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酸甘化陰”論治貧血

        2022-12-07 04:02:07于孫婉琪谷夢宇何丹迪張強趙洋孫偉正孫岸弢
        中醫(yī)藥信息 2022年5期
        關鍵詞:氣短甘草中藥

        于孫婉琪,谷夢宇,何丹迪,張強,趙洋,孫偉正,孫岸弢

        (1.安徽中醫(yī)藥大學,安徽 合肥 230012;2.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3.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北京 100053)

        使用中藥干預疾病是中醫(yī)最常用的治療方法之一,其治療作用是以中藥的主治功能來體現(xiàn)的,而中藥的主治功能則與其四氣、五味、升降浮沉和歸經(jīng)密切相關。

        中藥的五味本義是指藥材的真實口味,通過口舌味覺而知曉。中藥的口味在書籍中的表述是分兩個層次的。表面上看,藥的口味是藥的自然屬性在味覺上感知的體現(xiàn),但隨著中醫(yī)藥理論創(chuàng)新發(fā)展和實踐經(jīng)驗積累,藥物的味道也從其治療作用反推其深層次之“味”。藥物的四氣、五味和歸經(jīng)都屬于藥物性能范圍,因此以藥的口味來提示藥物的作用只是表明中藥最基本的自然屬性。所以對中藥藥物的表述,不僅要性味合參,還必須與中藥的具體功能相結(jié)合,才能全面準確地詮釋中藥的治療作用?!八岣驶帯崩碚?,既有表層的甘味、酸味自然屬性的描述,又有綜合應用后表現(xiàn)出化生陰血、緩急止痛的功效來推斷其性味的深刻含義。

        “五味”作為中藥藥性理論的核心內(nèi)容,是對中藥藥味和功能的高度概括。不同于西藥,中藥的性效關系表述是中藥彼此之間配伍、組方、合化的重要指導原則[1]。臨床中雖然存在單味中藥成方應用的情況,但多數(shù)情況下是兩味及以上中藥配伍而成?!八岣驶帯奔词怯脙晌都耙陨现兴幣湮閼玫慕?jīng)典范例。

        1 “五味合化”是“酸甘化陰”中藥方劑配伍的基礎理論

        中藥的配伍是以疾病實際情況為前提的,以藥性主治功能為依據(jù),選擇性地將中藥組合配伍,以相互協(xié)調(diào)使用。當臨床有兩味及以上藥物配合使用時,即稱之為“合和”或“合化”?!昂稀奔磁浜?、合和,“化”即化生、轉(zhuǎn)化,“酸甘化陰”是基于中藥“五味合化”理論創(chuàng)造出來的經(jīng)典治法之一,所謂五味合化是建立在中醫(yī)五行生化克制和陰陽學說上的方劑藥性配伍理論[2]。把不同中藥合和配伍,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有的會增強原有藥物功能、有的會相互促進、有的會產(chǎn)生新的功能、有的也會產(chǎn)生減效或副作用等。而“酸甘化陰”指的是合用酸味與甘味藥物,甘補酸斂、甘緩酸收,不僅可起到促進陰津、陰液、陰血、陰精等精微物質(zhì)的“取汁”作用,而且在促進物質(zhì)吸收之后,還產(chǎn)生促進其后續(xù)“化生陰血”和“緩急止痛”的作用,也就是說,“酸甘化陰”不僅可以化生物質(zhì)之陰,也可能化生功能之陰[3]。鑒于酸味藥功能偏于收澀,在陰陽屬性上屬陰,甘味藥屬陽,但為陰中之陽。如果酸甘相合,就能起到補益陰血的作用,所以說“酸甘化陰”的基本屬性應當以“陰”來論斷[4]。

