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鳳池
極少人足夠幸運,初戀就能修成正果。但也有極少人足夠智慧,能夠從容應(yīng)對失戀。那么,究竟如何走出失戀的陰影呢?
接受現(xiàn)實。很多人失戀后都會陷入“我們還會和好”的幻想里,但其實“分開了就不會回來”這才是離別的含義。要接受對方已經(jīng)離開你,你們不會重新在一起的事實。對復(fù)合的期待是虛無的,沉浸于此只會在幻想與現(xiàn)實的撕裂中煎熬不止。
接納失戀后自己的糟糕情緒。悲傷是喪失之后的正常反應(yīng)。失去了重要的東西、重要的人、重要的關(guān)系時,悲傷都會出現(xiàn)。同時,失戀后還會出現(xiàn)憤怒、孤獨、委屈、后悔、愧疚等一系列復(fù)雜的情緒,讓人覺得對生活失去興趣、沒有希望,這都是很正常的,并不是不光彩的事。
允許自己充分體驗失戀后所浮現(xiàn)出的情緒,允許自己在那些情緒里待一會兒,告訴自己余情未了很正常,接受自己的這種狀態(tài),不加評判。你越是壓抑和忽略它,它可能越會糾纏你。
當然,你也可以多想想前任身上的缺點、糟糕的回憶。同時分散注意力,約朋友逛街、做運動、看電影、打游戲。還可以寫一封信,把關(guān)于這段戀愛想說的話統(tǒng)統(tǒng)寫下來。這樣做不僅可以宣泄情感,也有助于理性思考。寫好后把信放在一個盒子里鎖起來,在心里說一句“再見”,打包回憶并與這段感情好好告別。有意識地做這些事情,你會比想象中更快地走出失戀的陰影。
弄清自己究竟為什么難過。很多人在失戀后常會進行回憶反芻,不斷回想戀愛中的經(jīng)歷、細節(jié),并且還會有一些狹隘的想法,比如“再也沒有人愿意在晚上出去給我買吃的了”或者“再也沒有人會那樣包容我了”等。這些想法會放大失戀的負面影響,在這樣的想象中,自己變成了一個不會被愛、被珍惜的人。但這并不是事實。
你要想一想: 究竟是那個人無法替代,還是你害怕孤獨,渴望一段有人陪伴的關(guān)系而已?如果是后者,你其實有更多的選擇。
不當“背鍋俠”,也不當“被害者”。常有人會通過“自我質(zhì)疑”或者“埋怨對方”來應(yīng)對失戀,覺得這段關(guān)系的結(jié)束是因為自己不夠好或?qū)Ψ讲恢档?。但?jīng)營一段關(guān)系是你們共同的事,并不由某一方負責(zé),分開是雙方互動的結(jié)果。導(dǎo)致分手的并不是你們其中任何一方,也不是某個單一因素,所以用不著覺得內(nèi)疚,愛情對雙方的影響是共同的。
失戀是為下一次不失戀做技術(shù)準備。如果可以選擇,我們當然希望痛苦的事情不要發(fā)生在自己身上。但既然發(fā)生了,就要好好利用它,讓它變成機會。
失戀是我們重要的成長契機,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 跟前任的這段關(guān)系中, 我得到成長了嗎?如果沒有,為什么?
我從沖突中學(xué)到了什么?如何更好地溝通?我是否從前任身上學(xué)到了什么?需要提醒的是,在思考這些問題時,最好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收獲上。分離伴隨著我們的一生, 也促進我們的成長。生命中就是有一些無法改變的事情,就是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美好。正視這樣的客觀事實,選擇接受,就不會那么痛苦了。愛情亦是如此。
失戀的體驗一定是痛苦的,但也一定會過去。不要因為被一個人拒絕而否定自己, 不要因為一段戀情的失敗而否定生活。讓愛情中好的部分變成快樂的記憶,不好的部分變成生活智慧,祝愿每一個人都可以向前看,相信愛,享受愛。
(摘自《時尚健康》2022 年第8 期,黑黑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