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佳, 韓 可
(武漢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武漢 430070)
弗里德里希·馮·恩格斯與卡爾·馬克思雖然出生不同,但是卻有同樣的崇高追求,為人類的自由和解放事業(yè)奮斗,并一同創(chuàng)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不僅如此,作為“第二小提琴手”的恩格斯為了讓無產階級準確理解和實踐應用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理論,還抓住各種時機,利用多種方式,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方面作出了開創(chuàng)性的歷史貢獻,推動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蓬勃發(fā)展?;仡櫩偨Y恩格斯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要途徑和成功經驗,對于我們在新時代的中國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無疑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
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大眾化,是指無產階級政黨及其領袖,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將系統(tǒng)、抽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給文化教育程度甚低的普通群眾的過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無產階級爭取人類解放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恩格斯之所以成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進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的第一人,既離不開無產階級解放事業(yè)的客觀實踐需要,也離不開恩格斯所獨有的主觀有利條件。
一方面,現(xiàn)代無產階級解放斗爭客觀現(xiàn)實要求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必須開展其理論上的普及工作。眾所周知,近代西方國家隨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逐步確立,社會生產力獲得了迅猛發(fā)展,無產階級在為資產階級創(chuàng)造巨額利潤的同時,卻也創(chuàng)造著自身的貧困。不甘于被剝削的產業(yè)工人階級為改變自身的政治經濟處境,在19世紀40年代終于登上世界的政治舞臺,在英、德、法等國多次發(fā)起抗爭,但是這些斗爭大多收效甚微。無產階級要改變自己的歷史處境,迫切需要新的革命性的科學理論來指導。正是在這個大的歷史背景下,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繼承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空想社會主義思想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了以人類自由和解放為終極目標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全新的理論,不僅僅是要解釋這個世界,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改造這個世界。這就需要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為社會歷史的實踐主體無產階級所理解和掌握。實踐證明,即便巴黎公社的無產階級勇于犧牲,但是由于巴黎的工人和工人領袖不能準確掌握馬克思主義,沒有正確的革命綱領和策略,沒能建立起廣泛的革命同盟,最終巴黎工人的英勇行動換來的卻只能是孤鴻哀鳴式的失敗。與此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一個科學的理論,它是從一般現(xiàn)象中抽象出的規(guī)律,博大精深,體系宏大,涵蓋哲學、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社會主義等多方面內容,沒有豐富的知識儲備的工人群眾很難準確把握其真正的含義。普羅大眾本來就深受傳統(tǒng)思想觀念的束縛,在加之各種打著社會主義旗號的理論魚目混珠,使得文化教育本就相對不足的工人群眾更加難以識別,極易被一些錯誤思想所誤導。基于此,馬克思、恩格斯很早就意識到需要在工人階級中間傳播其科學理論,對此,恩格斯明確指出,“我們有義務科學地論證我們的觀點,但是,對我們來說同樣重要的是:爭取歐洲無產階級,首先是爭取德國無產階級擁護我們的信念。我們明確了這一點以后,就立即著手工作了”[1]203。由此可見,無產階級解放事業(yè)的實踐需要,是恩格斯積極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客觀歷史條件,由此也就決定了恩格斯進行的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是與無產階級爭取人類解放的偉大實踐密切相連,而絕非純粹的理論說教。
另一方面,恩格斯個人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方面有著其他人不可比擬的有利條件。首先,恩格斯與馬克思共同創(chuàng)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而唯物史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根本哲學基礎,馬克思、恩格斯在人類哲學史上第一次將人民群眾視為歷史發(fā)展的主體,深知他們的人類解放理論只有被人民群眾接受和掌握,才能發(fā)揮其改造世界的歷史作用。恩格斯關于群眾歷史作用的思想認識自覺,是其主動進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的先決性思想前提。其次,恩格斯作為馬克思志同道合的親密戰(zhàn)友,在爭取人類解放的偉大事業(yè)中扮演著不盡一致的角色,工作各有側重。