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強
歐盟27國日前就對俄羅斯海尊石油價格上限設為每桶60美元達成一致根據(jù)限價政策,如果俄羅斯石油售價題過每桶60美元的門檻,西方將禁止為俄石油運輸提供保險、金融等服務。對此,俄總統(tǒng)新聞秘書佩斯科夫5日回應稱:“反制措施正在制定中。顯而易見,我們不會承認任何價格上限?!惫P者認為,歐盟對俄石油出口限價能否持續(xù)還有待于觀察,但限價政策的短期效應及后果主要由俄羅斯決定。
首先,限價政策將激化俄歐矛盾。
歐盟將價格上限定為每桶60美元,允許每兩個月修改一次上限價格。而目前布倫特原油的期貨價格在85美元/桶左右,歐盟制定的價格上限約為市場價的70%。限價政策實施后,俄羅斯必將積極尋找新的措施(包括海運及保險服務)來應對限價政策。此外,俄政府短期可能會通過縮減油氣產能以及切斷向歐洲國家的油氣輸送等反制手段,迫使歐盟改變其限價措施。限價措施大概率將引發(fā)俄羅斯短期激烈回應,矛盾會進一步激化。
如果俄羅斯選擇不賣,會有什么影響?國際油價將再次大幅度上漲,波及其他大宗商品價格。俄羅斯石油儲量占全球約6%,產量超過12%。作為國際原油主要供應方,俄原油產能大幅度削減對國際原油市場的沖擊非常大,將令受疫情沖擊的供應鏈更加脆弱,加劇國際原油供不應求的現(xiàn)狀。國際原油價格暴漲,繼而增壓全球通貨膨脹,將提升美聯(lián)儲加息和經濟衰退風險。
其次,限價政策可能使全球原油供需進一步失衡,由此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將在一定程度上重塑國際油氣供應格局。
石油在后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復蘇中具有重要地位,歐盟限價政策引發(fā)的價格上漲風險將不僅局限于原油市場本身。原油價格上漲后,其他替代能源價格可能受到同步影響,煤炭、天然氣的價格風險增加。限制俄羅斯原油航運的政策也將對全球的供應鏈造成擾亂,導致原材料價格攀升。一旦俄停止對歐出口,歐洲國家的原油缺口必然需要其他來源填補,包括美國和OPEC的原油,但由于原油運輸需要基礎設施,而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時間,這都將抬升歐洲國家進口原油的運輸成本并增大其原油供應鏈風險,使歐洲區(qū)域能源安全進一步受到挑戰(zhàn)。
最后,如果此次限價成功(即俄羅斯繼續(xù)供應及沒有引起對歐洲太大的經濟沖擊),將對原油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一直以來,由于各國石油資源稟賦條件差異較大且石油替代品較少,國際原油市場基本以賣方市場為主。以OPEC+為主的原油出口國通過達成限產協(xié)議,能夠比較有效控制國際原油價格,而買方則比較被動接受石油價格變化。如果這次對俄石油出口限價手段有效,歐盟作為原油市場買方,將不再被動接受國際原油價格波動。這就成為原油買方市場通過政策調控原油價格的先例,拓寬了買方議價的模式。這是歐盟和美國等推動對俄石油限價背后的深層動機,美西方國家不得不承認其在政治上對中東產油國的主導能力下降了。
但俄方不會就此屈服。俄羅斯媒體5日普遍認為,莫斯科或將拒絕對歐盟的海上石油出口。但這并不意味著俄將完全停止對歐盟的石油出口,俄石油的開采成本為30至40美元,在現(xiàn)有限價之下,俄油企能繼續(xù)開采、運營,將繼續(xù)向中東歐國家特別是匈牙利供應石油。此外,海運的石油也可以出口到其他國家,然后再運往歐盟國家。但這樣一來,歐洲人采購燃料的價格就更貴了。
另一方面,如果國際原油市場買方議價能力由此增強,中國保障自身油氣能源安全也需要有新思路。在此背景下,俄石油商品將更多流向亞洲,尤其是印度和中國。5日,巴基斯坦方面透露,俄已決定以折扣價向其出口原油、汽油和柴油。由于原油是俄羅斯經濟與財政的支柱產業(yè)之一,失去歐洲這一重要買家后,俄羅斯可能讓利于亞洲原油進口國,從而提升了亞洲買方國家在國際原油市場的話語權。而作為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中國或可以積極尋求以低價簽訂石油長期貿易協(xié)議,提高石油供應的穩(wěn)定性,保障油氣能源安全,并努力推動從被動接受國際原油價格向積極影響國際原油價格的轉變。
一直以來,俄羅斯是歐洲最大的石油進口來源。俄烏沖突前,俄羅斯占歐洲原油進口比重一度接近30%。在原有合作模式下,俄羅斯通過向歐洲提供原油賺取利潤,歐洲則依靠俄羅斯原油支撐經濟發(fā)展,實現(xiàn)了互利互惠。一方面,歐盟內部對限價政策存在分歧,可能發(fā)生政策反復。另一方面,限價措施實踐操作難度較大,效果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歐盟前期多輪制裁結果也說明了這一點。雖然當前為俄羅斯出口石油提供相關服務的公司大多集中在歐盟國家,但康仍可能有機會繞開歐盟通過海運出口原油。另外,俄羅斯還可么通過現(xiàn)有基礎設施向其他原油進口國加大出口。這些都將挑戰(zhàn)歐盟限價政策的實施效果?!ㄗ髡呤羌胃齽?chuàng)新實驗室研究員、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