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雪瑩(煙臺市博物館,山東 煙臺 264099)
象牙本是大象的獠牙,質(zhì)地堅硬,成分與骨頭相似。象牙根據(jù)產(chǎn)地不同分為非洲象牙和亞洲象牙。非洲象無論雌雄,皆有獠牙,而亞洲象只有雄象有獠牙。因為亞洲象體型小,數(shù)量少,所以亞洲象牙更為珍貴。象牙顏色白皙且溫暖,質(zhì)地硬實且堅韌,在我國古代被譽為君子的象征,乃上等的雕刻材料和收藏佳品。
象牙和象牙制品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國最早的象牙制品是河姆渡遺址中出土的約7000年前的象牙刻花小盅、鳥形匕首、象牙筒、象牙琮等。山東大汶口遺址也出土了距今有5000年歷史的象牙梳、象牙琮、象牙珠子等器物。三星堆遺址在1986年和2001年兩次挖掘過程中,共出土了80多根象牙,金沙遺址出土了1000根象牙,堆積如山。截至2022年6月,三星堆遺址中又出土了678根(段)象牙和象牙制品,其數(shù)量之大和成品之精美令人震撼。
象牙雕刻歷史悠久,從周代開始,象牙雕刻工藝從骨質(zhì)雕刻中獨立出來?!吨芏Y·大載》中有記載,“以九職任萬民”“飭化八材”。其八材為切珠、磋象、琢玉、磨石、刻木、鏤金、剝革、析羽?!按柘蟆本褪堑窨滔笱拦ぷ鳌G爻涊d,《李斯諫逐客書》中勸誡秦始皇“明月之珠,垂于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好”。漢唐時期,由于外域文明的輸入和沖擊,象牙雕刻發(fā)展緩慢,除傳統(tǒng)的“撥鏤”和“雕填”工藝外,并無其他飛躍式的發(fā)展。宋代,為皇家生產(chǎn)御用工藝品的文思緣就設有專門的象牙作。宋代象牙制“鬼工球”(圖1),可謂象牙雕刻的極品?!肮砉で颉蹦耸窍笱赖窨虜?shù)層甚至數(shù)十層的內(nèi)套球,每一層都能獨自轉(zhuǎn)動,厚薄均勻,每層之間的空間細如發(fā)絲,平均只有1.2毫米。起初“鬼工球”僅能做到3層。廣東牙雕技師將“鬼工球”作為傳承經(jīng)典作品。直到清代早期,廣東雕刻工匠已經(jīng)可以雕出多達十幾層的象牙球,乾隆、嘉慶時期發(fā)展鼎盛,據(jù)記載一度能達到60層?!肮砉で颉泵總€球的表面有6個孔穴,每一層小球都能轉(zhuǎn)動。筆者2017年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集瓊藻》展覽中見過展出的有數(shù)十層之多。
圖1 清乾隆轉(zhuǎn)心球
漢代《洞冥記》中,對神仙居所的描述是“上起神明臺,上有金床、象席,雜玉為龜甲屏風”??梢娫跐h代或者更早時期,我國就已經(jīng)有用象牙編制的席子了。由于原材料珍貴和工藝復雜,象席應為達官貴人所享用。《格致鏡原》記載:“安南鄧上舍說,其祖初入朝貢象牙簟。象牙簟者,凡象牙齒之中悉是逐條縱攢于內(nèi),用法煮軟,牙條逐條抽出之柔軟如線,以織為席?!贝宋脑敿毥榻B了象牙席的制作過程。
