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希煊
(江西省撫州市南豐縣中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 南豐 344500)
慢性萎縮性胃炎(CAG)是一種常見的胃腸道疾病,成年人發(fā)病率高達50%,會引起胃黏膜萎縮變薄、固有腺體減少或消失,以腹部疼痛、消化不良為典型表現(xiàn)[1]。CAG的發(fā)病機制尚不完全明確,而幽門螺桿菌(Hp)感染是誘發(fā)該病的主要原因,持續(xù)發(fā)展會增加癌變風險[2]。四聯(lián)療法是臨床治療Hp陽性CAG的標準方案,通過質(zhì)子泵抑制劑、抗生素、鉍劑聯(lián)合應用,可有效根除Hp,減輕CAG相關癥狀[3~4]。但老年Hp陽性CAG患者年齡較大,對抗生素耐受性相對較高,單純四聯(lián)療法治療在促進胃黏膜損傷修復方面存有一定不足,還應聯(lián)合其他療法。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維生素可以對胃腸黏膜起到保護作用,用于胃炎的輔助治療中,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強臨床療效[5]。維生素B12(VB12)是一種水溶性的維生素,它對于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有非常重要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它以輔酶的形式存在,可以增加葉酸的利用率,促進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zhì)的代謝。葉酸也同屬于維生素類藥物,具有促進骨髓產(chǎn)生紅細胞和白細胞的作用,這是制造紅血球不可缺少的物質(zhì),可以促進蛋白質(zhì)代謝,同時又可保護胃黏膜。葉酸及VB12都具有胃黏膜的保護作用,本研究探討了葉酸聯(lián)合VB12及四聯(lián)療法對老年Hp陽性CAG患者的療效?,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老年Hp陽性CAG患者62例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治療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1例。納入標準:符合《老年人慢性胃炎中國專家共識》[6]中CAG診斷標準,經(jīng)內(nèi)鏡檢查確診,且Hp為陽性;患者對本研究內(nèi)容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配合度較高者;臨床資料較完整者。排除標準:對本研究涉及藥物有過敏史者;存在V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細胞性貧血;存在心、肝、腎等器官器質(zhì)性疾病者;患有惡性腫瘤疾病者;有胃部手術史者;免疫功能有缺陷者;處于妊娠或哺乳期;存在水電解質(zhì)紊亂患者;中途退出本研究者。對照組男18例,女13例;年齡60~83歲,平均(71.93±4.55)歲;體質(zhì)量指數(shù)18.41~27.77 kg/m2,平均(23.04±1.75)kg/m2;病程1.14~10.42年,平均(6.54±1.72)年;吸煙者18例,飲酒者13例,有胃癌家族史2例;合并癥:伴腸上皮生化16例,伴輕、中異型增生15例;嚴重程度:輕度9例,中度12例,重度10例。觀察組男17例,女14例;年齡61~81歲,平均(74.29±2.93)歲;體質(zhì)量指數(shù)17.48~29.83 kg/m2,平均(24.09±1.73)kg/m2;病程1.27~10.35年,平均(6.47±1.81)年;吸煙者19例,飲酒者12例,有胃癌家族史1例;合并癥:伴腸上皮生化17例,伴輕、中異型增生14例;病情程度:輕度10例,中度14例,重度7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審批號:2022醫(yī)院倫審〈068〉號)。
1.2 治療方法 兩組治療期間均禁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禁飲酒(或含酒精飲料)、咖啡、碳酸飲料等。對照組采用四聯(lián)療法治療:克拉霉素膠囊(國藥準字H20051496)0.5 g/次,2次/d;阿莫西林膠囊(國藥準字H20003263)1.0 g/次,2次/d;奧美拉唑腸溶膠囊(國藥準字H20033476)20 mg/次,2次/d;枸櫞酸鉍鉀膠囊(國藥準字H19993634)0.6 g/次,2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葉酸及VB12治療:葉酸片(國藥準字H32023302)5 mg/次,3次/d;VB12片(國藥準字H14022815)25 μg/次,3次/d。兩組均連續(xù)治療2周。
1.3 觀察指標(1)臨床療效:療程結束后,根據(jù)兩組患者內(nèi)鏡檢查結果進行效果判定。顯效:Hp轉(zhuǎn)陰,腹痛等癥狀完全消失,內(nèi)鏡檢查胃黏膜恢復正常;好轉(zhuǎn):Hp轉(zhuǎn)陰,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內(nèi)鏡檢查胃黏膜好轉(zhuǎn)≥2/3;有效:Hp轉(zhuǎn)陰或為陽性,臨床癥狀減輕,內(nèi)鏡下檢查胃黏膜好轉(zhuǎn)>1/3且<2/3;無效:Hp為陽性,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內(nèi)鏡檢查胃黏膜改善<1/3,或臨床癥狀及胃黏膜損傷惡化。顯效、好轉(zhuǎn)及有效均視為臨床有效。(2)胃蛋白酶及胃泌素:采集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后(離心半徑10 cm,速率3 000 r/min,時間15 min)取上清液,應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驗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水平,計算PGR(PGⅠ/PGⅠ值)。(3)致炎因子水平:采集患者治療前后晨起空腹靜脈血進行離心分離血清(具體操作同上),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4)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瘙癢、失眠、頭暈、畏食、藥物熱等。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1.