        2 “酸甘化陰”法在貧血疾病中的應用

        “酸甘化陰”法雖首載于《黃帝內(nèi)經(jīng)》,但書上未見任何臨床使用的記載。東漢張仲景首創(chuàng)芍藥甘草湯應用在太陽證表虛誤下傷陰、筋脈失養(yǎng)的腳攣急的病證。金元時期醫(yī)家成無己在《傷寒注解論》中主張“酸以收之,甘以緩之,故酸甘相合,用補陰液”,但仍未將“酸甘化陰”上升到治療法則的高度。在清代醫(yī)家吳鞠通思想影響下,陳修園首次提出“酸甘化陰”法,成為倡導該法的第一人。經(jīng)反復思索和實踐后,眾多醫(yī)家逐漸將“酸甘化陰”的方劑從芍藥甘草湯發(fā)展到諸多類別方劑中,如潤下劑、和解劑、補益劑、安神劑和熄風劑等,也逐漸衍生出了酸甘涼潤、酸甘平潤和酸甘溫潤等主治功能[5]。酸甘的藥味也不限于芍藥和甘草兩味,常用的除白芍、烏梅、五味子等酸味藥之外,還有木瓜、訶子肉、綠礬、山楂等。除常用的甘草、大棗、飴糖等甘味藥外,人參、熟地黃、蓮子、沙參、天花粉、石斛、玉竹、桑椹子、何首烏、阿膠等也因味甘而入藥。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證明,酸味藥主要含鞣質(zhì)以及有機酸類化學成分[6-8],鞣質(zhì)能沉淀黏膜表面的蛋白質(zhì);而甜味藥以糖類、苷類等物質(zhì)為主[9],可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zhì),故兩藥合和能補養(yǎng)陰血[10]。

        陰津、陰液、陰血、陰精的虧虛是萎黃病(缺鐵性貧血)、黃胖病(巨幼細胞性貧血)乃至髓勞?。ㄔ偕系K性貧血)的重要致病原因。血虛病的發(fā)病與體虛勞倦、腎精虧虛、飲食失調(diào)、慢性失血等因素密切相關。中醫(yī)學早對血液的生成做了精辟的論述。首先,水谷的精微是化生血液的物質(zhì),中焦脾胃受納運化水谷,吸收其中的精微,進入脈中變化而成為紅色液體,即為“血”;其次,“腎藏精”“生髓”表明腎精也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質(zhì),且精血可以互化,“精足則血旺,精虧則血少”,所以《張氏醫(yī)通》明確指出:“血之源頭在乎腎”,可見腎精充足也是保證血液化生不息的源泉。使用“酸甘化陰”法,一是可以補充血虛者造血的精微物質(zhì);二是可以通過酸性的養(yǎng)肝補腎藥物,促進腎精轉(zhuǎn)化為陰血。

        3 典型病例

        3.1 缺鐵性貧血(萎黃?。?/h3>

        目前萎黃病的辨證,除蟲積腸道外,以心脾兩虛和腎精不足[11]居多。前者多用酸甘溫潤、益氣養(yǎng)血的歸脾湯治療,后者治以酸甘涼潤、補腎填精的六味地黃丸加味,酌加益氣養(yǎng)陰之品,以達到酸甘化陰、補養(yǎng)血液的作用。在臨床中,鑒于兩方中的酸味補肝養(yǎng)血作用藥物偏少,所以常加入烏梅、覆盆子等,也可酌加酸澀入肝經(jīng)補陰血的煅綠礬(皂礬、青礬)或配合中成藥等進行治療。飲食和生活中的“酸甘化陰”調(diào)護對萎黃病治療也十分重要,要做到科學飲食,搭配精當。

