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美紅
傳統(tǒng)高中英語聽力教學以教師講授與播放音頻為主,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加上他們長期生活在漢語環(huán)境下,缺乏學習英語的語境,興趣很難被激發(f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師須對聽力教學模式進行科學合理創(chuàng)新,把培養(yǎng)學生的聽力當作英語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真正提高他們的英語聽力水平,繼而提升其綜合素質。
聽力水平在短時間內很難提升,聽力訓練是一件須長期堅持的事情。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安排聽力教學時間,將聽力訓練盡可能貫穿整個教學活動。因此,教師應結合高中生的英語基礎與認知水平選擇恰當的聽力材料,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內容,或者對教材中的聽力素材進行重新優(yōu)化整合,安排好聽力教學時間,從而滿足他們的個性化學習需求(鄭紅進 2021)。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一冊Unit 4 Natural disasters時,教師先在課件中出示一組常見的自然災害圖片并提問:“Do you know what the disasters are?”讓學生結合圖片說出自然災害的類型。教師播放教材第48頁活動1中的視頻,要求學生認真觀看與欣賞,著重記錄談論自然災害的英語表達方式,使其根據圖片進一步熟悉和鞏固新詞匯。接著,教師設置問題:“How do these natural disasters affect our life?What may happen in these disasters?”由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談論自然災害對生活、產生的影響,在這些災害中會發(fā)生什么事情,使其交流各自的經歷或認知,鍛煉其口語表達能力與交際能力。之后,教師要求學生瀏覽活動2的選項,讓其聽第一遍錄音后選出所聽到的自然災害名稱。然后,教師和學生一起核對答案,引導他們?yōu)g覽活動3的任務要求并觀看示例,在聽第二遍錄音前標出關鍵信息,根據有關自然災害類新聞播報的基本要素設計表格。隨后,教師讓學生聽第三遍錄音,就時間、地點、受災情況,以及后續(xù)措施等要素填補關鍵信息。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帶領他們進行聽力訓練。
內容豐富、色彩鮮艷的圖像能有效引起高中生的關注,使其產生學習興趣,并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得更積極、主動。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英語聽力教學中,教師須充分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利用圖像構建良好的英語聽力情境,帶給他們聽覺沖擊和視覺沖擊,讓其快速集中注意力,激發(fā)其聽力興趣,提高其學習效率(黃雪 2020)。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一冊Unit 1 Teenage life時,本單元主要談論校園生活,在正式開展Listening and Speaking板塊的聽力教學時,教師利用閑暇時間觀察本班學生的實際校園生活,把精彩瞬間拍攝成照片或者視頻,如學生在教室學習,在實驗室做實驗,在操場上做運動,在餐廳就餐,以及參加各種俱樂部活動等,并把這些材料整合在一起,制作成微課。課堂上,教師先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微課,借助直觀的圖像構建英語聽力情境,把學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起來,提出問題:“How do you feel about high school campus life?How is it different from junior high school?What are the challenges?How is it handled?What is your dream campus life like?”引發(fā)其自由討論,鼓勵其大膽、主動開口講英語,讓其積極分享自己真實的高中校園生活經歷及想法,使其思維被激活。之后,教師播放教材中的兩則聽力材料,一是判斷對話主題,二是捕捉細節(jié)信息,引領學生在聽力訓練中著重討論校園俱樂部話題,進一步加強其聽力訓練。
要想學好一門語言,擁有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相當重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培養(yǎng)高中生的英語聽力,就要為他們打造良好的英語聽力環(huán)境。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盡可能打造全英教學環(huán)境,利用英語組織教學,不斷提升自身的英語口語水平與專業(yè)素養(yǎng),通過流利的英語對學生產生耳濡目染的影響,使其運用英語與老師、同學交流,鍛煉其英語聽力與口語表達能力(王春陽 2021)。
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一冊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教學為例,在Listening and Speaking板塊,教師設計導語:“Besides the sports events mentioned in the posters,what other sports or events would you like to watch or try?Do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e-sports or Blue-Paint run?”讓學生瀏覽活動1中的海報,復習有關運動的詞匯,使其談論各自了解的體育運動項目,從而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接著,教師講述:“What sports events is Shen Qi and Anmy talking about?What is the reason for the conversation?”播放第一段對話錄音,要求學生認真傾聽,理解說話者的目的,完成教材第36頁的活動2,然后帶領他們再聽一遍錄音,找出活動3中重讀的詞匯,接著聽第二段對話,師生一起核對答案。之后,教師講述:“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Blue Paint’run?Do you want to join the‘Blue Paint’run?Why?”