煙臺市博物館藏清象牙席(圖2),長205厘米,寬125厘米,厚0.1厘米。此席選用當時暹羅(古泰國)進貢的象牙,經(jīng)過酸堿藥水浸泡后,分割成0.3厘米寬,0.05厘米厚的篾絲,經(jīng)過精心打磨光滑,然后編織成席。邊有檀色漆邊三周,用4.5厘米的黑色綢緞包邊,縫紉技法精準。紋理呈人字形,席面白凈,伸展自如,夏天撫之溫涼。象牙席的制作尤其浪費原材料,象牙自身有紋理,紋理順著象牙的弧度生長,制作時只能順著牙紋的走向?qū)⒃牧霞庸こ审z。由于象牙形狀下粗上細,在制作篾絲時一只成年象的象牙只能使用10%左右,且北方天氣干燥,不利于象牙的軟化,所以象牙席一般是在南方制作完成,再作為貢品上貢進京。傳說制作一張象牙席需要60名工匠,花費18個月的時間才能制作出來。據(jù)清宮內(nèi)務府造辦處檔案《各作成活計清檔》記載,由于象牙席的制作需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工藝復雜,制作5張之后被雍正帝下令禁止,此后再無新制象牙席問世,象牙的軟化工藝也已失傳多年。雍正年間象牙席5張,現(xiàn)存世3張,煙臺市博物館藏象牙席為其一,另兩張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這3張象牙席皆為國家一級藏品,珍貴無比。20世紀70年代,煙臺市博物館將流落在民間的象牙席征集入藏,精心保管至今。作為煙臺市博物館十大鎮(zhèn)館之寶之一,此象牙席經(jīng)常在重大展覽中亮相。
圖2 清象牙席
煙臺市博物館藏清代象牙雕韓湘子擺件(圖3),高22.7厘米,直徑4厘米。此象牙牙質(zhì)細膩,造型飽滿圓潤,雕刻時產(chǎn)生廢料較少,墜手感強,為上佳之材。此件為一古代年輕公子形象,頭向左轉(zhuǎn),昂首看天,手持竹簫,簫上有流蘇緊貼衣服,為八仙中韓湘子的形象。人物面部豐腴飽滿,采用圓雕技法,面容俊秀,柳葉眉,丹鳳眼,眼珠點黑,鼻梁高聳,嘴唇精致,極為傳神,神情清高卻不顯呆板。發(fā)絲采用線雕技法,絲絲分明,腦后裹方巾,有絲帶垂至肩部。人物身著寬袖搭襟長袍和長褲,寬袖,袖長至腕。衣紋順暢,自然下垂,腰間束帶,打結系扣,下結穗頭流蘇,衣紋雕刻簡練,更顯飄逸,足穿平底鞋。衣領與內(nèi)襯衣表面飾線刻花紋,清雅別致,不張揚不媚俗。手指修長,輕握竹簫。雕刻技法以隱起、起凸為主,略加少量線雕和鏤空雕,圓雕、線雕、浮雕三種雕刻手法皆有。刀法剛柔并濟,繁簡結合,工藝水平甚高。因年代較遠,牙體表面有明顯笑紋,色澤發(fā)黃,包漿溫潤,深處呈栗皮色,撫之手感溫潤細膩。此擺件截取象牙尖部一段為原材料,無拼接痕跡,利用象牙本身自然彎度營造出人物身體的昂首挺胸動態(tài),表現(xiàn)了韓湘子文人清高自傲與蔑視權貴之態(tài)。
圖3 清象牙雕韓湘子擺件
煙臺市博物館藏清代象牙深雕三國故事擺件(圖4),可謂象牙雕刻藝術的精品。此品取象牙近牙尖部分半剖面為原料,剖面呈圓弧狀,長26.7厘米,寬8.5厘米,厚3.0厘米,天然形成下寬上窄的梯形,牙料原為實心,內(nèi)外皆有雕工。內(nèi)部雕刻著名三國故事—“周瑜打黃蓋”,場面宏大。整體畫面分為上中下三層,下層由祥云紋承托住整個畫面。臺閣中周瑜身著鎧甲拍案而起,怒氣沖天;諸葛亮穩(wěn)坐案邊,手持羽扇。臺閣前的臺階下,左側由兩士兵縛壓著被五花大綁的黃蓋(圖5),另有兩名士兵手持刑杖站立一旁,準備行刑。