        3.1.1 病例舉隅

        祝某,女,28 歲,未婚,中學教師?;颊咦允龇α?,心悸,氣短,伴脫發(fā)、皮膚干燥脫屑1年余,最近1 個月加重。平素食欲欠佳,進食畜肉類和蔬菜較少。月經(jīng)量少,且有較長時間的痛經(jīng)史。否認慢性腹瀉、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和痔瘡出血史。血常規(guī)示紅細胞(RBC):4.0×1012/L,血紅蛋白(HB):87 g/L,紅細胞體積(MCV):76 fL,紅細胞壓積(HCT):0.33 L/L。血清鐵(S1):5.25 umol/L,血清鐵蛋白(SF):10 ng/L。血清維生素B12測定:232 pg/mL,血清葉酸測定:18 ng/mL。未作骨髓穿刺細胞涂片檢查。中醫(yī)四診:面色萎黃,口唇淡紅,舌質(zhì)淡紅苔少,毛發(fā)枯黃無澤,下肢皮膚干燥,可見下肢皮膚脫屑現(xiàn)象;語聲低微,未聞異常氣味;自述心悸,氣短,乏力明顯,畏寒肢冷,食少納呆,入睡困難,二便正常,無浮腫;每次行經(jīng)前小腹隱隱作痛;切腹無異常,脈細無力。西醫(yī)診斷:缺鐵性貧血;中醫(yī)診斷:萎黃病,心脾兩虛型。治法:甘酸化陰、益氣養(yǎng)血。處方:陶壺飲加減。組方:炙黃芪50 g,太子參15 g,茯苓15 g,炙甘草10 g,龍眼肉15 g,阿膠(烊化)10 g,白芍15 g,覆盆子10 g,炒酸棗仁15 g,烏梅15 g,當歸15 g。水煎,早晚空腹服。配合中成藥益中生血片(黨參、山藥、薏苡仁、陳皮、大棗、綠礬)口服,每次0.6 g,每日3次,口服,并囑其科學搭配飲食結(jié)構(gòu)。

        二診:心悸、氣短、乏力稍減,但畏寒肢冷,食少納呆,入睡困難未減。正值月經(jīng)來潮,量少色淡,小腹部酸痛連及腰部。上方改炙甘草15 g,阿膠(烊化)15 g,白芍20 g,同時給予溫補脾腎之淫羊藿15 g,巴戟天15 g,理氣活血的川芎15 g、醋香附15 g。暫停益中養(yǎng)血片,改服緩急代茶飲(炒白芍6 g,甘草9 g,大棗9 g,干姜3 g,川芎6 g)以酸甘化陰,緩解痛經(jīng),痛止后停用,再重新服用益中養(yǎng)血片。

        三診:服用上方后,心悸、氣短、乏力癥狀改善明顯。畏寒肢冷好轉(zhuǎn),食欲大增,但仍有入睡困難。血常規(guī)示RBC:4.15×1012/L,HB:98 g/L,MCV:85 fL,HCT:0.35 L/L。在二診方基礎上加合歡花20 g,夜交藤20 g。

        四診:心悸、氣短、乏力基本消失,脫發(fā)、皮膚干燥好轉(zhuǎn),食欲恢復,二便正常,但仍感入睡困難,淺睡易醒。在上方基礎上加用生龍骨20 g,生牡蠣20 g,炙遠志15 g。

        五診:病人睡眠明顯改善,走路、提物、上樓無乏力或氣短表現(xiàn)。面色口唇紅潤,脫發(fā)明顯減少,皮膚略干,無脫屑,不寐癥狀也基本消失。血常規(guī)示RBC:4.4×1012/L,HB:130 g/L,MCV:96 fL,HCT:39 L/L,達到臨床治愈標準。囑其停用湯劑,只服益中養(yǎng)血片鞏固治療1個月。連服5次酸甘緩急代茶飲后,痛經(jīng)也基本消失。

        3.1.2 按語

        缺鐵性貧血屬萎黃病范疇,西醫(yī)采用補充鐵劑的治療方法。但患者食欲不振,服用鐵劑胃痛惡心明顯,因此不能常規(guī)使用,加之平素心悸失眠,證屬心脾兩虛。治以酸甘化陰、益氣生血。方中炙甘草、炙黃芪、太子參等甘溫益氣;當歸、龍眼肉、阿膠補血養(yǎng)血;白芍、覆盆子、炒酸棗仁、烏梅酸味柔肝生血。上藥共同達到酸甘化陰,補氣養(yǎng)血之功用。治療中出現(xiàn)畏寒肢冷、食少納呆的癥狀,故給予溫補脾腎之淫羊藿、巴戟天,使脾陽得腎之溫煦,又促運化水谷功能得以復元。期間該患者因陰血虧虛致經(jīng)少經(jīng)痛,囑其暫停服用益中生血片,改服酸甘緩急代煎飲,如此不僅萎黃病得以改善,痛經(jīng)之證也明顯緩解。提示酸甘化陰不僅有吸收生血物質(zhì)的作用,而且又能起到促進“化生陰血”和“緩急止痛”功能作用,可謂一石二鳥。以芍藥甘草湯為代表的酸甘合和之劑,與兩藥和合后,對其主要成分煎出率有增加效應,能增強其“化陰”“止痛”效果[12];還有人指出其止痛效應與下調(diào)痛覺感受器[13]、或可能與產(chǎn)生一種新的止痛信使神經(jīng)遞質(zhì)有關[14];芍藥甘草消化吸收的成分是一種生理活性物質(zhì),它通過體液調(diào)節(jié)系統(tǒng)對子宮收縮產(chǎn)生抑制作用,起到抑制女性痛經(jīng)的治療作用[15]。