馬克思將更多精力傾注于理論研究,恩格斯則更多地直接投身于工人運動,幫助創(chuàng)建國際性的工人組織,有助于其在工人組織中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恩格斯與19世紀歐洲主要國家的無產階級政治組織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親自參與創(chuàng)建了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一國際和第二國際等國際性工人政治組織,并與各國無產階級政黨領袖和社會各界人士來往密切,這些都為恩格斯利用各種渠道進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最后,恩格斯擁有超強的自學能力,學識淵博,通曉多國語言,并且善于對相對抽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通俗化的表達。馬克思曾經這樣贊揚其革命戰(zhàn)友恩格斯,“他是一部真正的百科全書,不管在白天還是黑夜,不管是頭腦清醒還是喝醉酒,在任何時候他的工作能力都很強,寫作和思索都極快”[2]。作為百科詮釋式的馬克思主義者,恩格斯對各種社會政治思潮具有非常強的理論辨識力,因此,恩格斯的理論和知識素養(yǎng)使其完全有能力承擔起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任。
在領導無產階級爭取人類自由解放的偉大事業(yè)中,恩格斯通過一系列的實際工作,卓有成效地探索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方式。一方面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世界范圍的傳播,提高了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的理論素養(yǎng);另一方面促使科學社會主義由理論變?yōu)楝F(xiàn)實,發(fā)揮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物質力量”。
自馬克思主義理論誕生以來,它的大眾化進程就一直伴隨著同各種非馬克思主義錯誤思潮的論戰(zhàn)和斗爭。通過積極論戰(zhàn),既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不斷深化發(fā)展,又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從而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在此過程中,恩格斯憑借其豐富的學識和大無畏的精神,勇于展開理論批判,為捍衛(wèi)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避免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大眾傳播過程中的庸俗化傾向。
《反杜林論》是恩格斯被人們熟知且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論批判著作。恩格斯花費兩年多的時間創(chuàng)作了該書,不僅深刻地批判了杜林的一系列錯誤的觀點,而且總結自1848年以來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所形成的理論成果和實踐成果,精辟地概括了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的核心思想,堪稱馬克思主義的百科全書。此書的發(fā)表,不僅結束了無產階級政黨內部思想派別分裂和混亂的局面,凝聚了無產階級的政治共識,推動了當時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同時也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大眾化,為廣大無產階級全面科學掌握馬克思主義提供了一本清晰明確的理論讀物。
恩格斯同各個時期不同的反動思想進行斗爭,撰寫了大量批判性的文章,在與錯誤思潮的斗爭中逐步闡明并深化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如恩格斯在晚年的很多書信中都批判了把馬克思主義庸俗化、教條化的傾向?!扒嗄昱伞睂⑽ㄎ锸酚^簡單化,秉持“經濟決定論”,在開展工人運動中只注重經濟因素,而忽略了其他因素,為此恩格斯在致約瑟夫·布洛赫的回信中強調:“如果有人在這里加以歪曲,說經濟因素是唯一決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這個命題變成毫無內容的、抽象的、荒誕無稽的空話?!盵1]604恩格斯之后的一系列書信中繼續(xù)闡釋了唯物史觀這種方法論,批駁了這種庸俗化的傾向,使人們掌握科學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恩格斯從來不掩飾自己著書的目的——就是通過公開論戰(zhàn)的形式,糾正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歪曲和誤解,從而實現(xiàn)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工人階級的頭腦,更好地推動國際工人運動的發(fā)展。
馬克思主義理論之所以能夠實現(xiàn)廣泛傳播,就是因為報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年代,報紙是人們了解各種事件和思想的主要陣地,馬克思、恩格斯緊緊抓住這一陣地,提出了“人民報刊”的理念,并利用報紙、雜志等大眾傳播媒體來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
在《〈新萊茵報·政治經濟評論〉出版啟事》中,恩格斯和馬克思指出了報紙的最大好處:“就是它每日都能干預運動,能夠成為運動的喉舌,能夠反映出當前的整個局勢,能夠使人民和人民的日刊發(fā)生不斷的、生動活潑的聯(lián)系?!盵3]這指明了報刊的重要性,在恩格斯和馬克思的十幾年革命實踐活動中,他們創(chuàng)辦和主編了四種報刊,指導編輯的報刊有十余種,先后為60多家報刊寫稿。各國報刊的創(chuàng)立,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作出了重要貢獻,有助于推動各國工人運動的開展。報刊是理論宣傳的主要陣地,但如果沒有通俗化的語言和各國翻譯版本的出版,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大眾化也是無法完成的。恩格斯為了使工人更容易理解《反杜林論》中的重要理論,撰寫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這本小冊子是通俗化語言的典范之作,被馬克思譽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入門”,在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此后,這本小冊子被翻譯成法文版、德文版和英文版等多國譯本,加速了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進程。1883年,馬克思逝世,未能完成《資本論》的出版計劃,恩格斯認為自己有責任去完成該書的出版。在恩格斯的不懈努力下,不僅促成《資本論》成為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而且對《資本論》做了通俗化、大眾化處理,極大地擴大了馬克思主義的影響,使其能夠被大眾所掌握。
