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平 馮志軍
(1 河南省第二人民醫(yī)院ICU,河南 鄭州 451191; 2 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該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的發(fā)病率高達9%~10%[1-2]。目前臨床上多采用抗生素治療,用以控制感染,同時應用糖皮質(zhì)激素和氣管擴張類藥物[3],但長期使用患者易產(chǎn)生耐藥性。序貫機械通氣也被廣泛應用于治療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但單獨使用效果并不理想[4]。COPD在中醫(yī)中被列入“痰飲”“喘癥”“肺漲”范疇,為外邪侵肺、情志不暢等導致痰瘀[5],該病急性加重期多屬痰熱壅肺證。丹紅注射液主要有活血化瘀、脈活絡功效,常用于心肌梗死、COPD急性加重期等患者的治療[6]。本研究旨在通過觀察丹紅注射液聯(lián)合序貫機械通氣治療COPD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效果,探討臨床更有效的COPD治療方案。
選取河南省第二人民醫(yī)院2019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110例COPD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患者。納入標準:①均符合西醫(yī)診斷標準[7]和中醫(yī)痰熱壅肺證相關診斷標準[8];②Ⅱ型呼吸衰竭者;③近期未接受過其他藥物治療者。排除標準:①對本研究中藥物過敏者;②合并認知功能不全或精神障礙者;③合并嚴重肝、腎、心等功能不全者;④合并有免疫系統(tǒng)疾病與感染性疾病者。所有患者根據(jù)治療方案不同分為研究組55例和對照組55例。其中研究組男38例,女17例;年齡40~81歲,平均為(55.69±8.92)歲;有吸煙史者22例;COPD病程1.5~13年,平均(7.54±1.62)年;急性加重期病程1~10 d,平均(4.65±0.98)d,依據(jù)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肺功能分級標準,Ⅰ級者14例,Ⅱ級者22例,Ⅲ級者19例。對照組男40例,女15例,年齡40~80歲,平均(56.73±9.14)歲;有吸煙史者19例;COPD病程1.5~13年,平均(7.52±1.61)年;急性加重期病程1~10 d,平均(4.70±1.02)d,肺功能分級Ⅰ級者12例,Ⅱ級者23例,Ⅲ級者2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05)。本研究經(jīng)過了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批準文號:201812-002),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所有患者均給予平喘、抗感染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序貫機械通氣支持。通氣模式:同步間歇指令通氣(SIMV)+壓力支持通氣(PSV);參數(shù)設置:呼吸頻率為12~20次/min,潮氣量8~10 mL/kg,血氧飽和度維持在90%~95%,治療時間14 d。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丹紅注射液(10 mL/支,山東丹紅制藥有限公司,Z20026866)靜脈滴注,將4 mL丹紅注射液加入到50 g/L的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鹽水300 mL中,每天1次,連續(xù)使用14 d。
①收集治療前后兩組患者中醫(yī)癥狀積分資料。治療前和治療14 d后中醫(yī)癥狀積分依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8]進行評估。②收集兩組患者臨床療效資料。兩組患者臨床療效評估標準參考相關文獻[9]。③收集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14 d后血氧分壓/吸氧分數(shù)(PaO2/FIO2)指標的資料。④收集兩組患者治療后肺功能指標資料。收集兩組患者治療14 d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和第1秒用力呼氣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率(FEV1/FVC%)指標資料。⑤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包括皮疹瘙癢、頭暈惡心、胸悶心悸、局部皮膚損傷、腹脹、局部充血情況,并計算總不良反應發(fā)生比例。
治療前兩組患者發(fā)熱、咳嗽、咯痰、肺部啰音、口干、喘息、舌脈異常癥狀積分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經(jīng)治療14 d后兩組患者的上述癥狀積分較治療前均顯著降低(t=13.582~30.188,P<0.05);且研究組中醫(yī)癥狀積分治療前后的差值均顯著大于對照組(t=8.404~16.583,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積分比較(分,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Z=5.278,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χ/%),n=55]