        3.2 巨幼細胞性貧血(黃胖病)

        黃胖病在臨床辨證分型治療上和萎黃病略有不同,以氣血不足和肝腎陰虛兩型為多。前者多用八珍湯或人參養(yǎng)營湯,后者多以左歸飲合補肝湯治療,均內(nèi)含白芍和甘草這一酸甘藥對,佐加補脾益氣、養(yǎng)血和血的中藥共同組成,而左歸飲聯(lián)合補肝湯則以甘平聯(lián)合酸收共奏補腎滋肝、養(yǎng)血補血的功效。除藥物治療外,黃胖病也應注意生活飲食調(diào)護。一要改善脾虛失運、食欲欠佳的癥狀,二要糾正偏嗜或忌口不良飲食習慣。

        3.2.1 病例舉隅

        那某,男,70 歲,退休工人?;颊叻α?,氣短,活動后加重,伴食欲不振、舌痛、手指尖麻木2年,最近2 個月加重。病人長期食欲欠佳,厭食明顯,若勉強進食則腹脹不適,大便不成形,同時伴有舌痛,進食酸辛飲食更甚。手指尖麻木,輕度浮腫,在某醫(yī)院診斷為“巨幼細胞性貧血”,使用維生素B12和葉酸片治療20 天,效果不佳,遂自行停止服藥。最近病情加重,來我院治療。查血常規(guī):HB:86 g/L,RBC:2.96×1012/L,MCV:120 fL,HCT:3 L/L,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44 pg,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350 g/L。血清葉酸2.7 ng/L,血清維生素B12:130 pg/mL。骨髓穿刺:增生活躍,粒系、紅系細胞呈巨幼樣變,巨核細胞分葉過多,紅細胞巨大,核漿發(fā)育不平衡,呈漿老核幼現(xiàn)象。中醫(yī)四診:面色蒼白虛浮,口唇淡紅,舌光無苔如牛肉狀;氣息短淺;乏力,氣短,心悸,活動后尤甚,食少納呆,飲食無味,舌痛,手指尖麻木,大便不成形;脈沉緩。西醫(yī)診斷:巨幼細胞性貧血;中醫(yī)診斷:黃胖病,氣血不足型。治法:先以健運脾胃為治,而后再輔以酸甘化陰。處方:人參養(yǎng)營湯。組方:黨參15 g,白術15 g,茯苓15 g,炙甘草15 g,當歸15 g,熟地黃15 g,白芍15 g,五味子15 g,水煎,早晚分服。同時給予健胃消食片(太子參、山藥、陳皮、焦山楂、炒麥芽),0.6 g/次,每日3 次。囑其進流食,少量多餐,待食欲稍強后,逐漸增多食用優(yōu)質(zhì)蛋白的肉類、乳制品,多食新鮮蔬菜、核桃仁等營養(yǎng)精華物質(zhì)。

        二診:舌痛有一定程度改善,大便成型。但乏力,心悸,氣短,食欲欠佳如舊,手指發(fā)麻明顯。HB:90 g/L,RBC:3.31×1012/L,MCV:116 fL,MCH:40 pg,MCHC:390 g/L。在上方基礎上,加陳皮15 g,砂仁15 g,桑枝15 g,桂枝15 g。15劑,繼續(xù)服用健胃消食片調(diào)理。