故事的主畫面,雕刻得細膩生動,人物衣著處理細致。中層分上下兩層,雕刻有7人,兩名武將模樣的人為詐降周瑜的蔡中、蔡和,二人手持武器站立,面露奸笑;另有一位文官,一位老者和三名侍從,其中一持果籃的侍從頭部遺失。上層有三名老者拱手為黃蓋求情。此作品整體雕刻技法豐富,集深浮雕、淺浮雕、鏤空雕、多層透雕多種技法于一體,頂部有孔,底部有小臺,可立可掛。為了將故事中的人物串聯(lián)起來,雕刻家匠心獨運,將人物分層置于層巒疊嶂的山上,用山、石、樹、亭等自然景物作為畫面的視覺線索,化零為整。山石、亭臺雕刻剛勁有力,下刀干凈利落;人物雕刻細致,衣著飄逸,表情豐富,趣味性強。背部淺浮雕刻有仙人在水中騎瑞獸施法的圖案。但雕刻手法簡單,造型怪異,比例不協(xié)調(diào),有多處線條幼稚不考究,疑為非專業(yè)人士所作。牙料內(nèi)側表面光滑處有包漿,已變?yōu)闇貪櫻傈S色,背面包漿厚重,顏色更深。
圖4 清象牙深浮雕周瑜打黃蓋擺件
圖5 清象牙深浮雕周瑜打黃蓋擺件(細節(jié))
未經(jīng)盤玩的象牙顏色比奶白色略帶淡黃色,俗稱象牙色,英文“Ivory”,為溫潤的暖白色,令人賞心悅目,不反賊光,不是冷白色。有極個別的象牙會呈現(xiàn)溫潤的粉紅色。筆者二十多年前在某古玩店遇見一粉色象牙雕菩薩像,顏色潤透,甚是可愛,當時古玩店老板說這就是所謂的“血牙”,是從活體大象身上取下來的,故而有血色,價值不菲。后來經(jīng)過學習得知,少數(shù)幼象的象牙會呈現(xiàn)粉紅色,雕刻出來的作品給人鮮嫩溫暖之感,實屬罕見。
象牙平剖有平行的條紋,界面有相互交叉的線紋,器物表面可見明顯的人字紋和網(wǎng)狀紋。象牙有明顯的牙紋,牙紋學名史垂格線,象牙的史垂格線角度大于115°。民間有“真象牙不擱橫草”的說法,是象牙辨?zhèn)屋^為快捷、有效且無損的方式,取一滴水輕滴到象牙(制品)表面,再取一塊半厘米左右極輕的干草,橫向放置在水滴上,干草瞬間旋轉(zhuǎn)180°,與象牙平行,即說明該象牙為真。
象牙作為珍貴的珠寶,市面上常見造偽者。市面上主要以骨制品、獸牙、魚牙或樹脂等材質(zhì)仿制象牙。骨色澤灰暗,無象牙的溫潤。需將骨作漂白處理,再拋光上蠟。但是既是骨質(zhì),總免不了遺留少量細微的黑斑點,這是骨質(zhì)的特質(zhì),俗稱“骨眼”。在放大鏡下,骨眼清晰可見。經(jīng)過拋光的骨制品有玻璃般的閃亮光澤,而象牙柔和溫潤。骨結構與象牙結構不同,象牙的密度要大于獸骨密度,所以同等體積的骨制品比象牙制品墜手感差。經(jīng)過打磨的骨制品,表面閃亮光澤度高,而象牙制品光澤柔和。
由于象牙制品極為珍貴,市面作偽者屢見不鮮。除了原材料作假,做舊也是象牙制品作偽的常見手法之一。為了使骨制品看起來年代久遠,作偽者常用濃茶水浸泡或煙熏燒烤等使象牙顏色變黃變深,然后再通過烘烤和冷凍使牙體產(chǎn)生裂紋(俗稱笑紋)。這種做舊法有明顯的破綻。真正年代久遠的象牙制品,會隨著時間推移自然變色發(fā)黃,由于人手長時間把玩觸摸,雕刻中最高的部分通常顏色最深,被覆蓋處或小的褶皺處顏色較淺,所以,整個牙雕作品顏色的深淺是有差別的,如果一件牙雕作品顏色過于一致,那就需要仔細鑒別了。筆者早年間得到過一塊象牙圈,此物整體顏色嚴重發(fā)黃,煙熏味重,表面有明顯裂紋,卻無交叉的牙紋,所以我認為此物應是經(jīng)過煙熏做舊的某種骨制品而非象牙。