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胃蛋白酶及胃泌素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PGⅠ、PGⅡ、PGR及胃泌素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PGⅠ、PGR及胃泌素水平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GⅡ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胃蛋白酶及胃泌素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胃蛋白酶及胃泌素水平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胃泌素(mmol/L)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PGⅠ(μg/L)治療前 治療后PGⅡ(μg/L)治療前 治療后PGR治療前 治療后31 31 t P 81.44±8.32 80.91±8.75 0.244 0.808 98.61±10.28*124.71±14.24*8.274 0.000 11.23±1.37 11.19±1.44 0.112 0.911 10.47±1.42 10.23±1.68 0.608 0.546 7.28±0.83 7.22±0.85 0.281 0.780 9.54±1.56*12.18±1.34*7.148 0.000 6.48±1.06 6.37±1.11 0.399 0.691 10.31±2.25*13.04±2.08*4.961 0.000
2.3 兩組致炎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hs-CR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hs-CRP水平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hs-CRP水平比較(mg/L,±s)
表3 兩組hs-CRP水平比較(mg/L,±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31 31 t P 32.87±4.53 33.79±4.47 0.805 0.424 17.68±2.95*12.04±2.29*8.409 0.000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治療期間,觀察組出現(xiàn)瘙癢1例,頭暈1例,畏食1例;對照組出現(xiàn)失眠1例,藥物熱1例。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9.68%(3/31)]與對照組[6.45%(2/31)]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00,P=1.000)。
Hp感染是誘發(fā)CAG主要原因,Hp可在酸性環(huán)境中生長,與胃酸協(xié)同作用可誘發(fā)胃部炎癥反應,促使胃蛋白酶大量分泌,導致胃黏膜上皮組織損傷及固有腺體萎縮[7~8]。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Hp陽性CAG持續(xù)發(fā)展,胃部萎縮病灶可能會發(fā)展為腸化生,誘發(fā)癌性病變,重度CAG具有較高的癌變風險[9]。對于Hp陽性CAG臨床多采用四聯(lián)療法治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奧美拉唑+枸櫞酸鉍鉀為常用方案。其中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為抗生素,具有良好抗Hp作用[10]。奧美拉唑?qū)儆谫|(zhì)子泵抑制劑,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減輕胃黏膜損傷。枸櫞酸鉍鉀給藥后可在潰瘍表面或潰瘍基底肉芽組織處形成堅固的氧化鉍膠膠體保護膜,減輕胃酸等造成的不良刺激,利于損傷黏膜愈合。但老年Hp陽性CAG患者病情復雜,加之抗生素的廣泛應用,病原菌耐藥性明顯升高,影響四聯(lián)療法治療效果,還應輔以其他藥物治療。
PGⅠ、PGⅡ、胃泌素是評估胃腸功能的可靠指標,當胃體萎縮發(fā)生時,PGⅠ下降,PGⅡ升高,PGⅠ、PGⅡ比值即PGR變化能夠有效反映胃部萎縮程度[10]。胃泌素是一種重要的胃腸激素,可刺激胃黏膜細胞增殖分化,水平降低提示可能出現(xiàn)胃體萎縮[11]。hs-CRP等致炎因子可反映機體炎癥程度,當Hp侵襲胃黏膜時,可刺激以上致炎因子釋放,誘發(fā)黏膜炎癥損傷。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Hp感染與胃腸道微生態(tài)相關,胃腸道菌群紊亂會促使黏膜防御能力降低,增加Hp易感性,Hp感染則會加重胃腸道菌群紊亂,形成惡性循環(huán)。機體VB12、葉酸缺乏會影響胃腸黏膜營養(yǎng),致使胃腸道菌群失調(diào)及黏膜屏障功能減弱[12~13]。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療效較對照組高,治療后PGⅠ、PGR、胃泌素水平高于對照組,hs-CRP水平低于對照組,說明老年Hp陽性CAG患者采用葉酸、VB12聯(lián)合四聯(lián)療法治療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血清胃蛋白酶、胃泌素水平,減輕炎癥反應。分析原因為,葉酸是一種B族維生素,是機體內(nèi)多種生理代謝過程中的重要輔酶,可增強胃黏膜血管再生能力,促進胃黏膜細胞修復,阻止CAG異型增生[14]。而VB12是具有鈷啉環(huán)結構的維生素B族化學物質(zhì)的總稱,是消化道上皮形成的重要物質(zhì),可保護胃黏膜,促進損傷黏膜修復,增強胃黏膜抗Hp侵襲能力,促進胃部炎癥減輕[15]。而葉酸作為一種水溶性維生素B9,能夠促進甲基化DNA、蛋白質(zhì)合成,并防止染色體的斷裂,以達到修復胃黏膜的目的,繼而增強胃腸黏膜屏障功能,增強抗Hp侵襲能力。葉酸、VB12的應用還可通過補充外源性維生素,有效改善胃腸道菌群平衡,與四聯(lián)療法聯(lián)合治療,可通過多種作用機制協(xié)同增強治療效果,從而加速局部炎癥減輕,改善胃蛋白酶、胃泌素水平。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不良反應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說明該聯(lián)合用藥方案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老年Hp陽性CAG患者采用葉酸聯(lián)合VB12及四聯(lián)療法治療效果確切,能夠促進胃蛋白酶、胃泌素復常,減輕炎癥反應,安全可靠。