        三診:食欲大增,乏力、氣短改善,舌痛消失,但仍有輕微指尖麻木感。每天可散步30 min,完成簡易太極拳。血常規(guī):HB:115 g/L,RBC:4.30×1012/L,MCV:106 fL。停服上方劑及健胃消食片,改用酸甘化陰,生血養(yǎng)血之陶壺飲為主加減。組方:炙黃芪15 g,白術15 g,黨參15 g,茯苓15 g,炙甘草15 g,當歸15 g,龍眼肉15 g,阿膠15 g,炒酸棗仁15 g,覆盆子15 g,五味子15 g,白芍15 g,烏梅10 g。聯(lián)合血速升顆粒(黃芪,當歸,阿膠,雞血藤,淫羊藿,山楂),每次2袋,每日2次。

        四診:病人食欲恢復正常,舌痛、手指尖麻木感、乏力、氣短和心悸消失。血常規(guī):HB:140 g/L,RBC:4.30×1012/L,MCV:104 fL,血清葉酸9.5 ng/L,血清維生素B12:340 pmol/L。病人恢復健康,囑其繼續(xù)服用血速升鞏固效果。

        3.2.2 按語

        《靈樞·決氣》言:“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為血”,可見中焦脾胃吸收飲食中的營養(yǎng)精華,可以化生血液。若脾胃攝取水谷精華物質(zhì)不足,不能變化而赤產(chǎn)生血液,導致黃胖病。西醫(yī)認為巨幼細胞性貧血是攝取葉酸或維生素B12不足,使其正常紅細胞發(fā)育受阻而成。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只有脾胃健運、受氣取汁功能正常,才能汲取食物中的精華而化為血液。該患因年老體虛,脾胃虛弱而食少納呆,進食量少,所以治療應以健運脾胃為先,以人參養(yǎng)營湯加健胃消食片振奮中焦脾氣,待脾胃運化恢復,食欲正常,得以將富于營養(yǎng)精華的優(yōu)質(zhì)食物運化并吸收,從而治療血虛證候。本病例與萎黃病治療上的差別在于萎黃病可以酸甘化陰、益氣補血同時并用,而黃胖病則要健運脾胃為先,而后再使用酸甘化陰的方法。西醫(yī)治療此病使用葉酸、維生素B12,但本病例使用上述藥品療效不佳,而是藉由中醫(yī)先健運脾胃,補益后天,使病人食欲大增后,以食療方法補充養(yǎng)血生血的營養(yǎng)物質(zhì),無需借助西藥也可治愈巨幼細胞性貧血。

        3.3 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慢性髓勞)

        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是一組以造血干(祖)細胞缺陷或缺少、免疫功能異常和造血微環(huán)境損傷的病癥。既往多以補后天之本的方法治療,但臨床效果往往較差。本著“治病求本”的原則,治療上應遵循補腎填精、益髓化血的原則。對于腎陽虛型慢髓勞,應以溫補腎陽、化生血液為主;對于腎陰虛型慢髓勞,則以滋補腎陰、養(yǎng)血補血為主。臨床上大多使用金匱腎氣丸或六味地黃丸、麥味地黃丸加減治療。此類方劑是在溫腎壯陽或滋補腎陰的基礎上同時以甘味藥和酸味藥合和,起到酸甘化陰養(yǎng)血的作用。“乙癸同源”“肝腎同源”,酸味藥不僅有柔肝養(yǎng)血作用,同時也能充養(yǎng)腎精,進而促進補腎填精化生血液的作用。此即是“酸甘化陰”治療慢性髓勞的療效機理所在。