不僅如此,恩格斯抓住每一次馬克思和他自己的重要文獻的出版和再版機會,為這些著作專門撰寫再版和新的外文版的序言,通過這些序言,恩格斯高度概括了這些重要著作的思想精髓,同時根據(jù)客觀形勢的發(fā)展和思想認識的深化,對某些重要理論觀點進行了豐富與完善。比如《共產黨宣言》各種文字版本出版時,恩格斯就至少撰寫過四個以上的各種版本的序言,《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多次再版過程中,也至少留下了四個版本的序言。恩格斯撰寫的這些精彩序言,為人們更好地理解馬克思主義提供了清晰的指南。
與此同時,為了更好地與歐美各國的革命黨人進行交流和溝通,恩格斯會使用10來種的語言和他們通信,從1883年3月到1895年7月,恩格斯與歐美各國革命者的通信就高達1154封,平均每年96封,每個月8封[4]。這些書信所涉及到的話題非常廣泛,既包括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等,又包括自然學、歷史學和語言學等,這些書信反映了恩格斯豐富的學識,也更好地指導和推動了歐美各國的工人運動。這些書信有助于回答各國的一些具體情況和問題,對癥下藥,同時大大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
隨著馬克思主義影響范圍的不斷擴大,多國成立了無產階級政黨和工人組織。恩格斯著眼于理論長期發(fā)展的需要,盡心盡力地培育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行動者,他采取多種方式對多國年輕政黨領袖進行理論指導和實踐幫助,著力培育一批高水平的馬克思主義接班人,他們能夠準確地理解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在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和實踐方面起到積極作用,從而推動科學的理論向實踐轉化。
在德國的理論家中,恩格斯認為倍倍爾是最為靠譜的人,著力將他培育為能一直奮斗在無產階級運動前線的人,針對他在一些事件上態(tài)度不堅決的問題,恩格斯也給予了一定的批評,倍倍爾認真聽取了恩格斯的建議,深入工人運動,逐步成長起來。在英國,馬克思的女兒愛琳娜與恩格斯聯(lián)系較為密切,愛琳娜在他的鼓勵下通過組織工會、發(fā)表演講的方式來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并且協(xié)助恩格斯出版和整理馬克思的遺著。在奧地利,他與維克多·阿德勒來往較為密切,在恩格斯的支持和幫助下,維克多·阿德勒創(chuàng)立了奧地利社會民主工黨。在意大利,恩格斯與意大利最著名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家拉布里奧拉和意大利工人黨的創(chuàng)建者圖拉蒂保持著緊密的聯(lián)系。在恩格斯的悉心培育下,一大批年輕的理論家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信仰,能正確理解并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并積極參與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傳和普及的實踐中。這些理論家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指導推進工人運動,成為當時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中堅力量。
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最終目標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的解放和全人類的解放,而不是拘泥于某一國的發(fā)展,為此必須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的國際化,而各國無產階級政黨理當擔此重任。在恩格斯看來,政黨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踐者和傳播者,先進的政黨對于人民群眾的理論學習有很強的感召力,可以凝聚人民群眾的“共識”,因此恩格斯對多國政黨建設提出了很多獨到的見解,建立起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先進的政黨組織,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和發(fā)展保駕護航。
隨著歐洲無產階級人數(shù)的增加,工人們在斗爭實踐中逐步認識到他們有著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敵人,各國工人運動相互支援,為應對資產階級在國際國內范圍的聯(lián)合,1864年馬克思和恩格斯著手創(chuàng)建了世界上第一個國際性政黨聯(lián)盟,史稱“第一國際”。第一國際的建立,加強了歐美各國工人運動的聯(lián)系,提供了一個與錯誤思潮論戰(zhàn)的平臺,傳播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推動了世界工人運動的蓬勃發(fā)展,擴大了馬克思主義的影響范圍。隨著巴黎公社運動的失敗,第一國際組織也日漸衰弱,最終走向了解散。第二國際在恩格斯的幫助下于1889年在巴黎宣告了成立,適應了當時歷史時期的發(fā)展特點,促進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fā)展。在恩格斯的組織和幫助下,第二國際基本執(zhí)行了馬克思主義路線。在共同綱領的引領下,各國工會更加團結,把社會主義運動從西歐、北美擴展到東歐、拉美和東亞。恩格斯通過指引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建設,推動國際工人組織聯(lián)合的方式,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的國際化。