對照組治療前PaO2/FIO2為(282.06±46.89)mmHg,治療后為(405.82±51.07)mmHg,治療前后差值為(123.76±18.45)mmHg,研究組治療前PaO2/FIO2為(278.53±44.01)mmHg,治療后為(434.69±54.13)mmHg,治療前后差值為(156.16±22.74)mmHg,兩組治療后PaO2/FIO2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t=13.238、16.601,P<0.05),研究組PaO2/FIO2治療前后差值顯著大于對照組(t=8.206,P<0.05)。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FEV1、FVC、FEV1/FVC均顯著高于對照組(t=2.783~5.405,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期間,對照組局部皮膚損傷2例,腹脹2例,局部充血2例,總不良反應發(fā)生比例為10.91%;研究組皮疹瘙癢2例,頭暈惡心2例,胸悶心悸2例,局部皮膚損傷2例,腹脹1例,局部充血1例,總不良反應發(fā)生比例為14.55%,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總不良反應發(fā)生比例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空氣污染、吸入有害物質(zhì)以及呼吸道感染等均可引發(fā)COPD或使患者病情加重[10-11]。當前針對急性加重期的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臨床多采用霧化吸入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zhì)激素、抗生素等治療,達到擴張氣管、抗感染作用[12-14],同時輔以序貫機械通氣,有利于幫助患者呼吸,但是臨床療效并不是很理想。
有創(chuàng)-無創(chuàng)序貫機械通氣可彌補無創(chuàng)通氣氣道分泌物過多等弊端,在臨床中比較常用[15-16]。中醫(yī)學認為,痰熱壅肺證COPD急性加重期主要病因為外邪侵肺,情志不暢,脾濕生痰,壅閉于肺,致肺氣上逆作喘,氣機受損,導致血瘀;瘀血內(nèi)阻,終致痰熱壅肺,治療此證宜以活血化瘀、通脈活絡為主[17]。丹紅注射液中的主要成分為丹參、紅花,丹參性寒味苦,入心經(jīng),有行血止痛、活血化瘀之功效;紅花性溫味辛,亦入心經(jīng),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經(jīng)之功效[18]。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丹參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環(huán)和血液流變學以及抗炎的作用,可以通過擴張支氣管,利于痰液咳出[19]。紅花不僅具有抗炎抗凝血作用,還可提高腦組織和心肌組織耐缺氧能力,可緩解患者呼吸困難等癥狀[20]。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發(fā)熱、咳嗽、咯痰、肺部啰音、口干、喘息、舌脈異常癥狀積分較治療前均顯著降低,且研究組上述中醫(yī)癥狀積分治療前后的差值均顯著大于對照組,提示丹紅注射液聯(lián)合序貫機械通氣法治療COPD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可以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臨床療效。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丹紅注射液聯(lián)合序貫機械通氣治療COPD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可以促進患者改善PaO2/FIO2,恢復肺功能?,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丹參還可對肺部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紅花對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雙重調(diào)節(jié)作用,改善患者缺氧情況和肺部功能[21]。此外,本研究中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相近,提示丹紅注射液聯(lián)合序貫機械通氣治療沒有顯著增加患者的不良反應,與曹宇晶等[22]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COPD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患者在進行序貫機械通氣治療同時,聯(lián)用丹紅注射液,可以有效地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提高療效,改善PaO2/FIO2和肺功能指標,且安全性良好。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小,觀察時間短,后續(xù)應該擴大樣本量、延長觀察時間,進一步探討該方案的臨床應用價值。
利益沖突聲明: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ConflictsofInterest:All authors disclose no relevant conflicts of interest.
作者貢獻:所有作者共同參與了論文的研究設計、寫作和修改。所有作者均閱讀并同意發(fā)表該論文。
Contributions:All the authors have participated in the research design, writing and revision of the manuscript.All the authors have read the last version of the paper and consented sub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