        3.3.1 病例舉隅

        鄒某,女,40 歲,民營業(yè)主?;颊咝募?、氣短、頭暈、乏力,間斷伴皮膚少許出血點3年,加重1 個月。3年前無明顯原因,病人出現(xiàn)上述癥狀兼見皮膚紫癜出血點,就診于福建某醫(yī)院。診斷為“非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給予環(huán)孢素、康力龍等藥治療1年,療效不明顯,后在當?shù)厥褂弥兴幹委?,仍未見明顯效果,自訴“放棄治療,回家休息養(yǎng)病,自行調(diào)理”。1 個月前癥狀加重,除貧血表現(xiàn)尚有皮膚紫癜、牙齦出血表現(xiàn),遂來我院治療。查血常規(guī),HB:65 g/L,RBC:2.01×1012/L,MCV:98 fL,WBC:2.8×109/L,中性粒細胞:1.2×109/L,PLT:29×109/L。CD55、CD59 正常,酸溶血試驗(-),糖水試驗(-),Coomb′s(-)。肝脾不大。骨髓穿刺檢查:增生Ⅳ級,骨骼小粒空虛,粒系、中幼粒以下可見,紅系可見較多的炭核晚幼紅細胞,淋巴細胞占有核細胞54%,可見非造血細胞團,巨核細胞(-),血小板少見。骨髓活檢病理:增生低下,造血組織面積30%,骨髓纖維化:0 級。中醫(yī)四診:面色唇色蒼白,白睛無黃染,舌質(zhì)淡紅,皮膚可見散在紫癜、紫斑;氣息低微;乏力、氣短、心悸、頭暈、手足心熱、口干、眼干、盜汗、腰痛。食欲一般,大便正常,無浮腫;切腹無異常,無痰核瘰疬。脈細少數(shù)。西醫(yī)診斷:非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中醫(yī)診斷:慢性髓勞,腎陰虛型。治則:補腎滋陰、益精補血。處方:天水圍飲加減。組方:生地黃15 g,山藥20 g,茯苓15 g,山茱萸15 g,牡丹皮15 g,覆盆子15 g,五味子15 g,白芍15 g,墨旱蓮15 g,桑椹子15 g,枸杞子15 g,炙黃芪50 g,西洋參10 g,炙甘草15 g,三七粉10 g。水煎,早晚口服。配合中成藥再造生血片,1 次5片,每日3次和西藥康力龍治療。

        二診:使用上方后,手足心熱、盜汗稍減,但仍有明顯口干、眼干、腰痛表現(xiàn)。在上方基礎上加炙鱉甲10 g,杜仲炭15 g,懷牛膝15 g,石斛15 g,玉竹15 g,水煎服用。

        三診:病情趨于平穩(wěn),手足心熱、口干、眼干證候消失。齒衄及皮膚紫癜、紫斑消失。輕微自汗、心悸、氣短、乏力感、食欲下降、大便稀溏。查血常規(guī):HB:76 g/L,RBC:2.80×1012/L,WBC:3.0×109/L,中性粒細胞:1.4×109/L,PLT:28×109/L。提示該患者有腎陰虛型轉(zhuǎn)向腎陰陽兩虛型傾向,遂調(diào)整以滋陰溫陽、益精生血之雙補陰陽法。組方:生、熟地黃各15 g,山藥20 g,茯苓15 g,山茱萸15 g,枸杞子15 g,白芍15 g,桑椹子15 g,墨旱蓮15 g,巴戟天15 g,肉蓯蓉15 g,補骨脂15 g,淫羊藿15 g,黨參15 g,炙黃芪50 g,炙甘草15 g,浮小麥20 g,糯稻根20 g。配合再造生血片口服。

        四診:患者自汗停止,食欲好轉(zhuǎn),大便稍溏。但自覺輕度畏寒肢冷,夜尿頻數(shù)清長。遂囑其仍按雙補腎之陰陽、填精生血治則繼續(xù)治療。湯藥中去浮小麥、糯稻根,加入益智仁15 g,桑螵蛸15 g,繼續(xù)服用。

        五診:病情大有起色,心悸、氣短、頭暈、乏力改善,輕微畏寒,食欲恢復如常,大便正常,夜尿頻多現(xiàn)象改善。查血常規(guī),HB:90 g/L,RBC:3.02×1012/L,WBC:3.2×109/L,PLT:37×109/L。以溫腎助陽、補髓填精為治則。處方:天陽煎劑加減。組方:熟地黃15 g,山藥20 g,茯苓20 g,山茱萸15 g,白芍15 g,覆盆子15 g,肉桂15 g,巴戟天15 g,淫羊藿15 g,補骨脂15 g,肉蓯蓉15 g,鎖陽15 g,旱蓮草10 g,桑椹子10 g,太子參15 g,炙黃芪50 g,炙甘草15 g。