新時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指導新實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必然選擇。恩格斯作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第一人,不僅為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作出了歷史貢獻,而且也為我們在新時代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提供了豐富的可資借鑒的寶貴經驗。
人類社會的思想進步離不開不斷的批判和斗爭,恩格斯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在斗爭實踐中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性的過程。恩格斯的這種大無畏的斗爭精神對于新時代推進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
新時代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主要來自于全球化時代和互聯(lián)網普及之后各種魚目混雜的多元社會政治思潮,尤其是西方資產階級政客及其代理人試圖通過“全盤西化”來和平演變中國社會主義制度,最終目的是瓦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優(yōu)勢,削弱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中的領導地位。對此,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放任不管,“在事關堅持還是否定四項基本原則的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則問題上,我們必須增強主動性、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5]。面對種種錯誤思潮干擾,中國共產黨人必須繼承恩格斯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過程中用于開展理論斗爭的偉大斗爭精神,敢于批駁各種歪理邪說,在與錯誤思潮的斗爭中使廣大人民群眾體會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真理性,從而強固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中的領導地位。要在社會中樹立主流意識形態(tài),堅持用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人民,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從而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克服種種艱難險阻,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匯聚前進的力量。
恩格斯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過程中非常注重對理論著作的通俗化處理,以便于群眾的理解與接受,但與此同時,又能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原則,避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庸俗化。習近平總書記在論及馬克主義大眾化時指出,所謂大眾化,就是用簡單質樸的語言、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講清楚、說明白,使廣大人民群眾能夠更好地、更容易地理解、接受和掌握直至踐行黨的科學理論[6]。習近平總書記不僅是這樣講的,更是這樣做的。他善于將理論化的語言轉化為生動形象的語言,貼近人民群眾的生活,便于人民群眾學習和應用。如人們熟知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夢”、“打鐵還需自身硬”等名句。我們不僅要用生活化的語言來傳播理論,還要學會講故事、舉例子、聚人心。拒絕生硬的理論說教,要以平易近人的態(tài)度,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論素養(yǎng)。
恩格斯在進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時,就非常注重利用多種傳播媒介推進馬克思主義傳播,恩格斯不放棄任何場合、任何機會,通過撰寫報刊文章、公開演講、私人通信和撰寫重要書籍的序言等多種形式來傳播馬克思主義,批判形形色色的錯誤思想。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要在運用傳統(tǒng)傳播手段的同時,積極運用信息技術革命的成果,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傳播,不斷增強理論傳播的實際效果。特別要融合傳統(tǒng)媒體與新興媒體,綜合運用多種傳播方式,針對不同地區(qū)、年齡、職業(yè)、喜好的群眾,采取不同的宣傳方法。不斷推出線上有吸引力、說服力的理論解說精品,滿足人們理論學習的需要。不斷優(yōu)化傳播的內容,創(chuàng)新傳播的手段,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逐漸深入人心,使人民群眾真正成為這一理論的主動學習者、積極傳播者和自覺踐行者。在融合傳統(tǒng)媒體和新興媒體時,必須要注意到“傳統(tǒng)媒體和新興媒體不是取代關系,而是迭代關系;不是誰主誰次,而是此長彼長;不是誰強誰弱,而是優(yōu)勢互補”[7]。廣大人民群眾對黨的科學理論和正確政策了解、理解、接受、認同并在實踐中能運用理論、落實政策,如此才能更好地推動實踐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才能更好地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不斷取得新成績。
