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丹青,龔鳳玲,趙國政,劉淑萍,周華,李 利(空軍特色醫(yī)學中心,北京 100142)
病例女,78歲,因行走不穩(wěn)1 月入院,既往否認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全身慢性疾病。體格檢查無明顯陽性體征,生化檢查大致正常,腹部超聲檢查偶然發(fā)現腹主動脈畸形。超聲所見:腹主動脈于左腎動脈水平走行變異,下降中橫向左移后再折向下移;腹主動脈上段內徑1.8 cm,折行前狹窄處內徑1.1 cm,折行處橫部內徑1.6 cm,折行后下段增寬,內徑2.3 cm;頻譜及彩色多普勒顯示:折行部腹主動脈內血流呈花色血流信號,狹窄處頻譜形態(tài)呈高速低阻單峰頻譜,頻帶增寬毛糙,頻窗消失,收縮期峰值流速增高約135 cm/s。超聲提示:腹主動脈橫行變異,建議行其他影像學進一步檢查排除血管畸形(圖1,2)。行上腹部CT 平掃,檢查所見:腹主動脈迂曲,管壁散在點狀鈣化灶。印象:腹主動脈迂曲,管壁鈣化(圖3,4)。
討論正常腹主動脈在第12 胸椎椎體下緣水平,經主動脈裂孔續(xù)于胸主動脈。腹主動脈的起始部位于脊柱的中線,在下行的過程中,逐漸移至脊柱的左前方,下方平第4 腰椎下緣處分為左、右骼總動脈[1]。主動脈走行變異一般沒有臨床癥狀,常見于主動脈弓和腹主動脈分支上,腹主動脈主干走行變異較少見,尤其折曲角度達90°的僅有極少案例報道[2],本病例為常規(guī)超聲檢查偶然發(fā)現。由于腹腔內氣體干擾及切面掃查角度等原因,很難完整顯示異常走行段,本例最終在左腎冠狀切面完整顯示腹主動脈異常走行區(qū)域,準確判定了走行的方向及彎曲角度,之后CT 檢查驗證了這一診斷。相較于CT 平掃檢查,超聲可多切面、多角度動態(tài)觀察動脈走行區(qū),測量變異處動脈內徑,也可觀察管腔內的血流動力學改變。本病例走行異常區(qū)血管后段內徑增寬,彩色多普勒可直接顯示血流沖擊管腔而造成的膨出。
有研究表明,當腹主動脈折曲夾角過小時,會增加血管介入診治的困難,更換上肢動脈路徑比例、X 線曝光時間、手術操作時間、對比劑用量、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均明顯增加[3]。本例患者腹主動脈走行異常區(qū)域內的紊亂血流對血管壁產生方向多樣的病理性震蕩剪切力[4-5],導致動脈粥樣硬化進展,增加了動脈瘤、動脈夾層、斑塊脫落的風險,應定期超聲隨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