人造象牙也常被當作優(yōu)質(zhì)象牙出售給收藏新手,人造象牙的辨別相對簡單。人造象牙是由一種有機塑料制作而成的,也會制造出所謂的牙紋,但是人造象牙的牙紋呈規(guī)則的平行狀,無交叉線,且牙紋呆滯死板,質(zhì)地和打磨過于完美,極不真實。筆者所見人造象牙比真象牙墜手感強。亦可用前文所述的“真象牙不擱橫草”的方法辨?zhèn)巍:O笱阑焱笱勒卟辉谏贁?shù),其外觀和質(zhì)地與象牙極為相似,但無交叉的牙紋,外表有一層牙質(zhì)薄皮,中間為腦狀,容易辨別。
由于日本、中國等市場對象牙制品的需求量與日俱增,非洲、東南亞等象牙主產(chǎn)地的大象被大肆獵殺取牙后死亡。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有序停止商業(yè)性加工銷售象牙及制品活動的通知》要求,2018年1月1日起我國全面停止加工、銷售象牙及制品活動。中國已全面禁止象牙交易。
近幾年,市面上出現(xiàn)了猛犸象牙及用其雕刻的工藝品。猛犸象是古脊椎動物,與現(xiàn)代象不同,猛犸象生活在北方嚴寒地區(qū),猛犸象體表有厚厚的毛為其保暖??茖W研究表明,猛犸象死于地球上突如其來的冰期,死亡后尸體短時間內(nèi)被冰凍,故而沒有腐爛,可完整保存。在俄羅斯的西西伯利亞北部及北美的阿拉斯加半島的凍土層中,有完整的猛犸象個體,其象牙被開采出口。由于猛犸象牙的開采不牽扯到獵殺活體,當下的猛犸象牙可作為象牙替代品用于交易。被冷凍的猛犸象牙表面被侵蝕后變成褐色,手感更粗糙,內(nèi)部接近表皮處變脆,在收藏過程中更脆弱,更易老化開裂。猛犸象牙的品質(zhì)略遜于象牙,所以猛犸象牙制品的價格低于非洲象牙和亞洲象牙。冰凍猛犸象的數(shù)量畢竟有限且不能再生,所以猛犸象牙的原材料必然會越來越稀少。
鑒賞是收藏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保存與傳承。象牙制品由于原材料的特殊性,專業(yè)的收藏和保養(yǎng)更重要,需要被藏家精心保護。同竹器、木器一樣,象牙制品的保存對溫度和濕度有一定要求。存放象牙制品的環(huán)境濕度以55%~65%為最佳,如果存放在玻璃柜或亞克力罩等封閉容器中,在干燥的環(huán)境中需要放置一杯清水,以調(diào)節(jié)局部空氣的濕度。最適合象牙制品保存的溫度約16~26 ℃。象牙的莫氏硬度為2~3,所以不論是象牙還是象牙制品,表面都需要加以仔細保護。象牙遇熱水或者長時間浸泡易造成表面開裂甚至裂縫增大,在洗澡、泡溫泉等情況下不適合長時間佩戴象牙制品;穿著深色衣服時,要小心佩戴象牙制品,以免衣服脫色污染象牙,染色劑深入象牙內(nèi)部后會無法清理。有的玩家喜歡使用植物油給象牙包漿,通常情況下植物油過多侵入象牙內(nèi)部,會使象牙加速變黃。象牙表面長期接觸香水、汗液等刺激性液體,則會讓象牙表面失去光澤,變得黯淡,喪失欣賞價值??傊笱乐破肥且环N珍貴的工藝品,我們應對其仔細保護和把玩,防止污染和開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