恩格斯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過程,離不開身邊一大群志同道合的革命戰(zhàn)友的幫助,晚年的恩格斯尤其注重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的培養(yǎng),從而使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大眾化不僅后繼有人,而且影響力日益擴大。因此,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要加強黨的理論隊伍建設,培養(yǎng)一批既懂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又善于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的專業(yè)人才隊伍。
新時代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專業(yè)人才隊伍提出了新要求。首先,這支隊伍必須是政治上過硬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堅定信仰者,愿為共產主義事業(yè)和全人類解放貢獻自己全部的力量,不管遇到任何艱難險阻都不會改變自己的理論信仰,面對錯誤思潮時,敢于發(fā)聲,敢于批判,堅決捍衛(wèi)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其次,這支人才隊伍也必須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者,他們不僅要認真深入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并不斷學習和掌握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和理論,如此方能不忘本來,又面向未來;最后,這支隊伍必須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lián)系,深入群眾,學習人民群眾的語言,理解人民的真實的利益訴求,從而提高用科學的理論武裝人民的有效性。一旦我們黨具備了這樣一支政治信仰堅定、理論功底深厚,又能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專業(yè)人才隊伍,必將更好地推動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
“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xiàn)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fā)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1]664。恩格斯在其革命斗爭中注意到各國工人運動的不同情況,不能直接生搬硬套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因此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具體各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從而找到推動各國工人運動真正有效的策略和方法,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恩格斯這一系列實踐活動印證了馬克思主義教會我們的是一種正確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決不能生搬硬套書本中的個別結論。
新時代的中國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眾化,“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最終目的,是要實現(xiàn)科學理論的實踐轉化,并在新的實踐基礎上繼續(xù)推進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8]。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已經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代,面對多重變化帶來的矛盾和挑戰(zhàn),黨的理論工作者必須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根本,在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中不斷探索出解決中國當前發(fā)展問題的新方法,不斷解決人民群眾真正關心的實際問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堅持用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人民群眾,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新發(fā)展,助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而不斷展現(xiàn)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
物換星移,滄桑巨變,誕生在19世紀歐洲的馬克思主義已經在古老的東方大國結出了豐碩的果實,從而驗證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真理性。中國共產黨在其百年征程中,不僅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中國化,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兩大成果,而且也在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學習繼承了恩格斯等革命導師在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大眾化方面積累的寶貴經驗。在實踐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已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爭取民族解放和國家富強過程中形成光榮傳統(tǒng)和特有政治理論優(yōu)勢。只要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順應時代要求,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指導,并同時腳踏實地地不斷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大眾化,社會主義在中國必將展現(xiàn)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