共享。
護理碩士研究生知識隱藏行為處于中等水平,是否參與導師課題、參與學術交流次數(shù)、挑戰(zhàn)性-阻礙性科研壓力、自我調節(jié)疲乏是研究生知識隱藏行為的影響因素。本研究為一項橫斷面研究,因果關系有待進一步明確。未來需開展多中心的縱向研究和質性研究,多方面地深入了解影響護理研究生知識隱藏行為的因素和機制,為制定更具針對性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