組織學生結合個人認知思考與討論,探討“Blue Paint”的目的,以及自己是否想參加這一項目,并簡單闡述原因,從而感受體育運動與慈善活動相結合的意義。隨后,教師講述:“What kind of language do you use to invite others?How do we accept or refuse the invitation?”引導學生整理用于邀請別人及答復邀請的語言,使其選擇活動5中的情景用整理的語言結對編對話。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英語聽力教學中,為強化學生的聽力訓練,教師須設置有效的英語聽力任務,增強學習目標的導向性。只有目標合理,才能確保教學計劃順利實施。對此,在高中英語聽力教學中,教師應以課本中的聽力材料為依托,精心設計一系列恰當的聽力任務,引領學生帶著任務有針對性地傾聽錄音或觀看視頻,促使他們通過完成任務提升聽力(鄭紅梅 2019)。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一冊Unit 2 Travelling around教學中,本單元的中心主題是“旅行”,教師先提問:“Where have you travelled?If you have the chance to travel,what do you need to do prepare for the travel?”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由討論各自的旅行經歷,以及旅行前的準備,以此發(fā)散他們的思維,使其認識到本課的主題是旅行與旅行準備。接著,教師播放一遍對話一的錄音,設計聽力任務,要求學生聽后回答教材第24頁活動2中的三個問題,找出美林(Meilin)旅行的目的地和出行方式,然后播放一遍對話二的錄音,設計聽力任務,使其聽后回答活動3中的兩個問題,了解關于保羅(Paul)的旅行計劃,并讓他們完整地聽整段錄音,同時瀏覽與完成活動4中的表格。之后,教師帶領學生再次完整地聽整段錄音,并提出問題:“When Meilin and Paul are talking about their travelling plans,what tense do they use?”使其通過回答問題關注對話中表達旅行計劃的方式,尤其要關注時態(tài),讓他們運用聽力活動中的語言結構和表達談論自己的旅行計劃,并提供a sample conversation作為參考。如此,教師緊密結合聽力材料設計任務,促使學生有目的地傾聽,強化其聽力訓練。
對于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英語聽力教學而言,在創(chuàng)新教學途徑時,教師應指導學生適當加強模仿訓練。英語聽力練習不僅要用耳朵聽,還離不開朗讀、交流等。學習語言時若能多感官參與,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在高中英語聽力教學中,教師應加入模仿練習,引導學生模仿標準、純正的英語發(fā)音,融入相應的聽力方法與技巧,使其輕松、快速地找準關鍵信息(楊秀娟 2019)。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二冊Unit 2 Wildlife protection教學中,本單元主要圍繞“保護野生動物”主題展開各項教學活動。教師先介紹聽前技巧,即如何利用圖片等資源預測聽力內容,課件中呈現單元主題圖片,引出問題:“What can you see?Do you know the functions of these body parts?What do you think of when you see this photo?Do you think that elephants are an endangered species?What other wild animals are in danger?”由學生思考與回答。接著,教師呈現口號,簡要介紹該組織,并提問:“What does the slogan tell us?”并要求學生觀察課本第14頁活動1中的三幅海報,引導他們結合圖片預測聽力內容。之后,教師帶領學生聽第一部分錄音,完成活動2的填空,讓其思考問題:“How many species die out a day?How do you feel?What are so many species dying?”聽第二部分內容,讓其思考問題:“How many elephants are killed on average every day?What did Prince William say about China?”讓他們跟著音頻模仿朗讀聽力文本,討論問題:“What does‘Change begins with you’mean?What should we do about endangered animals?”帶領他們總結聽力文本中的關鍵語句,使其思考與談論有關野生動物保護的事實和觀點,讓他們意識到野生動物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英語聽力教學中,教學范圍不再局限于教材中的聽力材料,教學空間不再局限在課堂上,教師要充分借助信息技術手段與網絡,有效拓展聽力教學資源,擴大學生的學習范圍,開闊他們的知識視野。具體來說,在高中英語聽力教學中,教師應圍繞單元主題有針對性地引入課外聽力資源,可以是英語歌曲、視頻、動畫、紀錄片等,為學生帶來高質量的聽力材料,提高他們的聽力水平(馬全民 2021)。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第二冊Unit 3 Food and Culture時,本單元的中心主題是“飲食文化”,在聽力教學課中環(huán)節(jié),教師把課本中Reading and Thinking板塊的課文Culture And Cuisine當作聽力練習材料,引導學生結合圖片和英文釋義了解什么是菜肴,在語境中理解有關菜肴的語言知識,使其通過快速閱讀獲取文章基本信息,了解文章結構,利用表格簡單梳理作者的美食體驗經歷,從文章中找出含有因果關系的句子,理解文化與菜肴之間的關系,鍛煉其聽力。之后,教師以互聯(lián)網平臺為依托,搜集關于飲食文化的英語電影,如《飲食店女孩》《美味情緣》《美食總動員》《美食、祈禱和戀愛》《濃情巧克力》《情迷巧克力》《味濃情更濃》和《美食家》等,選取精彩片段當作英語聽力材料,要求學生在聽中進行模仿和復述,提升他們的英語語感與表達能力,為其英語聽力水平的提高提供助力與支持。引入課外聽力資源能擴大學生的聽力范圍,提高他們的聽力水平。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須適當增加對聽力教學的重視程度,結合英語語言特征巧妙創(chuàng)新教學途徑,打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注重聽力技巧和方法傳授,使學生獲得更多進行英語聽力訓練的機會,逐步提高他們的英語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