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事
入乎其內
自古以來,文人都非常重視詞語的選擇。賈島有“驢上推敲遇韓愈”的故事,曹沾有“字字看來都是血”的體驗,杜甫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追求。經(jīng)過千錘百煉,始得妙筆生花。閱讀和寫作時,我們需要探究語言表達中詞語選擇的藝術,提高理解和運用詞語的能力。
一、多角度探尋,千呼萬喚始出來。
杜甫說,“為人性僻耽佳句”,佳句何來?需要細細琢磨,苦苦尋覓。合適的詞語,主要從表達、搭配、感情、語體、形式等角度去尋覓。
1.表達,準確生動。
準確,就是用詞精當?!犊滓壹骸分小氨闩懦鼍盼拇箦X”和“他從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錢”寫付錢,為什么分別用“排”和“摸”?“排”是一個挨一個地按次序擺放,表現(xiàn)了孔乙己作為長衫者的優(yōu)越感;“摸”是指用手探取、尋找,顯示出孔乙己當時的窘迫境況。
生動,就是善于使用新穎別致的詞語,形象地表情達意?!逗商猎律分袑懞苫ā靶邼卮蛑鋬骸保靶邼北臼菍懭说脑~語,這里用來寫花,使花具有了人的神情,寫出了花朵欲開未開的狀態(tài),生動形象,富有情趣。
總之,準確,就是要找到“唯一”的一個詞;生動,就是找到“最妙”的一個詞。動詞、形容詞、疊音詞,是讓表達準確生動的常用詞,在選擇詞語時要重點關注。
2.搭配,對象適宜。
詞語的選擇要看與之相搭配的對象,如果不看對象,就會導致常識性錯誤?!段遗c地壇》中“它一面剝蝕了古殿檐頭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門壁上炫耀的朱紅,坍圮了一段段高墻,又散落了玉砌雕欄”,“剝蝕”是剝落而逐漸損壞,跟“琉璃”搭配;“淡褪”是顏色失去鮮艷,變得暗淡,跟“朱紅”搭配;“坍圮”是倒坍、毀壞,跟“高墻”搭配;“散落”是散失,跟“玉砌雕欄”搭配。
3.感情,愛憎分明。
詞語的選擇要關注感情色彩,褒貶要恰當,愛憎要分明?!赌脕碇髁x》中“如果反對這宅子的舊主人,怕給他的東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進門,是孱頭”,批判一些人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錯誤態(tài)度,用的是貶義詞“染污”“徘徊”“孱頭”。有時候也會貶義褒用或褒義貶用,用以表達復雜的情感?!赌脕碇髁x》中“我只想鼓吹我們再吝嗇一點”,“鼓吹”“吝嗇”是貶義褒用,表達出作者對一味送去的憤激之情。
4.語體,協(xié)調一致。
語體分口頭語和書面語兩大類,不同語體對詞語選擇有不同要求。文言詞語典雅莊重,適合書面語,多在公文中使用,或在詞藻華美的語境中使用;方言和俚語簡明通俗,適合在口語或書面語的文藝語體中使用?!栋俸匣ā分小澳氵€沒娶媳婦吧”,“娶媳婦”是口頭語,表達了“我”對小通訊員這個小同鄉(xiāng)婚事的關心。如果換成書面語“結婚”,就拉大了雙方的距離,不適合老鄉(xiāng)之間的親切交談。
5.形式,結構相同。
有些文章追求句式整飭,對偶、排比、反復、頂真、回環(huán)等句子,應上下對稱,結構相同?!豆识嫉那铩分小捌┤缲ニ臉虻拿髟拢X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明月”“秋潮”“涼霧”“殘荷”都是偏正結構,組成了標準的排比句,增強了表達的氣勢。
二、多方面入手,絕知此事要躬行。
提高理解和運用詞語的能力,不僅需要在閱讀中多多揣摩,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在詞義辨析中準確判斷,在寫作實踐中認真修改。
1.學會觀察思考。
