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玲
習近平同志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貫徹落實這一重要要求,對于做好新形勢下的宣傳思想工作具有重大意義。這一重要指示,從國家戰(zhàn)略層面提出了縣級融媒體建設的發(fā)展方向??h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是打通媒體融合的“最后一公里”、連接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這也意味著傳統(tǒng)媒體時代將逐步向全媒時代轉變。
播音員主持人處在信息傳播的最前沿,需準確把握這一新變化,努力搶抓媒體融合帶來的各項機遇,也要有能接受任何挑戰(zhàn)的勇氣和底氣。全媒體時代下,縣級播音員主持人的角色將從單純的新聞播報、“活動信使”向更為全面的“全才”轉變。4年的陣痛、淘洗和沉淀,當下,縣級播音員主持人必須“窮則思變”,尋找專屬于播音員主持人,尤其是縣級播音員主持人的“生存”之道。
在全媒體時代之前,縣級的播音員和節(jié)目主持人,工作的常態(tài)是在任務中手持新聞稿或配音或備稿,依照面對的媒體,如電視類、廣播類等傳統(tǒng)媒體,或一定受眾范圍內的活動欄目進行有針對性地專業(yè)處理即可,角色十分分明。然而,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縣級播音員主持人的角色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他們已不僅僅局限于通過傳統(tǒng)媒體展示自我,更多的時候,他們是觀眾聽眾在新聞現(xiàn)場的信息員,更加貼近群眾,掌握新聞策劃以及采編播全流程技能的“全才”,其主要表現(xiàn)在:
一是“成為全能型選手”。全媒時代是一場革新,也可以說是一場沖擊媒體人的自我革命,是故步自封還是大膽創(chuàng)新,是擺在眾多媒體人面前的一道選擇題,播音員主持人也不例外。從傳統(tǒng)媒體各自精專的“小屋子”到新媒體時期全媒人的“大房子”,播音員主持人已不僅僅只是隔屏相望和臺上臺下的角色,更多的則是深度參與節(jié)目策劃、一線采編、后期制作、節(jié)目播出等系統(tǒng)性工作,成為全能型選手。這是講求快、廣、精傳播形式的全媒體時代下的必然要求。
二是成為受眾的“耳目”。全媒體時代最核心的特點是充分地服務大眾,利用現(xiàn)代通訊手段全方位立體式地傳播信息,信息傳播更加靈活多樣、高效快捷。這就使縣級的播音員主持人不得不面臨新的挑戰(zhàn)。因而,縣級的播音員主持人更多時候是結合媒體發(fā)布的受眾情況,到現(xiàn)場一線參與直播互動,播音主持的方式更加靈活多樣,更加地貼近受眾,新聞節(jié)目主持人不再是以前那種高不可攀的形象,而是受眾身邊的貼心人。
全媒時代下,縣級播音員受展示平臺、格局、眼界、專業(yè)等因素的影響,其所固化的思維不容易被更改。如何推陳出新、革新自我,更需要刮骨療毒、猛藥去疴的勇氣、自律和決心。于播音員主持人而言,若說固定的播報模式、主持展現(xiàn)手法是“舊”,那么新形勢下的各種對外宣傳的新型手段、展現(xiàn)手法、表達方式則是“新”。當下,播音員主持人不僅是熒幕后展現(xiàn)于世人的“形象代言”,還是播出題材中的主要策劃者,播音員主持人是策劃,是記者,而且還是一名編輯……這些角色加注后,如何“生存”是廣大播音員主持人最應該思考的問題。
“目前,我國縣級融媒體建設基本形成了‘兩個方向,多種模式’的局面。”一是依托自身力量,自力更生建設融媒體中心;一是依托上級力量,自上而下建設融媒體中心[1]。認清我是誰我在哪,方能知往鑒今、行穩(wěn)致遠?!懊髡咭驎r而變,知者隨事而制”。掌握新技能、學習新語態(tài)已然成為我們播音員、主持人必須加持于身的必備條件。在“摸石頭過河”的過程中,如何在媒體融合的巨大沖擊和陌生課題中博得一席之地,唯有大膽探索小心求證。
“傳播媒體的形態(tài)變化,通常是由于可感知的需要、競爭和政治的壓力,以及社會技術革新的復雜相互作用引起的?!比綍r代要求全媒型人才,在對“舊”領地的固守和“新”領域的探索中,首先需認清“我”是誰[2]。播音員主持人尤其是縣域內的播音員主持人,就縣一級而言其傳播影響力還是較為突出的。如何利用自己掌握的播音主持技能,讓自己在眾多自媒體和其他區(qū)域地方臺播音員中脫穎而出,自身如何定位顯得尤為重要。做到新穎,無非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人優(yōu)我特,人特我專?!翱h級融媒體中心建設首先應當遵循頂層設計,其次要因地制宜開展基層創(chuàng)新,制定更科學、更有效率、更符合新媒體和媒體融合發(fā)展規(guī)律的實施方案[3]。”縣級播音員主持人在對自己做角色定位時,既要學會采編、記者、編輯等角色“扮演”,更應與所屬縣域定位相呼應,并認識和利用自身所長,如當?shù)孛褡屣L情濃郁則就給播音員的角色以少數(shù)民族熱情奔放、主持人服裝地域風情濃郁、民族雙語或多語風格等特點為定位方向。但無論何種角色定位,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都應該是讓節(jié)目在眾多媒體和信息速覽中獨樹一幟,全域宣傳有整體協(xié)調,有異曲同工之妙、一眼萬年之感,將“以流量輸送為核心的規(guī)?;l(fā)展模式轉變?yōu)榱髁可罡J健盵4]。
“新聞和節(jié)目主播,既是廣電媒體進行內容生產(chǎn)和傳播的匯總組成部分,也是社會公眾對廣電媒體認識的主要標簽。”[5]全媒體傳播格局下,播音員主持人不再是簡單的傳播者、傳聲筒,而是全媒體輿論場的引領者,要成為主流媒體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意見領袖”,善于與受眾互動、溝通,既要會交流還要會交心。既要學會掌握新聞信息制作的本領,還得練好筆桿子、磨好嘴皮子、用活腦瓜子。
播音員主持人需要對信息內容進行二次編輯、重新進行故事化敘述,利用“筆桿子”提煉出金句,增強可讀性、趣味性,使內容從文件式的“硬文”變成直達人心的“軟本”。在媒體融合的進程中,播音員主持人都應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與時代同頻共振,必須顛覆以往的“隔屏相望”“臺上臺下”。在媒體融合的當下,播音員主持人更應從“單一”到“多元”,盡快適應從“備稿”到“即興”、從“播報”到“說話”的轉變。如何才能從內而外地向著設定路線走去不跑偏,“腹有詩書氣自華”則毋庸置疑,其言狀的“詩書”,不僅是增強專業(yè)素養(yǎng)的專業(yè)性讀本知識,還應是熟知當?shù)孛耧L民情、歷史文化、當?shù)卣叩?,既要低頭看書又得抬頭望市,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有底氣在宣傳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通過自己的言語,以主人翁姿態(tài)娓娓道來。
在媒體融合轉型的浪潮中,廣播電視媒體尤其是縣級媒體的轉型探索必然面臨重重困難,但融合轉型是大勢所趨、不容逆轉。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播音員主持人需要更多維度的能力來加持,然而,作為縣級播音員主持人在學會時下采編技能的同時,則還需要結合縣情實際精準定位,明晰需要如何來做。清醒地認識到既要符合時代順應大流,又需要在順勢而為中求得不同,才能在媒體融合中博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