        六診:在繼續(xù)使用中藥湯劑后,病人心悸、氣短、乏力消失,無出血點,無發(fā)熱,飲食、二便正常,睡眠正常,能從事簡單家務。查血常規(guī),HB:128 g/L,RBC:3.90×1012/L,WBC:3.7×109./L,PLT:56×109./L。病人達到緩解水平,囑其停止服用中藥湯劑,繼續(xù)服用再造生血片鞏固治療。

        3.3.2 按語

        根據(jù)中醫(yī)腎主骨生髓、藏精、精血可以互化和“血之源頭在乎腎”的理論,再生障礙貧血(髓勞)的發(fā)病機理與腎虛精虧有關。治療原則以補腎生髓、填精生血為主。治療慢髓勞時是如何體現(xiàn)“酸甘化陰”原則呢?治療腎陰虛型非重型再障的天水圍飲和治療腎陽虛型非重型再障的天陽煎劑的藥物中,除了滋補腎陰和溫補腎陽藥味外,都有甘味的甘草、山藥、龍眼肉、枸杞子和酸味的山茱萸、覆盆子、墨旱蓮等藥。所以上兩方劑,不僅體現(xiàn)補腎填精治療髓勞的大法,而且這一原則是通過“酸甘化陰,益精化血”來實現(xiàn)的。此外,該病例原本是腎陰虛型,經(jīng)治療轉(zhuǎn)為腎陰陽兩虛型,最后轉(zhuǎn)變?yōu)槟I陽虛型,所以治法也從酸甘涼潤、補腎生血轉(zhuǎn)換成酸甘溫潤補腎生血。精準的治療和依據(jù)病情調(diào)整治療原則使病人從“陰虛難調(diào)”向“陽虛易治”發(fā)展,得以較快地緩解病情。

        4 小結(jié)

        中醫(yī)的“酸甘化陰”理論與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和文化背景息息相關。論其醫(yī)學理論的源頭,國內(nèi)學者一致認為《黃帝內(nèi)經(jīng)》是其鼻祖。使用“酸甘化陰”法可以治療內(nèi)、外、婦、兒科諸多種疾病,在血液病中尤以貧血類疾病(血虛病證)效果見長。本文所列舉的萎黃病、黃胖病和髓勞病都是以酸甘化陰第一方之芍藥甘草湯的衍生方劑進行治療。而酸甘化陰法不僅能通過生化陰血補充血虛類疾病的陰血物質(zhì)起到“取汁”作用,而且還有能促進產(chǎn)生其“功能”的后續(xù)作用,從而達到“酸甘化陰”“變化而赤”和“緩急止痛”的作用。

        猜你喜歡
        氣短甘草中藥
        老人氣短、浮腫、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中藥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12-01 11:19:40
        竟然是甘草惹的禍
        炙甘草湯,適用于哪些病癥
        中老年保健(2021年9期)2021-08-24 03:51:00
        您知道嗎,沉香也是一味中藥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08:32
        氣短到底短在哪里
        人人健康(2021年13期)2021-07-23 08:51:10
        中醫(yī),不僅僅有中藥
        金橋(2020年7期)2020-08-13 03:07:00
        胸悶氣短的自我推拿療法
        中藥貼敷治療足跟痛
        芍藥甘草湯加味治療坐骨神經(jīng)痛42例
        日本成本人片免费网站| 国产美女主播福利一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夜色不卡|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av片| 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 无码 制服 丝袜 自拍| 看大陆男女真人草逼视频| 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 亚洲色大成在线观看| 一本久道在线视频播放| 久久亚洲道色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爽黄69天堂a|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94| 久草视频在线播放免费| 亚洲av日韩av激情亚洲| 国产精品人妻一码二码尿失禁| 久久99精品久久久66| 人妻中文字幕在线一二区|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国产精华液| 色猫咪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天堂夜夜| 久久伊人精品色婷婷国产| 天堂网www资源在线| 97se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 精品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五月天综合|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六九堂 | 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黑人 | 麻豆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在线观看| 内射白浆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一线二线三线女| 国产自精品在线|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在线| 久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不卡|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人妻无码 |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无码| 中文字幕巨乱亚洲| 丝袜美腿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