觀察,是“觀”和“察”的結合,也就是既要觀,又要察。在“觀”中思考,在“察”中分辨,不斷體驗生活、感受萬物。世事洞明,皆是學問。善于觀察,才能寫景有特征,寫人有性情,敘事簡潔而有味,抒情熱烈而深沉,說理全面而深入。博觀約取,沒有日常生活的實踐,就沒有準確生動的表達;厚積薄發(fā),沒有知識閱歷的積累,就沒有理解運用的根基。
2.進行詞義辨析。
知曉詞語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把握詞語的本義與引申義,理清詞語的前世與今生,回歸生活,聯(lián)系語境,才能正確理解詞義。細察語素,明白意義;細察范圍,比其大??;細察程度,知其輕重;細察對象,看其搭配;細察感情,分清褒貶。辨析仔細,理解清楚,才能準確運用詞語。
3.養(yǎng)成修改習慣。
文章不厭百回改,要養(yǎng)成勤于修改的習慣。修改的過程包括煉字煉句,推敲詞語,重新選擇,創(chuàng)新表達等,力求達到最佳效果。有時還可以將文章作冷處理,暫時放置,過段時間再修改,又會發(fā)現(xiàn)一些值得推敲的地方?!安偾髸月暋?,理解運用詞語的能力是在不斷實踐中提高的。
詞語選擇時,多角度尋覓,“千呼萬喚”,合適的詞語終會出現(xiàn)。理解運用時,多角度入手,“絕知此事”,需要做到長久躬行。
在閱讀中品鑒詞語的選擇與魅力,我們才能讀得有味;在寫作中重視詞語的理解與運用,我們才能寫得到位。
出乎其外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汴京的星河
◎葉文玲
孩提時,我有許多美麗的憧憬,天真的夢。那時,我最喜歡看天上的星河。夏夜仰望那綴滿星星的夜空,我會幾個小時地坐對發(fā)癡,小腦瓜里整個兒盤旋著關于星星月亮的種種神話傳說。
最近,我真的看見了天上落下的星河——那明亮得耀眼的珠寶。
那是在汴京——開封。這個赫赫有名的宋代京都汴梁城,果真又一次牽下了天上的星河,讓無數(shù)次揣想過《東京夢華錄》中燈宵月夕的我,感到如此新奇和慶幸。
我們抵達之時,雖是正午,卻見鼓樓、龍亭這些主要街區(qū),俱已“東風夜放花千樹”了。
說也怪,越盼淡月朧明,偏偏日落遲遲,待挨得黃昏近,笑語喧,好心的主人卻又勸阻道:此時去觀燈,保準你們挨都挨不到跟前!
縱然心急難耐,也只好耐下心來,遠遠地站在門口,放眼眺望長街,果然是人潮滾滾,黑壓壓一片。雖未親臨,可是一陣陣傳來的歡聲笑浪,越發(fā)教你心癢癢得如癡如醉了。
好容易等到了“燈火闌珊”時。哦,這話兒也許不算準確,已是燈露生涼、月橫中天了,興致濃濃的觀燈人,還是一簇簇一隊隊地蜂擁不絕。
你看那一盞盞巧奪天工的彩燈,真?zhèn)€是收盡了祥云五色熒煌炫轉,那千百盞爭奇斗俏的燈,一一地當街密密地排列開來,交相輝映,金光四射。近近地看,真是千姿百態(tài),大方光華,令人眼花繚亂;遠遠地望,只見高高低低,五顏六色,飛旋流轉,閃閃爍爍,道它是銀河垂地,一點也不夸張。
所有的看燈人都不戀戀于那些只有光色、只亮不轉的小燈,卻把那些巨大的、既有傳統(tǒng)技巧又有現(xiàn)代化特色的新鮮有趣的大轉燈,密匝匝地圍了個水泄不通。
興盡欲歸時,在長街的拐角處,卻又見到了一幅令我怦然心動的景象——一間小木樓的門窗呀地一聲啟開,一根長竿軟軟地伸將出來,竹竿頭上,滴溜溜地懸了一盞八角宮燈。一時間,我沒看清燈壁上那悠悠旋轉的花卉圖樣,只覺得像飄過去一簇飛花,一團流云……
? 我看得呆了,循了那挑燈的手望去,恍恍的燈影下,只見是一個穿猩紅雪衫的姑娘。許是那衣衫太紅,那燈光太朦朧了,我看不清姑娘的眉眼,只見她那笑盈盈的臉蛋,被身上那件紅衫、手中的那盞紅燈,映照成了一團艷艷的紅云……
那紅云,那燈彩,久久地晃在我的眼前,直伴著我進入夢境。
午夜,我果然重溫了少年時的夢——我見那閃閃爍爍的星星,卻從天河里飛濺下來,變成了“燈雨”,灑落在汴京城……
(選自《長相憶》,有刪改)
1.分析末段“燈雨”一詞的表達效果。
答:
2.作者的興奮情緒在文中畫橫線部分表現(xiàn)為怎樣的語言特點?
答:
3.文中畫波浪線部分連用10個“一”,具有怎樣的藝術效果?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